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蜜桃

寫寫324-國文

2017年09月19日
愛寫寫_324/365

#通情達理

鬧了一陣子的文言文和白話文之爭,說要調降比例等等的爭議到現在還是沒有定案,有人說這樣會降低文學素養,有人說這樣對學生太艱困,有人說學不能致用,有人說長大以後只會一片空白。。。。

今天我看了小熊媽的筆記,關於高中國文老師的說明,覺得很符合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bearsblog/?fref=ts

【高中生的家長會:談國文】

昨晚是我第一次參加高中生家長會。
會中有幾個主科老師來闡述上課的理念。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國文老師。
他說,國文課並不是只學語言或字彙而已,還要讓孩子達到這四個字的境界:通情達理。
所謂"通情",就是能透過語言,感受別人的想法,並在恰當的時機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謂"達理",就是能根據語意去分析、推理,但不從眾、不人云亦云,能明辨是非。
他更說,不論是文言文或白話文,都可以訓練孩子對文字的美感度、敏銳度。更重要的,不是在於文體,而是在文章中了解文化與歷史的脈絡,讓自己與傳統接軌、與作者的智慧交流,成為一個更豐富的人!

所以,文言文或白話文都可以當作好教材,豐富孩子的視野,提供孩子智慧。學語文不能只用實用性來看,有人說文言文不實用,那以數學來說,孩子學三角函數、微積分,可能也不實用、一輩子不會用到...所謂教育,就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孩子打開視野,發現潛能,這才是重要的!

========================

古今中外都有古文和白話文現代文的區別,重點不是內容比例到底佔多少,重點是在研讀這些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了解文字堆砌的美,在"推敲"之間琢磨語文的奇妙,讀古文學可以增加深度,增加見解,然後用古人的觀點去揣摩現在文學角度,透過閱讀透過發想,然後擁有自己的知識和表達的方式。

重點是在內容份量,是在打開孩子的視野與想法,
而不是比例多寡,不是考試要強記多少,能不能欣賞文學的內涵,能不能感受作者的表達,如果可以,我覺得應該要減少國語文的背誦,而多增加國語文的表達,很多年前我記得國文課還有創造新詩,作文有模仿寫作數篇,我們有書法課,但現在的孩子只有一周幾堂的國文課文,課綱,和考試。。。。寫完了那些題目,背完了那些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的東西,結果是一場空,畢業了就全還給老師了。

記得我以前在修"英文翻譯"這門課的時候,
老師說了一段話,國語人人會說,但說得好不好,有沒有氣質,有沒有程度,就是看妳學習古文的多少,聞到花香妳會說好香,香死了,還是說花香沁入心脾? 這程度上就差了十萬八千里。英文也是如此,隨便找個外國人來,他母語是英文念的積哩瓜拉好像很厲害,但如果也就是yes, no, fuck諸如此類的,朋友也會瞧不起他,太過粗俗的英語也不是好的英語,所以我們要念莎士比亞要念濟慈,因為有了過去的文學加持,才會顯出妳的內容有深度。

最後跟大家分享洪蘭老師之前的著作『通情達理』,教育的本身是讓孩子明辯是非,開拓視野,讓他對事物更有興趣更有見解,對未來的挑戰有信心,這才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