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anliu

日期

#Tag

慈悲心

2008年09月03日
公開
14

比爾•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在他的婚禮派對中,公開敦促他︰「得天獨厚的人呀!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 楊元寧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門,是王永慶的外孫女,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長庚生技董事長,從小就是天才兒童,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院,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 楊元寧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17歲為「紐約時尚週」走秀,18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並在大學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應修學分。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朗誦古典文獻。身為科學家與醫師,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朗誦古文時,兒童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不僅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什麼要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他認為這是讓孩子們直接與大師對話,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了解,而這些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從6歲起,楊定一就帶著她與兩個弟弟讀經書,從孔子、老子到佛家思想,楊元寧笑笑說:「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 在這麼多經書中,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則是《六祖壇經》,經書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對她影響深遠。9歲時,她與父親參加5日禪修,在第5天打坐要結束時,楊元寧忍不住嚎啕大哭,楊定一緊張地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說︰「原來人生是一場空。」 16歲那年,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大地醫生》《不再恐懼》《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整體療法》《記得快樂》《大笑老人》《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體會了生命的意義。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都是給大人看的,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身。 她甚至談到連成年人都講不清的「業力」,在《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說,人生的一切都是將石頭丟在水中,激起陣陣漣漪,引發善惡因果,更說︰「我們的靈魂或是精神,不論我們叫它什麼,也是一樣的。即使拋去了這個肉體,我們的靈魂還是永存。真相是,我們原本就是美麗的靈魂。暫居在這皮骨袋裡。內在是無限地光明,永遠不滅地閃耀著。」 ※傳承門風,成為他人天使 出身豪門,對楊元寧最大的意義,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而是最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好家庭的「家風」──盡力、勤儉、助人。 從小,家族裡的長輩就身體力行︰「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一旦立定目標,就要盡全力。」問楊元寧:「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她認真地想了想,回答:「沒有,我一定盡力完成。」 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申請大學時,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老師建議她不要超過6所大學,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欲望。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在哈佛所有的入學方式中,是最困難的。當她獲准入學後,輕輕鬆鬆放假,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著,直到最後一刻才拚命。 勤儉,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他不准孩子們有剩菜,他說︰「吃飽,不是理所當然,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 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她很少買衣服,特別是學期中,寧願把時間拿來念書,也不花錢血拚;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總是平價實穿得體就好,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 助人,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寧時,最重要的觀念。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妳很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更應該幫助人。」 楊元寧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楊元寧真是個小天使。」 從賓格利高中(The Pingry School)畢業時,楊元寧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最讓她驕傲的,則是「羅斯奈爾獎」(Russ Neil Award),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另外最高榮譽的「勞丹帝獎」(Magistri Laudandi Award),得獎評語則是:「其他獎項或可表揚『最可能締造成就者』,但該生乃因『最能夠幫助眾人締造成就』而獲頒此獎」。 ※台上綻放,要求完美表現 進入哈佛後,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在智識的追求,夜夜苦讀,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念書累了,她就去湖邊跑步,睡前爽快地做上百個仰臥起坐當遊戲。 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兩年來科科得A。楊定一勸她放輕鬆,甚至開玩笑︰「只要妳有一科得B,我就請妳吃飯!」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楊元寧都沒吃到爸爸這頓「拜託不要拚命」的晚餐。 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呆子。17歲時,她在朋友慫恿下參加試鏡,成為平面模特兒,楊元寧總是從紐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直接面對被挑選的殘酷,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第一次當模特兒,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拍照一站就是12小時。 她曾為美國《Vogue》雜誌拍照,在「紐約時裝週」走秀,上了哈佛大學後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新手走秀難免膽怯,她上台前告訴自己︰「妳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美麗的!」 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她卻帶上耳機,抱著書本苦讀。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有無數的先修科考試(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還得個全A。 楊元寧做模特兒,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吃苦。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每一次面試都要殘酷地被挑選、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勇敢地展現自己,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痛苦。楊元寧開玩笑說︰「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所以很支持。」 ※助人為本,願世人都得福 她若不是天才,怎麼會如此優秀?楊定一卻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夠放下。」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我」,他說:「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到後來一定會失望。」 楊定一常說,人生最重要的是「願」,有了希望,自然會走向它。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助人的願」,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只求濃蔭庇人。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自然不會迷失。 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為貧苦的人找希望。 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住屋計畫」,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畫,分別為「希望之村」與「光之城市」的計畫。「希望之村」建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每戶只要1萬1000美元,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光之城市」則是造鎮計畫,包含2000戶住家、商用建築、學校、醫院等。 回美國的楊元寧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一出門就被男人毛手毛腳,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於是,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還主動提出要幫忙製作說明書,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資料,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 在新書《哈佛心體驗》最後她寫著:「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為志工企業家之後,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和諧、均衡的生活。我希望在某一天,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體驗世界的美好。」 為別人付出,回報是什麼?她笑著說:「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就是最棒的。」對楊元寧來說,哈佛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我真要想趕快畢業,趕快去幫助人。」 電影《蜘蛛人》裡,影響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話,是養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說︰「Remember, with great power,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楊元寧才20歲,讓人欣羨的天賦家世,滋養她,也考驗她。然而,最終能讓她閃閃發光的,不是出身豪門名校,也不是美貌與才華,而是慈悲心。

