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Rebecca Ko☆╮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讓孩子喜歡和你說話9秘訣

2009年03月04日
公開
18

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瞭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   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瞭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 第九個秘訣: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往往來自生活之中,因此培養孩子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都可以為談話的素材,孩子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二歲教育教學

2008年10月31日
公開
35

二歲了..是探索世界最積極的階段.. 愈是不可以的行為,他愈是要嚐試.. 二歲的孩子處於自立期 任何事都想自己學習~所以父母要學習放手 三項重要關鍵~運動.語言.簡單技能 每天散步.儘可能讓二歲孩子每天去散步 因為他們內心非常想多運動~所以要讓他們滿足內心需求 除了平地走.還可以走獨木橋.上下樓梯.雙腿併攏跳上.下台階 在坡道上將球滾下來.讓孩子去追球 剛開始.孩子只能追球.在多次練習.孩子就可預測球的方向 以最短距離追到球 每天讓孩子跑一定的距離∼ 二歲至二歲半會出現語言爆炸期 所以絕不可對孩子童言童語~這會導致語言障礙 儘可能以大人說話方式與孩子交談 語言遊戲是最愉快的遊戲~ 如~房間裡有啥是紅色的東西? 哪些東西以"大"開頭? 盡可能多為孩子買書~不要讓他自己看 由媽媽唸給他聽 只要孩子願意~一天5~10本皆可 二歲兒想知道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對因果關係很有興趣 如~手去摸電暖爐.要跟他說~手會燙到~所以不能摸 讀繪本很重要~但是也別忘了詩集 不必翻譯詩集的意思~只要反覆唸給孩子聽 睡前一定也要唸唸繪本 應該讓孩子在這時期對文字感到興趣 當孩子認字後.會改變頭腦的構造 到處都有文字~可以不時的唸給他聽 先將孩子的名字寫好貼在牆上~每天唸給他聽 二歲兒有強烈欲求~想處裡自己週遭事物 當二歲半至三歲這段期間更加強烈 認同欲求並加以協助是培養優秀孩子的秘訣 洗手.穿鞋.綁鞋帶.扣釦子會花很多時間~也要讓孩子自己嘗試 剛開始父母花較多時間教導.以後就可高枕無憂 盡可能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完成後 要盡情的稱讚~不要在孩子面前重作.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讓二歲兒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 幫他先分類好~在教導他如何放回去 久了就會自己放了 如果養成一次只玩一種玩具的好習慣~整理工作會比較輕鬆 可用命令方式 滿2歲可以讓孩子學習拿筷子 玩黏土~以範本要求他做出來 玩積木~疊高高或是橫向發展.或和媽媽做一樣的. 及自由創作 組合的房子車子.拼圖之類的 拿豆子分色或迴紋針~以訓練手指能力 二歲兒的第一反抗期 會持續4-6個月~凡事都愛自己動手做 當大人說"不可以"時.他們會表現出強烈反彈 這是他們想要自己動手做.卻無法如願的欲求不滿表現~ 如果只是訓斥.就無法協助孩子度過"可怕二歲"時期 雖然了解孩子想法~不要搶先為他說出 剝奪他自行表達的權利.父母可以告訴他規則.使他懂事 當孩子在做什麼~不要過度插手.應一旁靜靜觀察 如果能在此時期培養孩子高度的語言.處事技能. 就可以避免孩子變成可怕的二歲兒 不要一直對孩子說不可以 2歲兒的幼兒處於天才期.是建立能力基礎的階段. 如果不加以訓練.無法掌握優秀能力~ 所以應該接受嚴格的"記憶訓練" 世界國旗.車子種類.車站名稱.論語.詩集.三字經. 這時期所吸收的知識將一輩子留在潛意識中 排10個盒子∼將東西放3個中~讓孩子猜 排10個東西~~看一分鐘.藏其中一個~讓孩子猜 觀察力~去的地方有些什麼東西? 去公園~看螞蟻.收集樹葉.看看小動物~ 去動物園.水族館.遊樂園.農場.消防隊等不同場所 並訓練他將所看到的一切說出來 讓孩子他火車.公車.飛機.捷運.去海邊.果園 盡可能讓孩子有豐富體驗 2歲適合學習外語~這時期他們對音感非常準確 是語言天才~你教啥他就會啥 多聽世界各地的搖籃曲 越是有耐心重覆教導越能培養孩子高度才能 BY~七田真~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幫助你度過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

