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輕描淡寫

7大嬰幼兒春夏疾病

2008年06月05日
玫瑰疹、德國麻疹、日本腦炎、登革熱、細支氣管炎、腸胃炎、腸病毒
7大嬰幼兒春夏疾病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三軍總醫院小兒傳染科主任 王志堅
   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 方旭彬
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彭純芝

天氣逐漸轉熱,不少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春末夏初之際,寶寶容易感染的疾病有哪些?新手爸媽又該如何處理呢?本篇將介紹七大寶寶春夏容易感染的疾病,幫助各位爸比媽咪輕鬆對抗小病魔!

常見疾病1 玫瑰疹
六個月到一歲半的寶寶是高危險群
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相當常見的疾病,好發於6個月至18個月大的寶寶,以春、秋最為常見,一年四季都會感染。而引發玫瑰疹的致病菌是由一種叫「人類?疹病毒第六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的病毒傳染而來,主要經由空氣和飛沫傳染。

燒退才出疹
玫瑰疹的潛伏期約七至十七天。寶寶感染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突然發高燒,溫度甚至高到攝氏39℃以上;發燒症狀約持續三至五天不等(視寶寶體質而定),待退燒後,寶寶的軀幹和臉部會開始出現玫瑰色的小紅疹,再一直蔓延到頸部和四肢。


常見疾病2 德國麻疹
傳染力相當驚人
德國麻疹是一種病毒感染,好發於冬末初春。潛伏期約十四到二十天,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呼吸道分泌物、糞便、尿液、甚至是子宮頸分泌物而傳染。彭純芝醫師表示,寶寶受感染之後,一開始並無明顯症狀,約莫感染後第二週,頸部和耳後可摸到淋巴結,隨後會出現輕微發燒、全身倦怠、關節酸痛等症狀,緊接著在臉部、頸部開始出現紅斑丘疹,約一到三天後,紅疹開始往身體及四肢擴散,再逐漸消褪。須注意的是,感染德國痲疹的寶寶,出疹前幾天和出疹後幾天,是感染力最強的時候,家長應避免帶寶寶前往公共場所,避免造成他人感染。

施打疫苗三個月內要避免懷孕
因為德國麻疹疫苗是一種活的減毒疫苗,所以最好在疫苗接種完三個月之後再進行懷孕較理想哦!同時,在寶寶的預防注射方面,在寶寶十五個月大時,可單獨一劑注射德國麻疹疫苗,或合併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注射。


常見疾病3 細支氣管炎
兩歲以下幼兒最為常見
細支氣管炎是2歲以下的寶寶最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致病原主要由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造成的。由於傳染途徑主要經由飛沫感染,因此當家中有人咳嗽或患有感冒時,應避免接近寶寶,或佩戴口罩。

治療方式仍以呼吸治療為主
如果寶寶的病情不嚴重,彭純芝醫師建議,家長可利用幫寶寶洗澡的時間,讓寶寶處在充滿水蒸氣的浴室中,藉由水蒸氣能緩解寶寶呼吸不順的狀況;但是如果有明顯的發鉗或是呼吸時胸壁凹陷,則需要住院作呼吸治療。目前有特別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可經由噴霧治療病童,不過因為藥物相當昂貴,所以原則上,還是會建議家長選擇上述兩種治療方式。

常見疾病4 日本腦炎
蚊蟲是主要傳染媒介
日本腦炎是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膜炎,主要流行季節為夏季,因此又被稱為「夏季腦炎」。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地區在5月~10月期間,均有日本腦炎的確定病例,而流行高峰期主要分布在7~8月之間。日本腦炎病毒無法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須以蚊蟲為媒介,而台灣地區的病媒蚊主要則是以三斑家蚊和環紋家蚊為主。

疫苗接種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麻煩的是,部分寶寶痊癒後,會留下後遺症。例如智力障礙、動作遲緩、自律神經失調、運動神經麻痺,以及精神疾病等。醫師特別呼籲,家長一定要按時帶寶寶到醫院接受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為了趕在7~8月流行季開始前,完成新生兒日本腦炎疫苗接種,衛生署將3月至5月訂為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期,只要家中有年滿15個月的寶寶,都應接種日本腦炎疫苗,隔兩週後再接種第二劑,隔年再追加一劑,到小學一年級時再補追加一劑,一共四劑才算完成日本腦炎接種!

