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IA

福祿貝爾教學

2004年09月30日
福祿貝爾教學

福祿貝爾為十八、九世紀的幼兒教育家。少時因喪母與被家庭的冷落,形成孤獨內向的個性,酷愛大自然,從大自然中體會了宇宙奧秘與真理;其受家父與母舅的宗教薰陶,奠定成人後救世救人的志願。年輕時感於裴斯塔洛齊的為教育奉獻精神,當了裴氏門徒,深受其家庭教育論的影響,而成就時有的幼兒教育思想。
貳、生命統一的思想及教育原理
  福氏認為宇宙觀是萬物中有一永久不滅的法則,而此法則乃萬物賴以生存,而支配與統一萬物者就是神,神創造萬物-人、自然,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人類有其特有的使命和天賦,為神認為萬物中最高者也是最具有神性。他深信幼兒的生命是一種神性的表現,不停的由內而外自我發展成的自我創造的活動體。所以人性教育應依循「內在的統一性」與「內在的規律性」,引導其利用智慧與理性來認識事物,思考及表現對事物的見解,(林盛蕊,民79,7)
  福氏覺得幼兒教育即藉著有價值的遊戲與作業,使其內在的各項能力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應提供一個美好的道德的、宗教的環境條件,發展其社會生,陶冶其情操,他在1840年創設了第一所幼稚園(Kindergaten)世稱「幼兒教育之父」。
參、「遊戲」與「恩物」的貢獻
   福氏為建全培養幼兒創造的本能,設計出具有發展性的、理想的玩具,並將其名為「恩物」(gaben,gifts),「恩物」為神所給予的「恩寵的賜物」之意。從恩物遊戲中訓練幼兒的「自動直觀」,而「自動直觀」是發展幼兒內在性質的有效方法。福氏是第一位闡揚「遊戲」功能及價值的人,「遊戲」是幼兒期最純粹的精神性活動。且遊戲並非漫無目的的盲動,是要以確定的材料,適當的指導,有秩序、有層次地活動。而「遊戲」與「恩物」正是非常合乎幼兒的發展論,也即是今
日幼兒教育提倡的「從遊戲中學習」的理念來源。
貳、理論基礎
壹、自我活動原理
  認為幼兒本身的活動,乃出自其自己的決定,成人不予干涉的,教育的方法是為幼兒提供種種機會使其從活動中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能力,教師的鼓勵與指導,幼兒本能的自發活動,有助於啟發其潛能的發展。
貳、連續發展的原理
  根據福氏的「人性教育」中論述,認為生命的發展乃是連續性,亦人類出生已具有天賦的才能,而才能應順其自然,循序漸進,過多的要求,都阻礙孩子的發展,教育的任務應重視幼兒本性的需要,順應其自然的成長之階段,適當指導,成就其品德、性情、思考、判斷等各種內在的能力。
參、勞動精神教育
  福氏認為人之勞動不只是維持食、衣、住、行的需要,而是要把隱藏內部的精神與神性表現出來。父母對子女的學習不僅注重知識的獲得,更重要注意勤勞的努力。有了勞動的精神,外在的失敗,也會由內在的堅強精神力量再站起來。所以培養幼兒勞動精神,與創造恩物訓練,使幼兒從活動中思考,創造而達到教育目標。
肆、社會化原理
  認為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與社會生活在一起,故培養幼兒「社會化」的能力」,也是教育的任務。將教室視為社會的雛形,同時在所有的活動中發展幼兒互助、合作、團結、等待、忍讓、尊重等社會行為,以適應複雜社會的能力。
伍、宗教與道德一體的教育
  視人性教育基礎,強調宗教心與道德性的萌牙,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受父母愛與教養的潤澤,生活在溫暖安全中,子女從父母中體會到受關愛的幸福,而宗教心在培養一種內在的精神力,使自己感受神與你同在,而成就堅強的意志,面對外來的挫折。故早期教育培養宗教、道德教育。
參、實施過程
  福氏的教育模式分遊戲教學與恩物教學。
壹、遊戲教學:幼兒的教育乃是經由遊戲中來輔導,玩耍、遊戲世是一種自發性的自我教育,遊戲是一種喜悅、自由、和平與他人引起共鳴的同享活動,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幼兒從不規則的遊戲中,往往發展出日後應變社會能力的動力。所以福氏將遊戲列為幼稚園最主要的課程。「母親遊戲與兒歌」即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全發展,培養宗教心的遊戲教材。
