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值得與小朋友一起閱讀、討論的繪本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6

為了辛巴上學問題,找資料應急 謝謝宇媽提供! ************************************** 值得與小朋友一起閱讀、討論的繪本 花蓮師院教授 林偉信 提供 花蓮師院91級社教系李旻儒 整理 2002/8/18繪本書單 一、有關媽媽形象的繪本 (一)「我們的媽媽在哪裡?」,上誼文化。 (二)「我的媽媽真麻煩」,遠流。 (三)「做媽媽的都是這樣」,巨河文化。 (四)「媽媽的紅沙發」,三之三文化。 (五)「永遠愛你」,和英。 (六)媽媽眼中的寶寶—「我家有個壞╱好寶寶」,格林。 (七)「莎莉離水遠一點」,遠流。 (八)「讓我安靜五分鐘」,台灣麥克。 二、有關爸爸形象的繪本 (一)「爸爸,你愛我嗎?」,三之三文化。 (二)「爸爸,你看我在做什麼!」,格林。 (三)「爸爸,我要月亮」,上誼。 (四)「我爸爸」,格林。 三、可以引導小朋友學習面對死亡的繪本 (一)「爺爺有沒有穿西裝?」,格林。 (二)「想念外公」,遠流。 (三)「我永遠愛你」,上誼。 (四)「獾的禮物」,遠流。 (五)「一片葉子落下來」,兒童故事集。 (六)「阿星的婚禮」,兒童故事集。 四、可以引導小朋友學習面對並抒解脾氣與情緒的繪本 (一)「生氣的亞瑟」,三之三文化。 (二)「生氣湯」,上誼。 (三)「啊!煩惱」,格林。 (四)「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三之三文化。 五、可以引導小朋友學習面對並抒解害怕與恐懼的繪本 (一)「雷公糕」,遠流。 (二)「魔奇魔奇樹」,和英。 (三)「床底下的怪物」,上誼。 (四)「潔西卡和大野狼」,遠流。 (五)「討厭黑暗的席奶奶」,遠流。 (六)「我好擔心」,三之三文化。 六、可以引導小朋友學習面對父母失和與單親教養的繪本 (一)「好事成雙」,格林。。

【轉貼】自然觀察入門

2004年10月11日
公開
18

「自然觀察入門」演講整理稿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4/tp/0104_1205_gspeech/faburary.htm 以下是徐偉斌演講精華整理:   由於我們今天的題目是「自然觀察入門」,因此我假設在座的朋友都是自然觀察的初學者,來談談何謂自然觀察。「自然觀察」很多朋友都會覺得好像是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做的事,其實不一定,我認為如果把它當成是一種「習慣」,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各位朋友每天在上班之前花一點點時間留心一下住家附近的生態環境,譬如說今天有那一些鳥類飛來家附近,或者在等公車時看看附近的樹,樹葉上是否有什麼昆蟲在爬,身邊有什麼花草等等,培養自然觀察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無形中是幫自己的生活加分,生活也會比較豐富,因為隨著隨地都可以做,自然生命中不會有「無聊」的情形發生。 賞鳥經驗的分享   一開始賞鳥是因為想要「畫鳥」之故,那時是民國75年的事,由於當時台灣自然觀察風氣不盛,屬於「混沌未明」階段,不僅研究的人不多,可供參考的書籍更是寥寥可數,因此一開始我是拿著望遠鏡、紙筆就想去賞鳥的,因此覺得相當挫折,尤其與一些賞鳥老手入山賞鳥時,往往一些賞鳥高手指著告訴我『那裏』有鳥,我卻怎麼都找不到,看不到,後來也是一次次經驗累積,知道要有適當的工具,要偽裝,才開始漸入佳境。   由於是基於「畫鳥」的心態,因此我每次在賞鳥之前都會先做研究功課,比如說,知道那個定點有那一些特有鳥種,那些鳥種有什麼生活習性,如何吃、如何睡等等。