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馬長

洪蘭講座心得

2008年01月19日
一大早,
踩著信心的步伐,帶著愉快的心情及滿滿的期待,
打算暫時放下身邊的一切,讓自己好好去充電一下!
聽完了一場很棒的演講,再跟王芬到丹堤坐著喝咖啡聊天,
今天真是個多重享受又收穫良多的週六假期呀!

知識不斷在進步,時代不斷在改變,
許多舊有的知識及觀念早已不合用,
唯有藉著不斷的進修與進步,才能讓自己視野更加廣闊,心胸更加開闊!

"大腦認知神經心理學"為洪蘭專攻的一門領域,
經由多年的實驗研究出大腦神經的發展,
洪蘭心急如焚的要來釐清許多父母在教養孩子上不正確的觀念,
並提出了科學性的解釋讓大家參考。
第二次聽洪蘭演講,內容跟第一次到淡水來傳遞的負擔與信息差不多,
重覆聽了兩遍,這次得到更多!

洪蘭說:『有三種人最需要進修,醫生、法官和老師,醫生、法官關係著人命,而教導前兩者的是老師。』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對象,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的場所,
知識在變,環境在變,唯一不變的教導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品格!

做了父母才愈來愈發現自己的有限與不足,
世上沒有完全的父母,進修對父母來說更顯得重要!

一邊聽一邊做筆記是我的習慣,手腦並用才會記得更清楚。

♡∼∼∼∼∼∼∼∼∼∼∼∼∼∼∼∼∼∼∼∼∼∼∼∼∼∼∼∼∼∼∼∼♡

孩子的記憶力沒有比大人好,人的記憶力24歲開始走下坡,65歲老人的理解力會比年輕人要來得好,因為背景知識較豐富的關係。

記憶力其實就是熟悉度,拿背英文單字做例子,不同地方背十次要比同一個地方背十次效果還來得好。

大腦是環境基因的產物,終其一身因環境而改變神經分配,打破了"三歲定終生"的迷思,年紀大仍然可以學習。

"聰明"是大腦連結密度與連結的方式,與後天經驗有關。

If the learner has not learned, the teacher has not taught.
(好難喔!)

大腦是一個有限資源,有一區不用,馬上會被別區拿去使用,
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要懂得"發展長處"。

知識經由外界,透過attention,進入short memory,再進入到long memory,
attention是個瓶頸,"背景知識"是主要關鍵,"背景知識"決定了知識的吸收度。
背景知識好比一個網,能夠有效的網住進來的新知識,並且有個適合的地方讓它放置,不會進來後又迅速的流失,閱讀是建立背景知識一個很好的方法。

閱讀與創造力為同一個神經機制,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需要培養的。

創造力的定義: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
一個最有創造力的人,並非他資源多,而是他懂得把所有資源滙集起來。

孩子還小的時候是learn to read,大點以後就是read to learn。

不要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從小就拼命塞東西給他,孩子還未準備好,寧可暫時不要教,20歲以前教體育與音樂就好,體育用來強健體魄,音樂用來陶冶性情。

男生與女生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女生連接左右腦的橋樑較宽,男生較窄,
小男生畫畫喜歡畫動詞,女生喜歡畫名詞。

管記憶的部分是大腦裡的杏仁核及海馬迴,童年遭受虐待的孩子,杏仁核及海馬迴會受傷,神經因此會委縮,長大後虐待自己孩子的機率會比一般人大許多倍。

最好的玩具是同年齡的玩伴,玩能激發想像力,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玩也能培養領袖魅力。

Parenting is an art, not a science.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事情。

排斥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父母要注意孩子在學校的情形。

不斷重覆一個動作雖然可以增加速度及正確力,代價卻是抺煞創造力,
是否讓孩子不斷重覆寫同一份評量,值得思考。

父母給孩子的禮物:陪伴孩子成長及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