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key

我是2個寶貝的媽媽,要學習的事情很多,大家一起加油

我是2個寶貝的媽媽,要學習的事情很多,大家一起加油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管教孩子的原則――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2011年11月29日
公開
31

管教孩子的原則――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文/林奐均 記不記得我的故事?六年前我們的家庭生活一團混亂,當時我每隔五分鐘,家裡就會有孩子尖叫或哭鬧,我們用盡各種辦法,打屁股、用貼紙當獎勵、用糖果哄孩子、叫孩子到浴室面壁思過,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都效果不彰。 後來我們去美國幾個月,在美國期間,我們拜訪了一個牧師家庭。他們有五個孩子,其中兩個是雙胞胎男孩。他們家看起來安詳、井然有序,孩子看起來愉快又聽話。我們第一次去拜訪時,還沒坐下,就注意到他們七歲的女兒從大家面前跑過去,這時牧師爸爸溫柔輕聲地對她說:「你先去洗手。」這個七歲女孩立刻回答:「好的,爸爸。」然後轉身跑去洗手。我目瞪口呆,非常驚訝,立刻對這個牧師朋友說:「請教教我,我現在要好好向你學習怎麼管教孩子。」這對牧師夫婦露出微笑,開始指導我們怎麼管教孩子,我們對他們真是感激不盡。 接下來,我要和你分享管教孩子讓他聽話的關鍵: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聽起來很簡單,不是嗎?但所有的父母如果都能把握這個原則,就會在管教孩子的道路上,踏出成功的一大步。 你去觀察周遭一些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他們有照這個原則去做嗎?還是做法剛好相反,孩子使壞卻給他們獎勵?讓孩子使壞卻不必面對真正的後果,就等於在鼓勵這種壞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父母如果對孩子的壞行為視而不見,或是只在口頭上斥責,對孩子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後果,不足以讓他們難受到想改掉壞習慣。如果你真的想要改掉孩子不聽話的習慣,就需要仔細想一想,孩子使壞時,你要讓他面對什麼樣的後果。 一旦決定要用哪一種後果來管教孩子,在實施這些後果時,會需要應用下列三項重要的原則: 一、立即(Immediate)孩子不聽話就要立即讓他面對後果。 我們夫婦當初主要就是在這方面做錯。過去我會一直重複命令,每罵一次,看到孩子不聽或繼續使壞,就會更生氣。當我終於受不了時,怒氣就會爆發,把孩子抓來打一頓。當時家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戲碼: 我坐在電腦前打字,聽到老大老二在臥房大聲吵架,我從電腦桌那裡對她們喊:「你們好好一起玩,不要吵架!」 我坐在電腦前,又向她們喊了三四次,越喊越大聲:「嘿,我叫你們不要吵架。」 最後我怒氣沖天,走到孩子房間,拉開正在吵架的兩姊妹,兩個人都打屁股。孩子氣我,氣對方,我也氣她們。一天又一天,同樣的戲碼一再上演。 來分析一下我剛剛描述的情景,我當下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我其實是在管教她們不要聽媽媽的命令,尤其是前面講的那七八次都不必聽,畢竟剛開始那幾次都不會有事。孩子從經驗中得知,媽媽剛開始說的那幾次都不算數,只有等她重複了七八次,音量大到一個程度,怒氣沖天時,她說的話才會算數。所以,我以前其實是在管教她們不要聽我的話。 當我發現原來的管教方法錯誤之後,我決定做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我把五歲的老大和三歲的老二叫來,神情愉悅地對她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家有新的規定。從現在起,媽媽每次說什麼,你們就要馬上照著去做,如果沒有馬上照著去做,媽媽就會帶你去浴室,用木湯匙打你三下。了解嗎?」 信不信由你,兩個女兒竟然對媽媽的新規矩感到很興奮,可以一起參與讓她們覺得很高興。兩姊妹欣然同意,然後繼續玩耍。