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滷蛋&皮嘟Mami

~LOVE ACTUALLY~

~LOVE ACTUALLY~

日期

#Tag

小蛋披婚紗

2008年11月08日
公開
7

高媽媽娶媳婦, 蛋蛋和柏哥哥當小花童也! 蛋媽因為大姨媽來拜訪, 肚子悶痛腰又酸.. 皮爸又出差, 周日晚間才抵台~ 好在輪班輪到錚姨來幫忙啦! 一早恩媽希媽帶著恩恩, 希希和DD來跟蛋蛋一起玩耍~ 3個媽咪帶4個Babies怎麼還是覺得有些手忙腳亂.. 一下恩恩翻下沙發打翻炒飯, 一下蛋蛋歡歡要睡覺~ 一會兒DD又拉屎.. 只是在家的行程也是滿頭大汗, 呼~ 終於蛋蛋睡午覺時, 蛋媽稍稍喘口氣啦! 接著要準備幫蛋蛋披上美麗大方的婚紗囉~ 這顆蛋居然堅持連小內褲也不穿.. 全身精光賴在客廳, 蛋媽, 錚姨和恩媽好言相勸都沒用.. 只好又出絕招啦! 好像一點也不絕啦! 蛋媽很冷靜地打了小蛋屁股好多下後才乖乖穿衣服~ 到了會場, 蛋蛋好高興跟著柏哥哥到台前熟悉環境 柏哥哥真得很大方, 蛋蛋要什麼都分享給蛋蛋.. 蛋媽忍不住大力讚賞柏哥哥, 沒想到柏媽說柏哥哥只有對蛋蛋才這樣而已 其他人可都沒有這個待遇地~ 真的嗎? 小蛋真得這麼有魅力阿!? 席間新娘進場時蛋媽又哭紅了眼睛.. 奇怪! 蛋媽根本不認識新娘! 只是為新娘感到不捨吧! 自從婚後生完蛋蛋, 蛋媽每回參加婚禮一定掉淚~ 唉~ 真是希望全天下所有女人都能永遠享受當女兒的幸福吧! 準備進場時, 大人們把兩個小傢伙的嘴巴手心塞滿糖果.. 偏偏換柏哥哥牽著蛋蛋出場時, 有蛋又跳到蛋媽身上啦! 其實這一點也不意外囉! 連高媽媽都再三交代蛋媽不要勉強蛋蛋.. 回程搭柏爸的便車,車上柏哥哥逗著他心愛的蛋蛋哈哈大笑.. 聽著柏哥哥和蛋妹妹的笑聲真是讓人開懷也! p.s.晚上錚姨幫小蛋洗澎澎時發現蛋蛋的屁屁有蛋媽的手印阿!心痛~ 還想再結一次阿!?柏新郎親蛋新娘披婚紗的蛋和蛋媽咪

