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張無忌

《轉貼新聞》鉅亨看世界-穆斯林在花都

2008年05月08日
轉貼一篇新聞


鉅亨看世界-穆斯林在花都
2008/05/08 18:00 鉅亨網


【鉅亨網】 法國有全歐洲最大的回教徒人口,但在法國生活了 好幾個世代後,人們仍用刻板印象和猜疑的眼神看待他 們。儘管在法國政府內閣中,已經有好幾位回教徒閣員 ,但大部份的回教徒們,每天仍活在歧視中。

48歲的雜貨店老闆 Moheddine Raies每天準時在早 上10點拉起鐵捲門營業。他的店鋪在巴黎(Paris) 市內 ,狹小的店內,罐裝食品、餅乾、衛生紙堆得跟天花板 一樣高,這位瘦小的老闆為年長的顧客把蔬果打包,偶 爾也會給附近的小孩子一點糖果。他在巴黎市 Jussieu 地鐵站附近開業已20年。他的生活規律,除了星期五, 他會請別人來替他顧店,因為他要去做例行的禱告。

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對他來說,巴黎比突尼斯 (Tunis) 更像家,而他仍維持著他的信仰、也仍遵守戒 律,比如齋戒月。他是回教徒融入法國生活的最佳代表 ,在其他住在法國的回教徒眼中尤其如此。

德國《明鏡週刊》報導,法國國內的回教徒人口至 少 500萬人,佔法國總人口數8%以上,也佔全歐洲回教 徒人數 1/3以上。他們遍布法國各地,北部的里耳 (Lille)、南部的坎城(Cannes)、東邊的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到西南邊的比亞利茲(Biarritz),都能見 到回教徒的蹤跡。他們也存在於各個職業階層,街邊小 販、小黃司機、餐館老闆、研究人員或者是經理人,監 獄、醫院、軍隊中也都有回教徒在裡面服務。

不過回教徒在法國仍屬少數,而在這少數中的少數 人,甚至有辦法爬到較高的社會地位。比如司法部長 Rachida Dati、都市政策祕書長Fadela Amara,還有人 權事務祕書 Rama Yade等。或許有人會說,她們只是法 國總統 Sarkozy政府的花瓶,但對身在法國的回教女性 而言,她們卻是強有力的標竿。

就算恪守教條的回教徒只佔全法國回教徒的 10%, 回教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在巴黎、里昂 (Lyon)、馬賽 (Marseille)等大都會,在餐廳、肉品店 和書店,都可以明顯看出法國多元文化的模樣。在全法 各地的回教傳統日常設施,也都能提供他們在吃食和穿 著等方面的需求。廣播電台有播可蘭經教學、回教歌曲 ,甚至還有伊斯蘭饒舌歌。法國商人也沒忽視這些穆斯 林的消費能力:美食製造商推出符合屠宰儀式的肥鵝肝 醬,旅行社也設計麥加 (Mecca)朝聖之旅。

法國境內共有1685個讓回教徒禮拜的地方。巴黎的 大清真寺於1926年落成,是巴黎主要觀光景點之一,此 外這裡也有回教博物館和阿拉伯世界研究學院。法國許 多城市的市長,都會在齋戒月結束的宴席上邀請許多回 教社區中里要人物。光是巴黎市的齋戒月宴席,就有超 過5000人參加。

不過,這種文化上的和諧卻只是表面。

在2005年10月,分別15與17歲的回教少年因逃避警 方盤查,之後在變電所意外觸電身亡後,引起了主要為 外來移民居住的Clichy-sous-Bois地區暴動。為了鎮壓 暴亂, 3天後維和部隊抵達該地,把催淚瓦斯手榴彈投 入清真寺,反讓暴動問題從巴黎效區延燒到全法各地。 超過9000部汽車、許多學校、商店和倉庫等都遭縱火。

很快地,這些惹事份子被貼上「反民主」的標籤, 大部份「黑人或有回教徒特徵的阿拉伯人」都被歸類為 暴民。法國雜誌《Le Point》報導中說,這些年輕人的 「移民背景是未受管控的」,而且這使他們的行為「超 越了我們(法國人)的宗教、行為準則和法律的界限。」 許多法國人都認為,他們固有的社會共識遭到外來宗教 的威脅,並懷疑這種社會不安,是有計畫地在破壞自 1905年法國政教分離後就受保障的社會安全。

不過,里昂大清真寺的主持 Kamel Kabtane認為, 法國郊區的暴動和宗教信仰無關,而是因為年輕一輩的 移民被社會排斥、失業率極高,這種種族和宗教上的歧 視才是暴力事件的根源。「許多年輕人從沒看過父親出 門去工作,他們又如何學習正確的角色、價值觀和社會 行為?」 Kabtane說。

