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kiwi♥ ma

用心記錄著給孩子的紀念品

用心記錄著給孩子的紀念品

日期

#Tag

親情崩塌

2017年08月31日
公開
19

從阿嬤罹癌確診治療到今天屆滿三個月,這三個月家中的大人都已經感受到那股憤恨的氣氛。親情顯得很脆弱、無奈、沒有可信度只有猜疑。 阿嬤的負面情緒將媽媽和姨姨對她是「母親」這角色,抽離至「恐懼、憤怒、想逃避」這角色。滿滿的憤恨... 包子店的大姊今天遇到姊去買水果,順便聊了一下她眼中媽媽的情形,包子店大姊覺得不要再跟媽媽見面,把以前的好印象留在腦海中就好。到底是有多大的黑影,讓大姊如此卻步?她說,媽媽的人生最大遺憾,就是沒有兒子!以及不停地抱怨姊罵她...果不其然,連第三者都感受到媽媽那股強大的?暗?勢力∼拒而遠之! 爸爸竟把我希望媽媽下去曬曬太陽的美意扭曲成我在?酸?媽...還大肆批評我不懂現在外面空氣有多糟! 人生的終點站,眼前盡是埋怨,這情何以堪?! 怎麼會變成這樣子的氛圍?我期待著可以是?溫暖、包容、互相道愛、道謝?的,全部走樣,我甚至期待著她可以趕快離開以求解脫;好讓我也得以解脫∼ 我真的內心好糾結∼我的母親,怎麼只剩下一個空殼? ****** 晚上沒有回姨家吃飯,主要是因為想先把牛奶糖安親部分處理好。現在每天回姨家家裡氣氛都很詭異。現在公共區域分為兩部分,客廳區域:阿公阿嬤;餐桌區:媽媽和姨姨(姨丈),孩子則在這兩區移動。

