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蜜桃

寫寫-88 關渡宮

2016年12月18日
愛寫寫_88/365

#關渡宮

今天去關渡自行車道騎車,這才第一次看到關渡宮.平常沒有在注意宮廟,今天看到關渡宮的雕梁畫棟驚為天人,藝術價值不可言喻.

從財神洞進去,整個隧道旁邊都是浮雕畫,不同的財神尊像,進到內殿有一個很大的寶蓋頂,抬頭看好像去歐洲看博物館頭頂都是畫像,這裡還是立體的,都是一尊尊的像往下俯視,因為進到內殿我都不敢亂照相,所以很多都沒拍,只敢拍往外的.

進到裡面,順著樓梯向上到凌霄寶殿,拾階上去樓梯的周邊全部都是一幅幅的壁雕成語故事,到五樓的寶殿有石雕的大花窗,巨龍蟠據的石柱,看下面的廟頂都有不同設計的花雕龍飾,整個天花板都有不同的人像和神像鑲嵌在屋簷,每尊樣貌都不相同,讓我一直想到西班牙的聖家堂,教堂外面每一個牆面都有不同的神像鑲嵌,好費工夫的設計.

主殿祭拜的人很多,主要是拜瑪祖娘娘,回家上網查才知道原來南有天后宮,北有干豆媽,是南北齊名啊∼旁邊還有財神殿,藥師王殿,文昌帝君,想要求什麼心願都可以一次滿足!非常豐富.

殿外還有小許願池叫植福池,這個很新鮮,要把錢丟到牆上的一個紅色的小孔內,錢幣會掉入水池,有點像夜市的套圈圈感覺∼很有趣,不過,我今天跟西瓜兩手空空連零錢都沒有就進來,只能下次再來植福了.

最後再進去古佛殿,拜千手觀音,一樣要經過一個長廊,壁上一樣有許多雕刻作品,也有很多阿修羅王等塑像,觀音像直接面對關渡平原和淡水河,真的是非常舒適的景觀!

騎車順便遊玩,真的挺新鮮的,很有趣的宮廟觀光區,裡面真的扶老攜幼的,還有小吃攤,這是屬於台灣的藝術寶地.

=======

關渡宮石雕藝術介紹:
http://www.kuantu.org.tw/GDT_C_03_02.html

關渡宮在清代草創到日治時期,經過幾次的重新整修,當年所雕鑿的大型龍虎石堵、龍柱、石柱、石獅等石雕,仍然流傳至今,而被融入後世重修時的建材使用。一直到1950年代的重建,不僅確立了三川殿與正殿的格局,並於2003年的整修之後,確立目前石雕之位置與風貌。再者,1970年代乃至1980年代,始建古佛洞、財神洞、凌霄寶殿,並於2000年重修財神洞、凌霄寶殿,雕鑿諸多近現代的龍柱、石獅與壁堵。最後,於2008年完成媽祖靈應神蹟石雕牆,長達105公尺,從而造就關渡宮的古今石雕藝術,誠如上述表列。

  其次,上述的增修以及改建當中,不但留下不少歷代碑刻與石雕,包含廟宇石作的龍柱、花鳥柱、壁堵、石窗、石獅、欄板等,而且見證關渡宮的歷史沿革,誠如佐證廟誌的諸多石碑以及相關題記(附錄一),故而反映清代以來的廟宇裝修以及石雕藝術的演變。除此,通過石雕不朽的物質文化特性,以及浮雕畫像的敘述能力,一幅連接一幅的石刻壁畫,不但傳承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而且娓娓道來媽祖靈驗的神聖事蹟,彷彿史詩石雕一般,從而莊嚴關渡宮的神聖場域,豐富信徒的精神世界。

  整體而言,關渡宮的石雕可謂形式完整、題材豐富、雕刻技法多元。其中,關於石雕的材質部分,但凡鋪設地面的早期壓艙石以及數點散見的泉州白石之外,關渡宮的清代石雕大多使用大屯山系的唭哩岸石與安山岩,直到1945年光復之後,則是多見八里出產的觀音山石。此後,1972年完工的山門石雕,乃是採用印度進口的紅寶石花崗石。至於1990年代之後的石雕,則是多為福建出產的青斗石,尤其是質地勻稱細緻的碼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