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ESSIE

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2008年04月08日
今後孩子的教育,必須教導「自制力」

人類的欲望,是以「生活能力」作為基礎,最終仍需要得到滿足,但是切莫一開始便輕易地過度滿足。就像雜草扎根在太鬆軟的土壤裡,看似長得細高,卻是一拉就被拔掉了。太容易得到並滿足欲望,將失去真正的堅強,徹底變成懶散。

一直得到東西的孩子,不知道要珍惜東西;還沒餓肚子,就給吃的孩子,不會知道米飯的美味;一哭就得到抱抱的孩子,認為抱抱是理所當然,一定哭鬧到抱抱為止。在「富裕的社會」潛藏著這樣的危險,忘記要感恩付出的東西與付出的父母。

光擁有富裕是不夠的。

對人類來說,學習的確是極重要的事,但孩子興趣缺缺。因為大人經常強制他們學習,並以此作為評價。更何況評價的人不是外人,而是疼愛自己的媽媽。在某種意義上,過度的幼兒教育,絕對不符合理想。我們必須學習日本先賢智慧,將孩子的教育託付別人。「給予關愛」和「教育、評論」的角色,還是由別人擔任比較好。

這麼做,就能提振孩子「想要」、「想學習」的心情,讓它充分萌芽、伸展。當然,他們就能學習到「生活能力」。

那麼,父母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呢?

那就是要教導孩子「自制力」。

後面各章,將教導孩子有意義的「忍耐」,並深入傳授培養「生活能力」的具體內容。



在「想要但必須自制」的反覆過程中,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M小弟陪媽媽到藥妝店買東西。媽媽一個不注意,他便趁機拿了店裡的棒棒糖,放在嘴裡舔。
「這是店裡的東西,不行自己拿來吃。要吃回家吃。」媽媽說著便當場沒收棒棒糖,付了錢將它收到包包裡。
M小弟大聲喊叫想要吃,並且開始哭泣,但是媽媽不為所動,不打算從包包裡掏出棒棒糖。
於是,店裡有人向媽媽說了:
「小孩都是這樣,別生氣!」
像這樣被勸說:「不過是孩子嘛!」、「不要這樣子嘛!」、「別讓這麼小的孩子哭!」,因而失去自信的媽媽可為數不少啊!
不,像M小弟的媽媽對年幼孩子堅定說「不」的態度非常重要。

I小弟眼巴巴地看著路邊放置的自動販賣機。這個被稱為「卡將卡將」的自動販賣機,只要投入錢幣轉動搖柄,就會跑出封膠包裝的小玩具。
(編按:就是目前台灣年輕人間非常流行的扭蛋。)
一看I小弟手指著想要的東西,原來是他喜愛的卡通玩具正放在裡面。
「爸爸買了一個給我,媽媽也買一個給我嘛!」說著還一邊啪嗒啪嗒地雙腳跺地。
這時I小弟的媽媽突然想起,上禮拜天從外面散步回來的他帶著這個玩具回家。
「媽媽沒有錢,不行買!」媽媽說道。
「可是,媽媽不是可以買東西嗎?」I小弟扁著嘴哭,完全不打算離開那個地方。
當然,媽媽身上帶的錢,玩一次扭蛋不成問題,而且也不會影響家計。可是,媽媽在心裡對自己說:「對孩子言聽計從,會寵壞他。」
因此,堅持從一而終的拒絕態度。
「媽媽的錢是準備用來買飯的,不是用來買你的玩具。快,快走吧!」
「媽媽,小氣鬼!」I小弟嘴裡嘟嚷著,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那個地方。
若當時如I小弟所願,讓他玩扭蛋,那會怎樣呢?他會好好珍惜到手的卡通玩具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再怎麼哭鬧想要的東西,或許一天或許一小時,時間過了他就會完全忘記。 孩子賴皮想要的東西,大多是瞬間的情緒。倘若是真正想要的東西,不妨到生日或耶誕節時再買給他,在那之前就讓他等等吧!期盼的東西好不容易到手,這時孩子才會倍感貴重、會更加以珍惜。


