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寶貝豬

Sunshine boys

Sunshine boys

論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

2008年12月05日


作者: 杨炎轩文章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点击数:作者: 楊炎軒文章來源: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點擊數: 1215 更新时间:2006-6-22 14:52:21更新時間:2006-6-22 14:52:21
摘要: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表面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化,如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等行为方式的变化;实质上,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根本上源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表面上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是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變化,如課程資源的開發、課堂教學的規劃和實施、課後教學評價等行為方式的變化;實質上,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根本上源於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 要转变教师教学态度,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态度转变策略。要轉變教師教學態度,就必須採取有效的態度轉變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教学态度;转变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師;教學態度;轉變

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一、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行為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就教学目标来说,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围绕考试来进行,所谓“你怎么考试,我就怎么教”,正是其实质的生动描述;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则要复杂得多,必须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起点,并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再组织实现目标的各种手段。就教學目標來說,傳統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考試來進行,所謂“你怎麼考試,我就怎麼教”,正是其實質的生動描述;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則要復雜得多,必須以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為起點,並根據社會和個人發展的物質或精神的可能性,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課程,再組織實現目標的各種手段。 就教学准备来说,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围绕教材来进行,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和如何来掌握教材,并且多半情况下是单一的教师对单一的自己所教学科;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首先要转变“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学科”的陈旧观念,然后自觉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且集中群体的智慧参与到不同的学科或科目中去。就教學準備來說,傳統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教材來進行,鑽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生能否和如何來掌握教材,並且多半情況下是單一的教師對單一的自己所教學科;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首先要轉變“課程即教材”、“課程即學科”的陳舊觀念,然後自覺主動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並且集中群體的智慧參與到不同的學科或科目中去。 就教学规划来说,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围绕预设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即按照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依据教材的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的知识点、问题及相关练习,并且在教案上设定了明确的答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强调预设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富有活力的“动态生成”活动,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让课程呈开放态,打开无限的多种可能的空间,二是教师要养成在课堂上倾听学生、不断编织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捕捉、判断、重建的能力…。就教學規劃來說,傳統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預設的教學過程來進行,即按照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依據教材的邏輯,分解、設計一系列的知識點、問題及相關練習,並且在教案上設定了明確的答案;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強調預設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富有活力的“動態生成”活動,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讓課程呈開放態,打開無限的多種可能的空間,二是教師要養成在課堂上傾聽學生、不斷編織信息的能力和對信息的捕捉、判斷、重建的能力…。 就教学实施来说,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日上课主要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来回答,若不,就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答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创造,是教师依据创造和思维发展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调查、实验、实践等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0]。就教學實施來說,傳統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日上課主要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來回答,若不,就引導學生達到預定的答案;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師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的個性創造,是教師依據創造和思維發展的原理,在教學中通過有創意的設計,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啟發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實施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調查、實驗、實踐等活動中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教學行為0]。 就教学评价来说,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主要围绕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或认知能力的形成,这种评价是单维评价(忽视学生情感、意志及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和总结性评价;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则注重多维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如成长记录袋——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反省;这些材料由学生与工作组成员一起收集,集中反映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就教學評價來說,傳統的教學行為方式主要圍繞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或認知能力的形成,這種評價是單維評價(忽視學生情感、意誌及品德等方面的發展)和總結性評價;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行為方式,則注重多維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如成長記錄袋——主要包括學生的作品以及學生對這些作品的反省;這些材料由學生與工作組成員一起收集,集中反映學生向預期目標進步的過程)。

