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Beyonce

如果迷戀厚實的屋頂... 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如果迷戀厚實的屋頂... 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對於工作的十個建議

2015年10月04日
公開
18

德國一家廣告公司的老闆,對於工作給的十個建議: 1.每天早晨都要一再提醒自己,我們的工作只是在玩成年人的大富翁遊戲,不管做還是不做-世界還是會繼續運轉,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的太重要。 2.讓自己在工作期間,有喘息的機會,在車上,聽有聲書,而不是一直講電話,在飛機上,閱讀在Kindle上暢銷書,而不是一直看銷售的統計數字。 3沒有什麼比家人更激勵自己,因此寧願搭乘最後一班飛機或夜間的火車回家,而不是入住飯店。與真正重要的人一起吃早餐是什麼都比不上,這是新的一天最好的開始。 4.盡量減少與業務夥伴的晚餐,有什麼事情是非要在晚上討論,而不能在午餐時做好,不要商務應酬,而是和太太一起看電影,跟小孩一起踢足球,睡前玩一下,或放鬆看足球。 5.喚回以前快樂的回憶,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童年的快樂時光,去 eBay 買以前媽媽收起來你喜歡的玩具,一輛放在辦公桌上以前玩的火柴盒汽車,甚至可以把玩度過最無聊的電話會議。 6.打電話給以前一起玩樂的同事,講講那些過去的軼事,一個灰色的日子也會變成光亮。 7.盡量和業務無關的人一起去吃午飯,跟菜鳥實習生談他YouTube上的收藏,往往收獲更多。 8.刪除沒有回應的電子郵件,不要在度假前,多做什麼,回來後還是得再做一次,在度假時不要用手機,一天檢查電子郵件兩次,轉發或回覆簡訊,將手機關掉,在海邊是要訓練你的頭腦,而不是要訓練你使用設備。 9.我的快捷鍵是FB,而不是 cc ,從瘋狂的訊息堆中脫逃,信任員工,寧願讓他們定期自己更新狀態,這樣是更有效率,另外面對面的贊美是十分重要的工具。 10.愛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自己和生活,但千萬不要愛你的工作。 http://m.spiegel.de/ka…/berufsleben/bild-1055766-903894.html

批評別人,受傷的永遠是「自己」!

