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筠&彤的媽咪

日期

#Tag

2013年08月15日
公開
11

妹妹音樂遊樂園2

妹妹音樂遊樂園2

2013年08月11日
公開
10

姐姐試上朱宗慶

姐姐試上朱宗慶

2013年08月11日
公開
11

妹妹3歲生日快樂!

妹妹3歲生日快樂!

2013年08月08日
公開
16

妹妹音樂遊樂園

妹妹音樂遊樂園

2013年08月08日
公開
15

爺爺和彤生日聚餐

原燒

2013年08月05日
公開
11

姐姐上游泳課2週

姐姐上游泳課2週

2013年08月03日
公開
13

娘家父親節聚餐

田季發爺

2013年05月19日
公開
15

MOMO媛媛生日趴

MOMO媛媛生日趴

2013年05月15日
公開
16

妹妹腸病毒

妹妹腸病毒

2013年04月30日
公開
16

姐姐把我玩哭了

姐姐把我玩哭了

2013年04月24日
公開
10

好文分享:同理心,從愛自己開始

同理心,從愛自己開始 作者:李坤珊2010.02.03 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9&nid=437&page=1 如何教出孩子的同理心? 強行要孩子和他人分享,孩子體驗的,不是一同享有的喜悅,而是剝奪; 他理解的,不是我有能力給予,而是被強迫瓜分。要能分享,得從滿足「自我」開始。 - - --------------------------------------- 那天一夜未眠,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和心事走進教室。不僅說話沒勁,連笑容也擠不出來,就這樣冷冷的坐在教室的一角。四歲的Cooper站在遠遠的一方,吸著大姆指,看了我好一會兒。然後搬了一張小椅子,朝我走來…… 「Sandra,妳是不是有一點傷心?我可以坐在你旁邊嗎?這樣你會覺得好一些。」 一時之間,我驚訝的說不出話來。Cooper就這樣坐在身旁、陪著我……。從三歲起,他有著數不清的發展問題,我無法幫他解決生理上的失衡。有時候,我能做的,就只是給他個小搖椅,什麼話也沒說。給他時間,讓他靜靜的坐在我身旁……。而一年後的那天,他也給我時間,讓我靜靜的坐在他身旁。 在Cooper的面前,煞那間,我成了一個被保護的孩子……。 一個能同理他人、愛他人的孩子,打哪兒來?你是不是會常常這樣問? 「自我」滿足,才能分享 有個不大方、不願意分享的孩子,對父母和成人來說,都像是失敗的教養,是件不太有面子的事,尤其是在親朋好友面前。 所以,面對小小孩,你是不是常聽見,或者也常使用類似這樣的肯定句(不是疑問句喲): 「你就給他玩一下嘛。」 「好乖,你有兩個,就一個給他嘛!」 「不可以這麼小氣, 給他一塊嘛 ……。」 不管是威脅或利誘,收場卻常是:那小小孩或撇嘴、或哭著、或難過的、或領賞似的,把自己的東西分給了他人。 但這樣的分享經驗,孩子體驗的,不是一同享有的喜悅,而是剝奪;他懂得的,不是我有能力給予,而是被強迫瓜分。 很弔詭的,在孩子的發展中,要能了解,樂於或體驗分享,得從滿足「自我」開始。只有在我、我的……受到重視和保護後,將心比心的分享行為才會慢慢出現,與你一起分食分玩的喜悅,才會漸漸由心而升。 從「我」才有可能看見「你」, 從「我有」才體會「我也讓你有」,從「我得到保護了」,才會發展出「我也能保護他人。」這不是自私,而是必經的發展過程。正如會自愛,才知道如何愛人。 大人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 「同理心」是一種感同身受的能力,有了它,我們才能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能夠了解,也才有「愛」和「分享」的基礎和能量。而它,不會隨著時間自動長大,也不可能有一天自己就長成大樹,它是一點一滴在生活中孕育出來的。 只有在我、我的……受到重視和保護後,將心比心的分享行為才會慢慢出現。 