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三凌寶貝

三隻寶貝的生活點滴

三隻寶貝的生活點滴

日期

#Tag

週末親職講座重點分享

2007年11月17日
公開
1

主講者:林奐均-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作者 一、嬰幼兒的照顧:參考作者書籍 二、食物泥製作要點:   三大匙蛋白質   三大匙澱粉   三大匙蔬菜   兩大匙水果   一根香蕉 1、先將製作食物泥的材料(青菜除外)用電鍋蒸熟     (若有豆類、肉類要加水) 2、蒸熟後連同燙熟的青菜及水份一併加入調理機中攪拌   3、全部打好後加入香蕉調味攪拌即完成 (一定要打的非常細,不能有顆粒)     (每200 C.C.的食物泥加入一根香蕉) 三、如何教養出聽話的孩子:   為什麼要教孩子聽話: 1、愛,是不會讓孩子停留在不順服之中 2、不乖的小孩帶來混亂,與使他自己和週遭的人精疲力盡 3、不乖的小孩沒有安全感 4、不乖的小孩不快樂 5、不乖的小孩不可愛 6、父母不敢再生小孩了 訓練孩子的要點:     不乖的行為-->不好的後果   1、立刻�馬上   2、百分之一百的前後一致   3、溫柔的聲音、和善的微笑,不給孩子帶來情感上的罪惡感 打,可以分成兩種:   1、為了教孩子,讓他知道行為會有後果 2、父母為了發洩憤怒或失望的情緒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打管教: 1、打很直接,可以立刻除去心中的罪惡感 2、不愉快的情緒不會持續太久,可以很快地改變孩子的習慣和家庭的氣氛 3、好的訓練會帶來一個結果:以後會很不需要用打的 少說話有份量:   1、做一個言出必行的父母 2、不要草率地說話 3、不說話比不能實現的話好 訓練孩子的好處: 1、安穩感 2、安全 3、享受自由 4、懂得自制=懂得快樂 5、學會尊重別人 6、學習成為別人的祝福,而非負擔 期許:   1、新的管理,新的父母 2、成為自始自終都如一的父母

教出愛讀書的孩子

2007年10月31日
公開
2

資料來源:pchome聰明寶寶電子報 教出愛讀書的孩子 一起來看書吧! 幾個媽媽湊在一起談天說地,交流育兒經驗,大家提到給寶寶買的各種光碟,問到我時,我告訴她們,我給寶寶買了很多書。其中一人不解地問:「你為什麼不給寶寶看動畫片和光碟呢?那些聲音、動畫可以刺激他的感官發育啊。」 不要只給寶寶聲光刺激 你認為現在的感官刺激會太少嗎?電視中演不完的動畫、光怪陸離的廣告,除了對視力的擔憂,我更擔心的是因為電視媒體更直接、更有衝擊力而影響寶寶對看書的興趣。我們這一代,還有正在成長的17、18歲年輕人,受到速食文化的影響非常多,實際生活當中真正愛讀書的人是少之又少。 我不想讓我的寶寶成為一個整日沈溺在電視前的眼鏡族,要培養寶寶對書的興趣,書是任何形式的媒介都不能代替的。 記得一位朋友講他小時候讀第一本書的經歷。那時候還沒上小學,認字不多,不算薄的一本書,硬是把所有不認識的字逐一查了字典標上注音。這種令人感動的執著,現在的寶寶們還做得到嗎?動漫、電玩、光碟,還會有幾個小身影甘心留在書房裡,還有幾個小小的心靈肯在書裡倘佯?我認為速食文化的後果,會讓人變得淺薄。浩如煙海的書籍,博大精深的文化,那怕只是觸到冰山一角,所學都是受益匪淺。 帶領寶寶走入書海 早在童童一歲的時候,我就從網路及書店上買了很多兒童圖書,例如《小熊維尼成長故事》,這是非常好的套書,透過那些可愛的卡通人物的故事,教寶寶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成人看了都很有啟發。還有一套《給寶寶的中國歷史》,那些枯燥的正史,離奇的野史,在作者的創意下歷史突然變得生動起來,還有很多優秀的圖書,值得學齡前寶寶來閱讀。 我每次都會儘量用最生動的表情和語氣來陪寶寶看故事,童童也很喜歡聽,也常常充滿稚氣地演出內容,還常常在興奮的時候學著小熊維尼說話。我也是個愛讀書的人,我享受書籍帶給我的快樂時光,也感謝書籍帶給我營養,我更希望我是帶路人,能把寶寶領進門,讓他去探索書裡的大千世界,去探求作為讀書人的無窮樂趣。

