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祈求人人健康喜樂~阿不不

癌症化療或放療有優缺點

2009年05月08日


 記者楊文琳�專題報導

 癌症發生率逐年攀升,治療時需依種類、發現時間、有否轉移、再復發等,來選擇治療方式,但每種癌症的治療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如果能先了解副作用及因應的處理方法,就能讓治療更加順利,也更有信心全程配合,讓病情早日改善。 

(一)化學治療:化療會影響造血功能、消化道、毛囊、肌肉神經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皮膚、指甲等,影響造血功能會引起容易感染、出血、疲倦、頭暈等問題,這是因為白血球、血小板及紅血球減少,這時應避免到公共場所或人群擁擠的地方,以避免感染,避免在日常動作中受傷,如使用電動刮鬍刀、刷牙時流血等,如果發現身上有瘀斑、血尿、流鼻血等現象,應立即通知醫師,並請避免服用阿斯匹林製劑,因為阿斯匹林會延長凝血時間,應攝取均衡的營養,是幫助血球再生的重要因素。



 在消化道的影響方面會造成口腔破皮、口腔炎、噁心、嘔吐、食慾喪失、腹瀉、便秘等,應少量多餐,及食用溫和飲食,避免酸辣或太燙食物,用餐後要漱口,可用少許食鹽或小蘇打加入溫開水,混合後使用,以隨時保持口腔清潔,若食慾減弱時,可食用飲食代替品,例如奶昔或或冰淇淋等,或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腹瀉時應避免高纖食物如麥麩等,同時應多攝取水份,但便秘時則要多攝取高纖食品,如麥片粥、蔬菜、水果等,嚴重時應告知醫師,必要時可使用軟便劑。

 化療對毛囊的影響眾所皆知是掉髮,但這種脫髮現象是暫時的,通常在治療停止後幾個月內,毛髮會恢復生長,掉髮期間可利用假髮或戴頭巾、帽子等方式改善外觀,在注射期間可利用冰敷或戴冰帽以降低頭部血液循環,降低脫髮情形。肌肉神經系統的影響會使人容易疲勞或失去平衡,因此應適當休息,行走時走慢一點,避免跌倒。在泌尿生殖系統方面,有些抗癌藥物可能會造成出血性膀胱炎,所以要多喝水,幫助藥物代謝,性慾影響的部份因人而異,應和另一半多溝通及協調。

 皮膚及指甲也會受到影響,例如皮膚會變黑,應避免長時間的日曬,皮膚乾燥時可使用乳液。其他的問題可能還有藥物外滲的困擾,例如一些具腐蝕性的藥物,如注射時感到疼痛、腫脹,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當發生藥物外漏時,除抗癌植物藥(Vinca Alkaloid)需熱敷外,其餘皆需冷敷三十至六十分鐘,再改為間隔冷敷十五分鐘,連續一天,患部不能加壓,在局部施打解毒劑等因應方式。

 (二)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口腔黏膜炎、口乾、皮膚反應、淋巴水腫、腹瀉、頻尿等,口腔黏膜炎可能在治療二至三週後出現,會出現口腔與喉嚨疼痛、吞嚥困難等問題,應避免菸、酒、辣椒、酸味強等刺激性的食物及溫度太高或生硬的食物,以減少口腔的熱度或疼痛感,多喝水,可利用吸管吸吮液體食物,常保口腔清潔,可用溫開水、鹽水、小蘇打水多漱口,或用醫師處方的漱口水。

 治療約三週後可能出現口乾的情形,包括口腔乾燥、唾液黏稠的問題,可隨身攜帶開水、或口含薄荷硬糖、冰塊等,並避免太乾、太鹹、太辣的食物,選擇富含水份及較潤滑的食物,如果汁、布丁,吃麵可吃湯麵,多搭配湯汁、飲料一起進食,有助於吞嚥。 皮膚反應是在治療約三至四週後可能出現紅腫狀況,約五至六週顏色會變深,照射部位的皮膚會有類似曬傷的反應,但在治療結束後會漸漸恢復正常,治療部位的皮膚不要使用肥皂清潔,以減少摩擦與刺激,每日治療時不可抹任何藥膏或貼藥布於治療部位上,感覺癢時不可用指甲抓破,有脫皮時不可撕下它,應保持通風乾燥、避免摩擦,若有需要時請醫師開藥膏,治療部位的皮膚應避免曝曬於陽光下。

 放療也可能引起牙關緊閉、咬合肌肉和顳頷關節產生纖維化的問題,因此治療中即開始每日多次張口運動,練習下頷骨上下左右運動,並測量上下門齒間的距離,注意觀察活動的情形。至於淋巴水腫的問題,臉、頸部會因頸部淋巴循環系統受到影響而較為腫脹,在剛起床時會較為明顯,隨著身體的活動及重力關係會較為減輕水腫的情形,這是正常的情形,約一至三個月會逐漸改善,所以勿用力按壓。



 治療約二至三週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的情形,建議應少量多餐,以補充足夠的營養,避免高纖維或辛辣食物,以免引起腸痙攣或腹部脹氣,注意水分的補充,避免攝取過量的油質及油炸食物,因腹瀉會導致鈉、鉀離子的流失,這時可補充含鈉、鉀離子食物,如蘿蔔、香蕉、馬鈴薯、橘子汁、去油肉湯,或飲用運動飲料,以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如廁後可以溫水沖洗,不要用力擦拭,可依醫師處方用藥。治療約二至三週後也可能開始出現頻尿的症狀,如果伴有排尿疼痛或有灼熱感時,可依醫師處方用藥。

 癌症的疼痛類型大致可分為腫瘤壓迫引起的疼痛、癌症治療引起的疼痛,以及非腫瘤治療引起的疼痛,而在疼痛控制方面,藥物治療要遵守3B原則,也就是口服方式(By the mouth)、按時服用(By the clock)及三階段式給予,漸進式調整(By the lad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