Abby家游泳趴

2008年08月31日
公開
21

今天是Christine期待好久的日子喔!! (從昨天就開始一直說「好期待」~「好期待」~) 因為要去abby家玩水,Josephine阿姨跟小明叔叔買了個適合小小孩的游泳池 所以我們今天一大票人要再去那木柵的美麗別墅玩喔^^ 到了abby家,Christine就破不即待的想要去游泳 ㄎㄎㄎ………..在眾多小娃中,Christine應該是最開心的一個了~ 第一個下水的是她,最後一個起來的也是她 還不斷的央求再五分鐘~再五分鐘~~ 開心的很呢~~ 但是剛睡醒的Celine就一直呈現心情不好的表情 從進門的緊皺眉頭,到後來的下水哭哭哭……….. 只好跟小Je哥哥同屬第一批離開水池的小娃 Look!離開水池就好多了~還會隔著玻璃看大家"偷笑"喔~ 因為Kingking晚到,所以小Je仍是我們游泳趴唯一的名草喔 Look!連泳衣都這樣有形~真的是夠了~~~(感謝Betty的美編喔~超喜歡小Je這一系列照片) 小Je有點害怕~向爸爸央求上岸(NONO~你要勇敢喔~) 轉身依偎向美麗的媽咪~呵呵~果然就展笑顏囉~~~ 坦白說,在艷陽下戲水,樂了孩子,其實是苦了媽咪 只見每個媽媽在換泳裝後,不斷的幫孩子擦乳液~深怕她們的幼嫩皮膚曬傷 但是真的到了烈日下,才發現媽媽們都忘了「防曬」,金害~ 至於爸爸們也是要誇獎一下啦~每個都是盡期所能的細心呵護心肝小寶貝呢!! 至於沒來的爸爸~也都是為家人在努力打拼喔~也要給他們拍拍手喔~ 今天可以清楚的見到父母的愛多偉大喔………..(對了~爸爸們別忘了要付媽咪美白的錢喔…..) 一定要好好介紹一下大方冷靜的小主人abby喔~ Abby今天穿上桃紅色比基尼更襯出她白皙的膚色~真的超超水嫩優~~ 只見她一派冷靜的看這群瞎鬧的孩子……果真是女王架式呀~.. 呵呵~今天真的是見視到abby 的冷靜與鎮靜 目睹了三次她碰到泳池璧而被水撥濕全身卻一次都沒哭,一聲也不吭 真是令人讚佩~也不禁小小心疼這孩子的堅毅表現 (kingking~快快把abby娶回去疼啦~) 今天表現最優的就是小花了 第一次見到可愛小花的廬山真面目~ 果真是可愛~可愛~可愛呀~~~還是個水中仙子喔~ 相較於小花,我們的Celine就變成「健康」了啦~呵呵~(Betty阿姨說得好呀~) 小麗娃也是要給她拍拍手喔~ 也屬於水中繳龍的女將~可愛的身影在泳池中晃來晃去~ 還勇敢的"搜尋"水中各項寶物~看來頗有斬獲 呵呵~累煞了一旁照顧的小麗媽咪啦……… 最後~大家期待好久的KingKing終於現身~ 看看~Abby& KingKing是不是挺登對呀~ (後來遊戲時間還在三樓一起存結婚基金喔~呵呵呵~~~) KingKing一副準備躍馬中原的模樣真是帥氣呀~ 超愛Betty美編的這張所有孩子的照片~就讓這張精采照片作為今天的Ending囉~ 期待大家下一次相聚喔~~ PS:謝謝Josephine阿姨給我們家兩姊妹的禮物喔~尤其是Christine,更是A了一堆超可愛的小玩藝,謝謝Josephine阿姨喔~ 還有小明叔叔~辛苦了

