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愛吵2姐妹

日期

#Tag

「建國百年『慕光』之城 - 台灣蛾類多樣性特展」寒假親子營

2011年01月21日
公開
14

活動類型:活動公告 主持人/演講人:各課程主講人 起迄時間:99年12月29日至100年1月21日 地點:南投縣集集鎮民生東路一號 說明: 一、目 的:為提升民眾對蛾類以及蛾類特展內容的認識,並宣導生態保育觀念,特舉辦本活動。 二、時 間: 100 年 1 月 21 日 ( 星期五 ) 三、地 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南投縣集集鎮民生東路一號 四、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五、活動流程: 時間 單元名稱 地點 主講人 08:30 ~09:00 報到 09:00 ~09:30 長官致詞 保育館門口 09:30 ~10:30 蛾拾記趣 第 3 放映室 施禮正 10:30 ~10:40 休息 10:40 ~12:00 蛾類特展現場解說導覽 B1 特展室 施禮正 12:00 ~13:00 午餐休息 13:00 ~14:50 蠶繭花 DIY 研習教室 謝清妹 14:50 ~15:00 休息 15:00 ~17:00 長尾水青蛾 DIY 研習教室 沈芸、 林玟伶 名 額: 80 人。 ( 每一組需至少一名成年人陪同。 ) 六、報名費用:每人繳交 100 元,報到時繳交 ( 含便當 80 元、材料費 20 元 ) 其他由公務預算支出。 七、報名方式: (一)、報名表請下拉至本頁面下方點選下載或自行影印使用。 (二)、報名表請填寫完整,以電子郵件或傳真傳送報名,以利作業。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 ( 報名成功以回電郵為主 ) 傳 真: 049-2760629 。 ( 請來電確認 ) (三)、報名期限: 即日起受理,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連絡人:沈芸 小姐 連絡電話:049-2761331 分機 628 (沈芸 小姐)或645(黃秀玉 小姐)

新書介紹:母愛的權限:家有三個資優生的教養筆記

2011年01月14日
公開
65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0612 用心、尊重、放下,不將孩子拘束在母愛的小小世界。 讓孩子與母親都保有自我、揮灑本色,給下一代一個樂在生命的榜樣!   如何用積極正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獨一無二的資質?   這個最有智慧的母親的故事,相信能給天下父母最誠摯、最深刻的啟發。   當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一塊原石,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不嫌晚。父母也是一樣。只要用對方法、調整價值觀,任何對教養一竅不通的父母,都可以成為孩子的最佳伴跑者。   洪淑娟育有三名資質、個性迥異的兒女:老大聰穎沉穩,從小四起就不斷跳級;女兒曾經難產造成腦性麻痺,經過鍥而不捨的復健,如今是亭亭玉立的常春藤名校化學博士;么兒天賦過人,三歲有八、九歲的智力,幼稚園就跳級。上天不僅給了洪淑娟懸壺濟世的天賦,還給了她栽培三個獨特孩子的智慧。這是一段最艱困的歷程,也是一場最美好的奮戰。如果一味做知識的培養,炫耀孩子的天資,那麼毀了一個聰明的孩子其實很簡單。看過太多資優卻不快樂的孩子,洪淑娟要讓三個孩子快樂的長大。 洪醫師的過來人實戰經驗   * 學問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好像「許媽媽」只是我的一部分。學問可以深入淺出,生命可以淡出,但是不能重來。也許我埋沒了幾個可能的諾貝爾獎得主,但我培育了熱愛大自然與生命的社會中堅分子與好醫生。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不要太在意細節,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懂得那麼多。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   * 面對自主性強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強烈需求可能造成別人的困擾;相反的,如果是自主性較差的孩子,不妨多給他創造決定的機會。   * 原則默默的放在心中,把選擇的權利,交回孩子的手上。   * 千萬不要當孩子的經紀人,凡事都要經手才放心。孩子的人生沒有你的指令,也一樣精彩。   *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功課負責。將來,孩子才懂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作者簡介 洪淑娟   台灣嘉義朴子人,自詡是顯密雙修的佛教徒。   台大醫學院牙醫系畢業,為美國牙科國家考試合格加州執業牙醫師。曾任台大醫院、金瓜石、八堵礦工醫院牙科主治醫師,現任台北市及人牙醫診所院長、大安牙醫診所創辦人,並於幕後支持另一半從事肝病防治及研究工作。   1992年為防堵愛滋病與肝炎的傳染,於國內首度推動牙科一人一機概念。目前努力推行雷射口內軟組織處置,以期降低病友局部疼痛與牙疾引起之全身細菌性感染,並縮短療程,保留更多自然齒。曾為《遠見》雜誌撰寫「浮生小記」專欄。   期望在最快的將來圓滿完登台灣百岳的夢想。曾經在第一屆台日韓盲胞登玉山活動擔任隨隊醫師,並親領一位盲胞上主峰。   登山潛修是很大的快樂,皈依佛陀是最大的幸福。 名人推薦top 真情推薦 台大數學系教授王金龍、前台大細胞病理科主任李 豐、資深媒體人李美惠、雲林聖若瑟醫院院長宋維村、台北市前教育局長吳英璋、台大農推系副教授孫立群、教育電台主持人常玉慧、資深藝人張小燕、前台北榮總復健部物理治療總技師張梅蘭、飛碟電台副總覃雲生、台大數學系教授楊維哲、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義工劉雲英(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這,其實是一本媽媽成長書。洪醫師遇到孩子有問題時並不偷懶,並不是牽著孩子的手走過去就算了,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最適合孩子的方法,並陪在孩子身邊鼓勵他自己跨越。過程很辛苦,可是成長最多的卻是媽媽本人。 ──前台大細胞病理科主任李豐醫師,《善待細胞,活得更好》作者   「孩子是家庭的福祉,養育子女是一段發現無限自己的旅程,它讓日常生活比現實更精彩。」一語道破我同樣是三個孩子母親的心聲。洪醫師是我大學時代的室友,長達四十年的深厚情誼,如同姊妹。「菩薩心,專業情」讓她在人生的旅途上,尤其是撫育兒女這件重大的工程中,展現了無比的毅力和獨特的情懷。也造就了學會「觀照自己,活得自在」的孩子。老二舒堯是我接觸較多的一位,母女連手,矯正了脊椎側彎,舒堯竟然因此成為北一女的游泳校隊,現在可是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呢!洪醫師的書,篇篇皆觸動我的心,也勾起我的回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每每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情景。孩子的誕生,再次看見自己,讓我們做父母的重溫倒帶人生,兩相比較總有無限的感慨。時空背景的差異,讓我們跟孩子有了幾許的代溝;孩子的出現,也讓我們看見多樣性的人生風貌,讓我們和孩子之間也可以搭起友誼的橋梁;孩子的成長,也讓我們看見點點滴滴的愛注入生命中所呈現的力量和喜悅。請讓我們親子攜手,一起完成圓滿人生的功課吧!     ──台北榮總物理治療復健部總技師 張梅蘭   淑娟說,教育改革不能太烏托邦,人生有如非洲草原競技場,孩子需要有投入社會大爐的生存力;陪伴孩子只要掌握大方向,不要拘泥細節,留給孩子空間;她穩穩的在生存與育樂並重中,帶領孩子走到學習生涯的頂峰,自己也快登完台灣百岳。看完淑娟的筆記,感覺她為自己的人生畫下滿滿的圓圈,更洋溢著百岳中風雪練就「及天及地及人」的胸懷。──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義工 劉雲英   淑娟二十年前就運用武俠小說引領孩子進入閱讀的美妙天地,無論學習或才藝都順著孩子本性發展,高IQ和EQ的她更是母代父職,在天時地利都不和的辛苦環境,掙扎體悟出教養孩子最根本和重要的法則,協助孩子面對成長的快樂與波濤洶湧。最寶貴的是她願意毫不藏私一五一十記錄下來,讓年輕媽媽不用再走許多冤枉路。這本書不但是家有資優兒的家庭必讀之書,也是當媽媽的妳,成就資優母職的必修學分。──教育電台主持人 常玉慧   這不只是一本放任在失敗中成長、跌倒中找到坦途的教養書,更是一本你不可不看的假性單親媽媽手札。 ──資深媒體人 李美惠   洪醫師在本書中分享自己母親角色的扮演、背後的理念、事後的心得,字裡行間更充滿面對人生困厄的智慧,充分展現出對生命的熱情以及對包括自己在內所有人的尊重。她以心理學的知識做為判斷基礎,鼓勵讀者重視母親角色所能發揮的教養權能,值得細細體會與學習!──台大心理系教授 吳英璋   天破大洞,女媧奮力抓土捏泥彌補,作者也擁有如此大地之母的本色。──飛碟電台副總 覃雲生 詳細資料top 叢書系列:圓神文叢 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top 代序 媽媽辛苦了   許舒堯 推薦序 有甘有苦的成長智慧 王金龍 推薦序 教養的藝術 宋維村 推薦序 個性資優的母親  楊維哲 第一章 傾聽孩子的天賦 弄笨一個孩子很容易 一路跳級,措手不及 化解孩子的心靈危機 學校裡的福爾摩斯 母愛有限公司 讓媽媽去幫大野狼看牙齒 第二章 尊重生命的特質 就讓他去做白日夢吧! 不要搶當孩子的戀愛教練 自主性強的小大人 別忽略孩子的光芒 硬原則,軟決定 尊重他的成長 尊重孩子的學習自由 信任是親子關係的基礎 第三章 責任心的第一堂課 玩具的約定 賞罰該怎麼分明? 老三的震撼教育 別把孩子當貓熊養 讀書不是媽媽的事 第四章 當孩子的鏡子 武俠小說裡的品德課 身教勝於一切 You are what you say 學區當然很重要 居家教養的影響力 壞孩子是教出來的 有適應力才有免疫力 第五章 給教育正確的力量 不要做個寂寞的資優生 英文,讀就是了 學英文當然要趁早 每個禮拜的莎士比亞作文課 今天不要3+2=5好嗎? 打球去,不考試! 順性與順向 提升「六大力」 資優教育的養成 假資優與真績優 第六章 母親的勇氣與堅持 不尋常的出生過程 游泳與音樂的復健之路 假性單親媽媽們,加油! 承擔,類單親家庭 把淚水變成甘露水 後語 兩代女人的故事 歡喜相送阮阿媽 海口查某人 結語 跟我走上最精彩的旅程 序top 代序 媽媽辛苦了 許舒堯   當我們三兄妹得知媽媽在寫一本關於我們的書時,各個心裡忐忑不安:「不曉得什麼尷尬的糗事會被抖出來?」心裡更是惶恐:「我們又不是已經功成名就,憑甚麼站出來『獻寶』?求學的過程中遇過太多聰明才智勝過我們千百倍的同學,我們有何德何能被拿來當典範?」   瀏覽過本書的初稿之後心裡稍稍的釋然。這本書不是關於我們,而是關於母親的教育理念及多年來的辛苦付出。讓我想到母親這個世代的女性特別辛苦,一方面仍然受到傳統相夫教子角色的束縛,一方面又要為自己的事業打拚。尤其母親不只要照顧我們與自己的事業,還要支持父親以及照顧外婆(母親是外婆的獨生女),光鮮亮麗外表背後的辛酸真是不為外人知。如今我們三兄妹都年滿三十,雖然沒有飛黃騰達,但是至少各個都很踏實的為自己的未來在努力。母親的歲月及付出換來的不是財富或是文憑,而是丈夫的成就及子女們的未來。我想,她需要,也值得一點掌聲以及肯定。   成長很難,為人父母更難。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能力、個性及才華。適用於我哥哥身上的法則,不見得適用於我或我弟弟,或是讀者您的子女。我是學化學的,每一個元素或反應都有通則,但是最精彩的還是數不盡的例外。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能理性的思考面對每一個成長上的課題,認真的傾聽自己及對方(子女或父母)的心聲,成長必定會是一個豐富心靈的歷程。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愛。有一次我跟王金龍老師(我小學時的數學家教及一直以來崇拜的對象)聊到母親,他說我媽媽令他印象最深刻以及最佩服的地方,就是她那無窮盡的精力及愛心。有人說,要當個好老師是教不來的,或許我們也可以說要當稱職的父母是教不來的。因為愛,關懷,付出,都不是課堂上能傳授的東西。我們何其幸運,母親有勇氣、能力、愛心來帶大我們。我們怎能不好好砥礪自己,好好的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呢? 西元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於波士頓 (本文作者為芝加哥大學化學博士。現繼續求學,努力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鋼琴家。) 內容連載top 內文12 §內文1 就讓他去做白日夢吧! 想想看,不做白日夢孩子怎麼會有夢?沒有夢怎麼會有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呢? 西方國家把資優生說成「gifted child」,真是詮釋得太棒了──如果孩子天賦異稟,就是一份上天給父母最棒的禮物,求之不來。