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祈求人人健康喜樂~阿不不

規劃退休-國人最愛儲蓄險

2006年10月10日
《摩根富林明》規劃退休 國人最愛儲蓄險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國人規劃退休金最愛用什麼工具?第一名是儲蓄險、第二名是投資型保單,第三名則為銀行存款,定期定額排到第四名,顯示國人投資心態仍較為保守。



11年前,世界銀行提出退休金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公共年金:強制性的社會安全制度,第二層是企業年金:任意性的勞工退休金制度,第三層是個人年金:任意性的商業保險儲蓄制度。台灣去年實施的勞退新制,就是要強化第二層—企業年金的功能。



但世界銀行後來修正退休金架構為五層,五層架構中,最需強調的仍是個人提撥與企業提撥兩部分。三層式退休金架構顯然不夠,從國內實施勞退新制的「投資績效」,只夠讓退休族多買一罐可樂,就可以知道,退休資金最好還是「自己來」。



摩根富林明集團7月針對台灣投資人做的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人都願意每個月最少拿出3,000元投資,較過去做的調查都明顯增進,投信業者表示,這跟去年勞退新制上路有很大的關係,愈來愈多的人普遍都能接受退休理財的觀念。



除勞退新制及勞保、公保退休金,調查也發現,現在有自行規劃退休的投資人,最愛的理財工具仍是保險,能算出未來可拿回多少錢的儲蓄險最受歡迎,高達22.9%,第二名是投資型保單13.7%,第三名是銀行存款11%,第四名才是定期定額買基金10.9%。



投資金額方面,不計算勞退新制自提部分,有54.9﹪的投資人表示願意每月再額外提出3,000元至2萬元累計退休金,其中,又以每月投資5,000元至1萬元的比率最高,占20.6%。



讓人注目的是,另外還有3.2%的高收入投資人表示,每月可以額外提撥10萬元以上的金額做為退休規劃投資,顯示高收入族群也會擔心退休後的生活。



這項調查是摩根富林明集團委託客戶服務委外公司台灣優勢客服科技執行調查訪問工作,於6月12日至7月8日晚間進行,共訪問1,018位台灣地區20歲以上之投資人,投資人的定義為最近一年內有買賣股票、基金、選擇權、房地產者,(但不包含存款戶、購買壽險或儲蓄型保單者)。抽樣方法採用台灣地區住宅電話號碼後兩碼隨機抽樣人員訪問,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個百分點。 【2006/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三大投資武器 依年齡交叉運用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沒有一種理財工具可以行遍天下,單靠一種投資工具,讓投資人從零歲用到100歲。傳統保險、基金、投資型保單三大類不同投資工具「功效不同」,銀行建議民眾,可以依不同風險屬性,交叉使用。



一般理財商品著重在獲利,靈活性高,通常波動度也較大,像是台指期貨、選擇權、股票、股票型基金等,好處是變現性大,可隨時提領,成長性高,通常股票與股票型基金都有抗通膨的效果,但是缺點除了可能虧損之外,對於家庭的保障不夠。



傳統保單雖然風險低,波動小,也都有保證最低收益,保障性足夠,可以提供家庭保障需求,靈活性與變現性不如一般理財商品,獲利率通常也是輸一大截,如果純綷要拿傳統保單來規劃退休金恐怕遠遠不夠支應退休需求。



中信銀財富管理協理黃培直建議,剛結婚的上班族,首要就是風險規劃,現在通常都是雙薪家庭,失去夫妻任一方,經濟都可能會面臨崩解的壓力,保險就是第一項財務支出,另外,最好再拿出10%資金購買定期定額基金,預備長期退休抗戰。



黃培直說,如果此時還沒購買保險,或是財務支出較緊的上班族,不妨考量購買投資型保單,每個月千元起,就可以用一筆資金滿足兩種需求-投資與保障。



40歲到50歲這個階段,都是領薪水與事業的最高峰,這階段的家庭負擔也會較小,黃培直建議,此時應該將月薪的三成至五成,規劃自己的退休理財。



摩根富林明投顧認為,這個族群適合投資穩健型股票基金並可搭配債券型基金,保險部分則一定要有壽險以及儲蓄險。



逾50歲通常距離退休剩下十年至15年,最晚在此時要布局自己後半生的退休生活。



銀行指出,此時投資風險忍受度已逐漸降低,而且退休後意謂著不再有月薪固定入帳,除非是房東仍然有房租固定收入,否則這時候資產通常是有出無進,理財更是需要保守。摩根富林明投顧建議,最多只能拿出三成退休金出來投資,而其中投資在風險較大的股票型基金部位,則只能低於三成,以能持盈保泰。



黃培直說,除了基金投資要更穩健外,也應該開始規劃年金型的理財工具,包括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或是投資後以每年取回本利的連動債,或是退休安養信託,以自益信託結合投資理財,在退休後固定收取資金。 【2006/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三大健康指標 打造超完美退休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想完全退休,讓退休生活比工作時更有活力,宏利人壽副總裁黃旗興認為有三大健康指標,必須事前從「生理」、「心理」、「經濟」著手,才能打造超完美退休計畫。



黃旗興從自己周邊朋友的經驗發現,想要「好命退休」,讓退休生活保持快樂、活力,一定要趁早做好退休準備。台灣人口結構老化已是擋不住的趨勢,消費者也應積極思考,要如何讓自己達到完全退休、快樂退休,必要時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為自己量身訂作超完美退休計畫。



準備退休生活是項超級大工程,事先要考慮到問題不少,例如,要住哪裡、每天要花多少錢、要不要安排定期出國旅遊等,這些關係到「經濟」問題。



雖然勞退新制已實施年餘,但想靠雇主每月提撥薪資6%,據統計,迄今每個人的勞退帳戶僅增值100多元,根本無法應付退休生活所需,黃旗興建議,先算出所得替代率後,再利用投資型保單等商品補足資金缺口。



不愁吃穿後,想要生活快樂還得以生理、心理兩個層面的配合。很多人想到退休生活就是希望可以環遊世界,但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只能落為空談,專家建議,成人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平時保養,老來就有健康身體。



退休後生活面臨極大轉變,包括身體、心理的調適,讓老人出現憂鬱症的比率節節高升。黃旗興表示,如果從現在就培養興趣、退休前做好生理準備,就能讓退休生活擁有身心靈三方面的超完美退休生活。 【2006/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感恩雞婆葉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