因此一旦賞鳥老手大談鳥經之時,我多半心裏有譜,彷彿有本書在心裏,一旦書本上的鳥兒在眼前或歌唱,或跳躍時,才對照出真實鳥兒所帶來的樂趣,當下覺得蠻感動的。   不過感動歸感動,自然觀察很多都是當下一瞬間的經驗與感動,而人是健忘且擅忘的,因此,如何透過紀錄的方式,捉住瞬間的感覺是相當重要的事,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自然紀錄的回顧將有助於將大家的自然觀察的功力做一個加速的提升,對於有興趣長期經營自然觀察的朋友來說,是相當有用的一項訓練。同時可以留下許多美好而難能可貴的回憶,其中樂趣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就工具上來看,我建議採三種紀錄方式,一是「文字」、一是「攝影」,第三個就是繪畫,文字可以紀錄當時的心情與感覺,攝影則是快速而方便,且有其必要性,如可以留做研究印證之用。至於繪畫,這是一般人較不會選擇的一種方法,但是卻常常可以補攝影的不足。(之後徐偉斌創作的幻燈片中,到處可見來自自然觀察的繪畫底稿的創作靈感,回去後再重新整理完成一張完整的畫。)   因為我本身也玩攝影,早年為了買一個昂貴的高倍數相機鏡頭,我存了好久好久的錢,那鏡頭價值12萬5千元左右,真的非常地貴。比較起來,科技發達後,目前多數的數位相機可以直接外接專業鏡頭,對於愛好賞鳥的人而言可說是相當方便,同時數位化也方便編緝與儲存,一般而言,大約3、4萬元就可以擁有一身不錯的相機配備,非常適合賞鳥的人使用,是我相當推祟的一項工具。 賞鳥與畫鳥   過去的人畫鳥往往因賞鳥不易且文明未開,最快的方法便是舉起獵槍「碰」的一聲把鳥給打下來,接著獵狗便會把它叼來,直接用樹枝插起竪起,然而畫家就開始畫,當然這種方法相當野蠻,不過也看得出來畫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今天帶了一些畫作的幻燈片都可以看出,過去無論中外歷史上的名畫中(直至今日仍是),大部分的畫作的鳥都是畫家自創的鳥,完全叫不出名字的,這在我畫鳥的過程也曾經困擾過我,因為古籍資料相當有限。就中國而言,清代的鳥變形的尤其嚴重,反倒是宋徽宗時期因為成立畫院之故,出品許多寫實而精工的鳥類畫作,其實中國畫作中在元明時代更有幾幅可以直接看出畫的是「綠頭鴨」、「伯勞鳥」、「白頭翁」等,可見得過去的畫鳥是相當不講究的。 菜園奇遇記   我的工作室設在永和,一個人口相當疇密的地區,週圍全是住家,但是經過每天的觀察,我竟然工作室的窗口及附近紀綠過的鳥類高達15種之多,一次次的驚奇的發現,我終於在窗邊架起了相機及快門線,今天你們看到的許多照片就是在我的工作室拍的,這真是令人驚訝的事,許多事物如果你從不留心注意,它永遠也不會出現,如果你付出關心,它就每天生活在我們周圍。   每天下午白頭翁一發出悅耳的叫聲,我便知道是下午3點半了,有一次一隻夜鷺在我的工作室外落腳,我好奇它為何決定在這裏停歇,便順著它眼神望去,發現它真正有興趣的是樓下鄰居魚池中肥大的魚兒,正貪婪的望著它,但因為魚池旁立著二隻兇惡的狗,因此它也只能望梅止渴了!   還有一次更特別的經驗,那就是我曾經連續三年紀錄的「鶴頭鴞鷹」(不知是不是這麼寫),第一年我看到它是在工作室外(我在工作室外種花、種菜,有一個菜園)當時我正納悶它為什麼會停在這裏,工作室旁都是房子,鶴頭鴞鷹應該是需要有原始一塊空曠土地才會停留的,沒想到一、兩天後它就走了,等到第二年天氣一變冷它就又來了,而且還帶了它一個朋友,一同到訪我的菜園,在那兒盡情的玩耍追逐,這一次停留了三天。我發現原來天氣一次它就會來,等到第三年我便開始期待它的到來,因此開始注意何時會有寒流來到,結果並沒有等到它。原來是因為鶴頭鴞鷹每次來都是棲息在我們家附近有一塊荒地,上面蓋了一個鐵皮屋,之前我有一次經過時便發現鶴頭鴞鷹在裏面休息,等到這一次我到附近探勘發現,那塊地已經賣給房地產,正在整地當中,鐵皮屋也掀了,難怪它不再到訪我的菜園,那一次的經驗真的很特別,而我卻是悵然若失,好像一場戀愛正要開始就結束了,令人相當難忘。 