不過很多政客根本聽不進去,尤其當反穆斯林的標 語反而能帶來更多選票的時候。就連向來自認是回教徒 好朋友的法國總統 Sarkozy,也曾在總統選舉時譴責過 回教徒「在浴缸中宰羊」是不文明的行為。

而法國的回教們所遭遇到的歧視,同樣普遍存在於 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地鐵查票時、在夜店門口檢查身份 時、在找工作面試時,還有在申請貸款時。巴黎郊區一 位居民說,雖然他們住得離 Charles de Gaulle機場只 有半小時路程,而且機場還有很多工作機會,但如果應 徵的人擁有傳統回教名字,他的履歷表就會直接被扔進 廢紙簍。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學院 (IFRI) 教授Christophe Bertossi 認為,不平等待遇還不是歧視問題的重點, 身份特徵才是問題。Bertossi指出,雖然移民第二代已 經是法國公民,但他們仍然被當做次等公民。「他們身 為回教徒,卻無法避免人們的刻板印象。」

Kabtane 認為,光從宗教信仰和家庭背景去判斷一 個人的作為是不正確的。若回顧歷史,二次世界大戰時 ,許多法籍非裔人士都為法國參戰、犧牲,而在第一次 世界大戰時,回教徒也曾為其殖民君主在前線作戰。

自1950年代開始,許多阿爾及利亞 (Algeria)居民 就前往法國工作。在此後的30年間的戰後年代,來自阿 爾及利亞、摩洛哥 (Morocco)、突尼西亞 (Tunisia)的 移民在法國打下了經濟的基礎。之後,土耳其和下撒哈 拉的非洲人也都絡驛來到法國。「當時,宗教信仰不是 問題,祈禱一直都是一件私事。」 Kabtane說。

回教徒們並不認為,所有回教徒是個整體性的宗教 社團或遊說團。不同的種族團體是由政府相關協會所組 織,也接受大使館或領事館的監督和贊助。至今這仍影 響著法國境內的回教徒們。比如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政 府仍堅持他們國人所建的清真寺和祈禱所的使用權利。

不過當第二代移民在此定居,或退休的外籍勞工仍 想留在法國居住,他們就開始想要轉型成自主性更高的 組織。在1980年代早期,新一代的移民還曾發起過政治 運動。也正因為如此,當局對回教組織更嚴加注意,並 懷疑有人在背後煽動,因為有些團體與激進派的回教兄 弟會有所聯繫。

現在的法國對回教徒採取了兩種並行政策。一方面 驅逐激進派回教領袖出境,二方面又尋求與忠誠回教徒 的對話。2003年成立了法國回教信仰協會 (French Council for the Muslim Faith),讓法國與回教徒社 群間,有了較直接的溝通管道。之後,回教被稱為「法 國的第 2個宗教」,也在這個國家開始有了一席之地。

不過,回教在法國的地位仍難與天主教、新教、猶 太教等相比擬。雖然回教徒的人數愈來愈多,但他們仍 被投以猜忌的目光。每間清真寺在建造時都會遇到抗爭 ,當地市民與官員害怕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等波灣國家金 主的影響力,而回教禮拜堂則被當做基本教義派的溫床 -因為據法國智庫統計,約有50間清真寺被做為激進派 或恐怖份子的聚會所。

此外,法國民眾對回教領袖伊瑪目(Imam)們所有猜 疑,是因為超過 600位以上的伊瑪目都來自海外,他們 甚至連法語都不會說,也對法國的風俗民情完全不了解 。大部份的伊瑪目們,都以保守、傳統、溫和的方式來 詮釋可蘭經的教義,少數伊瑪目對其面對的異面文化持 反對態度,因為他們看見的盡是西方的墮落。

流傳已久的回教規範其實與現代社會的生活間有落 差,而不管回教徒們願不願意,都已做出一些妥協。 2004年,法國國會中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禁止回教徒 女學生在學校中配戴頭巾,但 Kabtane認為,回教女性 應自行決定是否戴頭巾,而非由國會來禁止。

不過,他也說:「我們在法國是少數,還好法國屬 於政教分離,我們才能保有自己的信仰。」而雜貨店老 闆 Raies也在他的信仰與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平衡。 伊斯蘭的律法中,是禁止教徒販賣酒類的。「但你還是 得生活。」 Raies邊說,邊把新到貨的幾瓶紅酒放到貨 架上。

(黃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