2008年10月31日
公開
26

幫助你度過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 文 / 李想  專家 / 李生蘭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授 2∼3歲的孩子,通常都要經歷過一段反抗時期,稱為「第一反抗期」,本來乖巧聽話的孩子,一到了這個時期,就會變得調皮、不聽話。 這些孩子常常會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主張,這樣一來,不但會惹得大人們生氣不已,甚至有可能會招致一頓毒打。 其實,從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反抗期」的出現,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因為隨著活動能力的增強,以及知識的不斷豐富,孩子的心理會出現急劇變化,特別是孩子的需要有了很大的改變,而成人卻往往還是用一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種種反抗行為。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孩子的個性無法自由地發展,反倒會影響他今往的成長,所以說,經歷「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發育的必然階段。那麼,爸媽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特殊的階段呢? 捨棄強硬 教育是關鍵。在這段時期裏,父母應該捨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因為孩子的反抗行為,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成人應該及時抓住這個時刻,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能力的發展。 適度幫助 家長要助孩子一臂之力,對於孩子的反抗行為,千萬不能一味地寬容,但是也不能給他過多的限制;一味地寬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和執拗,而過多的限制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變得順從和依賴,無法鍛鍊獨立自主的能力。 因勢利導 在瞭解孩子「反抗期」的特點之後,父母應該因勢利導,從旁協助孩子的發展,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比如:孩子喜歡自己走路,你就不要硬去攙扶他,而是在旁注意保護;孩子要自己吃飯、穿衣,你可以讓他自己動手,而由你在旁加以指導,以促進孩子心理正常的發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 反抗期孩子的情感表現 1.常常一個人玩,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 2.在陌生人面前表現得很害羞。 3.喜歡模仿父母。 4.容易感到挫折。 5.堅持獨立去做一些事,而不要別人的幫助。 6.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替換另一項活動。 7.很愛發脾氣,通常是因為他有想法卻無法表達出來。 8.會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並想要傷害別人。 9.會表現出極端的專橫和固執。 10.當受挫或生氣時會破壞周圍的東西。 11.對父母的關心具佔有慾,會表現出嫉妒。 12.無法坐著幾分鐘不動或只玩一件玩具。 安度「反抗期」的父母指南 1.注意孩子的安全,仔細檢查家中的物品。孩子現在更高了,並且能夠輕易地開關門,當然,也更加淘氣了。 2.每天讀東西給孩子聽,鼓勵他們閱讀圖畫書,若有幾行簡單的文字更佳。 3.不要期望孩子能與別人分享或輪流做事,因為他們現在正集中精神,學習如何在生理上控制自己以及學習說話,要等長大一點才會學習與別人分享。 4.為孩子提供可以獨自消磨時間的場所。 5.不要強迫孩子用右手或左手。一些兩歲大的孩子可能會只喜歡用某隻手,但大多數的孩子在幾年內就能學會使用兩隻手。 6.為孩子的體育活動和探索提供安全的方式,如盒子、水桶、輪胎、推拉玩具和可以騎的玩具。 與 2~3歲孩子相處 1.為孩子的行為立下一個「合理」的限制: 想一下,在這個年紀非對他說不可以是什麼? 2.父母的合理限制最好要前後一致,才能建立孩子的是非觀。 3.規則與限制應該富彈性,「愚昧的堅持是幼童心靈上的妖魔。」 4.讓孩子自由表達感受。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要壓抑孩子的感受。 例如父母不要跟孩子說:「你不可以生氣。」但是父母可以跟孩子說:「你可以生氣,但是你生氣的時候,也不可以亂摔東西。」 5.父母不必為自己的突然暴怒自責,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因為父母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感受。但事後讓孩子知道你為什生氣。 6.告訴自己,絕對不要在暴怒的情況下打孩子。可以訂定一套處罰的方式,例如讓孩子罰坐或罰站。 7.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就投降。你也許有看過,有的小孩會有大街上打滾發脾氣,如果你投降,等於是鼓勵加強這種行為。 8.合理的範圍內,給孩子個下台階,因為孩子也會愛面子。 9.幫孩子瞭解他自己的情緒。 成長與學習 1.孩子的語言能力明顯增強,跟他講話的多寡關係到他字彙的多寡。 2.父母可以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用把它轉化為小孩的用語,小孩的聽力大約比智力成長2到3歲,很多字彙用語,孩子都能吸收進他的「電腦」裡去。 3.開始喜歡問:「為什麼? 」而你回答的方式與內容,就是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4.可以在家裡準備一本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 5.沙跟水、玩具陶土是小孩會很喜歡的玩具,因為他可以創造。 6.有一種磁鐵式可擦畫板,可以讓孩子塗鴉,訓練孩子手指肌肉控制能力。也可以抒發孩子的感受。 7.畫水彩可以讓孩子認識顏色的變化。 8.三輪車幫助孩子運用大肌肉和方向協調。 9.大球、積木都是很好的玩具。 10.可以給他較簡單不規則的拼圖。 11.可以讓孩子跟別的小孩一起玩,不過這個年齡是不會知道分享玩具的,最好個人玩個人的玩具。 12.父母講故事,如果加入孩子自己為故事人物,他會非常融入角色扮演的遊戲。 13.可以給孩子布偶或洋娃娃,孩子很需要一個想像中的朋友。