二、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实质是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二、教師教學行為轉變的實質是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或多或少地在发生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方面的描述,在不同的教师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或多或少地在發生變化,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方面的描述,在不同的教師身上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在某种意义上,目前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许多经验汇编或成果大多都是关于教学行为方式变化的描述。在某種意義上,目前關於新課程改革中的許多經驗彙編或成果大多都是關於教學行為方式變化的描述。 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行为的下位概念,多种多样的教学行为方式可以类属为教学行为范畴。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學行為的下位概念,多種多樣的教學行為方式可以類屬為教學行為範疇。 我们在这里并不想讨论新课程改革中究竟有哪些属于教学行为范畴的教学行为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而是想探讨为什么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或者说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心理动因。我們在這裡並不想討論新課程改革中究竟有哪些屬於教學行為範疇的教學行為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而是想探討為什麼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會發生變化,或者說教師教學行為變化的心理動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心理动因不外乎教学动机的激励、教学态度的转变和教学挫折的调适等几个方面,这里我们只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作一些讨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教學行為變化的心理動因不外乎教學動機的激勵、教學態度的轉變和教學挫折的調適等幾個方面,這裡我們只對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作一些討論。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与教学态度转变之间的关系,早就被一些研究者认识到,比如叶澜教授于2002年在《教育研究》第5期和10期分别撰文详细阐述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關於教師教學行為變化與教學態度轉變之間的關係,早就被一些研究者認識到,比如葉瀾教授於2002年在《教育研究》第5期和10期分別撰文詳細闡述了“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和“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 价值观,代表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善恶、是非和重要性的评价。價值觀,代表著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善惡、是非和重要性的評價。 通俗说,是指关于事物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追求的观点体系。通俗說,是指關於事物有沒有意義、值不值得追求的觀點體系。 一方面,它是态度的核心。一方面,它是態度的核心。 态度的实质乃是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一个人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態度的實質乃是反映了客觀事物與一個人主觀需要之間的關係。 所以说,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对人有利的事物,便会产生肯定的态度,相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对人不利的事物,便会产生否定的态度。所以說,能滿足個人的需要,對人有利的事物,便會產生肯定的態度,相反,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又對人不利的事物,便會產生否定的態度。 另一方面,价值观不像态度直接、具体,它比态度更加基本,更加持久,所以,有人说,态度千千万, 价值观只有少数几种。另一方面,價值觀不像態度直接、具體,它比態度更加基本,更加持久,所以,有人說,態度千千萬,價值觀只有少數幾種。 由此看来,两篇“重建”就是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关系的深层次论述,只不过,它更多地是教育学的视角。由此看來,兩篇“重建”就是對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關係的深層次論述,只不過,它更多地是教育學的視角。 这里,我们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的关系作一些探讨。這裡,我們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的關係作一些探討。

(一)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的一致性 (一)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的一致性

教学态度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构成物,作为社会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中间变量,对教学行为起着一种准备作用。教學態度作為一種內在心理構成物,作為社會刺激與個體行為之間的穩定的長期起作用的中間變量,對教學行為起著一種準備作用。 一般情形下,有什么样的教学态度就会引发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具有一致性。一般情形下,有什麼樣的教學態度就會引發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具有一致性。 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取决于教学态度,而且还要受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习惯、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群体规范、’教学情境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取決於教學態度,而且還要受教師個人的教學行為習慣、學校規章制度、教師群體規範、’教學情境壓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由于态度并不对行为起完全的决定作用,因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不一致的情形。由於態度並不對行為起完全的決定作用,因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不一致的情形。 不过,当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不一致时,教师自身总是会感到不愉快一心理紧张,有冲突感,所以,应该研究转变教师态度的有效策略,使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一致。不過,當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不一致時,教師自身總是會感到不愉快一心理緊張,有衝突感,所以,應該研究轉變教師態度的有效策略,使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一致。

(二)教学态度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二)教學態度對教學行為的影響

教学态度对教学行为虽不能起完全的决定作用,但对教学行为却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教學態度對教學行為雖不能起完全的決定作用,但對教學行為卻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

1. 教学态度与教师学习教學態度與教師學習

学习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最显著特征。學習是教師這一職業的最顯著特徵。 当教育教学活动要发生变化时,这一特征会更明显。當教育教學活動要發生變化時,這一特徵會更明顯。 在某种意义上,新课程改革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变化,而教学态度的转变有助于这些变化的实现。在某種意義上,新課程改革就意味著教師在學習目標、內容、方式方法上的變化,而教學態度的轉變有助於這些變化的實現。 教学态度具有强烈的情绪情感特征,当学习内容与教师原有的态度一致时,教师会感到轻松愉快,其观点和材料会被迅速吸收消化;当学习内容与教师原有的态度不∼致时,教师会产生厌恶、烦恼和紧张等消极情绪,阻止对新内容、新材料的吸收。教學態度具有強烈的情緒情感特徵,當學習內容與教師原有的態度一致時,教師會感到輕鬆愉快,其觀點和材料會被迅速吸收消化;當學習內容與教師原有的態度不∼致時,教師會產生厭惡、煩惱和緊張等消極情緒,阻止對新內容、新材料的吸收。

