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如如蜜

轉貼: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馬來西亞講座提問

2008年07月24日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之馬來西亞講座提問

馬來西亞講座提問〈一〉

周律師問

──在這個知識競逐的時代,父母既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又想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蔡女士怎麼看這個平衡。


Bubu答:

快樂的童年與扎實的學習過程應該沒有抵觸。回顧一個人的童年是否快樂無憂時,我們想到的多半是「穩定的情緒環境」、「關懷與愛足不足夠」這些問題,好像還沒有人提到,自己的童年是因為什麼都不用學習而特別快樂的。

我的孩子從年幼就經歷語文與學制的大轉變,所以在學習上她們的體會,我想是「因學習而快樂」而不是「無憂的學習」。

所有的學習都有實質的過程,但我不認為這些總是被同義為「壓力」的負擔,對每孩子來說都不堪負荷。

前一陣子,我的小女兒跟我說,她覺得自己對十七、十八世紀的英文不夠熟悉,再過幾個月要考英文AP,她問我能不能給一些補足的學習建議?在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她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是「學習」,而是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方向使她憂慮。

隔天我馬上到圖書館借了一本牛津出版社的文學史,建議她從文學史所介紹的知名文學家開始,先選讀著名的篇章〈網上都可以找得到〉。這個建議因為十分具體,所以當天她已經開始工作,雖然這是要在例行的課業中再抽時間自修,但她每天跟我談論起所讀的文章時,並沒有負擔的感覺,反而有一種喜悅,這就是我說的「因學習而快樂」。

同樣的,當我們看到街上老是有一些孩子只想殺時間、為自己無事可做感到無聊時,我並不覺得那些無事的孩子真的一身輕。

孩子需要好的學習方式,但大人不能以期待不勞而獲的心替孩子找捷徑;我之所以反對補習教育,就是因為這當中有太多因為代勞而換取成績的技巧〈幫忙整理重點、單字卡、各種卡,使孩子失去統整的訓練〉,長遠來看,這對孩子非常不好。我的女兒去美國上大學之後,我更感覺到高中之前的好成績未必是大學學習成功的保證。她有很多同學在大學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所以,這些經驗讓我更確定,不要為了達到任何目的去「包裝」孩子的能力,教養一個腳踏實地的孩子才是成人給社會的禮物。

「補習」的定義是補救學習而不是搶先學習或代為整理重點。我的孩子在轉換教育制度時最需要補救學習,我們也都一直在做,不同的是,我們留在家裡做、自己牽著手做,並不是因為她們沒有出門補習就在家玩樂。

如果一個孩子覺得自己需要協助,那當然應該幫他找一個好的方式補習,但是,如果父母把「補習」當成「送出門」或「為孩子管理時間」的同義詞,那我覺得父母自己就該好好省思。快樂的學習不是替他走一段、或硬拉著他往前走,而是教他站起來,使他因為喜悅前面的目標而自己走。

快樂童年奠基在穩定的家庭生活與良善的環境,如果我們對孩子真心關切,生活照顧得好、家庭安全和諧,一個孩子就可以在快樂的童年中努力學習。





周律師問

──妳的孩子沒有叛逆期嗎?妳怎麼在他們的叛逆期教養他們?

Bubu答:

一個孩子不會在一天之間就變得「叛逆」,我的孩子在青春期之所以看起來特別平順,是因為我們解決了無數的小問題,當每一次觀念的差異與衝突都能得到真正的協調與相互的了解時,大的叛逆鴻溝就不會築成。

我對孩子的觀察很敏銳,又無法存放問題,所以我跟孩子討論時是非常細微也非常清楚的。好比說,有一次當我聽說一個男孩要約Abby去看電影,她回絕的理由是:「很抱歉!我的外公外婆來,我不能去。」我就跟她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我覺得她的回答是不夠誠懇的,如果她直接說:「對不起!我們家規定我還不能約會。」那情況會更簡單些。

在那次的討論中,她也承認自己並不想去,卻覺得這樣說很難堪,所以我們一家四口因著這次機會而更深入的討論我們的「家規」,仔細說明背後的用意與大家遵守時心中的想法。當然,如果在青春期要與孩子們有不斷溝通的機會,從小給孩子好好表達自己的機會很重要。我常常看到很多小小孩在表達自己的時候,父母親總是很不放心的在一旁下指令,也許這是應該想一想的問題。誠懇的對談方式要從小在生活中培養起來。

從別人的經驗中,我也看到青春期情緒被過度放大的不良後果。如果一個孩子不斷以情緒來要脅父母的退讓,父母應該好好處理這些問題。社會有很多極端的例子使很多父母不敢正常教養孩子,我不覺得這是對的。如果父母在檢視過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並沒有不妥之後,按著為人處事的標準要孩子好好守規矩,我想這並非過份的要求。

