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祈求人人健康喜樂~阿不不

腸道照顧好 百病不來找!

2010年05月13日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昇,醫學上卻發現以下事實:
1. 國人腸道健康普遍惡化,腸癌死亡率高居第三位,發生年齡逐年下降。
2. 在我國有16.6%死亡率、14.4 %醫院就診率,及15.4 %健保給付皆與腸道疾病 有關。〈2003年統計〉
3. 癌症、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年痴呆等成人慢性疾病,皆與腸道健康密切相關。
4. 老化由腸道開始,年輕族群腸道老化的弊害,將在中年以後顯現。
5. 先進國家對腸道健康問題的重視∼英國自1999 年即推動『腸道週』活動;美加則自2000 年發起『國家腸癌認知月』活動。


腸道照顧好 百病不來找!

腸道健康是可以靠自己的積極--- 主動而提昇。
積極宣導腸道健康意識,相信所投入的努力,可以有效的幫助許多人,預防腸癌及多種成人疾病。



腸道健康的飲食要訣!!

一、多喝水
每天至少要喝 1.6~1.8公升的水,大概是八杯水。不要到口渴了才喝水,你的大腦感到口渴時,其實血液濃度已經太高,血流不順了,運送氧氣及營養素效率降低了,已經會影響全身細胞機能了,最好是定時喝水。

二、多攝取乳酸菌


正確攝取乳酸菌要注意以下重點:
1 天天攝取:
因為再好的乳酸菌也無法在腸道中久駐;所以,要天天補充,每天至少補充幾十億的優質乳酸菌。
2. 餐後攝取:
因為用餐後,胃部的酸度較低,乳酸菌比較能夠活著通過胃部,到達腸道。
3. 慎選產品:
要選菌種標示清楚,有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有研究團隊的產。
4. 注意保存條件:
乳酸菌不耐熱,不耐氧氣。醱酵乳必須保存在低溫,開瓶後,盡快喝完,不要開了一大瓶,放在桌上,由早喝到晚;保健產品也要注意保存溫度,不要長期放在高溫環境 (如車子內)。

三、多攝取纖維質

每天至少要攝取30公克以上的食物纖維!

正確攝取食物纖維要注意以下重點:
1、用心從三餐中攝取
2、善用高纖保健產品
3、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功效不同,兩者都要攝取。

簡易運動篇
每天起床後、睡覺前,利用10-15分鐘進行簡易的運動,可促進腹部運動,增強腸胃健康。
提醒您,起床後,先空腹喝一杯溫開水,再做運動。


一、伸展運動

這是個很簡單的運動,可利用工作或家事空檔進行。
1. 雙腳分開站直,全身放輕鬆。
2.一邊吸氣一邊將手抬高(手指交叉,手心朝外),伸直背脊,頭抬高,手臂貼緊耳朵,用力往上伸展。
3. 一邊呼氣,一邊將手放下並屈膝下彎,抱住雙腳。
4. 此動作反覆進行3-5次。





二、提臀搖擺

1. 仰臥,雙手繞於後頸部交叉。雙腳以立膝彎曲。
2. 深深地吸一口氣,抬高腹部,腳跟不離地,意識集中於丹田,閉氣。
3. 有力地吐氣,保持丹田力,將意識轉移集中於骨盆,腰部移至右(左)方,在右(左)側做腰部上下運動。此時,雙肘及肩膀不離地,換左邊做同樣動作。




三、仰臥屈膝扭腰

1. 仰臥,雙手繞於後頸交叉,雙腳合併以立膝彎曲。
2. 一邊吸氣,一邊將腰背用力挺出,扭腰並將雙腳向左倒放地面,頭轉向右方。
3. 呼氣回復。
4. 重複動作,換邊做。





四、臥式提腿

1. 仰臥,伸展腳跟腱雙手抱緊右腳使右膝靠攏胸部。深吸一口氣。
2. 吐氣用力緊抱右膝起身,此時左腳需充分伸展腳跟腱與腳後肌。
3. 換腳緊抱左腳如上要領,做同樣動作。





五、坐式踩腳踏車

1. 坐在地板上,雙腳併攏彎曲,兩手放在身體後方稍遠處。
2. 身體稍微向後倒,以雙手支撐住身體,同時,雙腳分別抬起伸直,雙腳無法完全伸直也無妨。
3. 保持背部筆直。
4. 左右腳交替,各施行10次。