「自然觀察」基本配件   現代人賞鳥其實非常便利,許多專業機構都會有解說員進行定點講解,甚至圖鑑都準備好給大眾參考,但是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到戶外賞鳥,或三兩朋友同行,那麼最簡單的幾項配備則是賞鳥不可或缺的。首先你需要一個雙筒的望遠鏡,現在許多觀光景點都會賣一種鏡片上鍍上一層紅色的「假紅外線」望遠鏡,雖然價格便宜許多,但建議不要買,會傷眼睛,如果有人想買高倍數望遠鏡,倍數至少自25倍起跳,同時需附腳架。第二重要的工具即是「圖鑑」,如此一來才能邊看邊對照,知道自己觀察的是什麼鳥。另外,在穿著方面則是儘量講求樸素,不要穿花花綠綠的衣服,建議選擇綠色或咖啡色的暗色衣服,以免驚動鳥類。還有記得,隨身一本小筆記本,或寫或畫,不用太大,小小一本就夠了。   如果你曾經去賞鳥,可能看過一些特別奇特打扮的人,如頭上插滿了雜草,穿米彩服,攝影機裝飾成一根枯木等,你不要以為這個人有什麼問題,他只是在偽裝自己,將穿著融入大自然中,讓攝影工作更順暢進行。   另外,定點觀察是很重要的,往往可以看到許多走馬看花所看不到的東西,如果有朋友選擇一個人賞鳥,其實也是很好的經驗,雖然比較孤獨,卻容易累積個人的感動,非常值得嘗試。對我來說,許多美好的經驗都是來自獨自賞鳥時所累積的,聽風吹,看雲聚,霧來霧散,鳥囀、鳥停,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地奧妙而深刻,特意去找鳥時它遠遠的躲著,一旦你累了、倦了,坐下歇息了,它又來尋你。一次在阿姆山,一隻冠眼畫眉便如此跳到我的面前來,叫我不知所措,因為背著沈重的器材都是為了找遠距離的鳥兒,我甚至連儍瓜相機都沒帶,冠眼畫眉就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跳走著,真的不可思議。 隨興自由,深化人生   最後,我想跟各位朋友談談自然觀察的重點,很多朋友一開始做自然觀察時會急著想要記住各種動植物的「名字」,事實上名稱是人類取的,觀察物種最要緊的還是留心物種與環境的關係,譬如說,明明同一種植物越往山頭去卻越密、矮,原因是為因應東北季風。又例如,許多植物的葉片反捲,是為了保留水份;鳥巢厥生長在枝葉交叉的地方,是因為交叉處水份最豐沛。又例如曾經到過關渡的民眾,是否注意到關渡延著堤防的地方植物與水生植物不同呢?因為那兒的土壤是外面移植來的,因此適合的植物自然不同。   物種間互相的競爭、合作,或形成自衛機制,或選擇共生並存,亦或個別特種間特別擴充生存領域間的行為,亦或寄生於別的物種上以求生存等,這些種種不僅對大多數而言都是新奇有趣,同時更能讓人從中吸收知識,深化生命。因此,自然觀察不同急,不妨採隨興的態度開始,慢慢養成習慣,相信大家都會有相當豐碩的收獲的。 整理人:謝逸彣 講師簡介  自然生態畫家徐偉斌,兼具鳥類畫家與鳥類觀察者雙重身份,鳥齡長達10餘年之久,擅長精工寫實鳥類畫作,曾任漢聲小百科自然精細繪圖及遠流出版之「深度之旅」系列的採訪、勘察、繪圖工作,畫作有「觀鳥」、「保育類野生動物及珍貴稀有植物圖鑑」,與吳尊賢合著「台灣賞鳥地圖」一書。

【轉貼】手牽手擁抱台灣黑熊

2004年10月11日
公開
9

「手牽手擁抱台灣黑熊」演講整理稿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4/tp/0104_1205_gspeech/january.htm 整理人:謝逸彣 講師簡介   黃美秀,在台灣專業研究設備簡陋、經費拮据情況下,以其當時一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保育生物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身份,一個平地女子,與當地原住民及志工組成簡單團隊,深入玉山國家公園連原住民都不願到達的大分地區,以斷壁、崩石、危橋之蠻荒境地為道路,無畏颱風、大雨、毒蜂之種種惡境的苦楚,歷時三年時間,追縱行蹤飄忽的台灣黑熊,成功創下台灣第一個成功捕捉繫放15隻台灣黑熊紀錄,為台灣特有物種「台灣黑熊」之研究及保育觀念之推廣,開啟一扇關鍵之門。   