不要..我不要..幼兒兩歲反抗期

2008年10月20日
公開
17

李駱遜(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副研究員) 家有兩歲幼兒的家長可能常碰到這樣的情形,天涼要給他加件衣服,他搖頭說﹕「不要」;吃飯要他多吃些蔬菜,他也拒絕﹕「我不要吃」,幾乎要他做什麼,都是以「不要」來回應,或堅持自己的意見、主張,令家長生氣,這還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並開始懷疑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是也有反抗期?要不要好好管教?該如何管教? 由他們這樣的行為表現看起來的確有反抗大人意見的傾向,美國人還將這時期孩子的行為稱為「Trouble two」,就表示這是一個麻煩階段的開始。然而,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開始。從孩子漸會說話,能以話語表達意念;會走路,擴大行動的範圍;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凡事都感新奇,都想探索、模仿、了解,因此他的小手、小腳、小腦袋整天忙個不停。在此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是獨立的個體,發覺自己和生活情境的關係,了解自己具有操控環境的能力,逐漸可以獨立自主,亦有想要自主的意志。此外,他們也在了解大人的規範是什麼?試探大人能忍受的極限在哪裡?在此歷程中逐漸了解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 但是限於知識、能力和經驗的不足,一方面有自己的意見,並堅持己見,另一方面卻是心有餘而力未迨,譬如外出時要自己穿鞋子,卻拒絕穿襪子;鞋子又左右不分的穿上,爸媽要他換過來或幫他換,他又固執的非要這樣穿不可,不肯更換。類似的情形經常發生,你要往東,他偏要向西,十分不合作,造成父母親的困擾,親子關係亦緊張。 當孩子常常表示「不要」或和父母親意見相左時時怎麼辦呢?是看誰比較厲害,使對方讓步?或強迫孩子服從,使得孩子大哭大鬧?這樣的處置方式可能都無效,反而使大家都不愉快,也未適當的解決問題。不妨試試下列的方式﹕ 1、當孩子表示不願意的時候就不要勉強,以「我是愛你」、「我是為你好」的想法強迫他一定要接受你的意見。 2、設法了解他拒絕的原因,以及他想要怎麼做,請他說給你聽或做給你看。當孩子無法清楚表達心意時,則可用猜測的方式及示範的動作做給他看﹕「是不是這樣啊?」多試幾次,了解他的想法。 3、提供一些選擇,而不直接拒絕他的想法,譬如天冷要他多穿一件衣服,他可能不願意,但告訴他「你自己去選一件最喜歡的衣服來穿。」他對自己能有選擇權感到滿意,同時也可以達到父母親原先的目的了。 4、當孩子肚子餓了、睏了、生病了、或處於陌生的環境裡,要孩子聽話、合作時比較不容易。因此,如需他的合作,最好避開這些情況,否則會使彼此情緒大受影響。 5、訂定行為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他該做什麼,或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導他去做,而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不應該做的事上,譬如玩得正起勁,拒絕吃飯時,就以較能吸引他的方式說,「熊熊的肚子也餓了,我們請他一起來吃飯,他吃一口,你吃一口,看誰吃的比較多,就會長高高、壯壯的。」 6、以「我們一起來做」的方式,教他如何做,跟他一起做,鼓勵他自己做,做完後給予愛的鼓勵。幫助孩子明白你的期望,從「做中學」中也知道做事的方法。譬如家中新添了弟弟或妹妹,他也會過去摸摸、拍拍,此時趁機告訴他﹕「你也好喜歡弟弟呀?弟弟也喜歡你拍拍他耶,來,我們一起輕輕的拍拍,像這樣,你看他好舒服唷!謝謝哥哥!」 7、建立生活事物的慣例及順序,讓他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不要常常變化,當他能掌握這樣的過程,也較容易遵循這樣的過程,而有安全感,譬如睡覺之前要洗澡、刷牙,洗完後換上睡衣,父母親會和他一起看一本故事書,或親親他、抱抱他,再留盞小燈睡覺。   當孩子想要自主,想要自己做事時,在沒有危及安全及健康的顧慮下,應多鼓勵他嘗試,邀請他一起做,減少阻止他的想法。不可有時鼓勵,有時限制,讓他無所適從,也不要為了一己之便,急於替他完成,就可降低他拒絕和不合作的可能性,還可培養他對自己的自信心,照顧自己的能力,走向獨立、自主。