吃米精皺眉頭

2007年10月29日
公開
1

由於今天下午姨嬤無法接替 阿伯照顧小嘟嘟的班 所以媽咪三點就請假回家 照顧眾人疼愛的小嘟嘟 帶小嘟嘟回家的路上 經過了好幾家藥局 媽咪就想說 既然小嘟嘟愛吃米精 那就進藥局買一罐好了 原本媽咪是想買雀巢的 因為小嘟嘟的米精初體驗 吃的就是雀巢的試用包 但是店員告訴媽咪  雀巢的比較甜  所以寶寶會比較愛吃  不過它的產地是大陸黑龍江  之前黑龍江的水質曾發生問題    桂格的雖然是針對敏兒製作的  但是它裏面仍含有  會使寶寶過敏的成份  卡洛塔妮的含有天然的水果成份 最後媽咪選擇卡洛塔妮的 一來是怕吃雀巢的對寶寶不好 二來是怕吃桂格的造成寶寶過敏 三來是卡洛塔妮的是歐洲進口 媽咪想歐洲的水質較佳 而且它裡面含有水果成份 應該不錯吃才是 晚上餵寶寶吃之前 媽咪稍微試了一小口 嗯∼味道還不錯 有很濃的蘋果香味喔 媽咪覺得比雀巢的好吃 但是小嘟嘟竟然不愛吃 頻頻皺眉頭 還一直用舌頭將米精推出來 媽咪就想說那再試雀巢的看看 結果小嘟嘟竟然吃耶 試了兩口後 媽咪再餵卡洛塔妮的 等到小嘟嘟吃第三口時 可能發現味道不對 又開始皺眉頭 &用舌頭將米精推出來 媽咪就擔心的跟爸比說 怎麼辦?小嘟嘟不愛吃 卡洛塔妮的米精 爸比安慰媽咪 不要心急 明天再試看看 如果不行 就只好送人囉 媽咪的感想: 原來小嘟嘟的口味 跟媽咪差那麼多呀 媽咪覺得好吃 小嘟嘟竟然覺得難吃 爸比的OS: 說真的,雀巢&卡洛塔妮的米精爸比都沒吃過 但聞起來,雀巢比較沒有味道 卡洛塔妮的味道就很重,爸比不是很愛聞 看來,小豬寶寶是跟爸比同一國的~cc  

親職講座─享受育兒樂

2007年10月22日
公開
2

週末親職講座─「享受育兒樂」 日期:2007/11/17(週六) 時間:上午9:00 至 12:00 名額:100名,額滿為止。11月12日報名截止。 對象:初為父母、孕婦、一般婦女、輔導、教師、牧師傳道、教會會友、一般社會大眾等 報名費:NT$ 300(依劃撥繳費為完成報名手續)是一個家庭300NT, 請多鼓勵家庭成員一起來 郵政劃撥帳號:19936425 戶名:中華民國改革宗神學協會 報名專線:02-2718-1110 轉 222 報名傳真:02-2713-1124 報名表下載:HYPERLINK "http://www.fcc.org.tw" www.fcc.org.tw,e-mail:[email protected] 地點:FCC珍愛家庭中心 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75巷30號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改革宗神學協會 FCC珍愛家庭中心 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懷孕時很想快快把孩子生出來,而孩子出生後又想把孩子塞回肚子!」 你享受在育兒樂嗎?如何使你的嬰兒一覺到天亮? 你的孩子是否聽話?又如何教養出聽話的孩子? 繼五月份「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親職教育研討會, 在學員的熱烈迴響下, 11/17日再次力邀知名育兒專家暨音樂家林奐均老師, 前來主講「育兒樂」,請勿錯失良機! ●時程表: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9:00-9:10 報到 主持人 9:10-9:30 開場白 葉提多博士 9:30-10:30 嬰幼兒的照顧 林奐均老師 10:30-10:40 休息 10:40-11:40 如何教養出聽話的孩子 林奐均老師 11:40-12:00 Q&A 老師+學員 ●講師介紹:林奐均老師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TESOL」碩士。四歲開始學琴。八歲經歷「林家血案」,重傷獲救。中學起主修鋼琴,曾四度獲得「美國西南部青年音樂大賽」第一名。同一時期接觸基督教信仰,成為基督徒。1998年與美籍印主烈Joel Linton牧師結婚,目前育有三個女兒。個人音樂作品有「唯一」、「你是我最愛」等,榮獲「最佳宗教音樂專輯獎」。書籍著作《你是我最愛》、《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現居台北,全職媽媽。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 馬太福音19:14