她,被媒體譽稱為「台灣的珍古德」,一個布農族人口中人人敬重的「態媽媽」! 以下是黃美秀演講精華重整:   我今天要跟大家講的是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故事,一個「自己家」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台灣特有的地理環境即是崇山峻嶺、連綿的山巒與壁立的縱谷,因此在今天演講中,如果你期待看到(幻燈片)或聽到,如同國家地理雜誌、DISCOVERY頻道常見的動物奔馳在廣大草原上,研究人員坐著吉普車在後面追蹤的浪漫美麗的畫面,那麼你可能要失望了!在台灣,特殊的地形與惡劣的研究環境,使得生態研究工作較其他歐美先進國家要困難許多,為了幫助大家能夠更深入了解我們今天所要談的主題,首先來看看世界現存的熊的概況。 世界現存的8種熊   熊是世界上僅存最大型的哺乳動物,圓胖的身體、無辜的眼神,常令人覺得非常可愛討喜,大家最常見到,應該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特有品種「貓熊」,或稱「大熊貓」,這是世界上僅存最少的熊,約1000多隻。另外就是完全食肉、全身純白的「北級熊」。其次仍有分佈在美國、加拿大的、歐洲、中國、日本的「棕熊」,生存於北美洲之「美洲黑熊」,以及主要分佈的南美洲、眼睛旁佈瞞一圈白色毛髮如同戴眼鏡一般的「眼鏡熊」等。   至於亞洲方面,則有馬來西亞的「馬來熊」、以印度、斯里蘭卡為主要分佈區域的「懶熊」,以及活動分佈在亞洲地區如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印度、台灣的「亞洲黑熊」等8 種。「台灣黑熊」即是亞洲黑熊一支,為特有台灣亞種,由於胸前有一呈V字型或新月型的白色或淡黃色的毛髮,又被稱做「月熊」。 你所不知道的「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在1998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被列入「瀕臨絕種動物」名單,2000年更被台灣民眾票選為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動物,但是我們對於台灣黑熊的真實面目所知卻是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並沒有任何研究資料記載之故。   首先,就形體上觀察,台灣黑熊的體長約120~180公分,體重約50~200公斤,由於眼小吻長,側面看上去很像一隻「狗」,V型白領或一彎新月型斑紋,有著典型食肉科動物的牙齒、四肢並行,偶會二隻站立,前後腳掌都有五根指頭(請先注意!因為在往後圖片中,我們將發現台灣黑熊因誤入陷阱之故,斷掌或斷指比例相當地高),指甲約長5公分。   我們的研究除了捕捉繫放黑熊之外,在黑熊被麻醉之後,則必須幫黑熊做「全身健康檢查」,量身高體重、三圍、做少許牙齒切片(可看出年齡),並且幫它載上人造追蹤器頸圈外,平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撿黑熊的「大便」。這些俗稱「大便」的東西在學術上稱做為「排遺」,在一般人眼中是避之危恐不及的東西,在我們眼中「撿大便」卻是相當幸福而興奮的事。事實上,根據我們研究台灣黑熊的排遺發現,台灣黑熊乃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為植物而非動物,植物佔90%比重,其中又以季節性台灣高山植物如春天的箭竹筍、山櫻桃、夏天的台東杮、秋冬的青剛爍、台灣蘋果、台灣胡桃等為主,另外,黑熊也吃雜草與嫩草,由於愛吃蜂蜜之故,也常會見到被搗毀的蜂巢,與一般人認為熊是食肉性動物,見人吃人的印象,是相當不同的!   