我走進廚房,準備餵寶寶吃點食物泥,餵到一半時,兩個女兒衝進廚房大聲嚷嚷,害寶寶不能專心吃食物泥。我對她們說:「不要進廚房,因為妳們會害寶寶分心。」兩個女兒就走出廚房。可是五分鐘後,她們又跑進廚房,跟之前一樣大聲嚷嚷,換作以前,我會說:「我不是已經告訴妳們,不要進廚房嗎?」但那天我改變做法,我放下食物泥,把寶寶留在嬰兒餐椅上,叫兩個女兒跟我去浴室。我先帶老大進浴室,叫老二在門外等著。我拿起木湯匙,冷靜地在老大的屁股上輕輕打三下,然後問她:「你應該記得自己為什麼挨打吧?記不記得我說家裡有新規定,不管媽媽說什麼,你都要立刻去做?因為你不聽話,還是跑進廚房,我現在要打你三下。」話還沒說完,就聽見三歲的老二在敲浴室門,大聲說:「媽媽,換我了,換我挨打了。」你看,孩子都喜歡參與家中的事,可不希望自己錯過! 我在《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中說過,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是在訓練孩子。如果你不立刻讓孩子面對後果,就是在訓練他們不要馬上聽話。 二、一致(Consistent) 一致是指每天都一致,每次都一致,百分之百一致。孩子每次不聽話,就要立刻讓他面對後果。 什麼都不做,會比不一致的做法好。 這一點我常常沒做到,當我太累或太忙時,往往不會說到做到。結果你猜怎樣?孩子都很聰明,如果你因為太累或太忙,就說話不算數,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太累或太忙時,他們可以不必聽話。如果父母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讓孩子面對後果,孩子就會百分之百不聽話。百分之百的一致是指:放下你手上的事,立刻執行後果! 如果你正在講電話,就跟對方說你等一下再打過去。如果你手上都是麵粉,就立刻洗手,去執行後果。每次都要這樣做。 我們剛開始執行這套管教時,三歲的老二有尖叫的壞習慣,每次不高興,就會尖叫,震耳欲聾。所以我告訴她,她每次尖叫,我就會帶她去浴室打屁股。第一天管教時,我每隔三十分鐘就得帶她進浴室!一聽到她尖叫,我就放下手上的事,帶她去浴室打屁股。這其實是一種密集管教,想改掉這種壞習慣,就必須把家事和別的工作放在次要地位。經過半天的管教,老二終於改掉尖叫的壞習慣。 三、心平氣和(Kind) 訓練孩子立刻聽話的一大好處是,父母不會有時間累積怒氣或挫折感。@當你立刻執行管教時,切記要用溫和的聲音和關愛的眼神。 放下情緒。不要認為孩子使壞是故意沖著你來,他們只不過是還在接受管教的孩子。@每次我的怒氣一上來,就會在腦中重複一節聖經的經文,有時用來提醒自己,有時用來責備自己,「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在上帝的定義中,愛不是感覺,而是態度和行動。當你準備管教孩子時,應該捫心自問:「我是不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還是輕易發怒,只求自己的益處?」問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冷靜下來,並且記住,讓愛作為管教的最大原動力。 不要讓孩子有罪惡感,不要去討厭他,把焦點放在教他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壞行為會帶來壞的後果。你只要執行後果就好,做完就去忙別的事。 我把前述這套管教原則稱作K.I.C.K.管教原則。管教孩子的時候,務必要心平氣和(Kind)、立即(Immediate)、一致(Consistent),然後又是心平氣和(Kind)。 我們開始應用K.I.C.K.管教原則後,家庭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們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變得不一樣。第一天管教時,到了晚上,我告訴女兒,我想在上床前有一段安靜的時間。我打算花三十分鐘朗讀一本書,兩個姊姊如果能完全保持安靜,就可以留下來聽。如果有人說話,就得上床睡覺。果真,女兒在這三十分鐘內,真的安安靜靜,而且快快樂樂。這是我們家多年來,第一次有一段幸福又安靜的時光。女兒經過一天的管教後終於明白一件事──媽媽說到就會做到! 本文摘自《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 教養法》如何出版