[分享]好文

2017年08月16日
公開
69

AWE情感工作室 https://attractmenyouwant.com/ ─沒有好壞對錯,所有事情只有因果,能改因就能改果。─ 悲劇帶來的不僅僅只是痛苦,也帶來了重生 ..... 當我們在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或自己不喜歡的狀態時,常會感嘆在自己人生中發生過的一些創傷,導致我們變成現在這副德性,或許是沒勇氣,或許是悲觀思考,或許是內向⋯⋯,不管是什麼,當人生中有些顯而易見的傷口時,我們往往便將這些不如己意的事情的責任,歸咎於這些該死的事情上。 我們常說要去探究是什麼影響自己、是什麼讓自己變成現在這樣,但這並不代表當我們找出原因後,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把責任從自己身上卸下,丟到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上。 沒有人會否認「辨別」、「反抗」與「放下」的重要性,而這些重要的事,卻只能由那些令人痛苦的事情中學習。透過這些不如意的事,我們學會了接受人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能控制的,應該說,或許某天我們終能認清,人生中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這時候,我們才能真真正正的去接受「所有事情都會發生的可能性」。也因為當我們接受了自己什麼都無法控制,我們才能放下狂妄自大想控制一切的想法,真實的去感受與體驗這些苦難背後帶來的意義。 有人說:「每件事,不是得到,就是學到。」,當我們的人生中發生令人痛苦的事情時,我們不需要去痛恨它、仇視它,甚至將責任推給它,我們也不用去思考發生這些事是誰的錯,有時候它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錯,我們只需要去思考:「它在我的人生中,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意義。」 當你決定了它的意義,這個意義將會延伸下去,最後用你接下來的生命故事,回報給你。 親密關係背後的真相-「其實我希望你過得不好」 ..... 當別人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不被需要;當我們快樂的過自己生活時,有可能心中有些罪惡感,隱約覺得自己不應該得到快樂,因為我們感覺到有人因為我們的快樂而不快樂。 這是一種病態的相互依存關係,我們藉著照顧彼此的不快樂,來證明自己是被需要的、是有價值的,而當我們在其它地方尋求到慰藉時,我們又感覺到來自某些人需要證明自己被需要的需求,以致於我們一直在互扯後腿。 ..... 做人啊,不要太壓抑心裡的杜爛 ..... 解決房間惡臭的方法,不是噴芳香劑或殺蟲劑,而是找出藏在床底下的發霉吐司,雖然它可能很噁心,但把它從床底下拿出來,然後拿去丟掉,是你房間不再發臭的唯一方法。有時候臭味不會散得那麼快,但當我們打開窗戶通通風,過一陣子之後,就會讓房間回復原本的乾淨清爽了。 ..... 關於溝通,你不能不知道的五件事 在任何關係裡,最常聽到的問題莫過於「溝通」,不管是「對方不跟我溝通」、「我們太少溝通」、「他很難溝通」、「我們溝通不良」⋯⋯以及其它三百種句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我們都認為「溝通」是關係裡的重點。 但「溝通」為什麼會出問題呢?「溝通」不就是彼此把話講一講,然後雙方聽一聽,了解對方的想法,這樣而已嗎?困難的點到底在哪裡呢? 第一點:定義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是搞不清楚別人對某個名詞的定義的。舉例來說,當我在忙或在玩的時候,會告訴對方「等一下」。對對方而言,「等一下」可能是一分鐘或三分鐘或五分鐘,但對我而言,「等一下」是等我把這件事做完。因為我們對於「等一下」的定義不同,所以在感受上就有了落差,不滿和爭執可能就因此而產生。 雖然我們常以為大家都明白一個詞彙,但卻忽略了每個人對同一個詞彙的印象、情緒、定義都不同。同樣是講一句「你瘋囉?」,有些人會解釋為玩笑話,有些人則覺得這話很傷人。當我們不了解別人對詞彙的認知時,溝通就容易有障礙,我們明明覺得自己不是這個意思,對方卻總是聽成別的方向。 第二點:對立 通常我們會想要溝通的對象,都是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人、同事。照理來說,我們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但吊詭的是,我們卻常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產生對立。常常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在講一件小事情,到後來卻演變成翻舊帳大會、人身攻擊競賽,原本只是在說今天誰沒洗碗,講著講著就開始講:「去年你情人節也沒送我禮物」、「前年你還不是背著我偷偷跟男生出去玩」。而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我們失焦了,重點變成了輸贏跟保護自己,反而忘了最一開始討論的事情。 對立會讓溝通變得毫無意義,從原本的表達及尋求解決辦法,變成了互相指責、權力爭奪。到最後不僅沒有處理任何事情,甚至還破壞了關係。 第三點:控制 會讓關係變成對立狀態,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們的意圖之中帶有「控制」或指責的念頭,尤其當我們打著「這是為你好」或「這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之類的旗號時,原本應該目標一致的兩人,就會改變為「你要照我說的做」以及「為什麼我要照你說的做」的對立狀態。 人們不大喜歡被控制,除非我們將控制解釋為愛的表現,但即使是這樣,我們還是只能理解,並不會感到舒服。控制的背後隱藏著關係更深的意義,即為「關係中的地位」,所以當人們感到自己被控制時,會覺得自己在關係中佔了下風(尤其是男性),但他們不見得喜歡這樣的處境,於是便產生了反抗的意識。有時候我們的立意或許是好的,但因為用錯了表達方式,對方便很容易出現「為反對而反對」的狀況。 第四點:真實 說真話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我們的溝通對象往往是我們會希望繼續維持關係的人,真實的揭露自己變得更加困難。在溝通的時候,我們說的常常都不是真話,尤其是當我們產生了情緒,我們更有可能去包裝自己的言語,明明很難過,卻故意說些傷害對方的話,讓對方跟自己一樣不好過;明明覺得不妥,卻因為沒有勇氣而不敢將實話說出口;明明厭惡,卻因為不想失去關係而裝模作樣⋯⋯,這些都是「不真實」的話,但它卻充斥在我們認為的溝通之中。 第五點:傾聽 傾聽其實才是溝通裡最重要的一件事,溝通的重點永遠不在說,而是「聽」,「聽」出對方的意思、「聽」出對方的情緒、「聽」出對方重視卻沒說出口的、「聽」出對方想隱藏的,這些都是「說」所辦不到的。「說」很重要沒錯,但通常會認為自己溝通出問題的人,幾乎都是因為「聽」做得不夠好,總是沒有聽出對方想表達的,一味只說自己想說的,然後認為這就是溝通,無怪乎最後的結局往往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溝通必須要有兩個人以上才能成立,既然這不是一個人的事,那搞懂對方想說什麼就很重要了。單方面的說,只是一種傾訴、一種要求,它不是溝通。溝通永遠都建立在有人願意聽,也有人願意說上面。如果你從來都不願意聽別人在說什麼,那別人自然也什麼都不會跟你說,反正說了也是白搭,甚至還討罵,不如就繼續這樣下去,看這關係能到哪天是哪天。 以上五點是溝通中重要的五件事。其實,要達到良好的溝通,除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自我價值。自我價值決定了你是否能讓課題分離(不控制)、是否能不因為對方告訴你不好的事而自我攻擊(就事論事)、是否能接受別人跟你不同的想法(不同定義)、是否能勇敢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不委屈(說真話)、是否能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而不是只顧著保護自己(傾聽)。 「溝通是為了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周震宇老師。 溝通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它帶表著尊重、在乎跟信任,而控制及委屈都不存在尊重與信任。唯有能做到尊重自己及他人、在乎自己、他人和主題、信任自己及他人有能力能一起達到共同目標,溝通才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真正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