六、彎曲、扭動上半身

1. 雙手置於腰間,兩腳張開與肩同寬。
2. 挺起胸膛,讓上半身向後仰,此時,指尖用力,對腰間用力指壓。
3. 回到原本的姿勢,上半身慢慢向左右扭動,各施行2-3次。






七、立式腰身大迴轉

1. 大開雙腳,雙手手指交叉反掌上舉,深深吸一口氣,下顎頂上後仰。
2. 邊吐氣儘量前彎,抬頭保持腰背直挺,從腰部彎曲,膝要保持筆直,雙手伸直,腰部向右上大迴轉,同時吸氣。
3. 上身轉到正中時,手再伸,顎再上頂,儘量後仰。
4. 邊繼續吐氣從上而左下,迴轉到原位。
5. 註:動作時集中意志在骨盆上。






八、鍛鍊腹肌

1. 在路上步行時,背部伸直,快步行走,隨時警覺到要提起腹肌。
2. 等公車時,兩腿稍微張開,膝蓋微微彎曲。角度約為90度。
3. 坐公車時,一邊抓住吊環,臀部肌肉用力夾緊,感覺像肛門用力緊縮。





九、跪式扭腰擺臀

1. 雙手掌向前以肩寬著地,雙膝併攏著地,伸展腳跟腱,抬起小腿,目視前方吸氣。
2. 邊吐氣,向右扭腰並放下小腿,同時頭也向右轉,越過肩背看腳跟。(手臂伸直),吐盡氣後在吸氣回到原來位置。
3. 同樣也向左扭倒,重複數次。





十、屈膝扭腰

1. 張開雙腳保持上身直立,彎膝成中腰姿勢,雙手置於雙膝上。
2. 邊用力吐氣邊把左膝拉下到右腳跟附近地上,同時把同轉向左側方,眼看後方。
3. 換腳做同樣動作。








許多人喜歡喝咖啡,但對咖啡的觀念卻不一定正確,
最近收到一封來自新光醫訊第98期/ 營養師陳淑美的文章,
覺得很棒,也反映出新光醫訊及營養師對刊物的用心,
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今天要來介紹〝咖啡新觀念〞的相關資訊。

【咖啡新觀念】

「來一杯咖啡」已經成為現在最流行,最常見的交際方式。
絕太多數的西方人將它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在台灣,特別是最近這幾年,一家家各式風格的咖啡店,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於台北街頭,
可見,咖啡文化已深植台北人的心。

咖啡的魅力,讓許多人留戀其中,
除了品嚐一杯好喝的咖啡外,更增添了不少生活樂趣。

但是您知道嗎?享受一杯美味咖啡的同時,更對您的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助益呢!
在你下回品嚐時,不妨對咖啡先有以下的健康認知。

抗憂鬱

少量的咖啡可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快,紓解憂鬱的現象。

控制體重

咖啡因能提高人體消耗熱量的速率,一項研究現100毫克的咖啡因
(約1杯咖啡),可加速脂肪分解,能使人體的新陳代謝率,
增加百分之三至四,增加熱能的消耗,適量飲用,有減重效果。

促進消化

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提高胃液分泌,如果在飯後適量飲用,有助消化。

利尿

咖啡具利尿作用,可提高排尿量,因而使上廁所次數增加。

改善便秘

咖啡可刺激腸胃激素或蠕動激素,產生通便作用,可當快速通便劑。

降低患腸癌或直腸癌的機率

咖啡含有天然抗氧化物。

止痛

咖啡因做為一個藥品時,可以加強某些止痛劑的效果。

增強身體敏捷度

咖啡因也有助於在運動時,使運動閥值隆低,增加身體的敏捷度,
使運動員締造較好的成績。

降低得膽結石的機會

最新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
每天喝2-3杯咖啡者比起從不喝的人,平均得到膽結石的機會小了40﹪。
此外,咖啡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收斂性及止血、防臭的作用。

※咖啡對身體的危害

※ 哪些人應該少喝咖啡?

