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詠寶

《書》十三階梯

2017年05月28日
勇媽手札

最近不是沒看書,而是都看些阿里不達的書。其實《鋼鐵人醫生》這本書很勵志,可是根本是一本宗教書來著,我不排斥宗教信仰,但受不了過度"神化";我無法理解,為何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漠視自己的努力,而全歸功於神的力量?我相信宗教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心存感恩也是對的,但不應該本末倒置。面對逆境,我更相信"人定勝天"。

Anyway,今天要談的書是《十三階梯》。

這本小說的情節在說什麼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它在探討死刑。

沒看這本書之前,我挺無知的,我並不知道原來日本的死刑是「絞刑法」。在文明的21世紀,我以為鞭刑就是極致了,沒想到還有絞刑,感覺好像滿清十大酷刑.....怕∼

也的確因為絞刑非常不文明,所以日本的法務大臣普遍不願意充當劊子手的角色,拒簽執行令,從而導致日本實際執行死刑的案例非常的少,這是可以預期的。然而,無論是用哪種方法執行死刑,它的正當性與必要性是不是那麼絕對?值得深思。

坦白說,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也是認為對於殘暴之人、對於無教改之人,與其判他無期徒刑浪費納稅人的錢,不如一槍斃了他;甚至也很不屑廢死聯盟的人,總覺得事情不是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所以他們可以一旁說風涼話。可是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的想法不再是1與0。

首先,當我們支持某人該死的時候,誰來執行?你願意當劊子手嗎?我想我不願意。日本的絞刑法說是把死刑犯送上一個平台,用繩索套住脖子,以及用布袋蒙住臉之後,由三名執行者各自按下三個按鈕,但當中只有一個鈕會產生作用。產生作用的鈕會開啟地上的活門,死刑犯便會瞬間從高處墜落,GG了。之所以會用三個鈕,不外乎是想減輕執行者的罪惡感吧?讓他們認為是別人按到的而不是自己。

是的,就是這個問題,當你是執行者時,你會認為是在替天行道嗎?我看未必。我們一般人之所以不會成為大奸大惡之人,除了人性、道德,我想最重要的是沒那個膽。平常叫我切肉已經是極限,我怎麼可能接受一個人就死在我面前,而且是我下的手?我應該會做一輩子的惡夢吧?!小說的主角,確實就做了一輩子的惡夢。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他們的工作,他們本來就該做好它,誰叫他們選擇那個職業。可實際上,大部份的職缺在刊登之時,未必把工作內容寫得一清二楚,假如職缺上寫要當劊子手,應該徵不到人吧?小說的主角在考進刑務官之前,從來沒想過會有這項工作項目。

那該拿殘暴的大奸大惡之人怎麼辦?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不過我也不贊成關了若干年之後,從無期徒期變假釋,因為生活周遭如果有這樣的人,如同未爆彈,處處是危機,所以最好的方法似乎就是關一輩子。書中有一位受害者家屬陳情法官,希望赦免被告死刑,理由是逝者已矣,就算被告死了,也未必能告亡魂,何不讓他留在世上為其家人冥福。嗯∼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寬宏的想法,表示受害者家屬已經放下,就像...小燈泡的父母一樣。


如果這世上沒有壞蛋該多好?如果這世上人人和樂該多好?

死刑是唯一的解法嗎?我不知道,但一條條命堆起來的和平絕對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