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如如蜜

搶鍋麵

2014年01月24日
2013/10/02
麵條兒
梁瓊白/聯合報
每到夏天,總會吃上幾回涼麵,這種清涼爽口的麵食,讓炎炎夏日苦於做飯的煮婦靠著它便能輕鬆些,而且不管是自己做還是買現成的,都能贏得和諧,不像有些簡餐,順了老的,小的有意見,聽了年輕人的,老的又嘟囔。
吃涼麵的日子,我習慣到菜場的熟食攤買它兩個鹽水雞的雞胸,通常這部位最不討喜,肉層雖厚卻乾澀難嚼,以至熟食攤剩得最多的都是雞胸,像我買鹽水雞就永遠只挑後段的腿部,吃涼麵需要熟雞絲,自己煮嫌麻煩,就挑這種便宜又方便的成品,剝除胸骨、將肉撕成細條便可搞定涼麵必備的這一味,因為肉層變細了,便不覺得乾澀,顯然店家也是樂見有人對這部位青睞,因此價格特別便宜,老闆娘還善意的提醒我可以做雞絲拉皮,我告訴她吃涼麵用,她有點恍然大悟的笑了笑,以後再去買,我們就都互有默契了。

涼麵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煮熟以後用電風扇吹涼,另一種是過水讓它冷卻。我有位朋友他家賣了三十五年的涼麵,就靠著這攤生意把五個孩子養大,所以別小看它的利潤,只是他母親也因為長年吹電風扇的關係,如今年紀大了雙手一直鬧風濕痛。

朋友家的涼麵特別香是拌了蔥油的關係,她說:先用沙拉油把蔥爆得焦焦黃黃的,然後把油瀝出來,放涼了拌進麵條裡,這樣麵條就不會黏在一塊了。過水的涼麵則是用冰水,要先在冰箱裡冰好一鍋冷開水,把煮好的麵條用冰水沖掉外層的粉漿,口感便更俐索。

外頭現成的涼麵大都用油麵,這樣很省事,批回來的油麵直接裝盒,搭上配料就可以賣了,如果用拉麵,煮熟還要吹涼或過水,工序上麻煩些。但比起過水,油麵雖然有鹼味,還是比店家不知會用什麼水過要好些,我習慣用雞蛋拉麵自己下,再照著朋友的方子拌上爆香的蔥油,果然比拌麻油的香氣更溫順些。

涼麵好吃的關鍵在醬料,芝麻醬一定要新鮮才香,放太久已經沉澱了的醬,不但香氣少還帶油耗味,調味用的醬油、麻油、醋、蒜蓉要一樣樣加,慢慢的調,集合香、鹹、酸、辣、麻於其中,讓原本單調的小吃變得口感豐富,其實這種醬料不盡然都是拌麵條,也有些是塊狀或切成寬條的涼粉,把醬料淋在面上,吃的時候再拌勻,口味重的還加辣,吃得滿頭大汗的痛快成為另一種涼快。

相較之下,日式涼麵的視覺最清爽,漂涼的麵條盛在墊有碎冰的竹簍裡,用一小碗加了佐料的湯汁沾著吃,味道溫和,吃相也優雅。東南亞的口味著重酸辣,還加有一些特殊的香料,都是以開胃為主,在胃口較差的大熱天,涼麵兼具的效果,在哪兒都受歡迎。

涼麵除了麵條還要搭配菜碼,卻也可繁可簡,簡單的小黃瓜絲、紅蘿蔔絲、銀芽就打發了,講究的,蔬菜之外,雞絲、燒鴨絲、醬肚絲、醬肉絲、洋洋灑灑可以擺滿一桌,澆頭還有蔥花、蒜末、芫荽、花生末、芝麻醬汁、芥末汁、紅油,辣的、不辣的、嗆的、不嗆的,花樣和口味多著呢。

習慣米食的南方人拿吃麵當主食的比例不高,但是從小家裡因為靠著配給,每個月都能領到些麵粉,於是眷村媽媽們就變著花樣的去做不同的麵食,最陽春的吃法是煮麵疙瘩,把麵粉加水調成糊,然後用湯匙舀到煮開的水裡,再加些青菜、肉絲煮成一大鍋,有時間的就揉成麵糰,然後揪成片狀或扯成丁狀的入鍋煮,那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北方人管這種造型叫揪麵片兒或貓耳朵,反正煮熟就吃了,每家都有四五個以上的孩子,又都是發育年齡,特會吃,這種麵食雖然賣相不怎麼樣,口味也一般般,但就是能餵飽每張能吃的嘴,虧得有這些配給麵粉,才讓那時候的小孩雖然吃不好卻都能吃飽,而且麵食營養好,只要能吃就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照樣一個個都長得人高馬大的。

五○年代前後的台灣,還有機會領到美軍或教堂送的奶粉,掺一點在麵粉裡,不管加點鹽和蔥花煎成鹹口味的,還是加點糖煎成甜口味的攤餅都香氣四溢,特別好吃,那香氣總在下鍋加熱時散發,每當氣味飄散,很快便引來聞香而至的自家兄弟姊妹,以致一片剛起鍋的餅一會兒就被分光了,還不時引起些爭吵,就這麼樣的零食,在那年代也是香的,多年之後,偶爾想起那些不成熟的烹調術做成的吃食,更確信少就是好,欠缺才讓人回味的真理。

我的父母都不是擅長做麵食的好手,花樣不如慣吃麵食的北方人多,也不像眷村其他媽媽們會用它來做各種廣式口味和造型的油角、煎堆、蛋饊。他們常常東聽一點、西問一點的回來實驗各種點心,只要他們動手做,廚房就會出現各種奇怪的成品,例如麵皮不夠發的包子、饅頭、硬得像麵棍的油條、不酥也不脆的燒餅,我發現他們還挺愛挑戰高難度的麵食點心,總想靠自己做那些沒有多餘預算買給孩子們嘗的食物,應該是他們一做再做的動力吧。

我們家失敗率最低的麵食是擀麵條,本來,如果拿著配給的麵粉到街上的麵條廠去換,一斤麵粉可以換回六兩裁切整齊的乾麵條,母親覺得不划算,就自己和麵自己擀薄了切成細條,偏偏我們家連擀麵棍也沒有,就用酒瓶代替,有幾次失手,酒瓶匡啷一聲跌落地面,立刻四碎,母親馬上叫大家原地別動,然後由我拿掃帚掃乾淨那些碎片,再換支瓶子繼續擀。這麼克難的工具,那時候好像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不常吃麵食的緣故,沒有工具,在當時的環境並不算例外。

我家吃麵條的方式,向來都是所有材料一鍋煮,用一個大鍋,放油爆香蔥段後加水,水開之後放入麵條煮幾滾,接著放青菜、蝦米、偶爾有肉絲;然後調味就算完成了,一大家子吃著那鍋連湯都有點糊的麵條挺習慣的,人多就有這種好處,什麼都好吃,再多都能吃完,一大鍋連湯帶菜的全在內,七個孩子都是這樣吃大的,直到多年之後我做了烹飪這一行,才知道這種煮法叫做搶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