家有中等生-好文共賞

2008年08月27日
公開
6

其實沒有遠大理想也不是什麼壞事,這輩子能夠做一個正直的人就可以了。 女兒的同學都管她叫“二十三號”。 她的班裏總共有五十個人,而每每考試,女兒都排名二十三。 久而久之,便有了這個雅號,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我們覺得這外號刺耳,女兒卻欣然接受。 老公發愁地說,一碰到公司活動,或者老同學聚會,別人都對自家的“小超人”讚不絕 口,他卻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僅成績出類拔萃,而且特長多多。唯有我們家的“二十三號女生”,沒 有一樣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娛樂節目裏那些才藝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兩眼放光。 後來,看到一則九歲孩子上大學的報導,他很受傷地問女兒:孩子,你怎麼就不是個神 童呢? 女兒說,因為你不是神父啊! 老公無言以對,我不禁笑出聲來。 中秋節,親友相聚,坐滿了一個寬大的包廂。 眾人的話題,也漸漸轉向各家的小兒女。 趁著酒興,要孩子們說說將來要做什麼。 鋼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們毫不怯場,連那個四歲半的女孩,也會說將來要做央 視的主持人,贏得一陣讚歎。 十二歲的女兒,正為身邊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剝蝦,盛湯揩嘴,忙得不亦樂乎。 人們忽然想起,只剩她沒說了。 在眾人的催促下,她認真地回答:“長大了,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領著孩 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 眾人禮貌地表示讚許,緊接著追問她的第二志願。 她大大方方地說:“我想做媽媽,穿著印叮噹貓的圍裙,在廚房裏做晚餐,然後,給我 的孩子講故事,領著他在陽臺上看星星。” 親友愕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老公的神情,極為尷尬。 回家後,他歎著氣說,你還真打算讓女兒將來當個幼稚園老師?咱們難道真的眼睜睜地 看著她當中等生? 其實,我們也動過很多腦筋。 為提高她的學習成績,請家教、報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資料。 孩子也蠻懂事,漫畫書不看了,剪紙班退出了,週末的懶覺放棄了。 像一隻疲憊的小鳥,她從一個班趕到另一個班,卷子、練習冊,一遝遝地做。 可到底是個孩子,身體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 輸著液體,在病床上,她還堅持寫作業,最後引發了肺炎。 病好後,孩子的臉小了一圈。 可期末考試的成績,仍然是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二十三名。 後來,我們也曾試過增加營養、物質激勵等等,幾次三番地折騰下來,女兒的小臉越來 越蒼白。 而且,一說要考試,她就開始厭食、失眠、冒虛汗,再接著,考出了令我們瞠目結舌的 三十三名。 我和老公,悄無聲息地放棄了轟轟烈烈的揠苗助長活動。 恢復了她正常的作息時間,還給她畫漫畫的權利,允許她繼續訂《兒童幽默》之類的書 報,家中安穩了很久。 我們對女兒,是心疼的,可面對她的成績,又有說不出的困惑。 週末,一群同事結伴郊遊。 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帶著老公和孩子去野餐。 一路上笑語盈盈,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兒沒什麼看家本領,只是開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時跑到後面,照看著那些食物。 把傾斜的飯盒擺好,鬆了的瓶蓋擰緊,流出的菜汁擦淨。 忙忙碌碌,像個細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兩個小男孩,一個奧數尖子,一個英語高手,同時夾住盤子裏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 放手,更不願平分。 豐盛的美食,源源不斷地擺上來,他們看都不看。 大人們又笑又歎,連勸帶哄,可怎麼都不管用。 最後,還是女兒,用擲硬幣的方法,輕鬆地打破了這個僵局。 回來的路上,堵車,一些孩子焦躁起來。 女兒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全車人都被逗樂了。 她手底下也沒閒著,用裝食品的彩色紙盒,剪出許多小動物,引得這群孩子讚嘆不已。 至下車,每個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紙。聽到孩子們連連道謝,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 豪的微笑。 期中考試後,我接到了女兒班主任的電話。 首先得知,女兒的成績,仍是中等。 不過,他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訴我,他從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見這種事。 語文試卷上有一道附加題:你最欣賞班裏的哪位同學,請說出理由。 除女兒之外,全班同學,竟然都寫上了女兒的名字。 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不愛生氣、好相處等等,寫得最多的是,樂觀幽默。 班主任還說,很多同學建議,由她來擔任班長。他感歎道:你這個女兒,雖說成績一 般,可為人,實在很優秀啊! 我開玩笑地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 正在織圍巾的女兒,歪著頭想了想,認真地告訴我說,老師曾講過一句格言:當英雄路 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 她輕輕地說:“媽媽,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著她。 她安靜地織著絨線,淡粉的線,在竹針上纏纏繞繞,彷彿一寸一寸的光陰,在她手裏, 吐出星星點點的花蕾。 我心裏,竟是驀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這個不想成為英雄的女孩打動了。 這世間,有多少人,年少時渴望成為英雄,最終卻成了煙火紅塵裏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樂,如果,沒有違背自己的心意,我們的孩子,又何妨做一個善良的 普通人。 長大成人後,她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甚至,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 居。 在那些漫長的歲月裏,她都能安然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為父母,還想為孩子祈求怎樣更好的未來呢?

你的世界 …不是全世界 …!

