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andy 珊迪

珊迪碎碎念

珊迪碎碎念

日期

#Tag

等待~

2011年04月16日
公開
48

下午4點興嬤來電問我們要不要回去? 因為公婆家附近的"保安宮"慶祝保生大帝聖誕, 有一連串的踩街迎神慶典活動, 剛好小佳興剛睡醒, 所以就帶著他回去瞧瞧. 興嬤騎著腳踏車帶小佳興去四處晃晃, 去看小佳興最愛的敲鑼打鼓, 去看熱鬧, 我和興爸徒步晃了一會, 決定先回公婆家, 電視的美食節目剛好在介紹一家位在永和竹林路: "楊媽媽藥膳煲湯" 標榜新鮮食材加上中藥材料精心調理, 完全不添加任何人工味素防腐劑配料, 行動派的興爸提議等一下就去吃吃看 , 於是2個小時後興嬤和小佳興回來後, 我們就出發去永和, 到了一看是一家看起來不起眼家庭式餐飲店, 店裡大概有20個座位, 我們點餐時, 隔壁的顧客提醒我們:要等很久,他們已經等一個小時了! 湯底是燉好的, 但有不同湯底選擇,加上可加拉麵,麵線或麵疙瘩選擇多, 且只有2個人要煮要上菜要收要找錢, 還要應付外帶, 似乎真的要等很久. 我們想:既然來了,那就等吧! 我們到時是7點半, 興爸怕小佳興和興嬤餓著, 先去附近買了摩斯米漢堡墊墊肚子, 時間就這樣無情的流逝, 熱騰騰的餐飲上桌時已是65分鐘後, 已經晚上8點35分了, 不知是不是等太久了, 吃起來覺得特別美味可口, 添加蔬菜後的藥膳湯, 喝起來甘甜無中藥味, 真的很好喝, 但是, 65分鐘的等待真的很漫長, 這樣的店嚐過一回就夠啦

朱宗慶教室開課了

2011年04月09日
公開
18

小佳興期待很久的朱宗慶樂樂班, 今天終於開課了, 之前他老是問我:媽咪我們什麼時候去朱宗慶?! 我問他:你想去朱宗慶做什麼? 他說:我想去一直打鼓一直打鼓----- "一直打鼓"?! 媽咪還真怕課程和他的期待有些出入而讓他失望~ 10點鐘開課了, 小朋友們排隊進教室, 今天上課的共有9對親子, 因為第一堂課, 老師先花了些時間自我介紹及介紹課程, 此時小佳興根本無法專心坐好, 眼睛一直看著教室角落的鼓, 接著突然站起來走到老師前問老師:可以打鼓了嗎? (突來的舉動媽咪也愣了一下 ) 老師告訴他:要等一下大家才可以玩樂器喔! 接著開始上課大家一起唱唱跳跳, 小佳興似乎是提不起勁, 大家開心的作動作比YA , 他卻站直直的不肯作動作, 但至少他有感受到歡樂的氣氛, 臉上是帶著笑容的看著其他小朋友. 接下來玩響鈴,鈴鼓,馬蹄板, 大家起跟著音樂拍打敲打換樂器, 小佳興玩的很開心----- 課程最後面又是大家一起跟著音樂作動作, 這一期主題是海底世界, 所以大家就像魚一樣鑽來鑽去, 此時的小佳興少爺又不肯配合了, 懶懶的趴在地上看大家游來游去------ 就這樣第一堂課結束了, 小佳興的表現比我預期的好很多, 至少他有完整的跟著大家步調, 沒有跑來跑去或是完全坐不住的脫序行為出現, 上課前後還有課程中, 有不少機會都是小朋友們要一一排隊等候, 一個一個進教室或是拿樂器返還樂器等, 我覺得這對小佳興至少是一個新的學習還不錯, 小佳興真的對敲敲打打很有興趣, 可是對於要做動作要跳舞這件事------- 好像就是少了點動力, 沒關係, 反正媽咪的目的就是想讓他適應團體讓他玩, 一切就慢慢來再說了~