所以,我也一直把我的三個孩子,當作是人生裡最珍貴的禮物。 由於我的生理期不規則,幾時懷孕抓不準,三個孩子都沒有預產期。老大乖乖被催生出來,老二三進三出產房才呱呱墜地,老三出生時胎盤、臍帶已經鈣化,所以孩子來到人世的過程都飽受煎熬,主治醫師說不能保證我的安全(產台上的我心跳一三○,整個妊娠期中,心跳都在一百以上,每天最多工作四小時就得躺下來)。因此很擔心孩子出生後會有狀況,沒想到個個都很特別,三個小孩的特質都不同。 哥哥的個性從小乖順,肚子餓時從不會大聲哭號,總是循次漸進,輕輕ㄟㄟ幾聲,沒人理,略大聲一些,再沒人理,才「正式」哭,讓我知道他餓了,該餵他喝奶了,有時間從容準備。 弟弟就完全相反,肚子一餓就哭得聲嘶力竭、驚天動地,不馬上把牛奶塞到他嘴裡是不行的。 至於女兒則「正常」一些,用奶嘴可哄一下,不像那兩個男生,從來不吸奶嘴。最近問了哥哥,他說:「我才覺得大人很奇怪,那東西又沒有味道,不能吃,幹嘛盡往我嘴巴裡面塞?!」 生老大後我因為產褥熱,發燒好幾天,吃了很多抗生素,醫生擔心我餵母奶會影響小孩的健康,建議暫停,所以老大只喝了七天的母奶。很遺憾他並不是喝母奶長大的健康寶寶。公平起見,後來兩個也都只喝牛奶。 當時我回嘉義娘家坐月子,有一天虛弱的躺在床上時,突然聽到「啪啪」兩聲,竟然眼睜睜看到老大從嬰兒籃裡連著兩個側轉翻,摔了出來,趴在水泥地上大哭! 我的阿媽是資深助產士,看到這種情況不禁驚呼:「我幫人家接生一輩子,也沒看過出生二十天就會翻身的孩子!妳生的是哪一款啊!」 外子很幽默的說:「那大概是他的運動神經特別發達吧!」沒想到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他,是物理神經發達,書讀得特別好! 由於我和先生都在台灣醫界這個大染缸打滾多年,不至於自詡清流,但敢拍胸脯說我們恪守本分,善盡醫者的義務,努力的在這個領域裡做自己該做的事。因為幫助病人,也可以讓自己得到很大的快樂,是金錢換不來的,所以打從心底希望老大走對路,於是,我開始「耍心機」誘導他。 當年他台大醫科畢業,高分考過GMAT,台大教授招手要他去讀EMBA,他卻跑去申請美國MBA。我特地跟他商量,念MBA花費很貴,我們家的經濟狀況頂多只能供應他一年。如果他申請到全美排名最頂尖的前三大學校,我只得咬牙讓他去。不過,我建議不妨也申請對醫科生來講比較好進的哈佛公衛試看看,以他的條件應該沒問題。先進去讀,看看好醫生的榜樣,再決定自己要當什麼樣的醫生。 「爸爸媽媽已經選擇不當賺大錢的醫生,你有你自己的人生,出去看一看,再決定你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讓孩子知道,我們願意花錢讓他去全世界頂尖學府看一看,一個所謂的好醫生該怎麼做。就這樣開啟了他的追尋之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不要太在意細節,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懂得那麼多。孩子是過客,長大以後翅膀硬了就往外飛。他們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 朋友們總說,我的孩子優秀是因為他們天生資質好,我想,資質好只占一半,有一部分則來自於父母的教育態度。我從來不是給孩子寫十種參考書、要求考試一百分的斯巴達母親,反而是給他們一個悠遊成長的環境,讓他們有時間做做白日夢。想想看,不做白日夢孩子怎麼會有夢?沒有夢怎麼會有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呢? 學區當然很重要──從教養看人格 大家常常說台灣的教育很失敗,雖然教改引發很多討論,但我認為一個人的教育成不成功,還是得從家庭教育做起。 「品格決定一切」,是這個世紀親子顯學的一句響亮口號,也是我十分認同的教育理念。多年來,我對孩子付出最多心力的地方,莫過於品格的教養。 不久前南美洲一場業餘足球友誼賽,讓全球看傻了眼。參賽者之一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因為對手衝撞而勃然大怒,竟用膝蓋狠頂敵隊後衛選手的下體,直至對方不支倒地。這個行為被現場觀眾拍下,立即在網站上瘋傳。手握大權的總統無法展現君子之爭「揖讓而升,下而飲」的境界,也就罷了,竟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流氓行徑,確實令人錯愕與不安。而培養出全球首隻克隆牛的韓國幹細胞專家黃禹錫造假的消息,更是舉世震驚,一個民族英雄剎那間殞落。 