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智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1年12月19日
公開
76

【分享】幼兒學寫字的迷思

許多人一聽到讓幼兒「寫字」,馬上擺出刺蝟般的抗禦架式,義正詞嚴的說:「孩子不到六歲,小肌肉發展未成熟,學寫字是戕害發育。」 年齡像根巨尺,不但衡量誰可以做,也區隔著行為的對與錯。這種以唯一標準來丈量幼兒學習內容的習慣,極可能會忽略幼兒探索「書寫」的自發性動機和行為,也會讓成熟度比較高的幼兒,因為缺乏適切的引導,形成日後得費力加以改正的不良書寫習慣。 在許多學前教育機構裡,是不教「寫字」這一件事的!理由不外乎:幼兒的肌肉發展不夠成熟,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不適合學習……等。沒錯,這些對幼兒能力的考量是貼心且必要的!可是,幼兒發展,年齡只是一個參考,個別差異的考量才是重要指標。這同時還牽涉兩個必須加以區別的問題:一、學習寫字,並不等於寫注音符號、國字或英文字母;二、是否成人不教,幼兒對文字的書寫常識就等於零嗎?若成人不教,幼兒就不會提筆去「寫字」嗎? 幼兒自然而然想「寫字」 其實,幼兒對「學習」的趨力,是人類的本能之一。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不斷的在學習,目的是適應環境。而學習的對象不會只限於某些事,還包括他身處其中的所有文化現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語言文字的自發探索和學習。 文字雖是一組約定俗成、由特定規則所組合而成的線條符號,但它時時出現在幼兒的生活中,比如廣告、玩具、看板、圖書、包裝盒上……等,實用的說明著「是什麼、做什麼用」的功能性。而環繞在幼兒周遭的人也高頻率的使用著文字,寫信、寫卡片、記錄、打電腦……等,充分展現表達和記錄的必要性。文字的高曝光率和超級有用(高功能性),讓幼兒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和實用價值,而不知不覺地「學」了起來。所以成人會看見,即使只是一、二歲的幼兒,也會拿筆和紙來塗鴨,來扮演「寫字」這件事,因為它很重要也很有用處。 事隔多年,我仍清晰的記得那天下午。我一回到家,即看見兩歲的女兒寧寧蹲在地上,手上握著一枝筆,專心的戳著稿紙,她說:「Annie寫稿」。而她身旁躺著一本我的書,早已被她用螢光筆畫得滿目瘡痍,她說:「Annie看書。」 看書和寫稿是我很重要的日常活動,女兒寧寧看在眼裡,無形中也變成了她自發遊戲和探索的項目之一。類似這樣的幼兒遊戲組合,你一定覺得很熟悉吧。舉凡拿著鍋碗瓢盆「下廚」,或者手持積木當成手機「通話」,更甚者偷偷爬上電腦桌,敲敲打打鍵盤「上網」,這些成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大事,都會一一出現在幼兒的自發性遊戲,或更準確的說,「探索」中。 重點不在該不該讓幼兒學寫字, 而在鼓勵幼兒「寫」什麼,或探索什麼? 孩子會自發尋找書寫規則 所以,在成人論斷該不該讓幼兒學寫字時,必須先了解「寫字」的學習動機,是來自內在的,是一種想要適應和掌控環境的需要。需求的動機,沒有對錯。所以重點不在該不該讓幼兒學寫字,而在鼓勵幼兒「寫」什麼,或探索什麼? 你只要花幾天的時間,蒐集一下幼兒的自發書寫作品,你一定會驚喜的發現:原來,孩子真的在學寫字耶。他寫的作品不是鬼畫符,也不是亂寫的,每一張作品裡,都可以看見他主動探索語文(包括母語和外語學習)的痕跡! 幼兒的學習,不是只有模仿。他們有本事,能從複雜的現象中,歸納出使用規則,例如,語法、字形結構……等。雖然這些暫時的「規則」,與成人的不完全相同,但仔細分析起來,幼兒的「規則」卻也抓住了特有文字系統裡的特質。比如圖三中的幼兒,明顯有「一個語音只對應一個字」的觀念,也表現出「線條與塊狀字」中國文字「形」的特質。 然後隨著經驗的累積和學習技巧的增加,不但兒童的文字規則會愈來愈趨向成熟,也為日後正式的書寫學習奠定穩固的根基。 幼兒在環境中不僅在學習有形的東西,也在學習抽象的東西;他不只探索生活中的實用技術,也在探索文化中的各項知識。 所以簡化論斷「孩子不到六歲,學寫字是戕害發育」,不但易讓家長誤認為寫字的學習,只是寫國字或注音符號,而忽略了幼兒主動探索寫字動作和文字常識上的各種努力和成就。 知識和能力的學習,是累積來的成果,而非一蹴即成的。 