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琁琁ㄉ媽咪

因材施教─暢談兒童的氣質

2006年09月18日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這些不同,有些是來自於孩子與環境互動學習之下而產生的的變化。有些不同,卻是與生俱來的。有些父母會說:奇怪,我的孩子到底高不高興?他的喜怒哀樂我都看不出來。有些孩子對任何事情都非常堅持,即使拒絕他的需求,但是在幾天之後,他還是會繼續要求。有些孩子就是特別的害羞,有些就是特別的外向。其實,這些都是孩子一出生就伴隨存在的一些行為的模式。當我們在討論環境的因素時,就必須同時考慮到這些與生俱來的不同特質,我們稱之為「氣質」。

既然氣質是天生的,兒童的氣質考量包含哪些呢?
活動量的大小。
生理時鐘的規律性,例如:睡眠時間。
對第一次接觸的人、事、物的反應,例如:孩子是不是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孩子對環境中新的人、事、物的適應度。
對外在刺激反應的敏感度。
表達情緒需求的反應強度。
孩子情緒的本質上是一個友善的正面情緒,或是一個不友善的負面情緒。
孩子對於注意力轉移的程度,包括孩子在做事情時,遭受到外來阻礙,仍然會克服阻礙繼續做下去的程度。

這些都是孩子天生下來俱有的一些特殊的行為模式,與智力以及將來成就是無關的。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因為和父母氣質特徵不見得相同,造成父母親不同的的教養態度和親子關係。我們常常發現一些生物時鐘較不規則、具有負向情緒本質、反應強度較激烈、對新環境有敵意和適應度較差的小孩子,父母管教上較為困難,這些孩子也被發現將來有較多外顯性的破壞行為的問題。相反的,有一些孩子,活動力低、情緒表現不明顯、反應力較低、比較退縮內向、適應度又較差,以後會表現較多的內顯性的行為問題,像焦慮或憂鬱。但是,經過長期研究發現,若是父母懂得因材施教,不同氣質的孩子不會產生特別的行為問題。

對於比較退縮的孩子,當他要換新的老師及朋友時,先在熟悉的環境接觸新老師。讓新老師及同學知道孩子害怕陌生的環境,由他們主動跟他寒喧問暖,減少他的不安。對於極端喜歡接近新事物的孩子,父母要教他學會停一下、想一下。
對於先天情緒反應強度較極端的孩子,父母可能要減少對他的嘮叨或是不適當的指責,等到他的情緒強度減緩時,再給予適度的教導。相反的,反應強度微弱的孩子很容易讓人忽略他的內在情緒,所以要鼓勵他多用口語表達,說出他的想法。對於比較敏感的小孩,父母就要做於自己的行為多做一些解釋。而對於那些比較不敏感的孩子,父母可能要直接將心裡的想法說出來。

總體來說,氣質沒有好壞之分,瞭解家中孩子間不同的氣質是重要的,瞭解之後,父母才能以適合他氣質的方式來教養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