放眼今日世界,多少位居高位的領導階層,或身繫公理正義防線的法官與學者專家,擋不住私利的誘惑而做出有害公益的決定,說明擁有良好的品格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大家常批評台灣的教育失敗,教改也引發很多的討論,但我認為一個人的教育成不成功,還是得從家庭教育做起。人多必然有競爭,世風日下,人心若是汲汲營營,只想著有我無你,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再好的制度也會生出弊端。 在我的教養觀裡,教出好品格和考上好學校一樣重要。因此,三個孩子從小到大的行為與舉止,總是被我用放大鏡來檢視。為了讓還算單純的三個孩子,不沾惹惡習,我從善如流選擇學區。古代孟母三遷,而我也不免俗的為了學區,咬牙買下好地段的房子。我曾在兩個星期內買下一間房子,只為了讓女兒就讀師大附中國中部。 為了不因繁重的診所工作而疏忽對子女的教養,事先當然得花時間計畫,所以早在孩子學齡前,我就做好學區的安排。 老大三歲那年,母親特地從嘉義朴子國小退休,到台北幫忙照顧孩子。那時住家的學區是東門國小,我算計一下,學校距離住家有段距離,而以我的情況根本無法每日接送小孩上下學,所以便開始物色更適當的居所,最後挑中敦化南路位在學校旁邊的房子。買下這間房子,除了喜歡盎然的綠意與價格適中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從住家客廳就可以看到路口的糾察隊和導護老師,讓我可以一邊從事「家庭副業」,一邊看著孩子上下學。做好完善規畫,才能在顧及工作的情況下,游刃有餘的管教孩子。 很多孩子原本在家的行為規範都很好,但是到了學校後受到同學的影響,學了很多粗話或不好的習性,日子一久,品格受到影響而產生偏差。所以,孩子的就學環境非常重要。我並非特別推薦哪些學區或明星學校,只是提醒家長們環境對孩子的品格形塑具有無形的影響力,攸關孩子的一生,輕忽不得。而事實上,大家不得不承認,明星學區之所以成為明星學區,孩子的素質較為整齊是不爭的現實。在能力範圍內選擇適合孩子的學區,是家長們必須重視的一門功課,因為有好的家庭教育,還要有好的學校教育才能相輔相成。 在為孩子選擇學校之前,前提是要先了解孩子的能力與個性,也要花點時間打探學校的風氣,用以衡量孩子適合的學校,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做法。 你說學區重不重要?當然很重要!建議把學區選擇列為教養子女的要務吧!良好的品格是做人處事的根本,是人存在淘淘世界中安身立命的基石。孔子說:「本立而道生」,品格所產生的力量可以引領我們走向寬廣的人生大道。心安理得的快樂或許不被列入世俗成就的衡量指標,也沒有辦法像成績或技能一樣能以「優秀與否」來界定,然而,這卻是為人父母者可以送給孩子一生最有價值的禮物。 學英文當然要趁早 學者專家們總是關在象牙塔裡談教育,考慮過多,反而把事情過度複雜化。務實派和學院派總是會吵架,因為學院派不肯走出象牙塔,看不見務實的需求! 語文的學習到底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以前就有兩派說法。一派說法認為愈早愈好,一派認為不必操之過急。關於這點,我的經驗告訴我──當然愈早愈好。 主張不要太早學英文的人,應該是認為孩子對自己的母語都還未熟悉,太早學第二外語只會讓孩子錯亂。即使真的錯亂又如何呢?雖然有人批評新加坡人的英文不標準,但是Singlish應運而生,印度英文也是。碼攏ㄟ通! 在我認為,語言一定要在地化、生活化。它是一種用來溝通的工具,並不需要把它當學問一樣研究,所以,何必太在意文法對不對、優不優雅呢?論文、文學當然另當別論。所以說,英語、英文是不同的,師大英語系與台大外文系也是大不同。 現在台灣的整體環境已經國際化了,會講中、英、日文的人比比皆是,還有台語、客家語,怎麼還有人在討論學英文不要太早這個議題呢?我總認為,學者專家們總是關在象牙塔裡談教育,考慮過多,反而把事情過度複雜化。務實派和學院派總是會吵架,因為學院派不肯走出象牙塔,看不見務實的需求!我自小聽慣家母與友人台、日、國語的交談,對日語有如母語般的親切,學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 其實,孩子學習才藝是好事,如果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是最好不過。但是,如果孩子覺得是種負擔,那就不太好了,可能會適得其反。 究竟什麼時候才是孩子接觸外語的最佳時機呢? 大學時,我曾經修過兒童心理發展學。一般來說,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最佳年齡階段。正常兒童四歲時便可以掌握母語的全部語音,而且也能學會其他民族的語言。