預備書寫的環境 理想的教養環境裡,成人不僅應珍視孩子自發性的書寫探索,也應提供充足的各種書寫工具,如紙、筆,讓孩子探索工具、符號間的關係。豐富的書寫探索環境,不需耗資百萬,其中功用最強、也最容易做的,就是鼓勵幼兒畫圖,這是間接預備書寫最重要的一項基礎。 自發性的畫畫,讓幼兒充分探索手和工具間的種種協調動作,也讓幼兒體驗手和腦間的合作關係。因此,成人應該避免一開始就強制要幼兒以「正確」的握筆方式去畫畫。例如:在圖一和圖二中,這種握筆方式,在成人眼中是不正確的,但對幼兒而言,藉由這種種的探索,讓他們發現了不同動作和不同「效果」間的關係。 鼓勵幼兒畫畫的另一目的是,幼兒嘗試繪畫的同時,也會探索「抽象符號」(例如:中文字、注音符號、數字、英文字母等)和表意間的關係。在圖三中,幼兒自行區分出圖畫和書寫是不同的事。據幼兒自己說明,圖中央是畫了一隻小鳥,右方較小的是書寫「小鳥」。 「寫字」這件事,不只是狹義的寫出符號或寫字的「動作」,還包含了解文字背後的全面知識。所以孩子用筆所寫出的「字」,成人不能將它們矮化成只是「亂寫」。它們表現出孩子主動探索畫圖、寫字、符號、圖像、系統、運筆方式、形狀等層層的互動關係後,所歸納出的文字知識。 自發性的畫畫, 讓幼兒充分探索手和工具間的種種協調動作, 也讓幼兒體驗手和腦間的合作關係。 觀察孩子書寫的動作 幼兒的發展有個別差異!比較圖四兩張圖,同是我班上三歲的孩子,但在對握筆、線條、和文字常識的掌握上,卻有很大的差異。假如你以「年齡」為唯一考量標準,而斷定因為年齡未到,堅持不引導孩子握筆方式或基本的文字書寫技巧,那成熟度較高的孩子極可能因自行摸索過久,養成握筆不正確或書寫筆順錯亂。往後需費相當時日,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 要如何斷定孩子的小肌肉已經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筆訓練?關鍵就在觀察幼兒,他是用手的哪個部位來操控書寫或畫圖工具。假如幼兒是以手指,而非手脕或手肘來操控書寫和畫圖工具,那他就已成熟到能接受正式的握筆訓練了。 再來,何時該教導孩子書寫正式的筆順呢?這個答案,可分成「鼓勵探索」和「間接預備」兩個施行方針。首先,在一個鼓勵孩子探索語言文字的環境,孩子一旦掌握了基本的文字規則,就會自發性的想辦法把它「寫出來」和實驗「加減筆劃後又會怎樣」。比如,他想寫中文的「大」字,於是就先畫上面一條線,再以補線條的方式,從四面左右上下,補上短線。又比方說他會以正著、倒著、躺著、中間畫上七八道線條的方式,去實驗英語大寫字母「E」的結構。這樣的探索,讓孩子有機會實驗畫圖、寫字、符號、圖像、系統、運筆方式、形狀等層層的互動關係,對文字的知識了解,會是全面性的。 而「間接預備」是孩子經過一段時間探索後,會逐漸意識到文字有約定俗成的筆順和構造,而會有想「寫字」的動機。一開始,你不妨先利用一些不需正式握筆的媒介,像沙盤,帶孩子用手指,以正確的筆順,譬如由左到右、上到下,寫一些簡單的字形。這不但滿足了孩子的認知需求,也奠下正規筆順的書寫基礎,而減少日後筆順錯誤的困擾。等到孩子的小肌肉成熟到能學習正規握筆寫字時,再逐步地讓他以筆練習書寫。但就算孩子成熟到已能握筆練習筆順,他仍會以探索的方式,探究語言文字的各項面貌和功能,比如他會以塗鴉的方式,模擬快速寫信的形像和行為,家長應鼓勵並讚賞他這樣的動機。 當幼兒成熟到想以聲音的符號來表達想法時,他們開始了口語的發展;當他們成熟到想組合線條,當做符號來象徵實物和想法時,他們開始塗鴉,走上了正式的書寫發展。了解幼兒想「寫字」的動機,讚賞他在探索中對語文常識的每一步發現和體驗,就不會把「寫字」簡化成只是機械式的書寫動作和寫國字或注音符號。因此要不要教幼兒正規的握筆和寫字?年齡不是關卡,而應看個別孩子的成熟度。

2011年12月18日
公開
32

【分享】折紙─Santa

2011年12月17日
公開
19

父子咳很大

父子咳很大

2011年12月16日
公開
17

運幣車

2011年12月16日
公開
14

社區聖誕晚會

社區聖誕晚會

2011年12月14日
公開
50

HAPPY慶生會

2011年12月13日
公開
47

古奇峰

古奇峰

2011年12月13日
公開
45

何家園

何家園

2011年12月12日
公開
17

智看中醫

智看中醫

2011年12月11日
公開
16

天冷宅家玩什麼?

2011年12月11日
公開
18

仿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