2008年08月24日
公開
9

荳芽在南部跟外公、外婆住了一個星期,回來以後,她跟我說: 『媽咪,好奇怪喔!阿姨幫我洗澡都不幫我擦乾身體……』 『都沒擦就穿衣服嗎?』 我也覺得很奇怪。 『有呀!有擦,可是她都用濕濕的毛巾擰乾擦, 沒有像妳用乾的大浴巾幫我擦…… 這樣還是有點濕濕的呀、沒擦乾。』 這樣我就明白了。 『阿姨的習慣跟媽咪有點不一樣,她覺得用濕毛巾擦就可以了, 妳一直都跟媽咪在一起,所以妳的習慣跟我一樣,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呀!只是習慣不一樣而已。』 『只用濕毛巾擦完就穿衣服,不舒服。』 荳芽說: 『阿姨不會覺得不舒服嗎?』 『我想 … 阿姨應該覺得還好吧? 妳又不是阿姨,妳的感覺不一定會是阿姨的感覺呀。』 我一再一再地跟荳芽說,不要用妳自己的習慣去套別人的, 妳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也認為好。 尊重別人的生活型態,比什麼都重要。 荳芽肯定是把我說過的話謹記在心了。 有一天,我要她跟我一起吃五穀雜糧飯時,她回我: 『媽咪,我不喜歡吃這種黑飯。』 我說: 『吃這種飯對身體才好,而且我覺得其實還滿好吃的呀!』 荳芽很氣定神閒地回我說: 『媽咪,我是小朋友,妳認為好的,我不一定會覺得好。』 我嚼著其實有點難吃的黑飯,一時無法再強要求荳芽也跟我一起吃。 幾天之後,我的一位朋友轉述荳芽跟她的對話給我聽…… 朋友說 … : 荳芽去她家時,很愛吃她們家的餅乾,她開玩笑地跟荳芽說: 『妳把我家的餅乾都吃光了,那妳要拿妳家的餅乾來給我吃喔!』 荳芽回說: 『阿姨,我家的餅乾很難吃, 我跟蝴蝶都不愛吃,妳應該也不會喜歡吃的。』 我的朋友很疑惑。 問荳芽: 『為什麼妳家的餅乾都這麼難吃哪?』 『因為我媽媽都喜歡買有機的,沒味道!很難吃!』 我因為堅持我認為好的、健康的、有益的吃食習慣, 讓荳芽喪失了吃好吃餅乾的權利。 想想一個小孩沒了吃零食的樂趣,還真是可憐呢! 後來,我不那麼堅持荳芽要跟我一起吃黑飯、黑麵包了。 偶爾一次吧! 荳芽也願意嚐嚐媽媽口中這 《對身體很好的黑抹抹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選擇過這樣的生活型態, 大都是因為我們自己覺得這樣很好。 可是,這個 《好》 對每個人的定義可能就有點不一樣了。 有的人覺得要 《健康、有益身心才算 …好 》, 有的人就覺得要 《好吃、有樂趣才算 …好 》。 說到底都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 實在很難說什麼就是好、什麼就一定不好。 給自己多一點嘗試的機會,看看別人不一樣的生活型態。 不要老是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世界, 或許才有活得快樂一點的可能。 荳芽跟我一起讀 《兩姊妹和她們的客人》 ,讀得很開心。 她覺得這書裡看起來過得有點不那麼健康的兩姊妹很像她。 『在一個小島上住著一對姊妹。 她們在島上過著快樂的生活…… 有一天,表弟來她們家作客…… 表弟說: 《這樣子要怎麼生活啊!沒關係,妳們等著看吧, 我會幫妳們的忙的!我會幫妳們把這裡整理、整理!》 於是,表弟把水龍頭修好、然後修好走廊上的燈……』 荳芽很不以為然地皺皺鼻子,哼一聲: 『雞婆!』 一直看到表弟把動物趕出屋外、 要兩姊妹運動、吃五穀雜糧麥片時,荳芽已經忍不住了。 『這個表弟很沒禮貌ㄋㄟ,他是去人家家裡作客ㄋㄟ, 怎麼好像要把人家的家變成他家呀!』 是了。 這就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父母的評價等於孩子的成就

2008年08月21日
公開
6

     在與父母談話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的不是:「我家的兒子真的很調皮」、「我們女兒很愛頂嘴」、「我家的孩子都不聽話」,甚至有的父母就在孩子的面前說,「他真的很笨」、「他愛說謊話」、「他一點都不乖」……。   但是,只要再深入一點去談,我經常可以發現,孩子並不是真的那麼不好,只是,他們的優點被忽略、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孩子們的缺點,卻被父母放大了。   其實,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被讚美的欲望。而一個經常被讚美的人,會在無形之中越來越相信自己是優秀的,他的行為自然就會往更好的方向去發展;相反的,一個經常被責備的人,會漸漸的失去信心,到最後,甚至會自我否定、自我放棄,當然就會離「好」越來越遠了。   公園裡,一群孩子正在遊戲,婆婆媽媽們就在周圍話家常,不一會兒,忽然傳來孩子們吵架的聲音,婆婆媽媽們紛紛轉過頭去看看怎麼一回事,只見兩個孩子在滑梯前爭得面紅耳赤的,一位媽媽把其中的一個孩子叫來問是怎麼一回事,孩子一臉委屈的說:「我剛剛不小心打到他,可是他不相信我是不小心的,一直冤枉我,我再也不要跟他玩了!」說完,就哇哇大哭了起來。   媽媽把他攬在懷裡,等孩子停止哭泣了以後,語氣溫和的問孩子:「你是不是一個小紳士?」   孩子點點頭,「那媽媽告訴你,紳士會為自己的不小心說對不起,而且還會原諒別人的不對呵!小紳士,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孩子點點頭,跑回去滑梯前,對著方才跟他吵架的孩子說:「對不起,剛剛我真的是不小心,我們不要吵架,我們當好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只見兩個孩子又手牽著手,臉上燦爛的微笑,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般的一起遊戲去了。   我想,這個孩子將來長大,一定是一位彬彬有禮的紳士!如果他的媽媽是責備他:「誰教你那麼不小心打到人家,不說對不起,還好意思在這邊哭……。」那麼,結果必定是孩子怏怏的回家而已。    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對孩子有絕對性的影響;孩子的行為往往就是依循著父母日常對孩子的評價發展,您常常讚美孩子,孩子就會認為自己是良善的、是優秀的;相反的,您常常否定孩子、壓抑孩子,孩子也會對自己不認同、也會認為自己是沒有用的、是不好的。   所以,明確的告訴孩子您對他的期望,讓孩子理解父母對自己的希望,在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具體的讚美孩子的成就與表現:以積極正面的態度教育孩子,孩子就會朝著健康良好的方向發展,因為,一個整天被父母罵笨的小孩,長大後絕對不可能會變成一個天才,您說是嗎?