當身體出現以下狀況或疾病時,應少喝咖啡

•發育中的兒童
•懷孕期間
•正在授乳的婦女
•老年人
•空腹前(或飯前)
•腹瀉者
•胃酸過多的人
•患有胃及十二指腸胃潰瘍者
•患有腸道過敏症候群者
•抽煙的人
•喝酒之後
•容易失眠的人
•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
•正在服用鎮定劑的人
•應限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

咖啡的健康學問

醫界研究指出,每天喝咖啡最好的時間是:
春冬季的下午三至五時,夏秋季的下午四至六時,因為這是人體最疲憊的時刻。

此外,要健康的享受咖啡美味,還須留意以下事項:

1.每天喝五杯咖啡(每杯約150cc)以上咖啡,
 即容易造成上癮,危及身體健康。

2.早晨喝咖啡的確有助於頭腦清醒、精神抖擻,
 但須先吃早餐後,才能飲用,否則容易傷害腸胃功能。
 有胃及十二脂腸胃潰瘍的人,尤其應避免空腹喝咖啡。

3.酒後不宜喝咖啡,否則會更刺激血管擴張、
 加快血液循環,增加心血管的負擔。

4.喝了咖啡約十至十五分鐘,即有提神醒腦的作用,
 所以睡前不要喝咖啡,以免失眠。

5.勿喝太濃的咖啡,否則會使人變得急躁且理解力減弱。
 (心跳也會加速 YaHui)
6.喝咖啡後,不能馬上抽煙,
 否則容易對心臟造成危害。

7.服用抗生素和胃潰瘍治療藥物,
 不可同時喝咖啡










~ 幸福的首要條件 - 尊重 ~

問一個沒有什麼談戀愛經驗的女人,她的理想伴侶要有什麼條件,你會發現,她們可以開出各式各樣的條件,比如:溫柔、體貼、有責任感、愛我、孝順、有錢、有男子氣概,或沒有不良嗜好、可以養家活口、學歷好、身高,有的還希望要有很好的職業:醫生、律師,也有人喜歡軍人......。

談過戀愛或是踏入婚姻的人就會知道,這些條件再好,一對佳偶還是可以在年久失修後變成一對怨偶;當時愛得死去活來,過不了幾年,可能恨得水深火熱。

~ 溫柔體貼可能只是一時的假象。 ~

有責任感的人可能要求你更有責任感,他總會覺得他所負的責任比你的責任沈重而且重要得多。

愛你的人,可能用錯誤的方式愛你,你就好像一塊密無孔隙的石頭,永遠吸收不了他的愛。

有些人的愛像颱風過後的流水,在滋潤你的同時也會帶來砂石,砂石淤積,愛就被嫉妒所佔據。

你因為他太孝順而決定託付終身,在不久的將來,你離開他的理由,和你愛他的理由往往相同,因為他太孝順了,勢必覺得你受到輕視,你只有黯然離開,把他送還他的媽媽。

有錢歸有錢,你可能用不到,不然,就是捲入了一個大家族。
我認識一個女人,她本來有美貌有才華,經濟上也自給自足,只因為戀愛失敗,為賭一口氣相親嫁給了一個富家子,沒想到,沒撈到什麼享受,反而換來一身勞役。

家有家規,她每一天從早上忙到晚上十二點,全年三百六十五天無休,年薪還是看公公高興才有。

直到她離開了這個家,她才發現,自己的投資報酬率算錯了。
最委屈的是,她發現自己從未愛過那個沒什麼出息的紈褲子弟,還為他生兒育女。

有男子氣概的人,可能生性暴躁,或者兇殘。
當初他迷人的地方,想來變成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沒有不良嗜好,聽起來是個基本條件,但是如果除了沒有不良嗜好之外,他就沒什麼好說的,你極可能會發現他是一個無趣的人,跟他一起過日子,好像永遠在喝一碗沒有加任何調味料的粥,連個配飯的小菜也沒有。

如果你挑的是職業,挑醫生、挑律師、挑有為的商人,難免會有一種「悔教夫婿覓封候」的感慨。
他會忙得沒有時間陪你,愛情品質常不如你的想像。

當然,以上都是往壞處想,你也可以往好處想,他如果沒有時間陪你,你可能獲得較多的自由。
但在還沒認識他之前,你本來就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婚姻或愛情,並不只是用來爭取自由的。

~ 一個好情人的基本品性 ~

我們都忽略了,幸福的首要條件,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是尊重。
一個女人,學會找一個尊重她的男人,那麼不管在何時何地,他懂得考量你的權益,就會以你的幸福為前提,他才能給你所要的「安全感」。

他才不會假愛情和婚姻之名,行剝削和迫害之實。
會尊重,才懂得信任。

很多男人害怕「女權主義者」,可能在他們的腦海裡,女權主義者等於母老虎。
我們現在不要談什麼「主義」,也不要談任何無趣的意識型態問題,白話一點來說,他必須是一個不會重男輕女的人,才不會把你視為工具。
他必須是一個把你和他自己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的人,他應該認為,你不比他重要,但也不比他不重要,懂得尊重你的人生目標,以及生活樂趣,你快樂,他就會開心;他開心,不能造成你不快樂。