2015年09月20日
公開
21

有一天,小朱很生氣來找我。 他說:「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明輝, 他竟然到處講我壞話,而且愈講愈誇張, 很多事情根本不是事實,我想要對他提告!」 小朱是個很努力、實在、人緣好的年輕人, 和明輝年紀相仿。 他們都是我的朋友,彼此在事業上都很有成就。 小朱對於明輝的行為一頭霧水, 因為明輝每天都跟他稱兄道弟, 互動熱絡,根本沒發生過摩擦... 我問:「你心裡一定很不爽,很想要反擊,是吧?」 小朱:「當然,我忍受他很久了! 愈來愈過分,愈講愈誇張!」 我:「但我建議你緩一緩。」 小朱:「為什麼?」 我:「因為這時候的你,已經被激怒了! 你掉入了對方預設的陷阱, 他所期望的,就是看見行為失控的你。 最後,你的格調就會變得跟他一樣了。」 面對惡言,不先急於辯解澄清 你一定也曾遭到別人惡意、莫須有的批評與攻擊, 心裡一定很不好受,想要反擊,給對方吃苦頭。 這樣的痛苦感受,我也曾有過。 你必須先強迫自己靜下心來, 仔細反省自己是否確實如對方所說的那樣不堪。 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沒人喜歡被批評,但也往往因為批評, 可以讓我們的缺點顯現, 這是一個修正自己、讓自己更好的契機。 如果仔細反省自己後,確定是惡意攻擊, 多數人會急於澄清解釋,甚至進行反擊。 但社會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是講不清楚的, 事實不會愈辯愈明,只會愈吵愈複雜, 最後恐怕會變成互相謾罵。 到這地步,你會被迫降低格調, 這時的你,與對方有何不同? 批評大多數是因為「嫉妒」 想清楚,在你沒得罪對方的前提下, 對方為何要批評你? 絕大多數的情形來自於「嫉妒」情結。 你永遠無法控制一個人對你的嫉妒, 你唯一能做、該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心, 不為所動。 許多大哥總是對我不斷耳提面命: 「少年得志大不幸」。 這句話幾乎已經成為我每天提醒自己的座右銘。 縱使如此,以我自己的經驗, 仍免不了來自同輩嫉妒的批評。 剛出社會時,我總會急於解釋澄清, 但後來發現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很多事情根本講不清楚, 更何況,對方只要隨便批評一分鐘, 我可能需要解釋好幾個小時,最後根本無力應付。 尤其是,有些小人一眼看上去就是小人樣, 我們會懂得立即啟動防衛裝置,避免受到傷害。 但有些小人很擅長偽裝,平時跟你稱兄道弟, 等混熟了知道你的秘密、隱私後, 才在關鍵時刻發動攻擊,讓你措手不及。 這是很可怕的! 我也吃過幾次很大的虧,受到很大的傷害, 這種經驗真的很不好受。 直到一位董事長教導我: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 而是懂得沉澱。 你得學習接受批評,將它內化吸收、沉澱。 鍛鍊自己不動怒的修養,是一種大氣度的表現, 這是做大事的人必備的人格特質。」 剛開始學習、鍛鍊這樣的思維真的很痛苦。 要忍住閉上嘴、不動怒,真的很難受。 但經過一次次的自我提醒、警惕, 到目前為止,已有長足的進步。 後來,我想通了。 如果自己只是個沒有用的小人物, 有誰願意浪費口水來批評你呢? 就是因為你有所成就,足以產生威脅, 才會有小人啟動烏賊批評戰術。 只要你能忍住、挺住, 一切流言都將經不起長時間的考驗, 最後不攻自破。 雜質沉澱後,清澈的水將再次顯現。 你的境界將獲得提升,人格修養會再一次受到敬重。 批評他人,不如精進自己 後來,小朱嘗試不去辯解、爭論那些流言。 他仍然維持一貫的做人處事風格, 廣結善緣,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朋友。 而明輝發現批評效果不佳後, 不旦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 漸漸地周遭的朋友都看出明輝只是出於嫉妒而批評, 對於明輝說的話不再採信,甚至產生厭惡的印象, 相反地小朱的好修養得到了大家的讚賞, 加上平時累積的深厚善緣, 那些漫天的流言沒有造成他一絲一毫的傷害。 聖經說:「凡為攻擊你造成的器械必不被利用。」 你平時累積的善行、善緣, 會形成一個強大的保護光環,保護著你不受傷害。 所以老子《道德經》也說: 「重積德,則無不克。」 明輝說得愈多,大家愈不相信他; 小朱愈是不跟明輝爭,話說得愈少, 甚至根本不說,大家卻愈來愈相信他。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道德經》 當我們見到別人比自己好, 特別是年齡相仿的同輩, 難免會起嫉妒心,這是人性使然。 這時若出口批評, 想去證明對方「其實沒大家想像的那麼好」, 想要找出對方的缺點讓他被扣分, 想要將對方從頭頂上拉下來, 那真的可以得到你期望的效果嗎? 或只是讓我們變成大家討厭的人呢? 我們真的會因為這樣而感到快樂嗎? 你問問自己, 會喜歡交往一個整天在你面前批評別人、說別人隱私, 甚至要你選邊站的人嗎? 批評永遠傷不了別人, 傷的永遠是自己,尤其是你的人品。 你的路只會愈走愈窄。 真的要相信,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絕的! 其實,講句實在話, 你內心並沒有那麼討厭那個人, 那個人並沒有犯什麼錯, 你真正氣的是你自己。 你氣自己不爭氣,氣自己沒本事, 卻又不願意承認失敗的自己。 你只是要找一個出氣筒, 而那個人便是你的出氣筒。 當你認清最根本的問題不在那個人, 而是在我們自己身上時,問題得到了解答。 我們不會因為嫉妒、批評別人而變強。 不斷批評,事情仍然不會改變, 別人依舊那麼強,我們依舊那麼弱。 當我們花愈多時間去嫉妒、批評別人, 我們能精進自己的時間也就變得愈少。 不要將時間與精力花在嫉妒別人身上, 當嫉妒的時間多了,精進自己的時間就少了。 精進自己,才是唯一逃離嫉妒的方法。 人會比較,是正常的現象。 只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他有他的長處,你一定也有你的長處。 我們常常很喜歡從別人的長處來檢視自己的短處, 不斷比較後,自己愈來愈不快樂。 更嚴重的是,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別人比較, 想要贏過別人,卻忘記自己最獨特的本領。 不用急著跟別人比較,也不用凡事想贏過別人, 你不需要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 只要你能好好發揮自己的長處, 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你不須戰勝別人。 聚焦重視自己的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用欣賞的角度來讚賞別人的成功, 自然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 不用靠贏來證明自己, 只要腳踏實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下次,當你想要開口批評別人, 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是因為嫉妒而批評。 真的,別人的成功不代表你失敗。 只要你自己夠爭氣,就能證明獨特的自己。 把時間與精力花在精進自己身上吧!