貳、恩物教學:恩物即是「神賜于幼兒恩寵物」根據自然界的法則、性質、形狀等,用簡易明白的物體製成,以作為人類了解自然,認識自然的初步訓練,恩物的種類共計二十種,前十種稱分解恩物又稱遊戲恩物,重於導向遊戲的發現,後十種稱手工恩物又稱綜合性恩物,主要在引導幼兒的發明與創作,詳細說明於後:(林盛蕊,民79)
一、種類:
  第一恩物:六色球--用紅、澄、黃、綠、藍、紫的絨線織成的球套,分有帶子和無帶子兩種。
目  的:認識分辨顏色、數目和空間概念。
第二恩物:三體-木頭的球體、正方體、圓柱體。
目  的:在使幼兒認識三體的名稱、形狀和性質,藉以培養幼兒自發自決的能力、理解力和分類能力。
第三恩物:正方體--八塊小正方體組成。
目  的:認識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哲學思想,培養幼兒的思考力,數的概念,對稱及創造力。
第四恩物:正方體-由八塊長方體組成。
目  的:培養幼兒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係及推理能力與創造力。
第五恩物:正方體--由二十一塊小正方體,六塊大三角柱,十二塊小三角柱等三十九塊組成。
目  的:培養幼兒認識大小三角柱之間與正方體的關係,並培養藝術的創造能力。
第六恩物:正方體--由十八塊長方體,十二塊柱台,六塊長柱等三十六塊組合兒成。
目  的:培養幼兒認識正確的數概念及滿足建築遊戲的慾望,進而發展推理能力、創造力、想像力,以增進智慧。
第七恩物:面--由正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鈍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不等邊三角形,並不同顏色組成。
目  的:認識立體與平面的關係,是由具體進入抽象的關鍵,培養認知概念,並促進創造力,組合的能力。
第八恩物:直線-細竹子、小棒子或吸管製成的長棒,依3公分、6公分、9公分、12公分、15公分不等組成多組直線。
目  的:使幼兒瞭解線的無限長意義,體驗線構成面,培養數概念,長短距離以及物體的正確形狀,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與對物體的外形結構的認識。
第九恩物:曲線(環)--由金屬性或塑膠之環形有直徑6公分、4.5公分、3公分的全環、半環不等。  
目  的:認識曲線與直線的關係以及透過藝術的花樣、培養幼兒美的創造力,實物遊戲、數的概念、專心注意與創造力。 
第十恩物:點--以豆、小石頭、塑膠粒等材料。
目  的:認識點及體驗點、線、面之關係,幫助訓練幼兒手指肌肉的發展,以及點可以連接成直線、曲線的不同創造。
  以上十種恩物是概念、分解與思考的教具,以及各種幾何圖形的認識,其結構由體→面→線→點。
第十一恩物:打洞--用針刺小孔於紙上。表現出各種物形,用長針(用圖釘)、刺墊、顏色紙。
目  的:使幼兒學習手眼協調能力,以及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第十二恩物:縫--利用厚紙或薄板在上,縫各種物形,利用彩線(棉條)將兩個分離的東西接連起來。
目   的:培養幼兒的細心與耐力,並瞭解縫的功用。
第十三恩物:繪畫--利用多元素材自由作畫。
目   的:讓幼兒自由發展,表現潛力,以培養幼兒的思考與創造力。
第十四恩物:編織工--由有色的正方形來編織。
目   的:使幼兒了解面的關係,學習上下、數的學習。
第十五恩物:摺紙工--以色紙的摺、翻、壓的訓練。
目   的:認識角、邊、對角線的關係,可以使幼兒集中注意力、數概念,學習方向和位置等訓練。
第十六恩物:剪貼--剪形、分解、組合。
目   的:能辨別部分和全部的關係,分辨角與邊的關係,可以培養幼兒的順序、美感與專注力。
第十七恩物:豆細工--利用泡軟的各種豆子及小竹棒。
目   的:學習半立體進入立體的表現,角與邊的關係。
第十八恩物:厚紙細工--利用剪、摺、黏的能力。
目   的:使幼兒由角、邊、面來表現立體工。訓練調和運動、滿足求知御與安全使用工具的概念。
第十九恩物:玩砂-利-普通砂、白砂、有色砂。