我們可以當很有權威的父母,但是這個權威無法來自強求,而應來自尊敬。孩子總會看到你如何執行工作、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實踐你所要求他們謹守的生活規則,當我們自己都做到了,就算輕輕開口也會很有份量。

青少年不是魔鬼野獸,但是如果我們看輕他們、用無謂的寵溺、沒有是非的退讓、事不關己地看著他們成長;那麼,當他們真的變成這個社會的怪物時,我們就不能怨天尤人。

馬來西亞講座提問〈二〉
周律師問

──這個時代的性開放問題很嚴重,妳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教導妳的孩子?

Bubu答:

我先生跟我都是觀念保守的父母,卻得在西式開放的環境中教養兩個女兒,大家可以想像到我們的不適與困難。這個世界每隔幾年就有一個大變化,但是不見得每個變化都帶來喜悅。我無法因為要跟得上時代而假裝我喜歡某些開放的觀念,我更不諱言那些似乎被社會怡然接受的狀況常常使我處在教養的恐懼中。

我第一次看到大女兒八年級的同學和男朋友在我們面前親熱地摟摟抱抱時,我心中的感覺並不是理解這個孩子因為長得美所以比較早熟;我的疑問是,為什麼她的爸媽會捨得這麼小的孩子就讓她失去孩童應有的生活方式〈不是嗎?才十四歲〉。我常常跟孩子提,請她們珍惜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特別是十八歲以前的生活規範與清純模樣,真的是一生只有一次;不必濃妝艷抹、不必學著大人去過那種社交生活、故做老成狀,不必在人生的路上急闖紅燈。

「性開放」的問題給教養環境帶來很大的不安全感,對我來說,這種不安全感如果刻意壓抑,會帶來煎熬。我無法只暗暗擔心卻不跟孩子誠懇對話,所以,在生活中看到別人的例子或想法,我們總會直接跟孩子討論我們對這些現象的擔憂與感受。我覺得這樣的傾訴,幫助她們了解父母保護孩子的心情,也幫助她們接受我們訂下比別的家庭更嚴格的家規。

跟孩子討論這些觀念的的時候,我們是根據一個個實例而不是只訂規則。我們的批判或許是嚴厲的,但是也會聆聽孩子不同的聲音。比如說看到服裝暴露的問題、社會過度探討容貌外表的問題。最近我們也討論舞會,我們對學校舉辦高中舞會的想法並不認同。學校來信說,舞會辦到凌晨一點,學生一點後的行為請家長多費心。這種舞會都在大飯店舉行,有許多人會在飯店訂房間繼續派對到隔日。我不懂,為什麼不在正常時間好好辦一個舞會,而需要這樣一邊擔心,一邊又覺得要像「大人」一樣給予孩子這些「自由」?這不只是SAS的問題,我相信其他社會中的學校也有相同的問題。當我看到這些矛盾時,我就更加有勇氣讓孩子知道,我不認同的事情並不是盲目的反對,我能提出清楚的理由。

我希望孩子知道我們多麼想要當「好大人」,好的大人並不是要在給予過度的自由之後再來耐心收拾殘局〈就算我們都願意收拾殘局,承受傷害的也是他們自己〉。好的大人應該設法使他們在慢慢適應成人的世界時也提供安全,不放任他們用無知的方式去遍嚐青春的苦果──那些苦果因為包著歡樂的外衣而使他們誤以為可口。

全球商業化讓成人失去擔負世代教養責任的道德。當我們看到孩子的時候,想到的商機比任何念頭都強。性開放不是一個被動的選擇觀念,在各種媒體中,它已經主動地強行占據孩子的心靈空間。就在這些或許並非刻意的腐化中,這一代的孩子付出了許多代價,可以想像,還會有更多。

性開放看起來只是一個單點問題,但是如果你實際去了解,各個學程的孩子跟我們的時代有多大的差別,你就會了解那實在不只是一個觀念的改變而已。這個失守的準則,已經大大改變了他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提前交異性朋友、體驗兩性關係、生活方式以歡樂為前導、性別認同的大幅改變…..。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影響下,我看到的是他們不再信任人生中有堅實可以倚賴的穩固力量。那種成天歡樂卻極度迷惑,整天在部落格上大嘆不快樂!不快樂!就是他們的特徵。

一看到這些孩子,我總是會想,我們這一代的父母自以為給了孩子許多自己年少時所沒有的東西,但是,我們也同樣能確定他們的心靈比當年的我們穩定、富足、快樂嗎?這麼疼愛孩子的我們,難道沒有能力多給他們一些更能留駐心中的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