管教孩子的原則――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2011年11月29日
公開
42

管教孩子的原則――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文/林奐均 記不記得我的故事?六年前我們的家庭生活一團混亂,當時我每隔五分鐘,家裡就會有孩子尖叫或哭鬧,我們用盡各種辦法,打屁股、用貼紙當獎勵、用糖果哄孩子、叫孩子到浴室面壁思過,什麼方法都試過了,但都效果不彰。 後來我們去美國幾個月,在美國期間,我們拜訪了一個牧師家庭。他們有五個孩子,其中兩個是雙胞胎男孩。他們家看起來安詳、井然有序,孩子看起來愉快又聽話。我們第一次去拜訪時,還沒坐下,就注意到他們七歲的女兒從大家面前跑過去,這時牧師爸爸溫柔輕聲地對她說:「你先去洗手。」這個七歲女孩立刻回答:「好的,爸爸。」然後轉身跑去洗手。我目瞪口呆,非常驚訝,立刻對這個牧師朋友說:「請教教我,我現在要好好向你學習怎麼管教孩子。」這對牧師夫婦露出微笑,開始指導我們怎麼管教孩子,我們對他們真是感激不盡。 接下來,我要和你分享管教孩子讓他聽話的關鍵:壞行為必須帶來壞的後果。 聽起來很簡單,不是嗎?但所有的父母如果都能把握這個原則,就會在管教孩子的道路上,踏出成功的一大步。 你去觀察周遭一些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他們有照這個原則去做嗎?還是做法剛好相反,孩子使壞卻給他們獎勵?讓孩子使壞卻不必面對真正的後果,就等於在鼓勵這種壞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父母如果對孩子的壞行為視而不見,或是只在口頭上斥責,對孩子來說,這並不是真正的後果,不足以讓他們難受到想改掉壞習慣。如果你真的想要改掉孩子不聽話的習慣,就需要仔細想一想,孩子使壞時,你要讓他面對什麼樣的後果。 一旦決定要用哪一種後果來管教孩子,在實施這些後果時,會需要應用下列三項重要的原則: 一、立即(Immediate)孩子不聽話就要立即讓他面對後果。 我們夫婦當初主要就是在這方面做錯。過去我會一直重複命令,每罵一次,看到孩子不聽或繼續使壞,就會更生氣。當我終於受不了時,怒氣就會爆發,把孩子抓來打一頓。當時家中經常會上演這樣的戲碼: 我坐在電腦前打字,聽到老大老二在臥房大聲吵架,我從電腦桌那裡對她們喊:「你們好好一起玩,不要吵架!」 我坐在電腦前,又向她們喊了三四次,越喊越大聲:「嘿,我叫你們不要吵架。」 最後我怒氣沖天,走到孩子房間,拉開正在吵架的兩姊妹,兩個人都打屁股。孩子氣我,氣對方,我也氣她們。一天又一天,同樣的戲碼一再上演。 來分析一下我剛剛描述的情景,我當下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我其實是在管教她們不要聽媽媽的命令,尤其是前面講的那七八次都不必聽,畢竟剛開始那幾次都不會有事。孩子從經驗中得知,媽媽剛開始說的那幾次都不算數,只有等她重複了七八次,音量大到一個程度,怒氣沖天時,她說的話才會算數。所以,我以前其實是在管教她們不要聽我的話。 當我發現原來的管教方法錯誤之後,我決定做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我把五歲的老大和三歲的老二叫來,神情愉悅地對她們說:「從今天開始,我們家有新的規定。從現在起,媽媽每次說什麼,你們就要馬上照著去做,如果沒有馬上照著去做,媽媽就會帶你去浴室,用木湯匙打你三下。了解嗎?」 信不信由你,兩個女兒竟然對媽媽的新規矩感到很興奮,可以一起參與讓她們覺得很高興。兩姊妹欣然同意,然後繼續玩耍。我走進廚房,準備餵寶寶吃點食物泥,餵到一半時,兩個女兒衝進廚房大聲嚷嚷,害寶寶不能專心吃食物泥。我對她們說:「不要進廚房,因為妳們會害寶寶分心。」兩個女兒就走出廚房。可是五分鐘後,她們又跑進廚房,跟之前一樣大聲嚷嚷,換作以前,我會說:「我不是已經告訴妳們,不要進廚房嗎?」但那天我改變做法,我放下食物泥,把寶寶留在嬰兒餐椅上,叫兩個女兒跟我去浴室。我先帶老大進浴室,叫老二在門外等著。我拿起木湯匙,冷靜地在老大的屁股上輕輕打三下,然後問她:「你應該記得自己為什麼挨打吧?記不記得我說家裡有新規定,不管媽媽說什麼,你都要立刻去做?因為你不聽話,還是跑進廚房,我現在要打你三下。」話還沒說完,就聽見三歲的老二在敲浴室門,大聲說:「媽媽,換我了,換我挨打了。」你看,孩子都喜歡參與家中的事,可不希望自己錯過! 我在《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中說過,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是在訓練孩子。如果你不立刻讓孩子面對後果,就是在訓練他們不要馬上聽話。 二、一致(Consistent) 一致是指每天都一致,每次都一致,百分之百一致。孩子每次不聽話,就要立刻讓他面對後果。 什麼都不做,會比不一致的做法好。 這一點我常常沒做到,當我太累或太忙時,往往不會說到做到。結果你猜怎樣?孩子都很聰明,如果你因為太累或太忙,就說話不算數,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太累或太忙時,他們可以不必聽話。如果父母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時候讓孩子面對後果,孩子就會百分之百不聽話。百分之百的一致是指:放下你手上的事,立刻執行後果! 如果你正在講電話,就跟對方說你等一下再打過去。如果你手上都是麵粉,就立刻洗手,去執行後果。每次都要這樣做。 我們剛開始執行這套管教時,三歲的老二有尖叫的壞習慣,每次不高興,就會尖叫,震耳欲聾。所以我告訴她,她每次尖叫,我就會帶她去浴室打屁股。第一天管教時,我每隔三十分鐘就得帶她進浴室!一聽到她尖叫,我就放下手上的事,帶她去浴室打屁股。這其實是一種密集管教,想改掉這種壞習慣,就必須把家事和別的工作放在次要地位。經過半天的管教,老二終於改掉尖叫的壞習慣。 三、心平氣和(Kind) 訓練孩子立刻聽話的一大好處是,父母不會有時間累積怒氣或挫折感。@當你立刻執行管教時,切記要用溫和的聲音和關愛的眼神。 放下情緒。不要認為孩子使壞是故意沖著你來,他們只不過是還在接受管教的孩子。@每次我的怒氣一上來,就會在腦中重複一節聖經的經文,有時用來提醒自己,有時用來責備自己,「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在上帝的定義中,愛不是感覺,而是態度和行動。當你準備管教孩子時,應該捫心自問:「我是不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還是輕易發怒,只求自己的益處?」問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冷靜下來,並且記住,讓愛作為管教的最大原動力。 不要讓孩子有罪惡感,不要去討厭他,把焦點放在教他們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壞行為會帶來壞的後果。你只要執行後果就好,做完就去忙別的事。 我把前述這套管教原則稱作K.I.C.K.管教原則。管教孩子的時候,務必要心平氣和(Kind)、立即(Immediate)、一致(Consistent),然後又是心平氣和(Kind)。 我們開始應用K.I.C.K.管教原則後,家庭生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們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變得不一樣。第一天管教時,到了晚上,我告訴女兒,我想在上床前有一段安靜的時間。我打算花三十分鐘朗讀一本書,兩個姊姊如果能完全保持安靜,就可以留下來聽。如果有人說話,就得上床睡覺。果真,女兒在這三十分鐘內,真的安安靜靜,而且快快樂樂。這是我們家多年來,第一次有一段幸福又安靜的時光。女兒經過一天的管教後終於明白一件事──媽媽說到就會做到! 本文摘自《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 教養法》如何出版