8/11-8/15說唱藝術營

2015年08月11日
公開
43

人們常說「愛拚才會贏」,但是在職場,這句話並非百分之百正確。許多時候,工作太拚命,換來的不一定是升遷或加薪,反而是大減分,甚至讓你丟了飯碗。 別期望用「苦勞」贏取別人的肯定,通常的結果都是讓人失望的。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專欄作家法諾許.布洛克(Farnoosh Brock)列出了必須破除的超時工作3大迷思。◎「努力工作」是最該被丟棄的職場建議:真正有升遷機會的人,不會整天埋首於工作,他們會把時間拿來塑造「公司不能沒有他」的形象。他們會跳脫自己的日常工作範圍,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觀察關鍵人士並學習、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關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超時工作並不會得到老闆的肯定:老闆只會對你更加不放心,擔心你是否無法承擔現在的工作責任,未來就更不可能將更重大的工作責任交到你手上。◎超時工作只會讓你失去升遷機會:不要被工作牽著鼻子走,如果你無法從容應付現在的工作,就很難說服老闆,把升遷機會留給你。當然,總會有緊急時刻,必須加班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但不該變成常態。若必須長期超時工作,表示你手上的工作負擔已超出合理範圍,那麼就該主動提出要求,這是你必須為自己負起的責任。 想要改善超時狀況,就不能只是討論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你還得更進一步改變做事方法,多注意平常忽略掉的小細節,讓工作流程達到「最佳化」,大幅減少時間浪費。 要做好時間管理,與其花時間煩惱如何擬定規劃,把最多的工作塞進有限的時間表裡,還不如徹底檢討、修正你的工作習慣或方式,減少時間的浪費。時間管理的第1守則,就是“Do the right thing right.”(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但是多數人只做到前半段,卻忘了後半段。翻開許多談論時間管理的書籍或文章,內容一定是告訴你,如何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但事實上,如何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情,其實更重要。做事有方法,時間自然變多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教授黎漢林就曾要求EMBA學生1年要看完100本書,當場引起大老闆們的激烈抗議。工作的事情都處理不完了,怎麼可能還有時間讀這麼多書?直到學期最後,大家才恍然大悟是怎麼一回事。「我想測試看看,有幾個人可以找到最有效的讀書方法,」黎漢林說。事後他才向EMBA學生解釋什麼是有效的閱讀方法,從目錄、內文標題、前言以及關鍵章節的內容當中,抓住整本書核心概念,再用簡短的字數描述這個概念,就能吸收到一本書的精華。改善時間管理,不只是討論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你還得更進一步改變做事方法,多注意平常忽略掉的小細節,讓工作流程達到「最佳化」,大幅減少時間浪費。 該如何開始?美國卡內基訓練公司(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前執行長、目前擔任史都華李文顧問公司(Stuart Levine & Associates)執行長的史都華.李文(Stuart R. Levine),在《關鍵時刻》(Cut to the Chase)這本新書提供了有用解答。1. 思考要慢,執行要快。有些事情一旦你決定了,就無法再回頭,或者事後得花雙倍的力氣去調整。如果你真的想要節省時間,「第一次就要做對」是很重要的原則,寧可事前多花點時間,仔細討論,想清楚再動手,即使事後仍需要調整,但也不至於會太過離譜。 2. 再三確認,知道你該做什麼。如果你一開始就會錯意,不清楚對方要的是什麼,就是在浪費時間做白工。很多時候,甚至你覺得很清楚對方的意思,最後卻發現相差十萬八千里。到底是對方沒說清楚,還是你的理解能力有問題?假設你的主管要求你下星期報告最近的重大經濟趨勢,你可以自己先設想,哪些內容會是主管想要的,然後立即和主管討論,確定你們彼此之間的認知是一致的,就可以開始工作。但是如果主管交代完,你就直接問比較細節的問題,例如是哪些經濟趨勢,一時之間他可能也很難說清楚,不如先做大略的研究,提出你初步的構想,再和主管確認最後內容的走向,會更有效率。 3. 時間壓力愈大,工作效率愈高。規畫工作行程表時,不要只是列出該做的工作項目,還要在旁邊寫上預計完成的時間。一旦有了時間限制,就有了限期完成的壓力,工作時會比較專注,而不會毫無限制的拖延。4. 