有些女人以為
大男人主義者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羽翼,可以保護你,其實會保護女人的男人,不該以「大男人主義」來混淆稱呼;「大男人主義」是指一個會重男輕女的男人。
如果他重男輕女,一定會在熱戀時期過後,回復本性,做任何決定都忘記把你考慮進去。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至少是一個腦袋清楚的人,這個時代講究溝通,要做良性溝通,必得要找個腦袋清楚的人,才可能把問題解決。

幸福的基本條件,其實很簡單,是尊重。
同樣的,一個男人要讓自己的愛情開出燦爛的桃花、結出甜美的果實,他也一樣要找到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尊重自己的女人。
沒有了尊重,一切的理想條件,都只是壁畫、雕飾、泥土、磚塊、水管,如果缺乏支撐屋頂的樑木,愛情便脆弱得不堪一擊,更別提遮風蔽雨。

若你真的想要試驗他對你的愛,老實說,問他愛不愛你,不如問他有關「生男生女」的問題,你比較能夠了解他是不是你的理想對象,你在不在他眼裡,他會不會尊重你。






培養正確財務觀念 基礎得靠後天養成

•今周刊 2006/04/03
卡奴事件反映國人理財觀念仍停留在「待開發」階段,許多人侃侃而談各式理財法則,卻因誤解理財行為而讓財富不增反減,甚至較理財前更窮困、更窘迫。事實上,在講求「速食」的時代,惟有理財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前進,方能創造幸福的財富人生。