文章分享 : 教好獨生子女

2008年11月05日
公開
30

七大策略 教好獨生子女 本篇文章摘自: 商周特刊優勢系列 品格教育特刊 作者:吳錦勳、尤惠玲 獨生子女最大的不幸,就是不懂「匱乏」,如何才能避免養出小霸王? 以及偏差的品格與行為?父母要注意了! 這天,3歲半的小曦坐著啜泣。他一人分飾兩角,以不同的語氣,自問自答著。 「小曦,你怎麼啦?(模仿媽媽語氣)」 「我被爸爸罵。(小孩語氣)」 「為什麼被爸爸罵?」 「因為我不乖。」 「哪裡不乖呀?」 「因為……我搗蛋。(幾近啜泣狀)」 最後他責罵說:「那你活該!」 孤單,是他的宿命。 他重複這些話,自我解嘲。 像小曦這類的獨生子,越來越多。 根據主計處統計,2008年台灣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15到49歲婦女生育率), 將降至1.1人,「只生一個」成為趨勢。 不只台灣,全球家庭都有獨子化的趨勢。 在日本,婦女的生育率只有1.22人,韓國為1.29人, 德國、西班牙超過半數以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 而實施「一胎化」政策的中國大陸,獨生子女人數更逼近9,000萬人。 因此,獨生子女的教養已成新顯學。 然而,100多年前,獨生子女被貼上各種負面標籤:自私、驕縱、缺乏獨立性、不合群。 美國心理學者史坦利•霍爾(G. Stanley Hall)甚至憂心忡忡指出: 「獨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種病症!」 然而,近年的學術研究已顛覆此結論。 美國加州心理學家們,針對40萬名中學生,進行一項長達20年的獨生子女研究。 他們發現: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更聰明、更有創造力,也顯得更有教養、更成熟。 親子關係攸關成就 4成獨子:父母影響自己最深 美國研究排行的心理學家雷門(Kevin Leman)形容, 「獨生子是父母苦心孕育的特殊寶石。」 美國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就是個天才獨生女, 她15歲跳級進入丹佛大學讀政治,27歲就在史丹佛大學教書, 會說好幾種語言,也是業餘的室內樂鋼琴演奏家, 曾和馬友友演奏布拉姆斯,風靡全場。 她聰明而勤奮,全天下似乎沒讓她感到做不到的事。 她是當今最有權勢的女強人之一,更是獨生子女群中,熠熠生輝的那顆寶石。 其他有名的獨生子,還包括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等。 但問題是,不是每顆石頭都會發亮。在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眼中, 寶石變成一顆「骰子」,「現在很多人只生一個小孩,那叫做賭一把。」 孤注一擲的結果,獨生子女父母必須面對擲出骰子後龐大的不確定感。 事實上,親子關係的確是影響獨生子女成就的關鍵。 專研獨生子女30多年的專家法波(Toni Falbo)博士 對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查就顯示: 40%的獨生子女認為影響他們最深的人是父母 而長子或排行中間的子女卻只有3%及2%。 顯然,父母的教養態度之於獨生子女,比一般孩子還重要。 那麼,就應剖析獨生子女的心理特色。 獨生子女特殊的排行,形成三個特色。 第一個特色,唯一性。 獨生子女兼具老大與么子雙重身分,不需要與手足爭奪資源, 從小便獲得父母全部的愛,甚至全家族不虞匱乏的資源。 如果把愛量化,他們得到的關愛,可能是一般孩子的4倍(加上祖父母)。 也因為在家中是唯一的孩子,獨生子為避免寂寞, 會使出渾身解數,去贏取同儕團體肯定, 因此,他們總顯得聰明、大方、慷慨、不善於吵架(競爭)。 沒有橫向同儕關係 易缺乏同理心、以自我為中心 第二個特色是,缺損性。 獨生子女缺乏手足互動帶來互相學習刺激的「利益」。 兒童成長過程,不止需要「縱向親子關係」,也需要「橫向同儕關係」。 對獨生子來說,他們嫻熟和父母對應,洞悉父母想法,擁有各種技巧利用父母情感, 卻缺乏橫向發展的手足關係。 一般來說,兒童早期與手足相處的經驗,奠定他未來與同儕交往80%的基礎。 但因為獨生子女缺乏與手足相處的經驗,比較缺乏同理心,或者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第三,孤獨感。 不可避免的,獨生子女有較多獨處經驗。這是壞事嗎? 美國《獨生子》(Only Child)雜誌主編卡洛琳.懷特(Carolyn White)說, 她訪問過的每個成年獨生子女都表示,他們的「孤獨時光」是世上最美好的時光。 小時候,知名網路文學作家藤井樹的媽媽總是工作很晚才回家,爸爸沉默寡言, 除了他,家裡沒有別的孩子,「家裡常常很安靜,最大的聲音,是按馬桶的聲音。」 他一個人和自己相處的時光,就如同卡洛琳描述的, 「孤獨的滋味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孤獨時光就像塑膠黏土, 你可以擰它、拉扯它,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它給你空間去測試自己的想像力有多大。」 於是,藤井樹躲入漫畫世界,把紙上角色當成朋友,傾吐心事。 「從小習慣自己一個人,讓我長大以後,可以長時間一個人靜下心來專心寫作。」 