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llen

Andy認得回家的路

2008年06月19日
前言

記得在上蒙特梭利居家應用課程時,陳君卿牧師提到一個秩序敏感期的例子,因為秩序感的關係,只因父母親開車回家的行駛路線改變而已,那孩子哭鬧了很久。也就是說其實孩子認得回家的路。





報路習慣養成

曾經有一段時間,Andy坐在汽座上會哭鬧,不記得什麼時候了,但大約在10 ~ 11個月左右吧,所以回家時,很自然的會跟孩子說,我們現在在哪裡了,過經國橋,公園到了,家到了,現在要下地下室了,Parking 到了。所以就把報路的習慣養成變成一個讓孩子知道快回到家的 sign。最重要的是,不論去哪裡,都會有每一個目的地方向的固定路線。

反射動作

後來,每每到了公園,就會問Andy公園在哪裡,他就會指窗外公園的位置。但有一次,車上載著拉媽,我讓Andy表演"公園在哪裡"的戲碼,結果我是在快轉到公園之前問他公園位置,沒想到Andy只是反射動作的指著窗外,也就是說公園到了,就是指窗外的指令。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往後遇到公園時,不論是散步走過去或開車,媽媽都會花時間解釋公園是什麼,長什麼樣子。

終於認識回家的路

前一陣子發現駕駛座上的鏡子可以看到Andy汽座位置正面,報路問路的互動中,發現Andy終於可以認得客家公園,數字公園和社區大樓的位置。不管是提前問,當下問或是經過地點後問,Andy都是很有意識的指向問的地方的方向。大部分都只是強調二處公園,沒想到連社區大樓他也可以認得出方向。

雖然我們常說方向感有點天生的成份,但有方向感可以讓人有安全感,由於上蒙氏居家應用課程時,牧師強調在小的孩子都認得回家的路,所以囉,幫助孩子有點空間方向的概念也是有用的一招哦,雖無法得到證實,但我相信運用孩子有的(從小就可以認識路的能力),去成就他將來在方向認知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