朱宗慶打擊教室

2011年03月12日
公開
25

暫時還沒有將小佳興送入幼稚園的打算, 可是又想讓這孩子早點學習接觸團體生活, 剛好最件看到了關於"朱宗慶打擊教學系統"的廣告, 打了電話詢問, 有適合3~ 4歲孩子親子一起上課的"樂樂班", 但並沒有提供試上服務, 服務小姐建議我這星期可以先來參觀看看, 抱持著姑且看看無妨的態度, 今早帶著小佳興來到了三重的教室, 一個班大概是10對親子左右, 上課時間到後大家排隊進教室, 每位小朋友進門前都先敲三下大鼓, 光這一點就讓小佳興躍躍欲試, 也想衝上前去排隊敲鼓. 教學中心的姊姊帶著我們先到其他教室, 教室裡擺了讓小佳興眼睛為之一亮的各種大鼓小鼓, 以及木琴鐵琴砂鈴等, 小佳興開心的欲罷不能的打著鼓, 接著到剛剛的教室外看樂樂班小朋友上課的情況, 從教室外看進去, 每個小朋友似乎都玩的很盡興, 開心的笑著, 接下來又看到家長們圍在外圈打鼓打拍子, 小朋友們在中間跟著音樂搖鈴吹哨子的畫面----- 服務的姊姊介紹說課程是以"遊戲"為主, 遊戲中認識音樂,遊戲中學習團體生活, 問了小佳興下一次來這裡上課好不好, 小佳興毫不猶豫的說:好! 就這樣幫他報名了第二季的課程, 4/9起每個星期六早上50分鐘, 服務的姊姊建議我們在開課前可以再來一趟參觀讓小佳興更熟悉環境. 繳了錢領了書包, 小佳興開心的背起書包說:這是我的背包,我要去爬山 ~ 比起之前去美育奧福試上, 還有去運動中心體驗舞蹈課程, 小佳興這回似乎是真的有興趣真的喜歡, 希望之後正式上課後, 他也能真的玩的開心.

分享 :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久

2011年02月24日
公開
16

同事寄了篇文章給我,看了有股莫名的感動-------- 3歲:孩子上幼稚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 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地奔過來,撲在你的懷裡,跟你說:「媽媽,我想你了。」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整個世界。 6歲:孩子終於上小學了,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他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 孩子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喜歡每天去學校,甚至,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孩子上國中了,有的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幾個月回一次家,才能見上一次面。 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喜歡和你對著幹。 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自己來吧。」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18歲:孩子離開你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回來的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不下了,準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 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大學畢業後,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 那時,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見面就更少了。 你已經習慣只有老兩口在家,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我回家過年啊!」 當孩子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我們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已經不包括我們在內了。 我們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 無論孩子身在何方,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可是有時我們卻會抱怨:抱怨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10多年後,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 孩子會不停地成長,過了這個時期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 你是不是常常在孩子斷奶後懷念餵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 是不是看到他小時候吮手指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卻為了要不停地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 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 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永遠過去,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與寶貴。 正因為如此,就應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更應心存感恩,謝謝上天給我一個孩子,讓我分享與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 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讓他覺得幸福,也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我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束縛,更不會給他牽絆、阻擾。 我會適時管教,也會做量力而為的投資,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地飛翔。 我會告訴孩子: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還有一條路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2011年02月12日
公開
16

今天興爸去南投主管同事家拜年, 天氣又開始濕冷的不像話, 媽咪就在家和小佳興黏了一天. 這孩子, 真的越來越皮, 早上我要喝水突然發現杯子裡竟然有"電池", 而且是我的手機的電池, 我說:這誰放的? 小佳興馬上心虛的說:是我啦! 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說:因為我要把電池洗一洗啦! 看我表情嚴肅, 小寶貝馬上過來抱著我撒嬌, 還用著無辜的表情臉貼著我的臉看著我------ 我一下子就投降了正要起來的怒氣全消, 但還是嚴肅的再對他"說教"了一番. 後來他爬到床頭櫃上, 問我說:可以這樣跳下來嗎? (還算聰明,做傻事前知道先問大人) 我回答說:這樣跳下來會"頭破血流"下次不可以再爬那麼高. 他接著問:"頭破血流"是什麼? 解釋了一番後看他似乎是懂了. 結果後來玩車子時, 一台小汽車從他的大貨櫃玩具車裡掉了下來, 他連忙叫說:哇!糟糕了,車子要"頭破血流"了----- 中午飯後我要切木瓜時, 木瓜不小心滾到了地上, 他又誇張的叫著:木瓜"頭破血流"了----- (事實上,木瓜一點損傷也沒有) 晚上他正在打鼓, 我問他今晚要講哪一本故事書? 他沒有回答, 我又問了一次, 他回說:我不要回答!! 當我正要準備開始"訓話"時, 他說:我跟蜘蛛一樣啦 ! 我正忙著打鼓,不要回答 !!! ( PS . 原來是"好忙的蜘蛛"書中的蜘蛛, 因為一直忙著織網,所以不論誰問他什麼,他都沒空回答 ) 唉! 我又花了一番口舌跟他解釋講道理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