他也意外的成為暢銷書作者。 總結上述三大特色,教養獨生子女的要訣,就是適度製造匱乏感, 擴大「唯一性」、「孤獨感」所帶來的好處,想辦法彌補「缺損性」造成的缺點。 也就是說,父母應該想辦法為獨生子女盡量製造青梅竹馬的「虛擬手足」關係。 然而,多數的父母卻不盡如此,卡洛琳就指出, 他們雜誌收到的信件中,至少有一半是關於獨生子女父母只生一個的「內疚感」。 於是,常「以愛之名」犯錯,最直接的就是溺愛,養出驕縱獨生子。 卡洛琳列舉獨生子父母最易犯下七大項罪狀, 包括:過度放縱、過度保護、缺乏紀律等。 一胎化盛行的大陸,也有學者指出,獨生子女父母常犯「六過」及「四怕」。 所謂「六過」:愛之過甚、擔心過度、照顧過多、遷就過多、誇耀過多、希望過奢; 「四怕」:怕不孝、怕生病死亡、怕學壞、怕不成材。 製造匱乏感 學習延遲欲望的滿足 全天下獨生子父母,心態大抵雷同。 有能力的父母像資源豐沛的好園丁,在設計精密完善的溫室裡 全心全意栽培一顆種子,他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傾其所有,卻不會揠苗助長。 製造匱乏感,才能讓孩子不被過多的愛與資源淹沒。 像小曦的爸爸就堅持「即使給一顆糖,都要有策略」。 他觀察,小孩子永遠看到自己沒有的,而不會看到自己有的, 不斷滿足他,只會讓他欲望無窮。 原本,小曦的媽媽會用小糖果鼓勵他, 有一天,糖果沒了,小曦便用哭鬧的方式要糖吃, 媽媽心軟,便答應給他買更好的玩具, 久而久之,3歲半的小曦懂得「以小搏大」,操縱、控制媽媽。 於是,小曦的爸爸決定剝奪他的享受, 與他約定一段時間表現良好,聖誕老公公才會視表現好壞送他禮物, 「要他學習延遲欲望的滿足,別急著給孩子吃棉花糖。」 國際通商主持律師陳玲玉就擔心優渥的環境,會讓獨生女洪紹凡耽於安逸, 也刻意製造女兒的欠缺感。 「我一直深信,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才有激勵人向上提升的動力。」 女兒就讀賓州大學後,每月只有固定而有限的生活費。 「除了買書、或到紐約觀賞文化藝術表演外,我每個月底都要跟她對帳單的。」 「如果這個月超支,一定從下一個月的生活費中扣掉。」陳玲玉從不讓步,紀律嚴明。 對獨生子女的寵溺,源自內疚與不確定, 因此,父母要停止自責,放手,還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空間。 那麼,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盡力為其營造虛擬的手足團體了。 打造青梅竹馬般關係 模仿、分享,彌補所缺能力 小潔、軒軒和小文,是三個年齡相近的獨生子女, 週末,三對爸媽帶著他們,從台北開車遠到花蓮的東華大學遊玩。 三個孩子衝出車子,立刻在廣闊的草原奔跑打滾追逐。 這是軒軒的媽媽及閨中密友刻意為孩子們組成的「小圈圈」。 當她抱定只生一個孩子,還在懷孕時, 就想用自己的人脈,為孩子打造一種「青梅竹馬」的同儕團體。 因為三個家庭都住台北東區,保母、幼稚園都相同, 因此,三個獨生子女常常玩在一起。 年紀稍長的小潔自動變成大姊,軒軒變成老二,小文成了老么。 雖然三人都上了幼稚園, 但軒軒的媽媽認為,「老師很容易介入管理,下指導棋。 但我們家庭聚會時,卻讓孩子自己相處, 不干預、不出面仲裁,如果有衝突,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在這個圈子,孩子們得以藉由模仿、分享,擴展原本沒有的能力。 「我們是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創造出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 軒軒的媽媽說,好像回到以前大家庭同住三合院的感覺。 她說,將來孩子們到了叛逆期,跟父母鬧得不愉快,不想回家, 「至少還有個接納他們的空間,有第二個家可以選擇,得到擁抱關心。」 獨生子女的優、缺點其實互為表裡, 只要協助盡早融入同儕,就可以在天平的另一端取得平衡。 (選錄自《商業周刊》1046期) 【教養獨生子女 你可以這樣做】 一.不要過度放縱 父母心態:反正只有這一個,拚命用遊戲、衣服、玩具做安慰劑。 較佳做法:設定界限,好的東西都需要等待,才是人生寶貴的經驗。 二.切莫過度保護 父母心態:害怕會失去孩子,安排、控制孩子生活的每一面 。 較佳做法:把擔心表列出來,挑出孩子可以解決的,鼓勵孩子做。 三.對孩子建立紀律 父母心態:如果我管他,他會討厭我,不如不管。 較佳做法:向孩子「定義」紀律與違反紀律的後果,並切實執行,表現好才贏得新權利。 四.跳脫過度補償的內疚 父母心態:出於內疚的補償心理,希望孩子沒有失敗,永遠幸福快樂。 較佳做法:對抗只生一個的內疚感,停止責備自己,不要和別人家庭比較。 五.別苛求完美 父母心態:將孩子的夢想、成敗與自身緊密相連,時刻在替孩子照鏡子,不滿意就整型。 較佳做法:別用顯微鏡觀察孩子以及太在意輸贏,孩子不是你的替代品。 六.不把孩子當作成年人看待 父母心態:聽孩子講話好像懂很多,像個「小大人」,把家裡所有的事都告訴他。 較佳做法:負擔過多大人世界的獨生子,可能無法擁有真正的童年。 七.讚美不可過度 父母心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誇讚,充斥大量不實讚美。 較佳做法: 讚美是一種籌碼,給得濫不如給得好,過度受尊崇的孩子,只能依靠他人獲得肯定,沒有自我。 (資料來源:卡洛琳.懷特著《別驕壞你的孩子》,整理:吳錦勳)