好文分享(重視教育的大家值得一看)

2011年09月30日
公開
40

十六年前,有一位老帥哥在他的課堂上說「尊師重道」是狗屁。他是一位以新潮思想為特色,並讓身為英文白癡的我欠一份人情的民進黨籍英文教授。我畢業後的某年,還看過他在立法院發言的帥樣。 十六年後,是我也登上講台的第七年。這七年中的前三年,我的講桌上貼著一句格言:「師嚴而道尊」,結果不太有作用;後四年,我不想貼,而且不敢貼了,但是,它在我心裡面的體悟,卻只有越來越深的份。 「嚴師為難,師嚴而道尊」。不管小孩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都要想盡辦法讓小孩相信老師、喜歡老師、崇拜老師,才有可能讓孩子接受這位老師「所僅有的一切教育機會」。縱然不是每位老師在「家長」的心目中都是完美的,然而一旦不能做到前述這點,就什麼都沒有了! 上級長官常提醒我們:「教育是服務業......。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但是事實上,教育不是服務業,從來就不是。 服務業只是「第三級產業」的一種,而教育不是一種「產業」,教育是一種「事業」(有的分類法說這種是「第四級產業」)。「事業」是花錢的單位,是國家基於不得已,必須設置的花錢單位;而「產業」是用來賺錢的。 教育,是要建立學生的優良人格,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簡而言之,是「他沒有的東西要他有,他有的東西要他沒有」,這種事情大多不順遂,怎麼會有「滿意」、「快樂」的價值觀呢?當教育演變成「家長導向」,甚至於「學生導向」的時候,教育的尊嚴是不存在的;當教育的尊嚴不存在的時候,教育便是不存在的。 眼看私立幼稚園的老師,對學生扮小丑,對家長扮業務,我完全無法相信這有什麼教育的機制存在。 眼看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完全不會寫考卷也可以「考上」,而且多如繁星的學校還搶著招生,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為什麼要花這麼多自欺欺人的錢。 服務業,是要賺錢的;賺錢的手段,是要討好顧客。教育,是花錢的;花了錢之後,來教育學生、教育家長、教育社會大眾;把幼稚的小孩、不良的學生、敗壞的社會風氣,帶領出一片光明。教育是要靠著教育人員的道德良知,來領導學生,間接的領導社會,走向正確的路;服務業卻是基於賺錢的目的,被顧客領導,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這兩者截然不同,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打從教育思潮演變成「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教育是服務業......。」之後,教育的成效一落千丈,再也一蹶不振。以前的教育,是老師挑學生,家長配合老師;現在的「叫慾」,是學生挑老師,老師配合家長。結果呢?七年級世代的被稱為草莓族,八年級的希望根本看不到。速食店的店員,點餐態度傲慢,擦桌子是在拿抹布塗桌子;出納小姐留著長指甲,上面厚厚的彩繪煞費功夫,卻使她根本無法點鈔;錯別字一大堆的文案充斥於生活中,不只攤販錯字連篇,連電視、電影、報紙、甚至政府宣傳品,都一一淪陷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準和道德修養陷入了極大的困境,更具毀滅性的八年級炸彈、九年級炸彈還在後面等著,但看出這片悲觀的人大都不是在關切真正該關切的事情。他們關切著「教育品質如何提升」。 大學聯考總分十三分的學生,他老媽對記者說,她才不會讓小孩去念爛學校;犯下多起姦殺分屍案的某狼落網,對記者露出冷血的笑,阿嬤還大剌剌的質問為什麼要抓她的乖孫。 小孩不好不怪小孩,只怪別人。社會早已陷入一場「溺愛戰爭」,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 「溺愛戰爭」是商業週刊近期刊登的一則篇名,揭示了溺愛所造成的社會價值崩解問題,它不是只有台灣有,而是全球的問題。當溺愛戰爭已經席捲全球,台灣卻還一直傻呼呼的喜歡聞外國人的香屁。 台灣從民國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初期至今,十多年來許多知名學者大力鼓吹人本主義(正名:教育心理學之人本學派),好像人本主義是新新時代潮流,不信人本主義就是老古板。實情是臺灣人特別崇洋,而且喜歡撿外國(正名:某些白種人的國家)剛出爐不成熟的東西炫耀一番,表示他很先進,或老喜歡撿人家在外國已經證明失敗的東西來臺灣玩(例如建構式數學,正名:建構主義精神在數學科教學上的不當應用)。人本主義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可取之處,但跟它唱反調的行為主義學派在白人社會中並非如臺灣捏造得好像是個過氣的東西,而是依然能和人本主義支持者分庭抗禮的。 再者,我們也不要去談論什麼學派了。光看「教育心理學」,或「心理學」這門學科好了。心理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其實是一門很年輕的學門,簡而言之,它是一個很不成熟的學門。如果它是成熟的,那麼它應該會被研究出一套定理,而不是出現許多長期以來沒有定論的學派,甚至糟糕的是這些學派好像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提出學說的人們各自為政,每套理論並不是朝向一個統整的路在走。 