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真媽咪~

舌頭上的奶漬擦不掉?—談小兒鵝口瘡

2007年10月08日
當寶寶的舌頭上出現一塊塊白色很像奶漬的印跡,有些媽咪會以為是喝奶而有的「奶漬」,但若用紗布沾水想將之擦掉,卻又擦不掉,那就很可能是得了所謂的「鵝口瘡」!很多媽咪都聽過「鵝口瘡」,但它究竟是什麼樣的病狀?鵝口瘡跟舌苔有何不同?每個寶寶都會發生嗎?得了鵝口瘡應該如何照護、治療?如何預防呢?
認識鵝口瘡

致病原因

鵝口瘡是口腔內的白色念珠菌(黴菌)過度繁殖,在口腔黏膜上形成一塊塊白色的白斑,通常長在口腔兩側、舌頭,但嚴重時可能會長滿口腔內的各個部位。

其實,念珠菌是人體的正常菌蟲,嬰兒在出生的時候,經過產道接觸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他們的嘴巴就有念珠菌的存在。但是在身體抵抗力較差、口腔衛生不佳時,或是我們給嬰兒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導致免疫力與微生物間的平衡混亂,讓黴菌活躍起來,就會讓念珠菌過度繁殖,產生鵝口瘡。

好發對象

主要發生在未滿1歲的嬰兒。因為嬰兒免疫力不成熟,加上常喝奶,如果口腔清潔做得不好,就很容易孳生過多念珠菌,導致發生鵝口瘡。一般而言,六個月大以後的寶寶就比較不會長了,除非生病時抵抗力太差,或者服用抗生素,才比較會再長。

症狀

1. 在寶寶口腔內的兩側、口腔上顎、舌頭上會出現白色的斑塊,看起來很像奶漬,但無法擦掉或洗掉。

2. 有時在幫寶寶清洗口腔時,有可能會出現微量出血。

3. 嬰兒有可能因為口腔疼痛而拒絕吸吮,但此情形較不常見。

治療

罹患鵝口瘡的寶寶,必須在病灶消失後的兩天內繼續用藥,以預防復發。

寶寶用藥

1. 局部口腔用藥:確診為鵝口瘡之後,醫生會開立藥粉,讓孩子餐後塗抹在口腔內。

2. 服用抗黴菌藥物:若是較嚴重的,可以服用抗黴菌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會好得比較快。

哺乳媽咪用藥

如果是餵母奶的寶寶,就需要母子同時用藥治療。醫師會開藥用乳液給母親,塗抹於乳頭上。

鵝口瘡寶寶的照護重點

1.在寶寶喝完牛奶後、用藥前,應該讓寶寶喝些開水,可以的話用紗布沾鹽水清洗口腔,可以有效做清潔與消毒。

2. 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嘴,在每次使用過後都應徹底清洗並消毒(至少煮沸20分鐘),以減少菌體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