2. 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表现教學態度與教學行為表現

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与其心理准备状态有直接关系。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與其心理準備狀態有直接關係。 经验表明:可以借某种教学态度的唤起而使教师的工作行为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經驗表明:可以藉某種教學態度的喚起而使教師的工作行為發生戲劇性的變化。 如果我们能够使教师对学校、教育、新课程改革有认同感,能够使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那么他们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吃大苦,耐大劳”,并能承受各种压力和负担;反之,他们的忍耐就较小,而耐心在教师的行为中一直是区别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根本性特征。如果我們能夠使教師對學校、教育、新課程改革有認同感,能夠使教師忠誠於教育事業,那麼他們就會在教學工作中“吃大苦,耐大勞”,並能承受各種壓力和負擔;反之,他們的忍耐就較小,而耐心在教師的行為中一直是區別優秀教師與一般教師的根本性特徵。

3. 教学态度与教学效率教學態度與教學效率

一般说来,积极的教学态度对教师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工作绩效。一般說來,積極的教學態度對教師的知覺判斷、學習、工作的忍耐力等能發揮積極的影響,因而能提高教學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工作績效。 但是,消极的教学工作态度,由于想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教学工作行为,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但是,消極的教學工作態度,由於想要取得很高的工作報酬,也可能引發積極的教學工作行為,取得較好的工作績效。 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教学工作态度与教学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由於中介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學工作態度與教學工作績效的關係十分複雜。 这些可能的原因是:(1)教师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這些可能的原因是:(1)教師的目標是多種多樣的。 对于一般教师来说,教学的效率并非主要目标,它只是他们借以达成其他目标(维持生活、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的手段。對於一般教師來說,教學的效率並非主要目標,它只是他們藉以達成其他目標(維持生活、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等)的手段。 因此,即使一名教师对教学持消极的态度,但为了达成其他各种目标,他们不能不以高教学效率为手段。因此,即使一名教師對教學持消極的態度,但為了達成其他各種目標,他們不能不以高教學效率為手段。 (2)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2)教師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当教师的生活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其目标便转移到了社会性需要,如希望获得朋友和同事的好感,希望自己与大家同属于一个群体而不离群等。當教師的生活需要獲得滿足以後,其目標便轉移到了社會性需要,如希望獲得朋友和同事的好感,希望自己與大家同屬於一個群體而不離群等。

总之,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既有直接的关系,也受一些中介因素的影响。總之,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既有直接的關係,也受一些中介因素的影響。 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的直接关系表明了新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者的复杂关系表明了新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师教学态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教學行為與教學態度的直接關係表明了新課程改革中轉變教師教學態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者的複雜關係表明了新課程改革中轉變教師教學態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採取有效的策略。

三、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三、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須採取有效的策略

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由旧到新的过程,它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教学态度的强度转变,或称一致性的转变,即原有教学态度的方向不变,只是改变了教学态度的强度(加强或减弱)。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是指教師的教學態度由舊到新的過程,它包含兩種情況:一是教學態度的強度轉變,或稱一致性的轉變,即原有教學態度的方向不變,只是改變了教學態度的強度(加強或減弱)。 二是教学态度的方向转变,或称不一致性的转变,即以新的教学态度代替旧的教学态度。二是教學態度的方向轉變,或稱不一致性的轉變,即以新的教學態度代替舊的教學態度。 如对课程改革由反对变为拥护、由消极变为积极、由讨厌变为追求等。如對課程改革由反對變為擁護、由消極變為積極、由討厭變為追求等。

(一)培训——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基本方法 (一)培訓——轉變教師教學態度的基本方法

在学校新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一个主要方法是进行培训。在學校新課程改革中,轉變教師教學態度的一個主要方法是進行培訓。 目前,盛行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主要任务放在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上。目前,盛行的培訓方式將培訓的主要任務放在提高教師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上。 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具有了完成新教学任务的知识与技能,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教学态度,导致不能积极地完成新任务。但多數情況下,教師具有了完成新教學任務的知識與技能,但由於缺乏正確的教學態度,導致不能積極地完成新任務。 这告诉我们,在培训中,不能将培训的主要任务放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系统上,而应将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系统上,比如,围绕“如何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意义、怎样使新课程合理安排、怎样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并有效评价、教师该怎样学习与合作等”“’来进行培训,就比单纯地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效果好。這告訴我們,在培訓中,不能將培訓的主要任務放在新課程改革的能力系統上,而應將重點放在新課程改革的態度系統上,比如,圍繞“如何理解新課程的教育意義、怎樣使新課程合理安排、怎樣開發課程資源、如何指導學生個性化學習並有效評價、教師該怎樣學習與合作等”“’來進行培訓,就比單純地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效果好。