小小肚子吃很多...

2008年08月12日
公開
13

Celine最近對於食物的"執著"真的是"恐怖喔"............ 只要在她視線內,一定要拿......... 不給吃就哭............... 尤其是吃水果最恐怖了,Celine可以一個人啃掉一個桃子或是一根香蕉 讓我們最近的口頭禪是"不要再給她吃了...." 連媽咪有記憶以來,一項都說最不怕給人家吃的外公,都嚇到了啦 外婆家現在的水果是不能上桌的喔!!!! 因為一上桌,就會有一個行動敏捷的小小人 迅速移動過來!身手就拿!!!切丁水果還一定要用叉子喔!!! ㄞㄞ∼就是一整個可怕啦 所以我們現在都是大人自己移動到廚房,偷偷吃水果 真的是粉委屈大人捏.... 最近阿婆常敎她唱阿嬤的"招牌歌曲"----小小肚子吃不多 ~排排坐,吃果果,小小肚子吃不多~ 今天來幫忙代孩子的二姨婆聽了一直笑 就自行改編成"小小肚子吃很多"啦~呵呵呵 PS:現在對Celine最好的就屬Christine了.......... 這兩姐妹真的如Josephine阿姨說是姐妹情深 只要妹妹一哭,姐姐立刻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妹妹 前天外出幫阿公慶祝父親節 妹妹在搶叉子要吃水果時(媽咪不肯...) 這位姐姐立刻挖了一口她的布丁給妹妹 媽咪還記得有一次也是妹妹在哭,要吃姐姐的優酪乳 姐姐也是立刻再開一根吸管給妹妹用 還在媽咪來及阻止前,塞進妹妹嘴裡............ 只是妹妹這樣吃不行啦........ 仙女姐姐還是先顧好自己吧....呵呵 秀蓉阿姨笑說,妹妹以後會怪姐姐啦~ 因為姐姐吃的東西都到妹妹這裡來了........ 肉肉也過來了......哈哈哈 媽咪想,妹妹這種"狂吃期"應該還是會過吧 希望未來兩姐妹中和一下 讓媽咪可以不用再為她們吃東西傷腦筋啦........... 可以嗎^_^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書摘)