「心理學」有多年輕呢?答案是一百年。就這麼一百年!人類真正將心理學視為一種科學,而脫離空談(說好聽叫「哲學」)的層次是拖到二十世紀初才起步的事!反觀有多少的學門是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之久啊!不說千年,那些發展了幾百年的學門如物理、化學,都曾經發生過革命性事件;心理學這門學科,又是如何值得人們咬定它說的都是真理呢? 九年前,我在師範學院修習教育學分的時候,也曾經對一些教育相關理論科目認真的研習過,但進入教育職場真正接觸學生之後,七年來我只覺得這些理論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切實際了。我每天都要面對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學生行為偏差,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家長溺愛狀態,根本來不及去碰觸教育的高深理論,就已經被現實所打敗! 教師教學績效不佳是因為輔導專業能力不足? 有人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去進修輔導專業知能,因為如果我的輔導專業能力不足,在這個職場上將會是一個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我要有空的話當然會願意,如果輔導技術高超,確實可以幫助許多學生成長,但是「輔導學生」能夠真正解決所有學生的人格問題嗎?我覺得現在我真正「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應該是討好學生、巴結家長、粉飾太平的「專業能力」不足!偏偏,這個專業科目沒有人寫書,並且設立學科、正式成為師範學院的課程。 教師應時時留意教育思潮的變革,與時俱進? 「教育思潮」的謬誤實在太多,因為「思潮」常會混雜著許多不專業的民意,偏偏在民主社會中,這些不專業的民意卻會被冠上正當性與領導性。近年來世界性(尤其臺灣,前面講到)的教育思潮,基本上都指向了溺愛。 就以「體罰」這件事情來說吧。在台灣,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人敢大剌剌的說他支持體罰了。別說在學校體罰被視為違法,私底下好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也把「體罰要偷偷進行,只能做不能說」,或「體罰不是不行,但是要老鳥才能做,或等你成為明星老師,才可以體罰」,變成「還敢去想體罰就是落伍、無能、不適任教師」。不只學校,好像連家庭凍結了體罰,因為我這個月想去五金行買以前很容易賣到的藤條,竟然找了好幾家都沒有賣了! 那些反對體罰的書籍,名正言順的說「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支持體罰」(是嗎?)我看到的卻是「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反對體罰」,因為行為主義的各種實驗,都是利用體罰作例子的(行為主義有表示獎勵的效果比處罰大,但沒有明確的實驗區分處罰的種類及其效益差別),而反對體罰的理論者也沒有實驗證明體罰和不良影響的「因果關係」! 最好笑的是,這些心理學界的所謂理論權威,甚至學派創始人,當年建立理論的過程其實是極其粗糙而備受質疑的。以「認知學派」的創始皮亞傑實驗為例,後世就證明了他個人的經驗心得只是因為他對小孩子問話的技巧不足。可是學術界很奇怪,我們總是對於某些已經變成教科書的理論,被推翻的過程避而不提;就像學界早就質疑進化論的真實性,並證明進化論不可能是真的,但課本上卻不願意面對進化論已經被推翻的事實。「人本學派」的創始人羅傑斯,發現跟學生談話不要告訴他答案,只要問他問題,就可以使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並滿意的離開,卻沒有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高中」老師!不是小學!更何況,人本學派創始初期,那些受實驗的對象,都是些過去飽受體罰的學生,他們對於有個老師竟然不體罰了,當然是奉為神明,全力擁戴,所以得到良好的成效啊!而今天我們眼前的孩子,卻是從小的溺愛,根本就不稀罕大人的勸導或讚美啊! 現在全世界,只是以訛傳訛的,以國傳國的,接連認為體罰不對,應該禁止,提不出個有力的證明,然而人類由體罰而成長的歷史卻是長達萬年,恐怕從史前時代就開始的狀態。若演化論是真的,恐怕基於演化的道理,人類需要體罰才能健康成長的基因早就定型了,現在「突然」不要體罰了,大家為什麼要相信結果不會滿盤皆輸?古有明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要提醒我們,教育是長遠之計,一段教育歷程的成敗,必須要一百年的時間才能蓋棺論定,不是一個小小的幾年的實驗、新理論,就可以證明某種教育方法是正確的。教改以來我國也步入了廢除體罰的死巷,然而,如果不是體罰的廢除造成了草莓族的蔓延,難道是學生人數從五十人變成三十人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師資培育水準從師範變師專,師專變師院,師院變教大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學校越來越有錢,從黑板變成電視,從電視變成單槍而造成的嗎?