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帥寶麻

口水流不停

2009年06月18日
三'四個月是流口水的第一個高峰期唷,
寶寶的唾液分泌增加,口腔開始練習吞嚥,
是為了將來吃副食品做準備的,
因為吞嚥技巧還不是很好,所以寶寶才會一直流口水出來,
等到寶寶吞嚥技術變好,口水不流了,
那就是可以開始餵副食品的指標之ㄧ了。

寶寶為甚麼口水流不停?
小小孩為甚麼容易流口水?我們先來看看口水是怎麼來的,是做甚麼用的。
口水是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唾液腺主要有耳下腺、舌下腺及頷下腺三對。唾液腺分泌出來的唾液經由管道送到口腔中,它可使我們的口腔保持舒適性的濕潤、幫忙清潔口腔、潤滑食物使易於吞嚥、同時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唾液腺隨時都在分泌,但他的分泌是呈波動性的。白天較多,睡眠時較少;進食時或口腔中有東西時會分泌較多,緊張時分泌較少;腸胃不適想吐時會分泌較多,而某些藥物則會使口水分泌較少。總的來說,我們每個人每天大約會分泌出1到1.5公升的唾液。

唾液雖然不斷在分泌,不過,我們也不自主的一直在吞嚥口水,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成人及大小孩的口水並不會溢到外面來。而小小孩則不然,小嬰兒在約2∼3個月大以後開始會分泌較多的唾液,但是因為他們吞嚥的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往往來不及完全吞下分泌出來的唾液,因而使口水容易往外溢流。但是,大部份的小孩在2歲之前,吞嚥的協調能力會完全發展出來,因而小小孩多半在一歲半至兩歲之後就不大會再流口水了。

不過,有些情況會使小小孩的口水流得比平常厲害,或是原來已不太流口水的小兒突然又開始流了。比如:

●長牙時的異物感及疼痛感會使口水的分泌增加。

●腸胃不適噁心時,口水的分泌也會增加。

●口腔有發炎或是潰瘍,比如罹患咽峽炎、疱疹性牙齦口腔炎、或鵝口瘡等時,疼痛會使他們不太敢吞口水,所以就任由口水往外溢流了。

●肌肉神經系統異常,或是口腔顏面構造異常的小兒,如腦性麻痺、或兔唇顎裂,都可能影響吞嚥功能的發育,導致無法正常的吞嚥口水。

流口水雖然在兩歲之前的小小孩可以是正常的情形,不過如果流得太厲害有時也會帶來一些麻煩:

●增加照顧者的工作負擔,如需頻頻更換清洗圍兜,甚至衣物。

●若任意讓其口水橫流,不加以清洗,容易使寶寶身上產生異味。

●口水容易在家具或玩具上到處滴,除了清潔問題外,還可能使某些器具受到破壞,如:電腦鍵盤。

●口水太多,無法有效吞嚥,可能使牙牙學語的小兒增加發音上的困難。

●口水中含有一些消化酵素,如果讓口周、下巴、甚至頸部的皮膚長期浸在口水中的話,容易造成局部皮膚發炎,濕疹化及皸裂,甚至引發細菌性的感染,如:膿痂疹。

●常流口水,看起來髒兮兮的,較不討人喜歡,可能妨礙其社交行為的發展。
所以,儘管小小孩流口水可以是正常的情形,不過,為人父母或是褓姆者還是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口水流出來時,應盡可能時時加以擦拭,以免引起局部皮膚病變。較大一點的小兒可以提醒他把嘴巴合起來,吞個口水,以免口水不斷流下。

●配帶圍兜可以避免口水傷害頸部及上胸部的皮膚,也可避免因污染衣物而使其身上帶有異味。

●流口水較厲害時,可在口周及下巴等容易浸到口水的皮膚,預防性的擦上油性藥膏,以預防皮膚病變的發生。

小兒如有口水突然流得較厲害,或是原來已不流口水了又突然開始流的話,應找醫生診察是否有上面提過的一些病理因素存在。

如果已逾兩歲,仍會持續性的流口水,尤其若併有一些生長發育上的異常的話,應該找醫生檢查評估,看看是否有肌肉神經系統上、或是顏面口腔構造上的異常。

小兒口水肆流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不過,有時小毛病卻隱藏著大問題。尤其是小小孩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不適,惟有靠照顧者的細心觀察,才有辦法正確地解讀小小孩的行為及情緒變化的意義,也唯有如此,小兒的不適及健康上的問題才不致於被我們所忽略掉。◇

文�張文華醫生
(轉載自家庭醫師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