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 蓁Ma (^o^) ☆

(轉貼)異位性皮膚炎???

2005年08月22日
在我的門診看到焦慮的母親帶著不安的小孩來到,這些聰明伶俐的小朋友卻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病,不停地搔抓,或是依偎著母親身體不斷地磨擦,更露出幾許無奈,無助的神情。這些家長都會告訴一段大致相同的就醫故事:小孩生下來不久面上,頭部皮膚就會陸陸續續出現些紅色、乾燥的痱子,因為太癢,所以不停地與枕頭、衣服磨擦,皮膚越來越厚,分泌物越來越多又稠,小孩快變成老公公或老太婆的面子,整天吵鬧不休,花了很多錢,看了很多醫生都不好等等...,其實這就是異位性皮膚炎一種表徵。

談到異性皮膚炎,先解釋何謂「異位性體質」,就是這些人與生俱來對某種物質有過敏現象,是一種遺傳疾病,這些人或家人容易得到鼻子過敏、氣喘、蕁麻疹或異位性皮膚炎等毛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基本症狀就是癢,皮膚對癢的耐受性較別人差,常為陣發性發作,特別是夜裡更加嚴重。長期的搔抓後皮膚變成苔癬化,反而加重原先的癢感,形成惡性循環。

異位性皮膚炎可分三個時期。

1.嬰兒期:主要是發生在兩個月到兩歲間,大部份在頭部、臉或頸部呈泛紅,濕疹樣變化,有時搔抓太過份而小水泡或浸透液,慢慢變成痂皮。

2.幼兒期:皮疹分佈較廣,遍及身體,四肢伸側,臂彎,膝蓋窩等皮膚皺折,此時紅斑不明顯,水泡較少,以丘疹為主,但由於長期搔抓,會逐漸出現苔癬化,如果嚴重時會感染細菌,真菌或病毒。

3.成人期:由進入青春期至二十多歲左右,病人的面部,頸部或有些許濕疹,但四肢屈側或手足關節等皮膚表面卻變得厚,粗糙或變硬。其他皮膚表徵包括毛囊角化,白色糠疹,眼臉色澤加深,掌紋變複雜。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長期癢感影響睡眠,而使性情不穩定,脾氣暴燥,眼球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異位性白內障。

由於皮膚受到長期搔抓,受傷的機會更多,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細胞、真菌及濾過性病毒感染。一旦受到某些濾過性病毒感染,例如牛痘、庖疹、傳染性濕疣症等,將會迅速蔓延,治療比較困難。又由於病人需常用不同濃度的外用類固醇,也會增加真菌感染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的確實病因未明確,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且常常與氣喘,過敏性鼻炎或蕁麻疹等疾病同時發生在同一家族中,因為遺傳得到過敏體質是其中一個原因。這些患者,會對很多過敏原包括食物,花粉,動物毛髮來產生陽性反應,他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E濃度及嗜紅性白血球都全比正常人升高。天氣及濕度的改變,接觸到毛料、綿羊油、油脂類、清潔劑等會使病情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一般來說是比較困難,主要是造成的原因太多,且不太清楚。治療主要的目的是減經症狀,使病患有一個正常舒適的生活環境。而止癢就是主要的目標,所以先了解造成病情惡化的各種原因,逐一去改善或避免它,比如家中不能養貓狗,兔子等動物,不要舖地毯或儘量清除家中或辦公室的灰塵雜物。注意室內的溫度及濕度適中,也不能玩羽毛填充玩具,減少激烈運動,且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被單、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

洗完澡不妨浸泡含有煤焦油的藥水,15-20分鐘,可止癢及減少皮屑。外用皮質類固醇,只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病患的種類及濃度,都是非常安全。千萬不要擅自購買成藥,用別人建議的偏方,這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適量的抗組織胺或鎮靜劑的使用會減輕病人的癢感及控制激動的情緒,有良好睡眠,會使病情改善。

食物的控制會有很大的幫助,治療的方法 主要在於減少惡化本疾病的原因之侵襲,包括:
1.不穿過多衣服。
2.不暴露於寒冷、乾燥或有風的環境中。
3.禁止穿著易引起激癢的衣料(如毛衣)。
4.家中不宜鋪地毯以免藏污納垢,增加過敏原累積的機會。
5.不過度沐浴。
6.不使病人焦慮或過度疲倦。
7.飲食方面對少吃牛奶、蛋、小麥、蕃茄、海鮮、醃的、燻的、罐頭的食物,調味料過多的食品,或刺激物如咖啡、茶、酒等,含人工色素的果汁、糖果、竹筍、香茹等都不可多吃。

§環境中有沒有重要的致病因素•應如何避免?
A:有的•塵埃•或容易積灰塵的物品•如羽毛枕、棉花枕頭、棉被、墊子、圍裙、毛玩具•都可能使病情惡化。居家清潔宜用濕抽把或吸塵器•避免用掃把•也耍避免接觸毛皮類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