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買愛的小手 - 管教的杖 

2009年04月21日
買愛的小手 - 管教的杖 _img_1∼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違反家規第一條-愈來愈痛**


之所以稱為家規第一條,是因為Andy最常犯的錯,我當然會管教,就是在手背上打一下(不太會痛的),小一點的時候,這是有效的,但情況沒有改善,有一陣子沒有打,只是告誡,並要求Andy收拾現場,至少這是"學擦地""收拾後果"的機會,賦與孩子能力的機會。


但現在的Andy又有點油條,所以,又回到打手背管教,並且讓孩子手感覺會"痛",而且還會增加打的次數。
接續重罰Andy在家亂倒水日記,隔天又碰到"接近"違反家規的狀況:他把水杯內的水倒到一個竹碗裡,那竹碗是和Andy在玩炒菜用的道具,我一看到時,Andy馬上說:"你看!我只是在練習倒水啊!"(看他喜歡倒來倒去的,所以有安排練習倒水的工作。)心情聽了真的很窩心,當然也還好沒有管教他。


買愛的小手 - 管教的杖 _img_2

同一天,那在他隨手可及的水杯內的水,已不再出現離奇失蹤的戲碼,看來,他暫時不會再犯了。


**用管教的杖取代愛的手**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13:24)


Lala媽媽提醒我,手是用來擁抱的,手是用來安慰孩子的,所以最好用杖取代手,我上藍印子買了一枝愛的小手(小號的),我自己試了試,因為聲音的關係,頗有效果,而且也是稍會痛的。當天又選了一顆較大的球買給他玩。


買回去之後,跟他介紹了一下愛的小手,並且告訴他這是新的管教,不過,看得出他對這枝長長的東西不是很有好感。


當天晚上在廚房忙時,Andy有得玩,不會來吵鬧,但總是會三不五時的把玩具丟進廚房。Andy這時把新買的球丟進廚房,我跟他說,玩具不可以拿進來廚房,球也一樣,不可以進廚房;如果球再跑進來,就會用剛買的"愛的小手"管教。"


不一會兒,球又進來了,我瞄了一下,問Andy這球是不小心跑進來的,還是Andy故意丟的,他站在外面說是不小心的,所以我原諒了他。


很快的,球又進來了,我親眼看到他把球對準目標似的丟進來,這就是像讀書會讀的書"為孩子立界線"寫的一樣,看來他在試探我的底線,於是,我心平氣和的去拿"愛的小手",表示要處罰;Andy伸出手來,就這樣被愛的小手打了第一下,他自己還說:"會痛!"。


昨天今天,不論是亂丟沙發枕頭,亂丟衣服,全都在他自己很識相的表達要"收拾"後免於管教了,一切都在管控中。


**好行為可以得到"超過所求所想"的回饋**


今天早上我在彈琴,Andy跑來亂,他嫌音量太大聲了,而且他也要彈。我很認真的跟他說,要彈琴要用說的,不能用哭鬧的,而且,要先問媽咪說:我可不可以彈琴。
Andy的哭鬧,馬上變成理性又清楚的回應:好!(這幾天,他說"好"的語調,有別於以前,既順服又敬畏的態度。)
離開繞了一圈桌子,跑過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彈琴!
但我表示把最後一段彈完就給他。
我沒有馬上把好處給他,但我有刻意縮短時間,一方面不要讓他覺得等很久,二方面,也是讓他學習等待或是忍耐,並且他的好行為可以得到大人的正面的feedback。然後我開心的對孩子說:"好了,彈完了,可以換你彈了。"


**管教不是威脅恐嚇,而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自由**


早上我的母親在,對於管教她也認同,只是沒有充分溝通,我母親是對Andy不順從時,就給予"要管教"的恐嚇,包括,吃飯時只吃菜不吃飯,早上Andy不圍圍巾的反抗行為,阿嬤都說"要管教哦!"


事後和我母親溝通,不是不順己意就威脅恐嚇,講久了,若沒有行動,而且沒有明確的家規,孩子會無所適從。我記得為孩子立界線一書有提到,應徵上一個工作,卻沒有被指示工作內容,對環境也陌生產,對一個剛上班的人來說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律例沒有被溝通過,孩子無所適從,反而他自己沒有安全感。


二歲了,我想這是立界線的好時機,孩子懂一些事了,知道自己不是什麼都會,然而我們也不應該去阻礙他的探索,我想,適度的家規溝通,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自由,也就是說,安全感來自於界線,自由來自於界線的遵守


**給孩子界線和等同給他自由**


聽說某寶寶版影片裡有教孩子關於交通,車子在過綠燈時是要看一看再開動。我知道後覺得很驚訝,如果我們知道紅綠燈的規則,按照燈號指示時行車就會有安全感,但是如果沒有這紅綠燈的規則或沒有嚴格執行,我們連安全過馬路的充分自由都談不上。


**求神的智慧**


我知道管教有很多方式,當然也帶不同的切入點與觀念,要拿捚不太容易,所以,凡事都要回到主的面前,求智慧,因為神明白的告訴我們: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