『打』

2008年11月04日
公開
6

蛋媽一直希望可以用愛的教育來教蛋蛋.. 但是每天穿個褲子換個衣服都要好說歹說搞15分鐘~ 自己爬樓梯或是天氣冷加外套沒有糖果也囉唆~ 終於蛋媽無法忍受啦! 上週日去天母沒有自己走.. 蛋媽皮爸就跟小蛋一起賴在路邊 直到蛋蛋自己走或乖乖坐推車才起身 昨晚接小蛋半路脫外套, 蛋媽也陪著蛋蛋坐在路邊冷靜! 穿好外套再繼續走~ 堅持在樓梯間吃布丁, 蛋媽蹲下來跟蛋蛋講道理~ 還編了汪汪會搶走布丁的故事~ 還是歡歡~ 受不了啦! 手就揮下去啦! 果然『打』是很有用也最懶惰的教學方式~ 條件是安全的『打』, 當然是打屁股囉! 不會有烏青或是心理傷害等後遺症的『打』 最後, 希望這個絕招不需要常使用啦.. 為什麼決定放手開始打的原因.. 是蛋蛋的一個小動作引起的~ 昨晚離開高媽媽家時, 蛋蛋為了一顆糖果而乖乖穿外套.. 走到半路,糖果融化吃光啦! 居然知道脫外套來爭取另外一顆糖果!~~ 簡直讓蛋媽覺得真的是被吃定啦! 才2歲的蛋蛋就這樣深知以小博大的旁門走道.. 所以 蛋媽決定狠下心..不再被蛋蛋吃定啦! 今晚不乖乖爬樓梯的蛋蛋又挨了兩個屁股~ 回家後, 蛋蛋邊玩噴水邊跟蛋媽說屁股會痛痛! 蛋媽靠過去說: 那媽咪呼呼好不好? 搞笑蛋居然馬上挪了屁股說:不要摸屁股! 其實蛋媽下手並沒有很重, 各位不用擔心~ 只是蛋蛋很愛媽咪秀秀罷了!雙重角色蛋蛋(at探索博物館)蛋蛋恩恩玩泡泡 (at探索博物館)蛋蛋指揮車子(at信義誠品)