2歲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2008年10月19日
公開
15

在寶寶迎向2歲生日的那一天起,你可以認定他已經完全脫離「嬰兒期」,正式邁向幼兒期。2歲正是走路、跑步、跳躍等運動層面的基本機能,大幅躍進的時期。孩子對於這些逐漸形成的能力,莫不充滿躍躍欲試的衝勁。所以,自我的這些衝勁能充分獲得滿足的孩子,不管是誰到了3歲左右,在走路、跑步、跳躍等動作上,都會有驚人的發展。 對2歲的幼兒來說,上下樓梯真是最佳的冒險遊戲;若在散步途中看到樓梯,即使繞遠路也會故意跑過去爬一爬。就連百貨公司或超市的欄杆扶手,也要攀爬一番,尤其對電梯更感興趣。這時父母親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舉動,避免發生危險。等他習慣上下樓梯的節奏感之後,從好幾層的樓梯上跳下來成為新的刺激遊戲。一開始他還有些顧忌,要求父母親助他一臂之力,等他越來越大,膽子也跟著變大,總有一天他自然會成功地從樓梯上跳下來。 2歲的幼兒在心理層面上的發展,遠比生理方面進步更多。例如,他為了強化自我的意識,經常會出現「不要」、「不好」的回應。這時不管是要他收拾玩具、脫掉髒了的衣服,甚至是要給他最愛的香蕉,都會得到「不要」的回應;聽多了總覺得他把說「不要」當作一件有趣的事呢!這時父母千萬不要出現「這個孩子怎麼變得這麼搞怪!」的念頭。其實這種表達「不要」的行動,對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上,有非常重要的功用。 對一個2歲大的幼兒而言,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自己「不要」、「不好」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課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此還是要強調,一個放棄自我意識,完全順服別人的孩子並非「好」孩子。希望父母親多用些心思,輔導孩子找出自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摘錄自《2歲幼兒如何教不抓狂》•佐藤真子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