難道是教科書越來越精彩,字體變大、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教具多樣化所造成的嗎? 教育失敗,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面對教育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誰要負責?誰要改進?卻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然而不管聲音多麼分歧,臺灣現在的聲音都只有一個共同點:很少聲音把矛頭指向家庭教育的失敗,更少有人明確指出教育失敗是家庭溺愛所造成的惡果(我現在只聽到證嚴法師幾天前說了),只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矛頭指向「教育品質」這塊。不管是質疑課程,質疑學制,還是質疑學校、質疑師資等等,反正都是針對提升教育品質在思考。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想「誰證明了教育品質有退步」?除非是教育品質有退步,我們才能夠朝這塊努力嘛!然而教育品質不斷的在進步,卻是接觸過教育現場的人很難感受不出來的。就算我們沒空接觸教學現場好了,請問現在的教師有誰在上課「留一手」,放學後向學生收錢補習?現在有哪個老師利用校外教學或其他油水中飽私囊?現在有哪個老師在教室賣自修,收取回扣,並且利用上課時間聽股市買賣股票?哪有教師晚上酗酒,隔天蹺課,叫學生自習的?這些故事,以前都有過,現在哪有這些狀況?現在的每一個老師,都深愛著學生,白天上課,晚上改作業,寒暑假還要準備課程,弄得自己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少,做得比牛多。 如果教育品質沒有退步,那誰要對教育的失敗負責? 這樣認真的教學,最後受到質疑的,竟然就是那些認真的老師!那些想要認真管教學生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揪出偏差行為。那些想要把學生教得更優秀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喊苦,無法接受小孩子做不到老師的要求,就跟家長哭訴的場面。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師無法在學校就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讓他們回家就不用再管孩子的事。 大家都忘了學校教育只是輔助,家庭教育才是主體。 這是在我們小時候的社會課就有上到啊!那些家長當年的月考也考這個,為什麼如今同樣出身五、六年級世代的家長,都忘了呢? 學校裡的老師「根本」就「不可能」在沒有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把孩子教成一個完整的人! 成功的學校教育,只能建築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上!退一步說,家庭教育就算不力、不彰,那至少可以「支持」學校教育吧?現在最需要教育的那些孩子,卻總是那些家庭叫慾在跟學校教育扯後腿的。以前的社會貧困,家長教育水準不高,也許沒辦法指導孩子課業,但是對於品格的要求,卻十分嚴厲,而且懂得尊師重道,謙卑的認為「老師在幫我們教小孩,我們也要努力把小孩教好,不要把壞小孩送去學校丟臉」。那時的小孩被老師處罰,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掩飾、隱瞞,絕不能讓家長知道,否則還要再挨上幾頓打——媽媽再打一次、爸爸再打一次、如果還有姑姑舅舅也輪流全部各打一次......。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者卻常做出反教育的行為,小孩被處罰(而且還不是體罰喔),只想質疑老師「為什麼處罰我小孩?你是不是對他有偏見?」處處和學校教育作對,使學校教育綁手綁腳,雙面夾殺,不但談不上對孩子能有什麼教育,連自保不被投訴,不被認為是「不適任教師」都有困難。 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才是教育的專業人員,永遠都是。他們不需要修習特別多的教育專業知識,不需要充足的教學經驗,即使是一個最菜最菜的菜鳥老師,也比讀過一堆教育書籍的家長,要專業得多。因為:他在這個環境中。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瞭解三十幾個孩子的狀況,而看到一個小社會的整體。這是眼中只有自己孩子,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比對出三十幾個孩子的親子關係,知道什麼樣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小孩,這是眼中只有自己教法,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家長為什麼要質疑老師的專業?這完全是耽誤孩子的成長機會,一點也不切實際啊! 當家長要我們看「優秀是教出來的」、「56號教室的奇蹟」,家長是不是也要看點書?不要再去找百家爭鳴的育兒書了,應該看一看「溺愛戰爭」、「這些孩子的心裡長了蟲」。