2008年08月07日
公開
15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里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 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 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唸阿彌陀佛囉,哪還有閒情逸致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 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 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 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已」嗎?可是再加上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 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樣版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為「心靈上的寄託」。 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個小時根本起不來。 不過,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繫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 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 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 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 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 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 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以為到了迪士尼樂園), 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 只見他們倆彷彿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 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裡,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 某一天,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 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男女教養都同調 我不管教育理論說了什麼,我一直都是用同一個邏輯在教育我的一兒一女。男和女的不同性別,從來不是我教養孩子的考量。 我有一個很中性的名字,我喜歡,於是幫孩子取名字,也很中性。當他們還是娃娃時,我不會女生就買粉紅色,男生就買天藍色; 為他們選玩具時,我不會女生就買洋娃娃,男生就買小汽車:當兒子跌倒大哭時,我更不會說:「男生要勇敢。」 這是什麼邏輯啊?女生就不用勇敢嗎?做父母的責任很單純--將孩子教養成健全的人,這就是我的目標,我甚至沒有注意到, 他們有著不同的性別。人應該有的好品格、好習慣、好態度,是不分男生和女生的。 所以,女兒想學空手道,我不反對。女兒運動細胞很好,上山下海難不倒她,我很鼓勵。她說不想穿裙子,我不強迫。 十一歲的當口,有天她突然對我說:「媽媽,妳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因為妳都不會強迫我去參加party的時候,一定要穿裙子。」 (哦!原來這就是成為最好的媽媽的要件,太簡單了吧。)我猜,她可能是跟同學聊天,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自己做選擇的。 「好動、不喜歡穿裙子」,妳不怕女兒太男性化嗎?我的想法是:孩子的天性,不是父母該在意的地方,如果天性是如此,我就該接受它。勉強的改變,只是配合世俗的眼光,對孩子人生的影響一定是好的嗎? 弟弟出生了,與姊姊性別不同,發展也不一樣。而且正巧姊姊喜歡的、擅長的,他全然看不出天份。運動細胞一向沒有姊姊好, 膽子沒有姊姊大,可是我全都不在意。雖然這些都是世俗賦予男生「應該」要有的性格特質,我的想法還是一樣, 基因遺傳是固定而不能改變的東西,如果硬要將制式想法加諸於孩子,可能我們還沒改變他,就已經先毀了他的自信心。 從小姊弟倆玩玩具,我從不對玩具歸類性別--娃娃是女生玩的,車子是男生玩的。玩具只分喜歡不喜歡,不分男生女生。 可是,如果您家有個小男生整天玩芭比娃娃,為她們穿衣服、脫衣服、選衣服、挑鞋子,您介意嗎? 如果您介意的話,也千萬隱藏您那嫌棄「孩子所愛」的態度。父母厭惡、嫌棄、嘲諷、貶低孩子喜歡的東西, 這件事本身對孩子來說,就是極大的殺傷力。 雖然,父母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怕孩子走偏了路。但往往是,孩子根本還沒走穩,就被父母絆了一大跤。 有一回,孩子挑玩具的當口,幼稚園中班年紀的兒子把我拉到一旁說:「我想買那個娃娃,可是爸爸說男生不能玩; 我很想要,但又怕爸爸會生氣,怎麼辦?」 父母常常為孩子的未來,太過擔心。 以為小時候愛玩娃娃的男生,以後就會娘娘腔。 以為小時候不喜歡洗澡的孩子,以後就會臭死。 