facebook pixel code

jcc

責備孩子的藝術

2005年11月12日
本文由恬恬小築分享

福安兒童福利服務中心主任 林月琴
現代父母努力改變過去「以父母為中心」的教養方式,希望擺脫上一代的權威式管教,認為傳統的管教方式將使孩子叛逆或壓抑,於是期待自己能轉變為「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方式,然而在轉變的過程中,父母將陷於「疼孩子」或「寵孩子」的兩難中。事實上愛與管束是孩子人格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兩要件,因為過度的權威而缺乏愛,會使孩子喪失安全感、內心充滿恐懼,形成低自我價值。如被愛的太豐富,卻沒有給予管束,孩子將缺乏行為自我規範的能力;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光談愛是不夠的,給予適當的管教將會使孩子更好。

在責備孩子之前,父母應做到:
1.以身作則
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從大人一舉一動的示範中學習,父母如無法要求自己做到,當然更是無法要求孩子完成,所以如果要求孩子,父母需先問自己是否做好良好的示範,讓孩子從中學習。

2.瞭解孩子的發展階段
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會走路、說話,他需要透過不斷的給予機會學習,所以如果一個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父母,會以兒童發展狀態年齡來看孩子,如十歲年齡偷竊不應該,但三、四歲小孩卻是一個正常行為,因為他不懂事。

3.情緒管理的學習
情緒如失控時,容易只為宣洩父母心中的不快,而混淆要責備的重點,往往會造成標準不一。同樣的表現,今天父母的心情不好可能受到懲罰,明天可能父母的心情好轉,未受到責難,將使孩子只會看臉色,而不是學習到正確的行為。

掌握責備孩子的恰當時機
1.當孩子犯錯時,即刻給予責備
三歲以前的孩子是具體性思考的年齡,他的注意力及記憶力有限,所以當孩子犯錯時,應立即責罰,使孩子瞭解行為的結果,否則事後再行處斷,孩子往往對於他自己的行為早已忘記,不知道責罰的意義,無法使他的行為與責罰相連接,失去責罰的意義及效果。

2.不在公共場合責備孩子
雖然當孩子犯錯時應立即處理,但要先瞭解現處的環境所在,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尊嚴,孩子既然身為人,當然也不例外,在公眾場合時,應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尊重他,是讓他學習尊重別人的前奏。

3.不在責備後,不斷的重述其錯誤
父母的責罵與孩子主動性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常遭父母責備的孩子,往往他們只會等候大人發號施令,自己則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不斷的重述,將使得孩子自我改變的信心喪失。

雖然當孩子生下來時,你便成為父母,但並不表示你會作父母,你需要不斷的學習及投入,因為你所面對的不是一項「工作」,是一個「生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對的你要接受很大的挑戰,所以如何讓愛與管束立於一個平衡點是你應做到的,學習管教孩子也是你必須完成的重要課題。

怎樣責備孩子
口頭責備幾乎是全世界的父母、老師、主管常用的一種方式,但事實上,往往因欠缺良好的技巧,使得要求要改正的行為依然存在,毫無成效可言,甚至可能產生反效果,究竟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形呢?身為父母的你應學習如何責備孩子。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吉諾科將父母責備孩子時的不良態度,分為以下數種,並且舉出一些會使孩子變壞的責備方式:

誹謗—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
侮蔑—你是人類的廢物
非難—又做這種事情、壞孩子
壓抑—不要再說了,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
強迫—不行就是不行
威脅—媽不理你,也不願再照顧你了
要求—拜託你不要再這樣,好不好?
埋怨—媽媽難過的真想哭出來
賄賂—如果你得滿分,我就買腳踏車給你
挖苦—你竟會做出這種傻事,真聰明!

由上述可知不恰當的責備可能會產生不良的結果,所以在責罵孩子時,應掌握幾項原則:
1.一次只能責備一項特定的行為
如果同時責備孩子很多的行為,一方面孩子在你責備的語詞中無法分辦清楚,你要他修正的是什麼?另一方面,同時要他做到多方面的改正,對孩子將產生莫大的心理壓力。因此要儘量保持正向的情境,一次處理一項行為問題,同時要增強替代問題的良好行為。
2.具體化
父母在責備孩子時,往往語焉不詳,「婷婷,不可以這樣」、「大華,你有什麼毛病?」讓孩子無法瞭解父母希望他們做到的是什麼?如能具體說明:1受責備的行為2受責備的理由3應取代的適當行為,例如「安安,不要亂丟石頭,你這樣做可能會砸到別人的手。」
3.態度溫和,但語氣堅定
責備孩子的用意,在於讓孩子瞭解其所作所為,所以在責備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用吼叫、怒罵的方式,但也不要用問話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責備,在傳達時加重你關鍵字的聲調將可使聽者注意你要他做到的是什麼,如「家玉,不要在上課中講話,有問題請舉手。」
4.必要時,用具體的行動支持
當責備無效時,應考慮其他改變行為技巧的配合,例如,隔離、罰金與剝奪權利。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