育兒指南100招

2007年10月22日
公開
4

資料來源:媽媽寶寶http://wekey.gamebase.com.tw/wiki_mombaby/newgame.php?gno=s1371 文�吳碧芳•吳佩儒 ~狀況「百」出?!別當狀況外的新手父母 等待了200多個日子,肚子裡的小天使終於和爸媽見面了。看著柔嫩嬌弱的小王子�小公主,終於有了為人父母的感覺,然而,為什麼小娃娃總是不睡覺?寶寶怎麼又哭了?……,新生的喜悅瞬間化成了甜蜜的負荷,面對育兒難題的種種,本單元將從身心發展篇、居家照顧篇、飲食營養篇、常見疑慮篇及疾病護理篇等5大篇章,提供新手父母0∼1歲寶寶日常生活的照護指南,讓您見招拆招,輕鬆成為育兒高手,以歡喜的心享受新生命所帶來的喜悅。 Part 1身心發展篇 打造健康活力寶寶有撇步~有關寶寶身心發展不可不知的21件事 001多和寶寶說話有益日後語言發展 人體的聽覺系統在胎兒時期已經發展成熟,胎兒在子宮內時,可以聽到透過羊水傳來的媽媽的聲音,藉由聽覺去接觸外界事物;因此,剛出生的寶寶就對聲音有反應,甚至能加以辨識媽媽(照顧者)的聲音或常聽到的母語。研究發現,寶寶學習語言的過程很早就已經開始,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鄭玫枝表示,語言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即使寶寶還聽不懂,父母仍應該多和寶寶說話,讓各種詞彙與音調在寶寶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對日後語言發展有很大幫助;此外,多和寶寶說話也能使他感受到溫暖及安全感,有助於增進親子感情。 002影響手部運動發展的抓握反射 初生寶寶會有與生俱來的神經反射動作,以應付生存所需,如吸吮反射、驚嚇反射等。鄭玫枝醫師指出,抓握反射亦是神經反射動作的一種,當大人將手指(或任何物體)放在寶寶的手掌部位,寶寶手掌感受到壓力便會自然地緊握,這種反射大約要到4個月大才會消失,改以自發性的抓握來替代。由於抓握反射是寶寶對於刺激所產生的固定反應,緊握後大約過一下子就會放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手只能一直握住而無法放開,或是到了5、6個月大仍無法有自發性的抓握動作,可能會影響日後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建議至小兒科門診檢查評估。 003坐、爬或站,寶寶生理發展歷程因人而異 每個寶寶的生理發展會有些差異,無論較快或較慢,相差1∼2個月都在可允許的範疇;但如果比一般寶寶遲了2個月以上,例如9個月大仍不會坐,應帶寶寶就醫做進一步評估,了解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爬行對寶寶小肌肉的訓練及感覺統合的協調有重要幫助,但臨床資料顯示,有些寶寶會跳過爬的過程,直接從學坐發展到學站或走路,鄭玫枝醫師表示,只要寶寶日後的發展完全正常,這種狀況其實並無大礙。動作發展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建議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過程中,父母應主動營造安全的環境,並提供適當刺激引導寶寶去探索,對寶寶動作發展會有相當的幫助。 004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的 寶寶5、6個月大左右,因為唾液腺逐漸發達,開始會有流口水的情形,尤其到了長牙階段,流口水會變得更為明顯,只要沒有合併食欲變差、吐奶、嗆奶或發燒等情形,就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用太擔心。另外,鄭玫枝醫師提醒爸媽,有些腸病毒感染會引起咽峽炎,在咽喉部位造成許多潰瘍,導致寶寶疼痛而無法吞嚥口水,所以流口水的量可能比平時來得多、食欲也變差,還會合併有高燒現象,此時父母應及早帶寶寶就醫治療。 