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蜜桃

寫寫296-I 世代

2017年08月11日
愛寫寫_296/365

#i世代的未來

前幾天看到這篇文章,忍不住又憂心了起來,雖然我們要相信年輕人,期望他們有更多更好的發展,但就我自己眼前看到的青少年也真的大部份呈現這樣【無社交欲望,只會看手機和網路】的狀況,該怎麼辦呢?

前天某前同事在臉書問現代的人是怎樣學溝通的? 原因是他被一個年輕同事說:"這間會議室有人訂喔,請你們出去",他不能理解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 說有人訂OK,後面不用這麼嗆說:請你們出去吧? 可以說"請再看看別間會議室可以嗎? "或者客氣一點的說法不行嗎?

現在的年輕人在受教育的過程已經養成: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又或者我不高興打招呼可以不要打招呼,為什麼要強迫我打招呼?不是說好的工作規則和內容就不應該叫我作,年輕就應該壯遊,想作甚麼就去作,I世代的年輕人更誇張的是根本就不出門也不想要工作社交,更何談要甚麼禮貌和忍耐呢?

日前BBC新聞作了一段訪問:
http://www.appledaily.com.tw/…/%E4%B8%8D%E7%A0%B4%E8%99%95%…
根據《日本集合》報導,《BBC》最近針對日本年輕男女的性事做了一段名為「無性日本」(Sexless In Japan)的新聞報導,報導聲稱訪問了一群18至34歲的日本人,其中竟有43%的表示「未曾有過性生活」,而且他們也不覺得變成「大魔法師」、「老處女」有什麼問題。

其中一名男受訪者解釋,現在有很多男生跟他一樣覺得女生很可怕,「我們害怕被拒絕,所以乾脆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上,例如動漫」、「雖然很討厭這樣的自己,但這也沒有辦法啊!

這個訪問很驚人,因為科技的發達,足不出戶的人越來越多,用戀愛遊戲就可以滿足人生,用表情符號就可以過一輩子嗎?

身為I世代的父母,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閉上眼睛假裝看不到?

======================
https://www.bnext.com.tw/art…/45671/i-generation-description
不出門、不開車、不打工、不約會

對前幾個世代具有極大魅力的獨立性,對現在青少年而言一點都不重要,2015 年調查現在美國 12 年級學生出門次數比 2009 年調查的 8 年級學生還少,現在青少年也不學開車,爸媽就是最好的司機。現在青少年也不願意約會,2015 年調查高中生只有 56% 的有在約會,嬰兒潮世代與 1966 年到 1980 年出生的 X 世代有 85% 的高中生在約會。他們也不打工,以前美國人在高中第二年就會開始工作。

智慧手機在 i 世代童年形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一路影響到成年時期,在童年時期出現抑鬱的人,有半數機會會在往後人生中再度出現抑鬱症狀,此外,青少年時期是發展社交技巧的關鍵時期,當青少年花更少時間與朋友面對面相處,就沒有機會練習這種技巧,未來 10 年,我們很可能看到更多成年人只會辨識表情符號,而看不懂真正的情緒暗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