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雙寶媽☜

六書解釋

2005年11月19日
因為雙寶對部首很有意見
結果諺諺媽幫媽咪收集了一些資料
非常謝謝諺諺媽唷~~


♡♡♡♡♡♡♡♡♡♡♡♡♡♡♡♡♡♡♡♡♡♡♡♡♡♡♡♡♡♡♡♡

六書的次序和名稱如下: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
◎許慎的說法: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隨體詰詘就是指隨著物體的自然形狀,彎彎曲曲地描繪出來。)

◎作者解說:
象形就是象實物之形,即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

◎象形字例:

字例 說 明
日 像一輪紅日
月 一彎新月
山 當中一峰突起,周圍群嵐環抱
州 三條曲線,表示波濤洶湧的流水,其中間的小圓圈或小黑點,表示水中的一塊陸地
矢 上部為鋒利的箭鏃,中為箭桿,下為搭弦的尾翎

◎象形字的特點:

有人認為象形字有「因形知義,因義知音」的優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思維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任何一個象形字,哪怕是最接近於圖畫的象形字,也必須首先通過語言讀出來,才能表達概念。那種「因形知音」的主張,其實質就是把語言和思維割裂開了。

◎象形字的優點:

一目了然,清楚表達具體事物的形貌

◎象形字的局限:

書寫麻煩(因為形體彎彎曲曲,難以刻在甲骨上)
形體往往不統一(觀察事物的角度不統一,如馬、鹿從側看,羊、牛從正面看;在戰國時「馬」字就有多種不同的寫法)
難以表達抽象的概念(如喜、怒、哀、樂很難畫成其物)
難以區分類別(形聲字的形符才可有此優點)


-------------------------------------------------------------------------

★指事

◎許慎的說法: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初看起來可以認識,再細觀察就能了解意義。)

◎作者解說:

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再加上個指事符號作標記的一種字

◎指事字例:

字例 說 明

甘 口中加一點,表示在舌頭上感到甜味的地方
本 木(樹)字的下部加一個「點兒」,表示根部所在
末 木(樹)字的上部加一個「點兒」,表示樹梢(頂)
上 先畫一橫線,再在線上加一個「點兒」,表示上面
下 先畫一橫線,再在線下加一個「點兒」,表示下面

◎指事字的優點:

造字方便:只須在象形基礎上加上「指事符號」,便可創造一個新字
相對於象形字,可以表示稍為抽象的概念
指事字的局限�指事字在六書中佔絕對少數:

要說明客觀物體,可以用象形來表示
要說明抽象的溉念,就可以用會意來代替


-------------------------------------------------------------------------

★會意

◎許慎的說法: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作者解說:

會意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

◎會意字例:

字例 說 明

步 腳趾朝上的兩隻腳一前一後走路的形象(止+止)
涉 把水加在兩腳之間,表示要從水中通過(水+步)
陟 把阜(土坡)加在兩腳旁邊,表示兩腳登山的樣子(阜+步)
降 把腳倒過來,再把阜加在兩腳旁邊,表示從高山下來(阜+步)

◎會意字的優點:

相對於象形,可以表示較抽象的概念

◎會意字的局限:

會意字結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尚須通過合誼的一關,較之象形字,辨識尤難(例如「為」字,是役象以助勞的意思,從又從象,又,手也)
按:會意字有點「猜謎」的意味,「謎底」未必容易猜到
世界上許多事物和抽象概念是很難用會意來表示


-------------------------------------------------------------------------

★形聲

◎許慎的說法: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作者解說:

先引段玉裁的注解:「『以事為名』,為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聲也」。『江』、『河』二字以『水』為名,譬其聲為『工』『可』,因取『工』『可』之聲而成其名。」
指事、象形獨體,形聲合體(按:單個形體是「獨體」;兩個或以上形體組成是「合體」)
按:所謂形聲字,就是先取一字表示類屬(形符),然後再取另一字表示讀音(聲符)

◎形聲字例:

字例 說 明

鯉 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里」作為讀音(魚+里)
鯽 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即」作為讀音(魚+即)
鱔 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善」作為讀音(魚+善)
鰻 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曼」作為讀音(魚+曼)

◎形聲字優點�佔絕對多數:

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
造字方便,容易(只須「形」加「聲」即可)
可以產生大量新字(佔絕對多數,約90%)
可以表示類屬�區分類別(形符部分)
可以有標音作用(聲符部分)

◎形聲字的局限:

由於漢字不斷發展,形體不斷變化,形聲字的「形符」,不僅看不出象形的樣子,就連表示類屬的意義也有不少的改變

例:

「豹」是獸類,它與昆蟲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但它的形符卻是「豸」(沒有腳的蟲子)
「蝙蝠」是老鼠一類的動物,但它的形符卻是「虫」
「蛟」和龍同類,但它的形符也是「虫」


-------------------------------------------------------------------------

★轉注

◎許慎的說法: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作者解說:

所謂「建類一首」,就是指的同一個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幾個部首相同的同義字可以互相解釋。
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對轉注字,它們都屬「老部」(所謂建類一首)
許慎對「老」字的解釋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謂同意相受)
總的來說,轉注字有三個條件:
兩字同一部首
二字聲音相近
可以互相解釋
按:轉注字必須是一對或一組,絕不能是一個

◎轉注字例:

字例 說 明

緝、績 兩字同屬「糸」部;讀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釋


-------------------------------------------------------------------------

★假借

◎許慎的說法: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作者解說:

當某個新事物出現之後,在口語裡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在筆下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聲音相同的字來代表(托事),這就是「假借」。

假借字例:

字例 說 明

令 本義是「命令」,因讀音與「縣令」之「令」相同,所以假借為「縣令」
長 本義是「年長」,因讀音與「縣長」之「長」相同,所以假借為「縣長」
汝 本義是「水名」,因讀音與第二人稱之「汝(你)」相同,所以假借為「汝(你)」
亦 本義是「腋下」,因讀音與表示也的「亦」相同,所以假借為「亦(也)」
自 本義是「鼻」,因讀音與「自己」之「自」相同,所以假借為「自己」
驕 本義是「高六尺的馬」,因讀音與「驕傲」之「驕」相同,所以假借為「驕傲」

此處有兩點要說明:

「令」「長」「汝」三字發展到後期,「本義」和「假借義」並存,變成一字多義。
「亦」「自」「驕」三字發展到後期,因「永借不還」,「本義」已失,只剩下「假借義」,於是出現了後起字:
「亦」的「本義」變成了「腋」字
「自」的「本義」變成了「鼻」字

◎假借字特點:

假借字在上古普遍使用,這與當時的字少,「本無其字」,只好假借來用,故使用較多。
對後世的閱讀和理解帶來很大困難。(因後人不知作者用「本義」還是「假借義」)
「本無其字」運用假借是自然的事,但在「本有其字」的情況下,也任意亂借(實為寫別字),只會損害文字的健康,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參考資料
http://www.geocities.com/on_on_hui/bk08ch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