如果想將英語說得像國語一樣好的話,在這個階段開始學習是最好不過。因為隨著年齡愈長,母語習慣已形成,發音機制逐漸穩定並限於母語,再學外語就有語音干擾,會困難很多。所以,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孩子最好讀雙語幼稚園。 認為太早學外語會干擾母語學習的專家學者,不妨請務實的想:如果母語有一天在生活上的運用被束之高閣,母語會不會被干擾,有那麼重要嗎?我的原住民嚮導說,如果他只有多餘的100元當學費,當然會給小孩學英文。研究過語言學習的人知道,我們在發音時會牽動口腔內許多部位的小肌肉,年齡愈小的幼兒,口腔肌肉尚未定型,在牙牙學語階段,口腔肌肉的運用靈活度相對也會比較高。 此外,由於幼兒期模仿力極強,母語的使用還沒那麼成熟,反而比較不會受到母語的干擾。相對來說,如果有外籍老師教學,比較容易學到一口純正的美語或英語。 再者,從學習生字及句型總數量來看,愈早學習,優勢愈大。因為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優劣,都和所記憶的句型及單字數量有關。如果一天學一個句子,日積月累下來,孩子記下的生字、片語、句型愈多,愈能了解上下文,不但能提升閱讀的能力,寫作時一定也能得心應手。總而言之,拉長學習的時間,孩子的學習負擔自然就會降低許多,學習的過程也會比較輕鬆。 從上述各點來看,有能力早點讓孩子學英語,確實會讓孩子日後相對輕鬆,並且占很大的優勢。親愛的父母們,千萬不要錯過幼兒時期學英文的黃金時機!

免費索取∼第13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索書

2011年01月03日
公開
76

第13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即將於2011年元月起開放大眾索書。 金獎作品:沒有不一樣 銀獎作品:寵物A咖 ●活動日期? 2011年1月3日至2011年1月31日(數量有限,索完提早結束) ●如何索書? 一、親自索書,有四個地方請於上班時間內到達,可先致電詢問以節省您的寶貴時間) 1. 國語日報社出版中心營業廳櫃臺(台北市100中正區福州街2號,02-23921133轉1106或1108;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週六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 2.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各辦公室 (1) 台北總會(台北市105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54號7樓708室,TEL:02-27190408#224;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週六日不開放) (2) 中部分會(台中市404北區崇德路一段629號14樓之2,TEL:04-22336638;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週六日不開放) (3) 南部分會(高雄市802苓雅區光華一路206號6樓之10,TEL:07-2299060;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6時、週六日不開放) 二、函索方式 檢附工本費(一套70元、兩套140元,以此類推。請以郵票支付,不需附回郵信封)附上姓名、聯絡電話、e-mail、收件地址等資料郵寄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各分會(請於信封上註明索取第十三屆兒童文學獎得獎繪本) 附註:1.本屆為鼓勵民眾協助推廣本會理念,函索代索達4人(含本人5人),即贈送本會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第九屆或第十屆繪本一套(由第九屆及第十屆所出版之六本繪本中挑選兩本隨機出貨,恕不挑選) 2.代索繪本,受委託人需填妥個人寄送地址,基金會統一將繪本寄送至受委託人所填寫之地址,人力有限,恕不個別寄送給委託人 ●函索委託書下載,見本篇附檔或至部落格下載 如有任何疑問,請洽活動專線:02-27190408,分機229或MAIL至[email protected]詢問 資料來源:http://www.nncf.org/news/2010/12/1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