(二)宣传——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常用方法 (二)宣傳——轉變教師教學態度的常用方法

转变教师教学态度主要是采用普遍宣传、重点教育和个别说服的方法。轉變教師教學態度主要是採用普遍宣傳、重點教育和個別說服的方法。 因而,如何通过宣传工作这个手段达到转变教师态度的目的,也是新课程改革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因而,如何通過宣傳工作這個手段達到轉變教師態度的目的,也是新課程改革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1. 宣传的目的宣傳的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宣传就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即要改变、巩固或加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态度。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宣傳就是通過信息的傳遞來影響人們的意識和行為,即要改變、鞏固或加強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態度。 一方面,人们掌握了有关某些事物的信息,并不一定对这种事物抱肯定的态度。一方面,人們掌握了有關某些事物的信息,並不一定對這種事物抱肯定的態度。 另一方面,掌握信息与改变态度并非完全无关。另一方面,掌握信息與改變態度並非完全無關。 心理学认为,同类信息的反复刺激,会使人们产生心理定向,古人所说的“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學認為,同類信息的反复刺激,會使人們產生心理定向,古人所說的“三人成虎”就是這個道理。

掌握信息与态度转变的联系告诉我们,宣传工作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二者的区别告诉我们,并不是任何宣传都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它要求我们研究宣传工作,传递有效的新课程改革的信息,以提高宣传工作的效果。掌握信息與態度轉變的聯繫告訴我們,宣傳工作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態度;二者的區別告訴我們,並不是任何宣傳都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態度,它要求我們研究宣傳工作,傳遞有效的新課程改革的信息,以提高宣傳工作的效果。

2. 提高宣传效果的方法提高宣傳效果的方法

(1)宣传应当及时。 (1)宣傳應當及時。 并适当重复並適當重複

持错误或消极态度的教师,不让他的态度合法化(自己给这种态度找合适的理由,以达到内在协调),使其在隐蔽的状态下就消灭。持錯誤或消極態度的教師,不讓他的態度合法化(自己給這種態度找合適的理由,以達到內在協調),使其在隱蔽的狀態下就消滅。 正如有学者谈到,“昨天给学生讲课,有一位学生问我:他说他是从农村来的,他们那里的老师觉得素质教育不好捉摸,应试教育却具有可操作性;老师担心,课改以后,升学率下降怎么办?我问他,是课程应该服从考试,还是考试要服从培养目标?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旧的思维方式是你怎么考试,我就怎么教,至于培养目标是谁也不在意的。新的思维方式应该颠倒过来:首先确定培养目标,我们今天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然后设计必要的课程,最后才是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因此, 课程改革必将伴随考试制度的改革”[5]。正如有學者談到,“昨天給學生講課,有一位學生問我:他說他是從農村來的,他們那裡的老師覺得素質教育不好捉摸,應試教育卻具有可操作性;老師擔心,課改以後,升學率下降怎麼辦?我問他,是課程應該服從考試,還是考試要服從培養目標?能不能用另外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舊的思維方式是你怎麼考試,我就怎麼教,至於培養目標是誰也不在意的。新的思維方式應該顛倒過來:首先確定培養目標,我們今天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然後設計必要的課程,最後才是採用什麼樣的評價方法,包括考試。因此, 課程改革必將伴隨考試制度的改革”[5]。 谎言重复一千次,就变成了真理,是无稽之谈。謊言重複一千次,就變成了真理,是無稽之談。 但真理也应适当重复,让教师加深理解,让教师之间相互印证。但真理也應適當重複,讓教師加深理解,讓教師之間相互印證。 当然,过多也会引起疲劳。當然,過多也會引起疲勞。