工作之前,先把辦公桌清理乾淨。如果你去知名餐廳或飯店的廚房就可以發現,廚師在開始烹飪之前,必定會把需要用到的食材和工具依照先後順序整齊地排列好。 同樣的,工作時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找東西。開始工作之前,請先空出一個乾淨的桌面出來,再把可能需要用到的資料或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5. 向外求助,別閉門造車。如果你新接某個工作或專案,先詢問有經驗的同事或主管,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最有效率,不要浪費時間自己去摸索,以免走錯方向。平常,也應該多觀察他人不錯的工作習慣,自己多加學習,例如如何整理檔案文件、管理客戶等,這些都是伸手可及、立即可用的方法,應多加利用。 6. 凡事主動,等待只是浪費時間。每次當有人說「我再打給你」這句話時,就當作他沒說過。請別浪費時間等待對方的回音,直接拿起電話打給對方,才是明智之舉。或是,你的朋友或同事幫你介紹新的客戶或是某個人,先詢問他,你是否可以直接聯絡那個人,一方面表示尊重,另一方面又可以節省等待的時間。7. 改變自己,適應其他人的工作習慣。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很多人的共同參與,但是每個人習慣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 往往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要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順應別人的工作方式,讓流程的進行可以更有效率。平常互動時,多觀察對方的工作習慣,或是他最討厭別人有哪些壞習慣,避免自己踩到地雷。8. 成功也要花時間分析。我們常要求自己了解犯錯背後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但是,你也應該知道自己哪些部份做得很好、原因是什麼。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時,你才知道如何達到成果。當你知道成功的原因,又能避免可能的錯誤,才能有絕對的把握。 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要避免浪費時間的活動。鄧肯集團顧問公司(The Duncan Group)負責人及暢銷書作家陶德.鄧肯(Todd Duncan)列舉出一般人最常見的4種浪費時間的原因。1. 多做沒有必要的工作。你之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主要原因在於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必要的干擾。當然,干擾是無法避免的,總是有緊急事情需要處理,但是你還是可以做一些防範工作。例如,你可以申請2個行動電話號碼,一是工作上使用,另外則是與家人或朋友聯絡時使用,就可以避免在上班時間接到朋友打來、但不是很重要或緊急的電話,減少無謂的干擾。電子郵件的使用也是一樣。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傳播學教授佩吉.透納(Paaige Turner)建議,你可以依據不同類別的寄信人,設立不同的帳號,讓自己可以更有效管理。 另外也可以使用自動回覆的功能,告訴對方你在哪個時段才會回信,這樣就可以安心地只在某個時段回信,又不會讓對方覺得你工作效率不佳,沒有即時給對方回音。最後,每天傍晚可以留大約半小時∼1小時的時間,用來回覆內容較為複雜、或需要詳細解說的信件,一次就溝通清楚,而不是急著回覆對方,結果來來回回好幾次才搞定,這也是在浪費時間。2. 當濫好人。這種人不論別人有什麼要求,都照單全收。特別是做業務的,為了搶生意,客戶各種無理的要求也忍氣吞聲的答應,做了太多超出業務範圍以外的事情,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做。你應該要自己設定界線,哪些可以為客戶做、哪些不可以,只要有清楚的原則,客戶也會接受。如果你自己沒有原則,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3. 迷信科技產品。科技產品確實能幫助我們增加效率,但是如果做得太過,也可能讓工作沒效率。如果你已經有習慣的工作方式,例如你習慣用手寫筆記的方式排定行程表,而且效果也很好,就不一定非得特地去買PDA。身上有太多科技產品,只會讓你疲於應付。4. 重量不重質。工作效率的衡量標準不是看你做完了幾件事情,而是這些事情的價值。以業務來說,你的工作效率不在於完成多少筆生意,而是應該就你的投入與可得報酬來看。也許今天你只拿到一筆生意,但是帶來的收益可能是過去半年的業績總和。不妨現在就開始,重新檢討你的做事方法,改變浪費時間的工作壞習慣。