在「想要但必須自制」的反覆過程中,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從某方面來看,孩子們似乎有小大人般的超齡表現,而因為人際關係方面的教育不完善,使他們不能與同伴融洽相處、遊戲。
最近似乎出現不少這類型的孩子。有的孩子想加入玩耍卻不知如何表達,然後突然搶走同伴正在玩的玩具,不然就是施暴、弄哭同伴;有的孩子,一碰到困難就非常恐慌、歇斯底里地亂吼亂叫:有的孩子,一碰到討厭的事便馬上逃開。以前有些孩子不善於與人相處,可是相對地,也必然出現會照顧那些孩子的「樂於助人」孩子。
現在「樂於助人」孩子已愈來愈少,取而代之是增加了許多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他們便是所謂的「自我中心兒」。這些孩子表現幼稚、任性、愛撒嬌,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老是「我、我的」以自我為中心而思考,當然不能順利融入團體。所以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如何與同伴和睦相處———「這個不可以給他,那另一個讓給他吧!」、「雖然自己很想要,但是今天忍忍吧!」
要學會這樣折衷調和的能力,和同世代孩子相處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想在類似公園育兒的母子關係中培養上述的能力是行不通的。舉例來說,媽媽會讓孩子和公園裡年紀相仿的同伴一起玩耍,可是,一碰到孩子相互搶奪玩具,媽媽就馬上出手干涉禁止,這樣一來,孩子便沒有自我鍛鍊的機會了。
雖然如此,從嬰幼兒期開始,現實生活裡不可能建造個只有孩子的單純世界。現在的時代,不是有幼稚園之類的地方嗎?即便如此,幼稚園的數量也不能滿足所有想入園家長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的情況是,孩子們在類似「公園育兒生活圈」(編按:公園育兒是家中有幼兒的日本家庭主婦重要的人際交際。藉由帶小朋友去社區的公園玩耍,媽媽們就坐在旁邊聊聊八卦,交換育兒心得,有甚者會形成互相支援幫忙的小團體。)的母子關係中成長,發生困難時便由父母解決,他們只經歷過他人一手處理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孩子一旦進入幼稚園,幼教工作者的辛勞可想而知


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作者:田中喜美子
譯者:徐秀娥
出版社:新手父母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047397
裝訂:平裝
定價:220元 優惠價:79折174元


內容簡介top
現在孩子最必須要學會的事
──謹將本書獻給對教養迷失方向的所有媽媽

不行要的東西就不要的這種毅然態度,培育出「忍耐物欲的心」。
失敗經驗,引導出孩子的幹勁。
孩子同儕之間的衝突,形塑出「敢於說不的孩子」 。
「孩子哭了就給奶喝,哭了就給他抱抱」乃大錯特錯。
界線分明的教養,培育出「自由伸展成長的孩子」。

  教養孩子讓他學會「生活能力」,從孩子呱呱墜地起就得開始。這麼做絕對不困難,因為它是一種平衡的「正確教養」,既不嬌寵也不嚴厲。能好好學會「五大生活能力」的孩子,可以幫他們快樂跨越即將面臨的狂飆青春期,同時,也支撐他們逐漸成長為自立生活的大人。藉由這本書,作者希望能將這樣的育兒竅門傳遞給大家。

作者簡介

田中喜美子

  1959年生,早稻田大學法文科畢業。曾從事翻譯工作,1975年投身主婦的投稿雜誌「妻子」編輯工作,現任編輯長。

  她同時兼任付費老人住宅的情報提供組織「老人住宅的情報中心」、以及哺乳幼兒母親為對象的通訊教育「新母親系統研究會」代表;「政策建言女性之會」發起人、女性政治雜誌編輯長。

  著有暢銷書「被欺凌的孩子,都是父母惹的!?」(主婦之友社)「讓孩子規規矩矩學忍耐」(PHP研究所)「診斷你的教養方式」(小學館)等書

譯者簡介

徐秀娥
  東吳日文系畢業,曾任職雜誌社、報社多年,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