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張無忌

《轉貼新聞》今天的台灣英雄:王高榮父子再造無患子生機

2009年04月27日
今天的台灣英雄:王高榮父子再造無患子生機
更新日期:2009/04/27 09:05
以下請聽由中廣新聞網與中央通訊社合作製播的「今天的台灣英雄系列報導:王高榮父子再造無患子生機」(劉怡伶報導)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位神農獎得主的創業過程,但更深層的內涵還有傳統農業走出困境的歷程,及在地懷舊的社區參與,賦予環保新品「無患子」產業的新契機,造就了台灣真英雄。


六年級的王瑞閔是故事的主角,是一個不算太新鮮的科技新貴放棄高薪返鄉務農的故事架構,但如果只是純粹以故事來看,會失去很多參與的況味,缺少血肉;從無到有,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不過意志力驚人的他,卻在短短四、五年內,把一個只有古早阿嬤才用過的「無患子」搞到人人皆知,一舉打敗強敵勇奪2007年全國十大經典神農獎的最高榮譽,更令人佩服的是,一個員工總數不會超過25人的公司,可以打下一年營業額近億元的奇蹟,他到底有什麼本領呢?


「我得神農獎那年,其實得獎者背景大多是不務正業,有的是警察、有的是電子、科技業,大多非本科系出身,我想應該是我們能跳脫傳統,不怕錯誤,像無頭蒼蠅撞來撞去,過程中問題多,不只是單純會種菜就可以,要去把通路打開」


一位不會種菜的科技新貴,是什麼動力讓他一頭栽入?


「他從竹科回來後,看我跟客人說國語說得不輪轉,我鼓勵他回來幫忙,後來他長大一點比較懂事了,看到爸媽做得很辛苦,就自己決定回來」


說話的是王瑞閔背後的推手兼金主,王高榮先生,也是王瑞閔先生的父親,現在是台南縣安定鄉農會無患子產銷班第一班班長,也是打前鋒的特攻隊,開啟「無患子」環保事業的第一步,在兒子接手後才終於見到光明的曙光,言談之間盡是驕傲,對兒子的表現沒有話說。


「他有很多新理念,認為要注重研發,不能交給別人代工,才能有保証,這些話我有聽進去,覺得很有理,少年仔有在外面看,畢竟不同,他把產品多元化,沒想到一直做上去,少年仔的話還是應該聽」


「無患子」,是台灣低海拔地區常見的落葉喬木,冬天落葉前葉子會先變黃,因此又稱「黃目子」。早期沒有肥皂的農村時代,婦女會把無患子果實裝在網袋內加水搓揉,使用它的天然皂素來洗衣服,甚至洗頭、洗澡。因為要搓才會起泡,又常被稱為「搓目子」。


王高榮先生說,小時候也只是把無患子拿來玩,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卻左右了他後半輩子,因為它,他曾一度賣屋籌資,雖不至於散盡家產,但也著實讓他辛苦了好一陣子,如今靠著它,不只可以成為家業,而且還可以幫助在地鄉親,這一點最讓他感到欣慰。


「我們都不會,我就結合很多休耕農民成立產銷班,還有辦文藝季會請些老一輩的村民口述歷史,也會輔導他們成立經銷據點,多少可賺一點錢」


王瑞閔說,在鄉下,被埋沒的不只有無患子,還有老人家;一語道盡現代農村及農業的困境,光會種菜種稻種水果的老阿嬤、老阿公,埋頭苦耕,其他的一概不懂,交由中間商層層剝削,他表示,一度為了達不到萃取效果,他奔走於鄉里間,從老人家的智慧傳承中突破了連「專家學者」都難以獲得的效果,這個百歲智囊團成為無患子爆紅的最佳推手。


「老人的價值在農村來講是最高的,因為農村什麼沒有,就是老人最多,所以他們的經驗對我們來說是最好的輔助工具,吸收完之後,要懂得去運用,去改變」


為了尋求更有力的後盾,產銷班爭取林務局推動平地造林的相關計畫,趕上了熱門的綠能產業,成立生物科技公司,專責進行無患子產品的研發與銷售。產品也從早期單一功能,發展為多元產品,在電視購物台上,闖出一片榮景。


王高榮及王瑞閔父子「不看困難,只看目標」的個性,聯手改寫「無患子」的面貌,激發了社區在地居民的向心力及優越感,打造農業更生猛的面相,絕不能只懂得種菜就有前景,王瑞閔告訴更多年輕人,浮華都會或許不差你一個人,但農村絕對需要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