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輕描淡寫

不傷孩子的聰明懲罰(中)

2008年07月06日
★懲罰前牢記4大原則
  無論何種懲罰都是一種負向的教育方式,家在採取之前都要慎用、慎選。不要因為愛孩子而傷害他。因此在懲罰小孩前,要注意以下4個原則:

☉原則1 合理要求 適度懲罰
  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錯的,這一次的錯誤也許就是他下一次成功的起點。所以對於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應該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氛圍。你將會發現,當你降低要求,他犯錯和受罰的機率也就降低了。

  如果你覺得孩子一定要受到教訓才不會再犯,那麽接下來你要考慮的就是懲罰的程度。在家規中你可以制定出不同程度的懲罰方式。實施懲罰前先想想孩子在體力和精神上是否可以承受。能不用刺激強度大的懲罰,最好引而不發,讓孩子在被懲罰前自覺終止不良行為。

☉原則2 及時提醒 明確原因
  當孩子第一次犯錯,在「犯罪現場」你就要及時地批評提醒。學齡前的孩子沒有大錯,都是一些小錯,小錯如果不抓就會變成壞習慣。

  懲罰孩子也不能沒頭沒腦,要讓他知道受罰的原因和應有的正確行為。一位父親懲罰完犯錯的孩子,問他「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懲罰你嗎?」孩子回答說不知道,父親說因為他打了比他小的孩子。孩子聽完,不料更覺委屈,問父親 :「我比您小,您為什麼要打我呢?」父親費了一肚子力氣,可是孩子仍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受罰。所以在懲罰孩子時,一定要針對受罰的行為給孩子講明受罰的原因,這樣才能達到懲罰的效果。

☉原則3 就事論事 不情緒化
  孩子受罰總是因為某件具體的事,所以你在懲罰孩子時也只能是就事論事,切忌無休無止地重提過去的錯誤,或者拉拉扯扯將其他的事情引進來,最後懲罰變成了對孩子的「人身攻擊」。

  處罰孩子的時候,首先你要讓他明白,你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的否定,而不是針對他「這個人」,這樣在幫助他進步的同時也不會打擊他的自信。

  犯了什麼錯就要受到什麼樣的懲罰,在你的心中要有一個標準,不能因為你情緒好壞而變化。如果你以情緒來懲罰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你的出氣筒。

☉原則4 看準時機 依據性格
  懲罰也要看準時機和場合。在人前,當孩子有不良行為,你可以打手勢或表現出不快的表情以示懲戒和提醒,維護他小小的自尊。

  不同的孩子個性不同,你要掌握好自己孩子的脾氣特性。如果是屢教不改,懲罰方式可以重些;如果孩子內向、自尊心強,懲罰時你就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儘量避免給孩子帶來精神傷害。

★父母5招聰明懲罰法
  一說懲罰,家長就想到打和罵,其實懲罰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種,聰明的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巧妙使用懲罰。

1.語言批評
  語言批評一般是針對3歲以後的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語言系統已經初步建立,你可以通過語言告訴他剛才的行為媽媽是不喜歡的,應該如何做。

提醒:採用語言批評時,要注意切莫因為孩子犯錯,自己情緒激動不顧後果地「胡言亂語」。

2.自然後果法
  這是18世紀法國教育家盧梭最先提出來的。主張孩子犯錯後,家長與其給予人為的懲罰,不如讓孩子在錯誤所造成的直接後果中去體驗不快或痛苦,從而迫使其改正錯誤。比如孩子喜歡亂撕書本,家長就不再給他買新的。

※提醒:家長採用的自然後果法時先要考慮到,孩子在身體和精神上是否能夠承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