目   的:感覺重量感與量的遊戲。
第二十恩物:黏土
目   的:綜合創造與藝術的效果,滿足幼兒的創造與遊戲的慾望。
  第十一至二十種恩物是操作性,感覺與訓練的教材,亦被稱為綜合恩物,或稱「手工」或「作業」恩物。其最直接的表現與社會生活上的各種基礎事物,培養幼兒觀察與創造。其結構為點→線→面→體。(林盛蕊,民,73)
二、功能:
 學習恩物的遊戲,訓練幼兒的直觀自發的能力,以及宇宙的法則、規律性,並從中獲得「統一」、「整體」的概念,而達福氏的最終目的,所謂「生命的統一」。
肆、單元教學活動設計示例
(請參閱駝鈴集5,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編印,中華民國82年4月出版)
伍、評析
壹、貢獻
  一、創造幼稚園並賦予精神。Kindergarten是德語,「兒童的庭院」或「兒童花園」之意。福氏創設「幼稚園」之目的有二:1. 給予幼兒一個團體教育的場所與環境。2.幫助母親們明白對自己幼兒教育要負起的責任,且提供母親、婦女一個實習幼兒教育方法的場所。(許興仁,民79,87-88)幼稚園每日的活動有三:一為表現,二為唱歌,三為手工。福氏的幼稚園視幼兒為一種自我活動的存在,所以他倡導活動教學,觀察幼兒生活、設計遊戲的種類及玩具,並且注重手工作業,希望發展幼兒內部的創造力。(王立杰,民79,28)
二、重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福氏認為:「人內在有神性」教育工作的目標乃是喚醒兒童內在的本質,幫助並發展神性的表現──這就是福氏教育方法論的起點
。(許興仁,民78,14)
三、認識「遊戲」的重要。「遊戲如同一面鏡子,照出兒童內在的性質」。看到兒童遊戲也可瞭解兒童內在的需求及發展的特性。福氏在兒童實際生活中,發現「玩耍」、「遊戲」和內在神性的關係,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位承認「遊戲」的教育價值的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兒童創作遊戲的人。
四、恩物的功用: 
1培養幼兒數概念。恩物不僅可以指導對稱性或中心花樣等概念,更能利用恩物指導數教育,認知發展學家皮亞傑(J.Piaget)認為幼兒(二∼七歲)是具體操作前期(Pre-operation Period)此期幼兒應盡量提供具體的教具,而恩物最符合此種要求,我們可以利用恩物指導集、數、量、形多樣學習。
2培養幼兒創造力。恩物教學主要目的先讓幼兒習得某種概念或原則之後,再讓幼兒依原則去組合、變化,從此過程中培養幼兒創造力。如有位大班幼兒可利用第三恩物十四盒組合成「羅馬競技場」、「遊樂園」等。如此恩物不具有創造性嗎﹖
3培養保留概念。皮亞傑認為保留概念是指──個體-刺激物之反應,不限
於知覺直接感受到的部份,更重要是了解刺激原有的特性,不受外形改變的影響。如第七恩物,與幼兒玩智慧遊戲時,拿出四塊等腰三角形,排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狀,然後問幼兒   或   何者比較大或是一樣大﹖為什麼﹖若具有保留概念的幼兒會說兩個一樣大,因為都是四塊等腰三角形所拼成的。
4培養推理能力。目前我國教育太注重背誦的知識缺乏推理能力,恩物的訓練即具有此功能──如玩第三、四、五、六恩物後,可讓幼兒思考其間的關係,做替換遊戲,四塊三角柱可以換成幾個長方體﹖
5培養幼兒規律性的習慣。每一恩物的取法都有一定的規定,其目的就是培
養幼兒規律的行為,再者如排列各種圖形都要求孩子注意對稱性,亦是規律性行為另一種表現,事實上,操弄過恩物的孩子,都知道「物歸原處」的習慣。
6培養幾何圖形概念。操弄過恩物的幼兒很容易瞭解什麼是正方體﹖長方體﹖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概念更曉得可以互換,如二個正方形可拼成長方形,四塊正三角形可拼成正方形等很容易就學會了體積與面積的問題。
7培養社會行為。社會化行為發展,在幼兒學習的歷程是非常重要的,恩物的設計就重視整體(社會)與部份(個體)之間的關係。如大正方形中缺一小正三角形,就無法構成正方形,且教學中常常讓幼兒一起自由創作,這些都無形中培養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