(2)一面宣传与两面宣传 (2)一面宣傳與兩面宣傳

一面宣传是指只介绍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观点,两面宣传是指在一面宣传的基础上也介绍与新课程改革相对立的事实、观点、论据。一面宣傳是指只介紹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觀點,兩面宣傳是指在一面宣傳的基礎上也介紹與新課程改革相對立的事實、觀點、論據。 究竟应选用一面宣传,还是两面宣传,主要应该根据宣传对象的特点(如教师的文化教养、已有的态度立场)有针对性地运用。究竟應選用一面宣傳,還是兩面宣傳,主要應該根據宣傳對象的特點(如教師的文化教養、已有的態度立場)有針對性地運用。 当作为宣传对象的教师已经具备和我们提倡的态度方向一致,只是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时,我们只须进行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一面宣传。當作為宣傳對象的教師已經具備和我們提倡的態度方向一致,只是缺乏有關的知識、經驗時,我們只須進行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一面宣傳。 当作为宣传对象的教师已经具有多方面的新课程改革的知识,而且又习惯于思考、并善于分析、比较时,进行两面宣传的效果更好,它可以使教师衡量新课程改革的利弊。當作為宣傳對象的教師已經具有多方面的新課程改革的知識,而且又習慣於思考、並善於分析、比較時,進行兩面宣傳的效果更好,它可以使教師衡量新課程改革的利弊。 此外,根据宣传任务的轻重缓急,对所提供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宣传材料也应作适当的处理。此外,根據宣傳任務的輕重緩急,對所提供的關於新課程改革的宣傳材料也應作適當的處理。 如果宣传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最好只提供正面的观点和材料,作一面宣传,因为这时提出反面的观点和材料容易使宣传对象产生怀疑,难于立即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如果宣傳任務是解決當務之急的問題,最好只提供正面的觀點和材料,作一面宣傳,因為這時提出反面的觀點和材料容易使宣傳對象產生懷疑,難於立即形成正確的教學態度。 如果宣传任务是培养和形成人们长期稳定的态度和信心,则应该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材料,作两面宣传,使教师通过正反材料的比较,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稳定的态度、信念。如果宣傳任務是培養和形成人們長期穩定的態度和信心,則應該提供正反兩方面的觀點和材料,作兩面宣傳,使教師通過正反材料的比較,形成正確的觀點和穩定的態度、信念。

(3)宣传材料呈现的顺序 (3)宣傳材料呈現的順序

当需要提出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时,应按什么样的顺序提出,才有利于教师形成对正面材料的肯定态度呢?在宣传活动过程中,开始部分与结尾部分比中间部分对作为宣传对象的教师有更强烈的影响。當需要提出關於新課程改革的正反兩方面的材料時,應按什麼樣的順序提出,才有利於教師形成對正面材料的肯定態度呢?在宣傳活動過程中,開始部分與結尾部分比中間部分對作為宣傳對象的教師有更強烈的影響。 、这可以从心理学研究记忆的规律中得到证实。 、這可以從心理學研究記憶的規律中得到證實。 记忆的研究曾提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記憶的研究曾提出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概念。 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起抑制作用。所謂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的材料起抑製作用。 所谓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起抑制作用。所謂倒攝抑制是指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的材料起抑製作用。 这样,中间部分同时受到抑制,所以效果最不好。這樣,中間部分同時受到抑制,所以效果最不好。 因此,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应当这样安排:在宣传活动中,应首先提出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正确材料,把反面材料放在中间部分,最后再用新的事实论证正面的观点和材料,这样会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产生最强烈的影响。因此,正反兩方面的材料應當這樣安排:在宣傳活動中,應首先提出有利於新課程改革的正確材料,把反面材料放在中間部分,最後再用新的事實論證正面的觀點和材料,這樣會對教師教學態度的轉變產生最強烈的影響。

(三)转变教师教学态度的其他方法 (三)轉變教師教學態度的其他方法

1. 对教师逐步提出要求對教師逐步提出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首先必须了解他原来的态度立场,然后再估计一下他的态度立场与所要转变的态度目标的差距是否过于悬殊,若差距过大,反而会发生反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要轉變一個人的態度,首先必須了解他原來的態度立場,然後再估計一下他的態度立場與所要轉變的態度目標的差距是否過於懸殊,若差距過大,反而會發生反作用。 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则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斷縮小差距,則人們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要转变教师的对新课改的教学态度,不能操之过急,最好逐步提出要求。所以,要轉變教師的對新課改的教學態度,不能操之過急,最好逐步提出要求。

2.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引導教師積極參加新課程教學改革活動

心理学研究认为,要转变一个人的态度,最好能够弓I导他积极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或者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心理學研究認為,要轉變一個人的態度,最好能夠弓I導他積極參加有關的實踐活動,或者在活動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原因在于,某种特定的环境气氛能够使人们受到感染。原因在於,某種特定的環境氣氛能夠使人們受到感染。 参与活动是改变个体态度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的。參與活動是改變個體態度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參與活動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