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蜜桃

(寫)關係修復

2018年03月23日
清寫寫_0323

想要寫的東西真的很多,除了交學校的作業,想寫韓國見聞,也想寫攝影治療,還想寫日記,貪心的我但不夠力的手,大家就加減慢慢看~

先來寫昨天上課的感想,這學期我們修藝術治療工作坊,有三個老師上課,第一個老師上三堂攝影治療,第二個老師上五堂心理劇治療,第三個老師上六堂舞蹈治療,讓我們增廣見聞。藝術治療包含的也不只這些,舉凡繪畫陶土寫作有創造性的媒材都可以當作治療師的工具,最重要的是還是讓個案可以慢慢和自己對話,理解這個內在小孩,發掘潛意識或者無意識之下的你在想些甚麼?害怕甚麼?期待甚麼?

昨天是心理劇的第一堂,游老師先跟大家認識請大家自我介紹, 概說一下心理劇和戲劇治療的差異,然後說了大約兩小時的個人體驗,覺得很值得大家參考,跟大家分享~
游老師是本科系心理諮商輔導系所的教授,她說自己從小就跟母親相處得不好,總是很想發脾氣,做甚麼事情都覺得很煩躁,雖然功課很好但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很自卑,一直到碩二的時候認識了”心理劇",有一天因為心理劇過程中的某個場景,她突然想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和媽媽相處的一個畫面,她原本是好意要幫媽媽讀報紙(媽媽不識字),結果媽媽後來惱羞成怒去揍她,她只能滴兩滴眼淚覺得委屈的走開,那一幕其實已經被遺忘很久了,突然想起這個回憶,才知道原來其實當年受傷了,因此她發現自己十幾年來和母親的關係不好,一直很想離家,一直很想擺脫家裡的束縛是因為當年母親給她的傷害,她在心理劇結束後哭著說:[我好愛媽媽,如果可以讓我跟媽媽和好,我可以不要結婚不要工作~]

講完之後她自己很驚訝,她以為自己想要遠走高飛離開媽媽,沒想到她會說出不想離開的話,她童年的內心很愛媽媽,很想獲得媽媽的愛!

再之後,她慢慢藉由心理劇去理解童年的自己,童年時期的媽媽,感受到當年媽媽的辛苦及有可能會那樣作的原因,受限於當時的環境和媽媽的困境而作出那樣的行為。慢慢地她重新看見自己和媽媽的關係,雖然沒辦法一下子變成不衝突,因為媽媽的講話和作為一樣很尖銳很刺傷她,但她漸漸可以”忍耐不回嘴",有時候也把那樣的話語想成是關心,一直到現在經過了20年,和媽媽之間已經修鍊到可以開玩笑可以拒絕甚麼的,而不像當年那樣的劍跋駑張,只要媽媽說一句話就忍不住反嗆造成對立。

這樣的體驗我也有過,就在十幾年前上藝術治療的社大課程時,我以為自己本身就不適合婚姻不適合小孩,卻在某一次的創作體驗中老師跟我說其實我只是需要被呵護的心情,我其實是主導性高的個性,也許可以嘗試被動”觀看"對方的行為,練習表達你需要的心情,慢慢地我也開始覺察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漸漸的和對方達成一個相處的模式。其實說穿了沒甚麼,但自己沒有覺悟的時候真的就會一直困在牛角裡。

老師最後說,我們從小的教育都叫我們"不要管情緒",要忍耐不要哭,面對關係的時候都說不要想太多,事實上越不想就壓抑越多,壓抑到某種程度就會爆炸! 爆炸後的結果,有人去自殺,有人去殺人,有人開始生病,要學習疏通你的情緒,面對你的情緒,知道內在小孩的委屈,越了解自己就越能夠平靜的處理事情處理關係。

只要是人就會有情緒,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解的心結,但那個點只有你自己知道,或者你的意識不知道是深藏在潛意識裡,透過心理劇或其他治療的方式,讓你真實的看見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渴望,接著才能夠慢慢的修復關係!

Ref:
#心理劇中的角色扮演與倫理考慮 http://yangsir100.pixnet.net/blog/post/6420416-心理劇中的角色扮演與倫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