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瘦瘦

雜感

2011年12月16日
前陣子在網上看了于美人的「國民大會」
那集主題是高中國文課的「文言文」存廢問題
是否該增加更多台灣文學云云……
于美人對此有感而發,於是唸了一小段的琵琶行

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高中時代
縱使數學成績始終難看
但因為有詩詞歌賦、小品文學的激勵
我對生命依然充滿熱情。

在沒有電腦的年代
我的娛樂是朗誦課本報章的小品文
在沒有KTV的年代
我熟記喜歡的每一首歌歌詞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
我的興趣是握著話筒與同學互通有無
那時背得很勤,但因為喜歡不覺辛苦
如今憶起 .
那一點一滴不正是滋養我最優美的文學
讓我在課堂中得以自己的方式
教授學生雋永動聽的「虞美人」與「清平調」

我記得國小讀到「寄給你的貝殼」時的欣喜
那種內心的掙扎讓文章充滿著張力
讓小小年紀的我有了分享勝於獨有的快樂
我記得國中讀到「匆匆」時的頓悟
原來時間原就不是我們想像的闊綽
而是一去不返的絕情與無奈
我記得高中讀到「琵琶行」時的感動
讓人明瞭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如影隨形
也因著有差距,理想才格外令人稀罕

這些文字賦予人的生命力
不管中外 無論新舊
時而歡唱、時而低吟
時而咀嚼、時而放空
讓日子過得匆匆忙忙裡
還能維持住清淡心滿
既便尋常生活充滿了無所逃的重覆再重覆
這些美也足以消化掉那些苦悶
因為我們不僅僅是活著而已
還有一朵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