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蜜桃

寫寫297-柯洛

2017年08月14日
愛寫寫_297/365

#奧塞30周年特展

上周六去了故宮看奧塞特展,這次的展出非常豐富,畫作非常多,時間也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時期,歷經古典畫派,印象畫派到現代畫派,看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看過的畫作(雖然西瓜說18年前我們去過奧塞美術館看過了,但是誰會記得那麼多年以前看過甚麼?),有幾幅印象非常深刻的畫作,是以前沒注意過卻非常有名的畫家- Corot柯洛(柯羅)的風景作品,時間位於印象派之前,是古典人物畫像之後走出戶外的描繪作品,稱之為”巴比松畫派”。

柯洛現場展出的是拿破崙曾經收藏過的『馬庫西斯之憶』,這幅我看不出甚麼所以然,不過後面有幾幅森林的作品看得我悠然神往,柯洛的手法非常特別,朦朧的光線下,樹葉伸展開來描繪的非常仔細,正面背面的型態彷彿看得見微風,偶有幾位人物在森林中點綴,似乎非常愜意,好像我們去山上看見的風景,和中國的水墨畫不同,更增添了許多細膩的顏色變化,卻又不是非常搶眼,就是一種舒服的色調。

也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畢沙羅難得的點描作品,是模仿秀拉的點描技法,也看到秀拉非點描的早期作品,讓人很是驚艷。

之前非常喜歡印象畫派的莫內大師作品,在光影和實際風景的構圖上有許多種揣摩練習,這次有展出莫內之前住在維特伊冬天的景象,有別於以往的寧靜,多了許多沉重的筆觸。

看完展的感覺除了腦子很昏人也很累,因為一次要看完這麼多種畫派,加上現場空間很窄昏暗,又沒甚麼座位,站了兩個多小時腰超酸的,跟我們在國外,在奧塞美術館裡面那個明亮的展場,到處可見休憩的位子差很多,為什麼邀請這麼多作品來卻沒有一個好好的場地讓人欣賞呢?

今天有人在抨擊說台灣應該加強美術教育,應該要還給孩子一個藝術教育的時間,我非常的認可,欣賞藝術的收穫不在於考試考幾分,而是懂得欣賞周遭的環境,欣賞別人的作品,欣賞留白與填滿之間適當的距離,認可自己的想法,給予表達的空間,這些是加減乘除,是非選擇的題目所無法替代的,跟國文作文能力一樣的重要!

不管哪一個時期的畫派畫家,都有他們想要表達的意圖,都有他們堅持創作的信念,認識了這些大師的作品,同時也認識了當時的社會和改變的腳步!

參考閱讀:

#1 在巴比松畫派中,除了米勒外,影響很大的畫家就是柯羅。柯羅1796年7月生於巴黎,他一生堅持旅行寫生。幾乎走遍了法國,還到過荷蘭、瑞士、英國和義大利。曾被選為沙龍評選委員會委員。擅長風景畫和人物肖像。作品大多採用灰色調子,畫面上朦朧的光線透過蓬鬆的樹叢照射在寧靜的池塘水面和遠處的房屋上面,中景部分則點綴幾個牧人或少女,極富浪漫主義特色。柯羅被認為是法國19世紀中期最出色的風景畫家。

巴比松畫派不僅用寫實手法來表現自然的外貌,而且致力於探索自然界的內在生命,力求在作品中表達出畫家對自然的真誠感受。這樣,巴比松畫派便以真實的自然風景畫創作否定了學院派歷史風景畫程序。它的創作成果使法國風景畫從新古典主義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從而揭開了19世紀法國聲勢巨大的現實主義美術運動的序幕,也為日後印象派的產生直接開闢了道路——那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從認識世界入手,觀察世界,相信世界,描繪世界,讚美世界。

莫奈、雷諾瓦他們將巴比松畫派的現實主義風格發揚光大,尋求光線和色彩帶來的效果,同時將現實生活中的新變化帶入了繪畫主題中。他們對包括巴比松前輩在內的各種繪畫風格的繼承、揚棄、創新與探索之路直接將西方繪畫帶進了印象主義的新紀元。可以說,巴比松與印象派之間有著直系的血緣關係。

巴比松畫派不僅在繪畫的追求上、精神上指明了未來印象派的發展方向,而且對印象派畫家的提供了直接的幫助和指導。

永遠的楓丹白露森林,永遠的「巴比松畫派」。

#2詩的風景 –鄭治桂
http://web2.lionart.com.tw/artistsayart100/?p=27

柯洛(Camille Corot, 1796-1875)晚年曾親眼看到「印象派」的誕生,可是「靜泉之憶」的晨霧卻將他留在十八世紀末的時光裏了。也許沒有人會記得「靜泉之憶」展出於 1864年的沙龍時,曾受到皇帝讚賞,當即御令政府購藏,陳列在楓丹白露宮;但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的纖細感性,今日細細品味,

柯洛的風景意象,是葉叢、是樹枝,是草,是水、是天空,是微風吹拂。這些是他書寫風景畫的辭彙,而輕細的線條與微妙的調子,則交融成音樂般的旋律與節奏感,使人在自然地吟詠起風景的詩篇來。

https://kknews.cc/other/ogngvq.html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年7月16日-1875年2月22日),法國著名的巴比松派畫家,也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畫風自然,樸素,充滿迷矇的空間感。

柯洛的一生都住在巴黎,到26歲才從商人轉為畫家,曾在畫家米謝隆與柏坦的畫室中學畫,相當喜愛寫生與旅遊,追循著他的畫,可說踏遍了全法國,以及英國、荷蘭、瑞士及義大利鄉間等地。從柯洛的畫中尤其可看出他很喜歡義大利田野風景。然而柯洛也很擅於畫肖像畫,歐洲就有不少博物館也收藏了他的肖像畫。

柯洛從1825年開始旅行,並一路素描和油畫寫生他所看到的風景,初期他的風格並不明顯,最多只是畫面的明度較高,自然光線較為具體,但到了1850年代,經過了25年的訓練,柯洛在54歲時發展出他獨特的羽毛狀畫風,此時他所畫的樹,雲,都相當具有蓬鬆感,畫面構圖也開始單純化,有人認為柯洛的畫中充滿了大量的詩意,多半是指他此時的風景畫。

他最著名的風景畫「維拉達福瑞小鎮」Ville d'Avray也是畫於這個時期(1867年)
他也是19世紀留下畫作量最豐富的畫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