【撰文�張弘昌】
六十三年次的林雅玲(化名),過年前因失業賦閒在家,由於收入中斷,最近她也淪落成為卡奴一族,爭取和銀行協商延後還款。林雅玲表示,很後悔過去習慣分期付款買一堆GUCCI和LV的包包,當時以為一個月不過二、三萬元的支出就能擁抱名牌,沒想到景氣不佳公司裁員,在以卡養卡的惡性循環下,如今她已經被銀行龐大借款壓得透不過氣來。林雅玲自嘲,自己的理財IQ只有零分。
資深演藝名人白冰冰,無論在唱片界或主持節目,都是長袖善舞的大姊大,三年多前接到好友的債務求救電話,為人豪氣的白冰冰於心不忍,二話不說就立刻拿出所有積蓄並向友人借錢,湊足四千萬元匯給對方,沒想到對方事後卻避不見面,害得白冰冰生活從雲端掉到谷底,不得不背著負債度日,「都是我太相信他!」白冰冰對著媒體發出自責。而輕易「借大錢」給朋友的這段往事,從此也成為其他藝人引以為戒的故事。
除白冰冰之外,已過世的知名烹飪節目主持人傅培梅,晚年為支持兒女虧損的事業能經營下去,不僅拿出銀行多年的存款,還將數間房子頂讓或到銀行設定抵押,儘管主持節目和出書讓傅培梅賺進人生的好幾桶金,但由於財富沒有妥善規畫和適可而止的付出,讓她最後連房屋貸款都繳不出來。傅培梅的天下父母心可貴,卻沒有給她安穩的天年。
取&捨 理財最重要的是取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服務於國內某家證券公司IPO(初次上市)業務的李宗仁(化名),大學畢業後就迷上期貨和選擇權交易,他認為透過期權轉折點的多空操作,可以讓他有機會「一夕致富」,提早退休去享受人生,「期貨天王張松允都可以從二十萬元變十億元,這種好康的事當然也會發生在我身上!」李宗仁的發財夢一直讓他篤信有機會成為張松允第二。
透過技術分析和策略布局,李宗仁初期進出得十分順手,尤其在選擇權方面更是每月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於是他愈押愈重,最後還跟家人、朋友融資代操,就在兩年前三一九槍擊事件發生後,他多年的積蓄一瞬間化為烏有,還背負了一大筆欠債,從此他絕口不提「期貨」和「選擇權」,提前退休的美夢也因此遠去。
「理財最重要的是取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前富邦投信協理、好樂迪財務長,現為專業投資人兼理財專家的郭恭克,一語道破他對理財的定義。郭恭克指出,卡奴之所以會成為卡奴,很大部分原因是在「取」和「捨」之間曖昧不清,他們寧願捨去自己的青春,去取得手機、名牌等炫耀品,而不是人生下一次出發的動能。
郭恭克以自身觀察到的例子指出,他有間房子在淡水出租給學生,最近有兩名學生先後搬走,沒想到卻陸續收到銀行現金卡的催繳通知單,學生沒有收入卻去辦現金卡,讓他匪夷所思。此外,他還接觸不少研究生,雖然擁有豐富的財經知識,卻還去參加投顧老師的會員,「他們不是去買股票,而是投資風險更高的期貨。」知識分子妄想下一分鐘就致富的觀念,讓郭恭克不勝唏噓。
儲蓄&支出 對支出有精準感覺,以儉約消費達成儲蓄目的
日前,VISA國際組織針對十八歲至二十六歲的大專院校學生進行一項理財觀念調查,發現只有九%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理財知識,四分之一的人曾經動用過循環信用。這些學生理財觀念的主要來源,大部分來自於媒體和親朋好友,以訛傳訛的事情難免發生,而最想得到的理財知識,首先是投資(占五四%),其次才是量入為出的預算安排(占四四%),藉投資走理財捷徑的想法仍然深植在大學生的腦海深處。
VISA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指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會影響到他的理財方向,如果有人崇尚買名牌、住豪宅和用酷炫的手機,或受到周遭同學和同事開拉風跑車的影響,理財觀念自然會跟其他人不一樣,「問題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王永慶。」
要做好理財規畫,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第一步是透過儉約消費來達成儲蓄目的。麻少華指出,「記帳」是最好的方法,將每天所有的花費記錄下來,並持續追蹤,就能量入為出,累積自己的財富,「就算是春天酒店董事長何麗玲,她連一塊錢也都要記。」
弘利投顧總經理,同時也是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CFP)祕書長劉凱平,本身就是記帳的奉行者,每天一早來到公司,他就會將前一日的消費用EXCEL軟體寫下來。充分掌握收支情形,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的錢花去哪裡,如此才能做到節流。
「也就是要對支出有精準的感覺」,劉凱平強調,記帳有了節餘,配合自己的理財目標(例如買房子、儲備退休金︶,知道自己的財務缺口有多少,接著才會明瞭要用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達成目標,「就像一條河流,有上游和下游的連續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先強迫自己『儲蓄』,然後依設定的目標『理財』,最後有閒錢才放手去『投資』,博取更多的報酬。」銓亞資產管理公司副總周仕明,言簡意賅地將人生財務計畫用三部曲包裝起來。不過周仕明感嘆地說,很多人不清楚理財的真諦,一開始就跳到最難的「投資」,意圖一步登天,結果變成繳學費練經驗,資金也成為賭博心態下的犧牲品。
決心&紀律 先設定方向,利用規律資產配置達成目標
此外,理財最擔心的,就是沒有紀律的堅持。周仕明指出,每月賺的薪水你可以選擇先花費再儲蓄,也可以選擇先提撥一定比率儲蓄再花費,但前者往往和月光族只有一線之隔,嚴重的甚至因為過度消費而成為卡奴,最後存不了一毛錢而讓理財前功盡棄,「想想看,你究竟是要當個富裕的年輕人?或者是有尊嚴的老年人?」