常見疾病5 腸病毒
春夏為流行高峰期
三軍總醫院小兒傳染科主任王志堅表示,腸病毒是造成?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的病毒,寶寶感染後,一開始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會突然發高燒、咽喉痛、厭食或伴隨有咳嗽、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在咽喉處或軟顎、口腔黏膜,舌頭處出現小水泡或潰瘍。而上述症狀約會持續3至7天,寶寶因此容易煩躁不安、哭鬧、食慾不振。而手足口病的症狀與咽峽炎大致相同,只是在手掌、腳掌、膝蓋及臀部附近也會出現紅疹或水泡。

傳染期可長達數月
也因為腸病毒的感染力極強,在寶寶痊癒後仍須留意觀察一個星期,王志堅醫師表示,目前預防腸病毒的方式就是正確洗手。尤其是家中有寶寶的家庭成員,最好能保持一回家就立刻洗手的習慣,一方面避免將病毒帶回家,其次也能降低抵抗力弱的寶寶遭受感染的機率。在腸病毒流行期間,家長最好能盡量減少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的次數。此外,家中如果有腸病毒寶寶,除了寶寶的用品皆需要用煮沸熱水消毒的衛生隔離以外,親朋好友的探視次數也要降低,讓寶寶好好的休息唷!

常見疾病6 登革熱
蚊蟲為主要傳播媒介
王志堅醫師表示,登革熱的潛伏期為3∼14天。典型症狀為高燒、頭痛、倦怠、後眼窩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待發高燒5至7天之後,全身開始出現紅色丘疹。不過,如果感染了出血型登革熱,則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寶寶突然有臉色發紫、流鼻血、牙齦出血、胃腸道出血,則必須儘速就醫,嚴重著會導致休克,致死率高達50%!

居家清潔是最好的防禦
預防登革熱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保持環境清潔,清除病媒蚊的孳生源。譬如蚊蟲喜歡逗留的花瓶、盆栽等積水容器,應經常清洗、保持乾淨,植物根部也要時常洗淨。此外,冰箱的底盤、水槽、水缸、魚缸也要定時洗刷換水。此外,帶寶寶到公園散步時,最好能避開黃昏時段,配合使用防蚊噴劑,或加穿薄長袖,也是避免寶寶遭蚊蟲叮咬的好方法!

常見疾病7 胃腸炎
細菌性腸胃炎以沙門氏菌最嚴重
細菌性腸胃炎的類型包括沙門氏菌、曲狀桿菌、志賀桿菌(痢疾菌)以及大腸桿菌等,其中又以沙門氏菌感染最為常見。感染沙門氏菌的胃腸炎全年都有案例,又以夏季居多。方旭彬醫師表示,沙門氏菌在雞、魚、肉類的表面及動物糞便都能存活,尤其是沾染到雞糞的雞蛋蛋殼,更容易因為媽咪在選蛋後或打蛋後忘記洗手,又和寶寶接觸,沙門氏菌便容易藉機跑到人體內作亂囉!


適度補充電解質
方旭彬醫師表示,此時最重要的是維持寶寶的電解質補充!有些家長會讓寶寶喝稀釋的運動飲料,不過,因為運動飲料的糖分較高,部份醫師並不建議讓寶寶食用。此外,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如果只是輕微腹瀉,媽咪可將嬰兒奶粉沖淡,少量多餐的方式給寶寶喝。如果還是無法改善腹瀉狀況,則可改喝無乳糖配方奶粉(俗稱止瀉奶粉),約莫二星期後,再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將奶粉的濃度改回原來一般嬰兒奶粉的比例。另外,一歲以上的大寶寶,則建議暫停或減少牛奶或乳酪(奶製品)、甜食以及油膩食物,等腹瀉狀況改善後再逐步恢復。不過,寶寶假使嚴重腹瀉時,仍要儘快找小兒科醫師或家醫科醫師處理,才不會耽誤寶寶的病情唷!

 

(詳文請見2006.5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http://www.baby-moth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