以為小時候打打鬧鬧的女生,長大後就會嫁不出去。 以為…… 父母太多所謂的「以為」,其實多數都是過渡現象,都是庸人自擾。而父母如果又拿這些「以為」 的壓力來限制孩子,有時候,它反而成為扼殺孩子天生的興趣、專長和自信心的幫手。 五歲不喜歡穿裙子的女兒,十一歲時已經懂得打扮自己。三歲不愛好運動的兒子,八歲時是全年級的跑步高手。 這個夏天,我和女兒才為了她要不要買比基尼泳衣而爭吵。 別誤會媽媽老古板--是我說好看要買,她卻說如果我買了她也不會穿。其實她是不瞭解媽媽的自我補償心理: 媽媽自己不能穿,就希望看女兒穿也可以過過癮啊。 不久前逛街,兒子大概看到了什麼,又想起了什麼,突然對我說:「媽媽,妳還記得那些大眼娃娃嗎? 她們好自以為是哦!我從前怎麼那麼喜歡,好好笑。」他對於自己以前的想法,也覺得不可思議。 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發展軌跡,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給予支持。尤其那些沒有一定對錯標準的事,不要亂下斷語。 女兒和兒子,性別雖然不同。但在我的心裡,不論是教養的態度、價值觀的傳遞、未來的期望和對他們的祝福, 永遠都在同一個天平之上-- 他們都是媽媽和爸爸永遠的寶貝。 幫孩子做公關 公關?別以為我養孩子像經營公司一樣認真。不!我沒有。我所做的,只不過是父母的舉手之勞。 從懷了第二個孩子開始,我就開始唸一些有關迎接小嬰兒的故事書給老大聽。特意買很多嗎? 唸完故事再衍生一番精神談話嗎?我沒有。這其實是心理戰。您以為孩子笨到不知道父母在想什麼嗎?什麼叫愈描愈黑? 所以,即使是唸些與小嬰兒有關的故事書,我也是雲淡風輕。我只管唸我的故事書,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刻意強調; 如果孩子有問題我就回答,沒問題我就算盡到責任。其餘的,我不會「有的沒的」想一大堆。 現在的媽媽都知道,懷第二個孩子時,就要先對老大做心理建設,「媽媽生個弟弟,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 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孩子哪能預先想到「等嬰兒長大要很久」呢,而且可能還沒享受到一起玩的樂趣, 就得先開始讓出原本屬於自己的玩具了,還不包括那無形的「媽媽的愛、爸爸的愛」。不是說期望愈大,失望也愈大嗎? 所以這些未來的事,還是不說為妙,讓孩子自己去發掘那份驚喜吧。說不定,根本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呢。 這是我從書上看來的,覺得有道理就照做了--在第二個孩子要從醫院抱回家的那一天,事先買個老大喜歡的小禮物。 當陣痛開始,我準備往醫院衝時,它老早就放在要帶去醫院的隨身包包裡了。 當全家人喜孜孜地迎接新生兒回家時,我就偷偷把老大叫到一邊,故作神秘、而且煞有其事地從醫院帶回來的包包裡拿出它: 「這是小弟弟要送給大姊姊的禮物,快看看是什麼。」只見她也喜孜孜、認真地去跟小嬰兒說謝謝、親親他的額頭。 當弟弟還小,只會睡在娃娃床裡咿咿啊啊叫時,每次姊姊從幼稚園放學回家,我都會對她說:「今天弟弟在家裡好想念妳哦!」或是留著什麼好吃的給姊姊時,我會說:「弟弟說要買薯條給姊姊吃。」 「老大難道不知道,剛生下來的小孩不會買禮物嗎?小嬰兒也不知道薯條是什麼嗎?」真有這麼好騙? 真的,孩子真的很好騙,尤其是這種善意的謊言,通常孩子不會多想。可能媽媽自己說完,都一副「騙死人不償命」的心虛模樣, 可是您去看看孩子的臉,就知道什麼叫「天真」。他們就是打心裡相信,毫無懷疑。 說真的,我哪裡會知道這些小小的舉動,對手足感情有多少助力,但我有一種直覺:當姊姊親弟弟的那一剎那, 她心裡很在意那個禮物嗎?我一點也不覺得。對老大來說,眼前這個小不拉嘰、活生生的小東西,才是天底下最珍貴的禮物。 如果我現在要生第三個孩子,這個「小嬰兒買禮物」的動作我還是會做。即使小學中高年級的姊姊和哥哥早知道小嬰兒 不會買禮物又怎樣,我甚至可以想像他們接到禮物時的表情。只要讓孩子體會到愛,就夠了。 現在,姊姊都快十二歲了,但平均每隔兩年,我就有機會聽到她跟我說起這個老掉牙的故事,但她總是樂此不疲: 「媽媽,我還記得,弟弟從醫院回來的那一天,你們在房間,我從外面好小聲地走進去;弟弟好小,妳抱著他喝妳的奶, 我也有喝過妳的奶嗎?弟弟吸奶的樣子好可愛哦……」 姊姊說話的神情,彷彿小嬰兒就在她的面前,但我的心裡,卻全是姊姊當時的模樣。不到三歲的她,矗立一旁, 好奇地看著這個「未來十年的最好玩伴」。如果時光可以倒回--那一刻,我一定要記得將她抱進懷裡, 溫柔地、一個字一個字對她說: 「媽媽愛妳,永遠不改變。」 停下來等等孩子 朋友告訴我,她那個性憨厚、樂觀的小三兒子,有一回在週記裡老師所定的題目中寫著: 他最覺得沮喪的事,就是每天聽到父母說--快點,快點! 早上快點起床、在車裡快點吃早餐,因為上學快要遲到;晚上快點吃飯、快點做功課、快點洗澡刷牙、快點上床睡覺…… 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卻察覺到那份週而復始、不得不趕的無奈和無力。 父母也很無奈,是什麼造就了這種「趕、趕、趕」的環境?上一代的悠閒到哪裡去了?當然,那時學校是走三步路就到的隔壁, 哪兒來的才藝安親班,沒有多少父母會幫孩子檢查功課,連電視的卡通時間都只限定在傍晚的五點到六點, 也沒人將上班到晚上八、九點看成常態。 當今的父母無奈之際,也請想想,除了不可避免的大環境改變之外,「趕」是否已儼然成了現代人溶進血液裡的基因,無法自拔? 帶著孩子走在路上,尤其是小小孩,對一切總是那麼好奇;寵物店、玩具店、蛋糕店,甚至是天外飛來人行道上的一隻小蟲子, 都可以讓孩子著迷不已。很多年前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孩子好奇心的支持度少之又少。 孩子對一件事有興趣,但停留不到兩秒鐘,父母是不是就催促著快走?「真有事情要趕路嗎?」