事實上,理財要先設定方向,然後透過資產配置有規律地達到目標,至於該怎樣的資產組合,報酬率該多少,由於每個人性格均不相同,不能一以概之。聯傑財務顧問公司執行長蕭碧華形容,理財目標要達陣,就像是從台北到高雄,你可以坐飛機,也可以搭火車或開車,完全看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重點是要持之以恆,「不要坐到一半想改搭較快的便車,結果反被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宰殺。」
再者,理財工具的選擇也要符合理財目標,比如你預計準備退休金,利用購買儲蓄險或年金險進行中長期安排,以吻合實際需求。但如果你是去買郵局的六年期短期還本壽險,到期後恐怕將得面對資金再投資的風險(利率不若過往那麼高)。
華倫巴菲特在財務操作上有三項哲學,第一是分批進場,長期持有;第二是分散風險,布局全球;最後是股債平衡,做好資產配置。國人在理財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過度追求短期效益,而無法享有長期持有的果實。
「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複製張松允。」蕭碧華指出,很多人玩數字遊戲玩過頭,大幅擴張信用,讓自己承擔的風險遠超過所能負荷,等到事情爆發後無力收拾,反而陷入負債輪迴,「別人可以爬喜瑪拉雅山,不代表你同樣也行。」理財最忌諱的,就是一直想著明天就發財。「沒有人是趨勢轉折點的專家。」劉凱平提醒。
長期&短期 切忌一夕致富的想法,過度追求短期效益
其實,一夕致富的想法一直如影隨形跟在許多人身旁。蕭碧華就很無奈地表示,台灣民眾習慣買基金前先看過去的報酬率,但外國人卻是先看淨值波動,來衡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因此即使是委任專業人士操盤,台灣民眾在基金投資上仍舊賺少賠多。
周仕明也持同樣的看法。每當有一檔基金或股票價格躥升,就有不少資金瘋狂追逐,期待能重複一樣的回報,然而「這種行為就叫做投機」,周仕明說,一般人都有過度樂觀的念頭,除了對商品的報酬率太高估外,有時連自己的收入都會過於自信而妨礙了自己的理財計畫。
周仕明曾有一位朋友打算五年後買一間房子,為了達到這個理財目標,這位朋友除了每個月的薪水三萬元外,晚上還去夜市擺地攤,打算幫自己加薪二萬元,但萬萬沒有想到,擺地攤時被警察趕來趕去,甚至被開罰單,買房子的計畫也因此延宕下來。
長期持有的報酬遠勝於短期投機的優勢,除了風險較低外,還有「複利」的效果。政大商學院院長周行一表示,如果你在二十二歲大學畢業時存五萬元,並以美國過去股票平均報酬率一二%複利計算,六十五歲退休時你將領到六百四十萬元,同樣的道理,如果每天將喝拿鐵咖啡的一百元省下來,那麼屆時領到的錢會更多,達一千六百萬元,無怪乎愛因斯坦說,「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
理財的效果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形容,就是「理財本金  時間×複利」,複利威力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有關。麻少華指出,如果六十五歲退休想存下三千二百萬元,從二十歲開始,只要一月省二千元,以一二%複利計算就可以達成,但萬一從四十歲才開始,想擁有一樣的退休金,則反而每個月要存二萬元才行,兩者相差十倍,這說明了年輕就是本錢,理財愈早做愈好。
縱使複利的威力驚人,但它卻像刀的兩面,如果不慎用在負債,反而會形成滾雪球效應,這就是理財專家常提及的「七二法則」。所謂七二法則,就是本金增長一倍所需的時間(年)七十二除以年報酬率,以現金卡年利率一八.二五%計算,本金要翻一倍的時間只需四年,難怪卡奴除非是透過協商機制,否則永遠難以翻身。
周仕明表示,許多年輕人習慣借錢消費,卻沒有想到三支各一萬元的手機如果克制欲望不買,三十年後就會變成一輛轎車(約五十四萬元,以一○%複利計算),周仕明尤其不鼓勵學生一畢業就貸款去買車,因為三年五十萬元的車貸,除了一個月一.四萬元的固定償還金額外,還要負擔油錢、停車費、保險費和牌照稅等支出,這種不是「生產財」的消費品,只會讓自己的財富更窮。
「就像公司不會為了辦員工旅遊去借錢。」周行一指出,良性的負債,可以讓未來的生活更好,比如貸款進修,充實自己的生活技能,「大部分有錢人之所以會發財,都是把本業做好,而不是用舉債去消費。」
觀念&態度 複利的威力大過原子彈,避免以短債支應消費
此外,借錢幫助朋友或拿棺材本給子女創業,這些都是超乎自己的財務能力,也是人生理財不能犯的錯誤,否則像白冰冰或傅培梅所遭遇的事,難保不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亂了自己的理財計畫。
「觀念和態度是決定理財成功與否的關鍵。」劉凱平指出,理財最怕的就是「懶」,空有計畫而不去執行,或者過於相信銀行理專而買到不適合自己的商品。事實上,許多人之所以會誤信理專的推薦,很大的原因來自於自己沒有事先做好功課,結果誤入歧途成為銀行眼中待宰的羔羊。
買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少人喜歡盲目去追逐明牌,時而做多時而做空,寧願疲於奔命也不願花時間去分析財報,「去年富士康之所以會漲三、四倍,不是看報紙或聽明牌就能知道的。」蕭碧華認為,如果沒有判斷消息真實性的能力,就會被牽著走。
「理財目的,在追求幸福,而不是致富。」周行一在書中再三強調,只要懂得量力而為,規則性地經營自己的財務計畫,用理財為人生加分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