005寶寶看起來有鬥雞眼大多無妨 0∼1歲的寶寶因為黑眼珠大,相對地眼白看起來較小,感覺上像是鬥雞眼。建議父母可拿物品在寶寶眼前移動,若寶寶的眼睛會追尋目標往各個方向看,就不需要擔心;除非寶寶的眼睛無法看不同方向,或鬥雞眼的症狀持續到1歲以後仍很明顯,就要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 006大腿張不開,因為寶寶在用力 在幫寶寶換尿布時,有些父母會發現寶寶的大腿似乎有張不開的情形,其實這多半是寶寶的雙腿在用力,並非有問題或疾病。建議父母不妨耐心地先和寶寶玩一下,或是動一動寶寶的雙腿,等寶寶雙腿逐漸放鬆就可以張開了。 007聽力篩檢為寶寶的聽力把關 寶寶早期對聽覺刺激的接收能力,會影響日後口語的發展與學習,但每個寶寶對聲音的敏銳度不同,往往無法由父母自行觀察評估,因此,建議父母可在寶寶出生後進行自費的聽力篩檢,以確認聽力發展是否有障礙。 008新生兒便便外觀迷思 新生兒因為腹部無法用力,因此便便的形狀是越軟才越容易排便,常見新生兒的便便都是稀稀水水狀,是正常的。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兒童醫院嬰兒室主任徐任甫表示,觀察新生兒便便的情況時可發現,每次要便便時就會大哭,因為哭能夠幫助腹部用力,並非寶寶的肚子不舒服,而且糊狀便便比較不容易對寶寶柔嫩的皮膚造成刺激,就算一天便便的次數很多也不容易造成發炎問題。此外,即使寶寶的便便呈墨綠色,也不代表寶寶腸胃不好,隨著腸胃道的發育成熟,加上飲食的改變,便便會漸漸成形。 009從寶寶的便便看健康 出生3∼5天內的寶寶排的是胎便,顏色呈墨綠色且黏糊狀。之後喝母乳的寶寶,便便較稀且一天便便的次數較多,隨著成長,便便的次數會減少,喝母乳的寶寶可能轉變成2∼3天或一周才解便一次,若為軟便則不需擔心。喝配方奶的寶寶,便便會比較成形。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彭純芝表示,便便是否不正常要與平日的便便情況做比較,如果便便太稀且次數比平常多,可能有腹瀉,應觀察是否為食物所引起,或有其他不舒服的反應;如果便便太乾、太硬,代表便秘,則可增加水分的攝取,並給予含高纖維質的食物,如果有肛裂情況或排便會流血時,應依照醫生指示使用外用藥膏治療並服用軟便藥。 010從睡眠判斷寶寶的健康 剛出生的寶寶一天要睡20幾個小時,常常處在吃飽睡、睡醒就是要吃奶的情況,這是正常的。隨著寶寶漸漸長大,睡眠的時間會漸漸減少,並調整到和成人接近。國泰綜合醫院總院新生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喻永生醫師表示,判斷寶寶睡眠情況是否正常,要從他清醒時的表現來看,如果受到刺激後,寶寶眼睛張開的時間很短,很快又進入睡眠狀態,持續清醒的時間短,有嗜睡或昏睡的表現,應詢問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此外,趴睡雖然可以睡出好頭形,然而,澳、美國家研究發現,讓寶寶採取仰睡的姿勢,雙手放在被子外,腳靠近床欄、墊子的軟厚度適中,室內不要抽菸等,都有助於降低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011半夜啼哭先觀察 國外小兒科醫師建議父母應與孩子分床睡,若半夜啼哭時先觀察,不要立即餵奶。不過也有心理學家認為,初生嬰兒的行為是直覺反射,因此建議哭了就要安撫,若半夜啼哭可能是真的餓了就應該餵食,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對日後人際關係有正面影響。喻永生醫師建議新手爸媽,可以採取較溫和的作法,在剛出生時應順應寶寶的需求餵哺,滿月後再慢慢延長餵食時間,睡前務必讓寶寶吃飽,一般上,寶寶會自然省略半夜那頓奶,一覺到天明。 