快樂一半來自遺傳,另一半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2015年08月10日
公開
53

這兩天某位同事讓我惱怒, 不管是電話或line都讓人不舒服, 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希望自己不要跟她一樣, 當一個讓人不舒服的人, 提醒自己,要開心面對每一天~~ 如果把人生當作一篇樂章,我們所選擇的每個行動,都會決定如何觸動奏出樂章的琴弦,而這首樂曲是慷慨激昂,還是沉吟憂傷?端視我們如何作出選擇、改變焦點,進而讓內心的感覺跟著改變。 天下雜誌出版主編/方沛晶 每時每刻都會面臨選擇,你不會別無選擇 人們可以選擇思考的方式、選擇做什麼、選擇看事情的觀點,這不僅直接影響我們的感受,更形塑了我們的生活。如果把人生當作一篇樂章,我們所選擇的每個行動,都會決定如何觸動奏出樂章的琴弦,而這首樂曲是慷慨激昂,還是沉吟憂傷?端視我們如何作出選擇、改變焦點,進而讓內心的感覺跟著改變。 我們在人生路上每一刻的不同選擇,加總起來的影響程度,絲毫不亞於那些關鍵抉擇。這一秒鐘,你可以選擇直挺或佝僂地坐著;這一天,你可以選擇對伴侶說句親切的話或是擺張臭臉;這一生,你可以選擇感激自己的健康、朋友,或是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幸福,是那些個別來看或許不重要的小事,在你盡可能做出最好、最有益的行動之後,所累積的成果。 從要不要微笑、要不要深呼吸,到面對失敗的反應、何時該讚美同事,甚至到該朝哪條職涯之路發展等,這本書將社會學的嚴謹研究轉化為易懂、可行,能夠幫助個人在生活當中面臨選擇時的 101 個幸福概念。 你當然可以用一般的方式來閱讀本書,但或者,你也可以嘗試作出不同的「選擇」,將這本書當成一本練習簿,一次挑出一項概念,付諸行動、變成習慣,進而培養你的幸福。 真正的發現之旅並不在於尋找新景色,而是有新眼界。 任何時刻,你都可以作出選擇,選擇作出選擇並不容易,需要努力,也需要勇氣。 勇氣不代表不能有畏懼,勇氣是雖恐懼,依然勇往直前。 有時,你的微笑來自你的喜樂,有時先微笑就能帶來喜樂。 你的情緒有 95% 取決於你如何對自己詮釋你遭遇的事件。 信念左右我們所創造的事實。只要你相信,就能做得到。 選擇得過且過?還是選擇作出選擇無人能替你思考,你要浪費你的人生,還是有所作為,端視你是否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思考你的所作所為的後果。為了善用人生,我們首先必須選擇作出選擇(choose to choose),這個選擇是其他所有選擇的基礎。我們必須相信這麼做會比 我們一般所看到、認知到的可能性還要多,努力檢視這些可能性,從中選出對我們最好的那一個。這是你每時每刻都面臨的選擇,你不會別無選擇。選擇消極悲觀?還是懷抱希望「沒人希望遭遇艱難,但艱難卻常找上我」,這時你可以作出選擇。你可以把艱難當成純粹的負面體驗,儘快擺脫它,再也不想起它。或者積極從艱難中學習。當你認知到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必須歷經一些失敗時,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選擇:為了學習而不畏失敗,還是因為害怕失敗而失去學習機會。 選擇抗拒接受現狀?還是接受事實,並做出改變? 某些事情是我們可以改變的,其他事情則非我們所能掌控,對於無法掌控之事,我們必須學習接受,不論我們多麼希望情況有所不同。 與其逃避現實,應該把時間和心力投入於面對現實和務實思考。沒有不努力、不辛苦而能獲致充實、滿意人生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