文章分享 : 金手指與挫折感

2008年11月03日
公開
4

第二段是讓蛋媽有些感觸的~ 因為從小到大蛋媽生日的願望多是心想事成和得到身邊所有人的愛! 一篇網文「挫折感,早在年輕時用光了」 有一個國王擁有無數的土地也有滿屋子的金銀財寶 可是他仍然覺得不夠、不滿足,所以悶悶不樂。 一天,有個「金仙子」出現問國王說: 「國王陛下,您覺得到底要怎麼樣,才會快樂呢」? 國王想了想說: 「我要有一隻金手指,只要我的金手指隨便一碰觸, 甚麼東西都可以變成金子,那我就會很快樂。」 「真的嗎?您真的想要一個金手指嗎?您要不要考慮一下?」金仙子問道。 「不用考慮了,這是我一生中最大夢想,只要有金手指我的夢想就能實現 ,我就會很快樂!」國王說。 於是,金仙子就把國王的右手變成一隻金手指 國王只要隨意一指桌子、椅子、盤子、牆壁... 凡是他碰觸過的東西都變成「金製」的物品。 哇!真是太棒、太高興了! 這時,國王跑到花園聞到陣陣花香,就順手摘朵花來聞賞。 可是,手一碰到花朵,花朵立刻變成金花,不再有香味! 國王又走到餐廳,聞到滿漢全席的大餐,就口水欲滴地想飽餐一頓可是當 他拿起盤中雞腿時,雞腿瞬間變成金雞腿。 正當國王垂頭喪氣時,他最疼愛的小女兒跑了進來 國王很高興的抱起這可愛的小女兒,可是,剎那間她也變成金女孩。 「混帳,這是什麼金手指,居然把我的女兒都變成金人」 國王大聲怒吼:「來人啦,去把那『金仙子』給我抓回來!」 可是國王再怎麼找還是找不到金仙子 而他又饑、又渴、又失去心愛的小女兒。 國王非常痛苦「金手指、點金術」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說過一句話: 「對一個小孩最殘酷的待遇,就是讓他『心想事成』。」 是的,凡事「心想事成」的小孩,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成長 他要什麼就有什麼,正如「金手指」一樣一直享受「心想事成」的果實。 可是,沒有遭遇挫折打擊難道就是件好事嗎? 萬一有一天長輩的保護傘不再能夠「遮風避雨」 則一生中難道真的事事都能夠「心想事成」嗎?...... 有個女孩在澎湖離島出生後就被父母送給別人領養。 15歲時,好賭成性的養父決定把她賣掉, 可是,這女孩偷偷離開養父母隻身到了台灣。 因為她覺得─「為什麼自己的命運要掌握在別人手裡?」 這女孩到台灣後,打零工、織毛衣、擺水果攤、賣魚、開小吃店... 拚命賺錢也被倒了很多錢。 如今,她是50多歲的婦人了。 她也成為一家保險公司「年薪千萬」的超級業務員。 這婦人常對別人說:「我的挫折感早在年輕時都用光了!」 這句話真給我十足的震撼! 是的,她沒什麼學歷、她曾一無所有、還差點「被賣」。 她不敢奢望有「金手指」,只是腳踏實地、積極樂觀地工作 也不畏懼跌倒失敗,因為「挫折感早在年輕時用光了」 現在她對挫折感「已經免疫」了。

台灣極東

2008年10月19日
公開
9

皮爸忍不住一整周都幾乎沒陪到大小蛋的罪惡感~ 一早帶著大小蛋到信安街吃早餐, 很難得地讓我們在車上吃 接著騎著獅仔飛奔到東北角海岸.. 沿途的風景真是開闊.. 皮爸停車讓蛋蛋噓噓 平常沒這麼隨性的蛋蛋難得願意找個面海的位置噓噓 結果蛋媽沒把蛋蛋群子拉好, 噓噓弄的裙子後面整片濕 所以接了來在香蘭Cafe的蛋蛋變成小內褲蛋啦! 香蘭的位置面海背山, 皮爸吃飽後就在這裡稍稍補個眠~ 皮蛋家繼續前往台灣極東-三貂角燈塔! 這個景點是從Mobile01上發現的~ 皮爸和蛋媽看到時, 馬上回憶起蘭嶼的氣象台 好舒服的地方, 果然三貂角沒讓我們失望~ 更好的是可以進入燈塔參觀, 較差的是沿路不少夜總會 因為燈塔的主人養了4隻黑狗, 所以只要在燈塔門口處的照片蛋蛋都黏在皮爸蛋媽身上! 秋高氣爽好天氣.. 藍天白雲跟假的一樣~ 皮蛋家賴在燈塔前方吃嘉思軟糖 蛋蛋居然只愛檸檬口味, 不要甜甜的黑莓.. 這個口味跟皮爸一樣愛吃酸的! 接著皮蛋家轉移陣地到巴比倫旁.. 蛋媽拿瑰柏翠的乳液讓蛋蛋塗, 蛋蛋越塗越起勁, 塗完自己還幫蛋媽皮爸也做了手部SPA呢! 當然最後還是再找個面海的好位置噓噓囉! (蛋蛋是真的一定要面海的景觀, 因為蛋蛋說要噓給Ocean) 上車不久蛋蛋就一路暈回家, 皮爸蛋媽沿途繼續發掘下回出遊的口袋名單囉! 天空蛋(at三貂角燈塔)皮爸抱小蛋(at三貂角燈塔)巴比倫小蛋幫皮爸SPA(at三貂角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