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如如蜜

幼兒生活常規訓練-教出家事小達人

2008年07月21日
幼兒生活常規訓練-教出家事小達人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魏玉枝


家事不只是媽媽的事,在學齡前試著帶領孩子開始洗洗刷刷,長大後他將不會視家事為畏途,而是自己動手做家事,這樣的習慣養成,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動作與認知發展,更會讓孩子在參與家務的過程中玩出趣味來,並從此變身為家事小達人喔!

潛移默化孩子的清潔概念
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魏玉枝老師表示,孩子的清潔概念是從環境中感受而來,如果家中的環境都很整齊潔淨,自己本身也是乾乾淨淨的小天使,爸比媽咪只要懂得引導孩子參與、維持環境整潔的家事教導,他自然會喜歡上因為乾淨、整潔所帶來的舒服感受。因此,大人們,打理好家中環境、讓孩子體會到乾淨的舒適感,便是「清潔」概念潛移默化的第一步。

魏玉枝老師不忘提醒家長們,有些觸覺敏感的孩子,會有完全不敢接觸沙地的排斥行為,一碰到沙子就哇哇大叫,成因在於他從小的家庭環境與自己的身體都被要求須過度整齊清潔,產生「沙地、泥巴就是髒」的觀念,讓孩子不習慣身處於外在環境,進而會有排斥的行為發生。因此,教導孩子做家事時也不能過於一絲不苟,每天的盥洗、乾淨衣物的換穿等基本生活行為適度要求即可,千萬別讓潔癖媽媽養出敏感寶貝。

1歲半:打好動作基礎
1歲半的孩子已經開始發展「自發性」的概念,儘管你看不出他是想要做家事,孩子會有很多的動作發展讓他自己很想要去嘗試完成一些事情,例如:孩子開始會想要掌握自己的手腳(如:喜歡握湯匙、拿工具,使用小手來操作工具),這個時候,在安全環境的營造下,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去嘗試自己動手做,儘管他的動作有些不協調,但是「學習」就是從這一步開始。有了實際的練習,3、4歲以後如果要讓孩子去幫忙家務,家長就會感到格外輕鬆、順利,例如:擦地板時,家長先準備好抹布然後請孩子進行擰乾、擦拭等動作,這些動作能順利完成,都是因為有了1歲半時建立的動作協調基礎後,再進一步學會做家事技巧所造成的結果。

2歲半∼3歲:參與簡單家事
1歲半開始打好動作基礎後,等孩子大約2歲半∼3歲動作發展較好時,可以試著讓他跟著大人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家事操作,不勉強他去完成能力不及的動作,而是讓他在玩樂中學會參與家事,建議家長也能藉此觀察孩子的能力狀況,慢慢加強家事的強度。

3歲之後:學習生活自理
洗襪子、折疊衣服、擦地、刷桌椅、挑菜等家事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而且可以特別讓他學習照顧自己的家事,例如:自己扣釦子、穿脫衣物…,漸漸克服對照顧者的依賴心理。孩子有了自己動手做的機會,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將來寫字的握筆能力,都是透過這些家事行為中精細動作操作的累積而學會的。

4歲之後:體驗合作樂趣
孩子進入幼稚園後,老師常會帶著一群小朋友一起打掃教室,透過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打掃方式,就可看出孩子的獨立性與特殊性。在孩子使用抹布進行清潔工作的過程中,除了用手操作抹布的動作練習外,也開始讓他們試著運用身體動作(如:蹲著去擦地),還要記得提醒孩子清潔的工作必須確實,並告訴他們打掃範圍,一起沿著直線,從這頭擦到那頭,讓他們自行發揮創意,速度有快有慢,讓他們體會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大面積地板擦拭的成就感與趣味。

在家裡也能進行親子食物料理的製作,從帶孩子上市場準備食材、認識食物、計算與比較食物價格後,在廚房可以讓孩子透過捏麵團來發揮創造力,而在剝菜、燙青菜(把青菜放進水中)的過程中,可教導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危險(滾燙的水與爐火),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中,他會喜歡吃自己做出來的食物,也有助於改善挑食的習慣。



(詳文請見2008年七月號媽咪寶貝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