巨蟹座老婆使用說明書(寫的真好)

2011年08月24日
公開
16

品名:巨蟹座老婆 生產日期:巨蟹月(6月22-7月22),年份憑用戶愛好。 主要成分:敏感52%,忠誠18%,脆弱15%,粘黏5%。 主要功能: 1、她是“保姆”機器人,可以周全的照顧用戶及家人。 2、她也是保險、收藏櫃。 適用人群:注重感情、懂得保養愛護本品的男性優先。 注意事項: 1、本品出現故障時,應採用以退為進,靜觀其變的處理方式,讓其自行修復之後,才可繼續運行。 2、一旦決定使用本品就要承受其強大的黏性,若用戶有反感之舉,該品將長時間處在排斥使用的狀態。 3、在使用的過程中,用戶若有不愛惜,本品將會出現不服從用戶指定的情況。 4、在使用本品時,不單要愛護該產品本身,其附加產品也應一齊愛護,方可保證其有效使用期的無限延長。 5、本品過去儲存在體內的東西,用戶不可擅自讀取或刪除,否則將有一段時間無法使用該品。 6、用戶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直接向“2011星座運勢http://on.fb.me/jBddyc”進行諮詢求助。 禁忌:家庭觀念弱者請勿靠近;長期在外者使用權將嚴重受限。 貯藏:請用戶將本品放在和諧、寧靜、遠離危險物品的地方,若偶爾能帶其四處散心,可起到充電作用。 包裝:保守、懷舊風格的材料將其修飾,極能體現出本品的韻味。