012親子互動可增進寶寶感覺統合發展 寶寶出生後,父母不妨經常握著寶寶的手,引導他去觸摸身體器官,讓寶寶對自己的身體產生概念;等到寶寶月齡較大時,再利用環境、玩具、隨身物品等,提供觸覺、視覺、聽覺上的各種刺激,以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 013寶寶出生後即可開始使用揹巾 揹巾可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使用,一方面能拉近與寶寶的距離,一方面也能避免媽媽手的產生。父母使用揹巾時須注意其穩定性與包覆性,以防止意外發生,如果寶寶未滿3個月大,建議每次使用揹巾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 014使用手推車應按照說明確實操作 父母帶寶寶外出大多會使用手推車,為了安全考量,使用時須注意:1.確實依照說明書操作。2.正確扣合安全帶。3.檢查車台的固定裝置是否確實定位。4.選擇符合月齡的款式,以免因為椅背高度不夠而無法保護頭部與頸部。 015帶寶寶出遊先了解旅遊環境 帶寶寶外出去接觸不一樣的環境,可提供寶寶更充分的刺激與經驗,對寶寶整體學習發展會有幫助。帶寶寶出遊或旅行時,首先要確認旅遊地的環境(溫度、濕度、高度)及衛生習慣,建議選擇與平常生活環境條件比較接近的地區為宜;此外,基於健康上的考量,父母在旅途中應儘量維持寶寶正常的進食與作息,並隨身攜帶寶寶適用的常備藥物(如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組長江長奇組長提醒爸媽,帶寶寶出遊時,絕對不能讓寶寶離開大人視線,以降低意外發生的機率。 016依月齡選擇寶寶的玩具 玩具有助於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江長奇組長表示,父母可針對不同月齡的發展進程,為寶寶選購適合的玩具。0∼3個月大的寶寶,聽覺已發展成熟,建議選擇會發出聲音、色彩對比強烈的玩具;4∼6個月大的寶寶喜歡玩自己的小手小腳,對身旁事物也充滿好奇心想去探索,此時可選擇不同材質及形狀的玩具,提供寶寶多元的觸覺刺激;在7∼12個月大的階段,會開始累積各種認知概念,不妨選擇有因果關係的聲光玩具或可拆卸的玩具,讓寶寶學習對應、物體恆存等概念。選購玩具時應挑選有安全玩具標示的產品,以確保玩具安全。 017多給予關注,讓寶寶不再怕生 寶寶6∼8個月大左右,可以開始分辨周遭的人,有些寶寶見到不曾看過的生面孔,會無法適應而心生恐懼,出現所謂「怕生」的行為。江長奇組長表示,對於會怕生的寶寶,父母要多給予正面協助,引導寶寶與他人產生良好互動,以消除對陌生人的不安全感;帶寶寶接觸新環境時,則可以先讓他待在親近的家人身旁慢慢適應,做好心理準備,不需要急著讓他與不熟識的人群打成一片。當寶寶出現認人怕生的行為時,其實也是社會化過程的一種表現,因此,父母應該多給予關注,耐心地陪寶寶度過這段時期,對寶寶未來人際關係、社會化能力的發展將更有助益。 018帶寶寶游泳要隨時留意觀察 寶寶未出生時,是在媽媽肚子裡的羊水中成長,對水的環境並不陌生,所以國外常見從小讓寶寶學游泳的情形。建議父母帶寶寶去游泳時,應選擇水質乾淨以及有專業指導教練的游泳池,並隨時注意寶寶如有皮膚發紫或變暗、手腳冰冷的現象時,應暫停休息及保暖。 019帶寶寶進行日光浴的原則 為了避免曬傷寶寶的細嫩肌膚,父母最好避開11:00∼14:00這段時間帶寶寶外出;而若是在白天的其他時段出門,要記得讓寶寶戴帽子、撐陽傘,特別是從事長時間的活動時,可幫寶寶擦上嬰兒專用的防曬品,並且多補充水分。 020寶寶的遊戲空間首重安全 豐富的遊戲空間可加深寶寶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但因為寶寶天性好動,安全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建議在為寶寶布置遊戲空間時,應選用無銳角、堅固耐用的家具及飾品,避免寶寶不慎碰撞受傷,或是誤食隱蔽式的小零件。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07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