小小孩最令人羨慕的能力,就是他們的世界像塊海綿,能夠沒有偏見的從環境中,吸進任何觀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的行為模式。所以,在「關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學會如何關愛自己和他人;在「批評」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學會如何挑自己和他人的缺點。而在環境中扮演最舉足輕重的人,就是身為父母的你和我,就是身為老師的,你和我。 我們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孩子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學會面對沮喪和憤怒的方法;也從我們的一舉一動中,知道如何分享和體諒!透過我們的眼睛,他們看見了愛或者仇恨。 且讓我說三個故事給你聽,那是三個在關愛中長大孩子的故事……。 故事一 我知道如何照顧你 Misha不小心踩空了滑梯的階梯,呼嚕嚕的跌了下來,驚嚇之餘,坐在地上大哭。就在我趕緊走向他之前,從四面八方,像箭般的,湧來了許多小小的身影,水洩不通的擠在Misha身邊。 「Misha,別怕,我來了。」 「Misha,我馬上去幫你拿冰袋。」 「Misha,我去拿OK繃給你貼。」 「Misha,我媽媽會照顧你,她是醫生。」 「Misha,讓我看看,我給你呼一呼」……。 聽見孩子們滿盈的感同身受、關愛彼此,心中不禁在想:「假如有天堂,此刻就是天堂……。」 故事二 它會讓你快樂 近六十歲的Mary,是我前幾年的助教。那天,她遞我一張小小的粉紅N次貼,上面畫著人不像人、動物不像動物的圖案,一看就知道,大概是出自五歲孩子的手筆。 「這是什麼?」 我不解的問。 「今天早上,我心情不好,因為舊疾又犯了,趕火車的時候,很吃力。Anna一進教室,看我皺著眉頭,又慢慢的走,所以就畫了這張圖送給我。」 「她還說:當你難過時,看看這隻快樂的烏龜,它會讓你快樂起來。」 我握著這張快樂的烏龜圖,心中好感動,忍不住想:「假如有天堂,這個孩子的心就是天堂……。」 故事三 從我們開始 萬聖節,一個美國小孩最期待的日子!在那天,他們可以裝扮成心中崇拜的、恐懼的或希望的模樣,沿街要糖。 我站在門口等孩子梳裝打扮,八歲的兒子小福,全身漆黑,卻氣急敗壞的飛到我面前,他繫不上海盜腰帶。十一歲的女兒寧寧,則擰著褲頭,兮哩呼嚕的下樓。她身上「綁捆」著一百九十公分高爸爸的T恤和短褲,打扮成嬉皮的饒舌歌手,右手提著糖桶,左手卻拿著一個橘色的小紙盒。 「你拿那個聯合國的捐獻盒做什麼?」我不解的問女兒。 「我要順便請大人捐錢,幫助那些窮困的小孩。」 「不好啦,每家的門口都排著小孩,大人也都忙著發糖,沒人有空拿錢給你的。」我嘗試說服她放棄這個念頭。 「一定會有人捐的。」 「沒有人這麼做的,要是大人說不呢,你不會很尷尬嗎?」我想盡理由不讓她受挫。 「我不怕,這家不捐,總有一家會的。」 「隨便你啦。」我不高興,也擔心的回答。 天黑了,帶他們上鄰居的門。我躲在黑漆漆的樹影下,看他們敲門,也看他們排隊,看一個個小孩要糖,也心臟快停止的看見寧寧舉起她的捐獻盒。果然,一切如我所料,沒有人料到會有捐獻盒出現在要糖的行列裡,我清清楚楚的聽見他們說:「我沒帶錢。」 但出乎我意外的,八○%的成人,留下要糖隊伍,轉身回屋裡拿錢,塞進那小小的、已撐脹的橘色捐獻盒……。 我一路尾隨著那小小的身軀,帶著希望的微笑,進進出出每一個點燈的大門。是的,有人拒絕她,然而她執著的相信著,下一家又會有希望。 沒有希望,明天則失去意義;沒有希望,世界則沒有明天。曾幾何時,成人的心已逐漸只看見當下的事實,不再相信希望,不再相信明天。而且,還會不自覺的打壓孩子的希望。 昨天,寧寧建議我,明年春天, 當天氣又再轉暖時,我們三個早點起床,騎腳踏車上學。這樣就可以減少開車量,那臭氧層的破洞,在二○一三年或許有機會癒合。 「就我們一輛車,有什麼用?」 我義正言辭的問。 「那就從我們開始呀……」 三個小故事,述說著同一個主調。一個能愛人、愛世界的孩子,是從愛護和看重自己開始。而「家」,是這個能力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