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認識印度的教育- 再想想我們的教育制度?

2006年02月23日
認識印度的教育- 再想想我們的教育制度?

  最近的熱門話題--金磚四國,其中之一就是印度,一起認識一下唄!
  有七成人口是文盲的印度,卻是全球軟體人才的培育重鎮,貧窮的印度,憑什麼培養出全球炙手可熱的軟體工程師?
  怎樣的教育方式,能讓學生一出校園就展現競爭力?
  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軟體工程師,是印度人。
  二十五萬印度人勢力深入矽谷,已不是新聞。
  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工作簽證( H1-B ),將近一半是發給印度人,剩下一半才由其他數十個國家瓜分。
  貧窮的印度,憑什麼培養出這樣充沛、素質又令人覬覦的軟體人才?
  答案是教育。獨特的教育方式,讓印度成為軟體人才的搖籃。
  問印度工程師為什麼他們軟體強,第一個答案一定是:「我們數學好。 」
  數學從定義、定理推演,一步步把題目解出來,與寫軟體需要的分析、邏輯,能力一致。
  印度教育首重數學。他們是沒有選擇題的童年「從小我們就有好多好多數學功課,」年輕的工程師木塔卡( T.Mutatkar )笑著說:「老師曾教我們不要抱怨,誰教數學是印度人發明的。」
  印度人不但發明了數字及算術,還發現了許多重要的數學定理,如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π。
  從古印度到現代,數學是印度人邏輯思考的原動力,和印度的宗教哲思同等珍貴。觀察印度的教育,他們對 邏輯思考的培養,有一套獨特的理念。
  「我們從中學開始,考試就很少選擇題,」西藏血統、印度長大、最後在台灣念大學的札西格勒說。那怎麼考?
  譬如,考甘地的不合作運動,「請分析這個運動的原因、過程、影響及對印度的意義。」札西格勒有些得意地說:「你必須把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搞得清清楚楚,才寫得出來。」
  老師評分,是看學生如何運用史實,分析、推論是否合理,「沒有標準答案的」札西格勒補充。老師的負擔當然增加,對學生卻是用心良苦。
  「我們不要學生在短暫的思考後選一個答案,」海德拉巴資訊科技學院行政長拉( M.Raman )解釋:「我們希望學生多做完整的思考。」而從小習慣寫申論題的札西格勒,來台灣念政大企管系時,最不能適應的,就是「選擇題」。「大學還考選擇題?」他詫異地問。
  印度軟體工程師,分析能力不單用在「寫」,還用在「說」。
  「很會說話」是他們和台灣工程師最大的不同。
  把競爭力說出來,台灣工程師多半「沈默寡言、多做少說」 印度工程師卻可以侃侃而談一個小時,依然神采煥發、黑的臉龐眼睛發亮。而且不得不承認,他們言之有物,條理分明。這竟也是軟體教育的一部份。
  印度工程學院多半有一門課:溝通技巧 。
「我們要不斷上台演講 , 」海德拉巴資訊科技學院大三學生普拉卡西笑著說:「剛開始緊張得發抖,現在很習慣了。」
  透過一次次公開演講,學生漸漸學會如何清楚表達意見,如何快速切入重點,更重要的是,態度要落落大方。
  「這是維繫客戶的關鍵能力之一,」軟體公司 Snowbit 助理執行長阿加渥( R.Agarwal )指出:「你要能溝通,才能釐清客戶的需求;你要有信心,客戶才會對你有信心。」
  換言之,學生 不但要培養競爭力 , 還要學會「把競爭力秀出來」, 讓別人一目了然。

  美國《商業週刊》,曾報導印度最頂尖的孟買科技學院「最恐怖的教授」 。他給全班最高分者A ,第二高分者B ,剩下的全部是C、D、E 。
  教授告訴學生:「 今日我用這樣的方式磨練你們,就是要你們未來遇到競爭者,絕不可以被比下去。」
  高度競爭壓力下,學生們個個想脫穎而出,夜夜挑燈苦讀。
  「一個禮拜讀七天,我們沒有週末的」他們異口同聲。
  為什麼願意長期在高壓下苦讀?動力是什麼?「為了錢,」一個學生直截了當地說。
  在印度,一個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是平均國民所得的十倍以上。功課好的,可以進知名大公司,薪水更翻升三、四倍。
  「這是改善生活的捷徑,」木塔卡說。他自從考進資訊系後,經濟狀況並不好的父母逢人就炫耀,「還有人來說媒,」才念大學的他笑著說。
  這種「天將降大任」式的培育下,學生進入職場多半可以立刻上線。

  印度軟體產業風生水起近十年,產業日臻成熟,軟體公司水準也趨於一致。這時候要搶國外大客戶,比的就是「人」的競爭力。業界的競爭既激烈又現實,這種氛圍,也早已滲入校園。
  學校、產業一家親, 除了學生自己夠用功、專業能力優異外,印度軟體教育還有一項特色,就是與產業互動非常密切,學生對新技術的發展完全不脫節。這也是矽谷特別偏愛印度工程師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