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豬

Sunshine boys

Sunshine boys

親子共讀4招 提升閱讀力

2006年11月03日


文�柯華葳 圖�陳佳蕙

很多父母都在困惑,該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力?是買書給孩子自己看就可以了嗎?如果我的小孩就是坐不下來,沒有興趣讀;或是功課太忙找不到時間閱讀時,該怎麼辦?其實,只要父母可以撥出時間與小孩一起共讀,讓讀書成為家人交流感情的休閒方式,有你的示範,小孩就會跟著讀,多讀多練習,閱讀能力就會提高。

與孩子共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重點,就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

<Point 1>摘出故事重點

摘出故事重點是檢視孩子是否理解的方法之一。讀完故事先休息一下,讓腦中滿滿的聲音靜下來,然後以問或討論方式整理「故事在說些什麼」。試試下列幫助理解的問題。

你可以問孩子,故事裡有哪些主角?故事在說什麼?接下來還有發生哪些事?若孩子一時之間答不出來,父母也可以自問自答,加深孩子的印象。

當孩子說出故事重點之後,父母可以提更難一點的問題。例如讓孩子比較一下,不同故事裡的主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故事裡的圖為什麼這樣畫?如果孩子就是故事裡的主角,遇到問題或難關時,會不會和主角做相同的決定?


--------------------------------------------------------------------------------

<Point 2>鼓勵孩子出聲讀

孩子四歲左右時,就會開始認字。父母先朗讀一次,然後可以鼓勵孩子拿起書來讀,並且讀出聲音。當孩子長到五、六歲,認識更多的字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輪流出聲閱讀。

這時請觀察孩子讀得順不順暢?他認新字的方式是用字形、部首還是從上下文猜出不認識的新字?他學到的新字詞是否用得恰當?當念書有新字詞出現時,不必急著解釋,可以多讀幾次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上下文猜出字意。若孩子問:「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媽媽可以鼓勵他猜猜看,讓孩子有更多思考的機會。


--------------------------------------------------------------------------------

<Point 3>鼓勵孩子表達理解

在閱讀當中,父母可以鼓勵孩子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表達理解,例如以下方法:

*畫圖

鼓勵孩子捉筆塗鴉,把所想的、所聽到的畫出來。孩子塗鴉完,父母請他說說內容,幫他以文字記錄內容,例如「小老鼠聞到榴槤味昏倒了」,下一次再拿出來「讀」。這些故事累積幾篇後就成一本故事書了。

*以說故事或接故事方式描述內容

例如媽媽說:「昨天我們讀了一篇老鼠很想吃榴槤的故事,真的很有趣!那隻老鼠想吃榴槤,但是他不知道榴槤味道如何,他跑去問……」剩下的故事父母可以不必說完,讓孩子開始接續故事,才能確定孩子到底是否理解故事的內容。

*讓孩子跟著讀

當第二次再讀同一本書時,可以讓孩子加入一人讀一句的行列,不需要都由父母念給孩子聽。當他碰到不會的字,或是忘了怎麼讀的時候,可以幫著孩子念出來,加深他的印象,而不要像考試一般,說「不記得了嗎?昨天不是念過了嗎?」父母這樣說,會讓孩子更害怕閱讀。

*其他各種方式,如編成舞蹈、歌唱、表演等

當孩子可以獨立閱讀時,他會自己找書讀,讀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父母可能沒有時間將每一本都讀過並與孩子討論,但仍要保持你對他所閱讀書籍的興趣與關懷,多撥空請他說說書的內容。


--------------------------------------------------------------------------------

<Point 4>讓孩子喜歡討論

討論是讓孩子學習思考,並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什麼樣的對話,才能引導討論,讓孩子學到更多?假設有一對母子明天要去動物園玩,以下的對話就能引導討論。

媽媽:「明天你最想看什麼動物?」
孩子:「長頸鹿。」
媽媽:「我也是。他那長長的脖子, 那麼優雅。」
孩子:「我要看他怎麼吃東西。」
媽媽:「那麼,明天你還要帶些什麼去動物園?」
孩子:「我要帶水壺、零食、面紙……」
媽媽:「你要不要現在把這些東西裝在背包裡,背背看,看看會不會太重?」

由這段對話中看出媽媽幫助孩子回想以前看到動物的舊經驗(長頸鹿),還幫助孩子做計畫與試行(裝背包)。到動物園後,孩子看到長頸鹿時可以與既有經驗結合,自然較能有效學習。孩子更學到事先準備需要攜帶的物品,安排出門前的計畫。

相對於另一組親子,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孩子:「明天要去動物園?」
媽媽:「明天再說。」
孩子:「我要看長頸鹿。」
媽媽:「跟你說,明天再說。」

媽媽或許很忙,但是透過對話,母親的不肯定讓孩子對明天沒有「期望」,就談不上做計畫。而母親兩次回話內容是相似的,孩子透過對話學不到新東西,也得不到回應,自然不愛討論。

另一個不愛討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爽快的答應,但是不想答應時就說要討論看看。小孩領悟到成人會以討論當藉口來搪塞時,就會認定討論也沒有用。當你的孩子不喜歡與你討論,請反省自己做了什麼。

<共讀小叮嚀>

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睡前寶寶需要安靜下來,是個親子共讀的好時光。你和寶寶可以一直讀,讀到他入眠。

閱讀時,家中的電視、音樂都關掉,不要有其他吵雜的聲音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父母要堅持,每天時間一到,宣布:「讀書時間到了。」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1/today-family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