不見得, 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時間,而是父母沒有耐心,孩子的好奇和觀察根本還未獲得滿足,就被父母催著離開現場。 我們要不要做個實驗:下回帶孩子到動物園,試著當一個不催促的旁觀者,看看孩子一種動物可以看多久, 才主動跟父母說:「走吧。」即使一場巡禮只看了五種動物又如何?輕輕鬆鬆過日子--尤其在該輕鬆的時候, 不是我們都想要的嗎? 去年,全家到海南島渡假,陽光、游泳、沙灘就是我們全部的行程。 早上睡到自然醒,吃早餐、游泳、吃午餐、游泳、吃……… 我問孩子,「你們這樣過七天,會不會膩啊?」 「不會不會,這簡直就像天堂一樣!你不知道嗎?這就是小孩子的天堂。」原本就不喜歡橫衝直撞的媽媽, 現在才知道孩子更愛寧靜。 有一天玩到了晚上十一點,爸爸已經呼呼大睡。我突然神經發作問兩個小鬼: 「我們現在去海灘,好不好?媽媽最喜歡看星星了。」兩個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時只會催促孩子睡覺的媽媽, 今天腦筋短路了嗎? 於是我們三人留了紙條給爸爸,以防他突然醒來擔心我們(其實,這是多慮了),就朝飯店專屬的沙灘探險去了…… 從十一點到半夜兩點,就我們三人,加上打瞌睡的警衛。「媽媽,我們來聊天,」女兒說,「我最喜歡跟妳聊天了。」 就著星空下,配上一波波海浪的拍擊聲,我倆從小孩是怎麼做出來的,聊到八年抗戰後撤退來台。 弟弟呢?他只對小生物有興趣,從頭到尾,只見很遠的一個小人點,跑上跑下地追著沙灘上的螃蟹。 媽媽只在偶而抬頭看不到小人點時,會突然跳起來大叫一聲:「弟弟呢?」直到孩子又出現在媽媽的視線裡, 我和姊姊才又回到黛安娜王妃、蔣中正、孫中山、陳水扁和馬英九……當然還有她又喜歡了誰誰誰。 父母有多少的耐心給孩子?停下來等等孩子吧--我時時提醒自己。從他們兩歲到十二歲,我還是不曾忘記這一點。 而現在,我還要再為它加上一份不同的意義-- 上帝為每對父母都排了一列的孩子(好可怕啊),孩子都默默地等著父母來接他們。只是,常常, 父母只接了第一個孩子,就沒有再來了。 停下腳步或是放慢腳步,回頭看看--孩子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呢。做什麼事都可能後悔,生孩子,絕對不會。 但是無論如何,不管生了幾個孩子,我們都要好好把握人生這段最美好的時光。 父母最不可以做的一件事 這件事,現代父母,沒人不懂;簡單明瞭,不需要解釋。只要有「同理心」的人都應該知道,萬萬不可以做。 可是,有多少父母明瞭,不做這件事對手足感情的重要性嗎? 我不做。我打死不做。盛怒之下不做,氣急敗壞不做,無可奈何不做,無計可施也不做。反正我知道,我不能做。 孩子已經超過十歲了,我一次也沒做過。 我們家姊姊水性極好,五歲就可以往三米深的泳池向下跳;弟弟,快七歲了,連洗澡水沖到頭上都要哇哇叫半天。 我們家弟弟從小自己睡一個房間,不哭不鬧;姊姊八歲了,只差沒開探照燈睡覺,卻還常半夜喊叫找媽媽。 這時我在情急之下,什麼不該說的話都可能說。但脫口而出的絕不會是「你看姊姊如何如何」、「你看弟弟如何如何」。 孩子是多麼清楚明白的動物啊!姊姊如何,弟弟會不知道嗎?弟弟如何,姊姊會不清楚嗎? 還等得到父母來多嘴?說了也是白說的話,為什麼父母不能忍住不說呢?甚至,手足之間原本就存在的模仿和榜樣, 反而就被父母這麼一說給搞砸了。 看看自己生活周遭的例子就該明瞭,多少弟弟在哥哥成就的陰影下掙扎,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偏愛下喘息。 父母一定要設身處地想想,如果哪天老闆對你說:「你看隔壁主管做事多有效率,你看你……」恨不恨? 這樣態度的老闆可以得人心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種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反映在言語上, 不僅可能傷了手足感情,更可能傷了孩子的心。 勇敢、不哭、字寫整齊、好好讀書、多運動……父母要表達的東西,愈單純愈好,別把別人牽扯進來。 哪個孩子不想贏得父母的心呢!別拿兄弟姊妹當武器來批評孩子,就是讓「兄弟不鬩牆」的第一個基本功。 序》沒有它,就沒有人生 文�郭玢玢 姊姊和弟弟的下課時間不一樣,小朋友是二點四十,大孩子是三點二十。昨天下午到學校當愛心媽媽完畢, 正好趕上女兒回家的校車,媽媽搭便車之際,在一旁的販售機買了罐可樂。其實,媽媽很少喝這種含糖飲料, 只有偶而興起為之,姊姊也不喜歡,但那卻是兒子的最愛。 校車開了,不擅喝這些亂七八糟東西的媽媽,其實根本喝不完,但在車子上,只能丟也沒地方、喝也不是地尷尬拿著。 校車在山路間蜿蜒,偶而在一個轉彎處丟下個孩子,好似郵差送包裹,將媽媽最心愛的禮物送到家。 我們是最後幾站,不經意又拿起可樂喝了一口的媽媽,卻被姊姊好似下一秒鐘就要出手阻止的緊張語調嚇到: 「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歡可樂嗎? 「快到家了,留給弟弟啦!」 手足之情,足以感動父母的人生。 三年前開始親子演講,有回到了一所幼稚園,在開場白之際,原本只想瞭解家庭狀況:「只有一個孩子的請舉手?」 當時真的嚇了我一跳,全場有三分之二都舉手。雖然這些父母都還未過生育年齡,但似乎有再生一個打算的比率並不高。 當我多問幾場之後才知道:原來,台灣家庭的孩子平均數是一o二個,全球倒數前五名。 數字要比較才會說話--美國是二o一個(二○○七年台灣已經降到一o一二個,在全世界二百二十二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四)。 當時,就埋下了我寫此書的伏筆。「鼓勵人生孩子」也能寫成一本書嗎?沒動筆之前,我比您更懷疑。現在我要說, 這是一本百年之計的書,希望往後遇上「不知要生幾個孩子」的父母」,都能拿它作為釐清自己想法的憑藉。 如果:我是一結婚就打定主意只生一個孩子的人。那我一定會對自己說: 這是我的人生,不容他人置評。 三姑六婆說完閒言閒語可是各自回家喝茶看報紙,但孩子可要您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