巨蟹座老公使用說明書 (看看唄)

2011年08月24日
公開
21

【品名】巨蟹座老公 【生產日期】巨蟹月(6月22日—7月22日),年份可參考用戶年齡自由調節。 【主要成分】坦誠53%,溫情27%,耐心15%,謙虛5%。 【主要功能】  1、可提供溫暖的心靈慰藉。  2、可服從用戶合理的意願。  3、可為用戶的父母提供優質服務。 4、使用該產品,可使用戶的孩子得到最真摯的關懷與照顧。 【適用人群】熟悉家事的操作者、志趣相投的知心人士和充滿母愛的善良女性,都能與本產品產生親和效應。 【注意事項】 1、用戶最好能經常陪伴在本產品身邊,可使本品加強原動力。 2、請勿常把本產品拉到公眾面前展示。 3、用戶可多讓小孩與該品相處,能增強其內部的穩定程度。 4、請讓本品遠離糾纏不清或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用戶不能造成不愉快的氛圍。 5、盡量不要對該產品造成傷害,以免其發生毀滅性的癱瘓。 6、用戶如遇到無法解決的障礙時,請立即諮詢“2011星座運勢http://on.fb.me/jBddyc”,以免 搶修不及時要到民政局申請繁雜的換貨手續。 【禁忌】不尊重家庭倫理觀念的悍婦,使家庭不得安寧的潑婦,嚴禁靠近;本品對於“太天真了”、 “喜歡做白日夢”之類的用戶評鑑頗為敏感,當面使用容易導致突發慘案,請謹慎。 【貯藏】用戶最好能把該產品放在安定、輕鬆的的環境中,有碧海藍天的地方為優選。 【包裝】舒適的、家居式的包裝材料才能保持該產品的質感。 【備註】使用一段時間後,本品的中部易出現膨脹,屬正常現象,不影響正常使用;如有其他影響使 用之故障,可送至 醫院相關科室進行維修。

笑話一則--疊字禁止...超好笑低^^

2010年10月21日
公開
28

昨天 下班的時候 傳聞樂透上看五億七 下班就順路走去買幾張 正當我聚精會神 想要感應數字的時候 忽然間聽到一對年輕男女在對話 "老公,要不要買樂透" "好阿,中了買摩托車車給你" "摩托車車ㄟ,真好 CCC" 靠盃 這什麼對話阿?真肉麻 我撇眼一看 似乎是附近的高中生 買完去隔壁吃牛肉麵 結果那對男女也走了近來 就坐在我的隔壁桌 距離大概只有30公分 頓時我有不好的預感 感覺這餐會吃的很反胃 店家裡大概三四個年輕人 我對面 則是坐一個頭髮抓的像塞亞人得粗框眼鏡潮男 坐下來後 疊字情侶開始對話: "老婆,你要吃飯飯,還是麵麵?" "人家要牛肉麵麵,我還要加辣辣喔(嘟嘴)" 我跟對面的潮男互看一眼 我可以感覺到我們內心的OS應該是一樣的: (幹,麵麵你媽個頭) 疊字情侶點完餐後 女生整個依偎在男生身上 "老公,你今天上課有沒想我" "當然,我整天上課都馬在想你,嘿嘿" "討厭啦 (打鬧狀)" 然後,男生的手就不停的在女生的肩膀,腰和腿摸來摸去 只能說 那一瞬間 我有要失明的感覺 ---------五分鐘後---------- 麵來了 "老婆,來,嘴嘴開開,快" "阿 (張嘴樣) 你這個好大喔 我吃不進去,燙燙啦" 我跟潮男再度無奈的互看一眼 (幹你老師勒,這是A片台詞嗎?) 就這樣 兩個人又繼續淫聲浪語 我覺得整間店5'6個客人加上老闆都已經快受不了她們了 吃了一段時間 疊字男起身跟老闆說要加麵 沒有麵的空檔 這對敬業的情侶 當然還是繼續上演A片 一分鐘後 老闆把剛疊字情侶的麵端過來了 這時候 我對面的潮男也站了起來 把碗遞給老闆 故意很大聲得說: "老闆 我也要加麵麵,不要辣辣喔" 幹,頓時整間店都笑了出來 我嘴裡湯也幾乎要噴了出來 笑死我的毛阿 之後 這對男女就安靜下來了 安分的吃完他們的麵 good job!敬這位塞亞粗框潮男 你真是太帥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