我過去在美國跟著指導教授大衛.賈塞利斯進行研究時發現,美洲黑熊在冬天時是會冬眠的,但是台灣黑熊卻不會,原因不明。另外,熊會爬樹,所以記得,千萬別再相信過去童話中有兩人遇到熊,一人爬樹、一人裝死的故事了,因為熊是會爬樹的!在野外,若看到樹上有5條爪痕(或許因斷指只有3、4條也有),請趕緊走開,表示附近有熊。   遇到熊時,切記不要跑給它追,因為台灣黑熊時速30~40公哩,等於一台小摩托車,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的走開,因為黑熊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遇上人時它比你還要害怕,只要不隨便激怒熊,靜靜走開是最好的方法,當然遇到熊的機率微乎其微,即使是我,除了設陷捕捉的,也只遇過一次,所以能夠遇熊,可說相當難得機運呢! 黑熊研究小組   這次的研究是由玉山國家公園贊助,主要是以玉山國家公園的瓦拉米及大分兩地為主要研究地點,瓦拉米自登山口進入約一天的路程,大分要走三天,是連原住民打獵都不肯到達的地方,主要因為路程遙遠難行,一路上懸崖、斷壁、危橋等,因為沒人會到,常常需要在一片及腰的植物中自行開路,可以說相當地「古意盎然」。選擇大分的因素主要是因為當地盛產青剛爍,一旦秋冬結果豐碩,就會引來為數眾多的黑熊前來覓食,在那裏前後三年的研究期間,我們自行搭建簡工寮、在沒電、沒水、沒有補給站、沒有熱水洗澡的日子,一同合作的夥伴提供給我相當大協助與幫忙。這一個由我、玉山國家公園提供專家—多為原住民、志工(大學登山社員)組成的小組成員,奇蹟似的完成了許多「台灣第一」的創舉。     為了捉熊,我們自創了台灣第一份「熊的菜單」,你們猜猜有些什麼東西呢?蜂蜜一罐是熊所喜好的、香腸或獵肉是容易保存、且香味四溢,都是很好的答案,許多先進國家也都是採用這幾項東西捕熊,但我們還多加了一道菜,即用蝦米、小魚干加入炒得半生熟的「米飯」,又便宜又香,乃台灣特有獨家配方,並將它擺入自美國學來的「陷阱」設計,開始前所未有的「生摛黑熊」計劃。   取得黑熊後為了採集最基本的資料,我們得先將黑熊以麻醉,再一一全身檢查、測量三圍、拔一顆不影響咀嚼的小牙齒(做切片之用),之後上耳標及套上發報器,過程約2個小時左右。這個發報器置入頸圈之中,創下台灣第一次以人造衛星做為保育追蹤之用,其頸圈的一部分由天然牛皮製成,一旦黑熊長大了或者自然經歷2~3年後,頸圈便會自然脫落,一個人造頸圈造價10~15萬元之多,在繫放的15隻黑熊中有5隻套上人造衛星發報器頸圈,所費不貲!   如果說捉熊的過程危險而艱辛,無限電追蹤才是最累人、最麻煩的部分,為了做三角定位,24小時記綠熊的作息,往往要翻山越嶺追熊去,追它跑到這個山頭,它又再翻過另一座山了,行行覆行行,這一翻可能就要一、兩天的路程,台灣保育研究之路窒礙難行,其特殊地理環境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因為研究野生動植物,還得具備一身上山下海的好體力,以及於山巒壁石間與野生動物無盡追逐之毅力與勇氣! 吃熊的迷思   就目前全世界僅存的熊的生存現況來看,普遍的困境是「沒地方住」,意即棲地被破壞,以及「狩獵威脅」兩項因素,然而全世界則以亞洲地區的熊受到生存威脅最大,不少已經被列入「瀕臨絕種動物」之列,如亞洲黑熊、懶熊、貓熊都是,其中貓熊剩下一千多隻了,然而美洲黑熊乃有60、70萬隻,甚至開放民眾合法打獵,大家知道原因何在嗎?主要因為華人特別迷信「熊掌」與「熊膽」中藥療效之故,事實上,現在已經有科學家研擬出取代這些野生動物的藥品了,但絕大多數的人仍然存在野生的功效最佳的迷思。我曾經一度走在越南的街上,當場見人在我面前攤開一塊布問我要不要買,裏面就是一隻野生熊的「熊掌」,市價約台幣一千元,所以想要保護台灣黑熊,首先要杜絕這些經濟需求,不要因為好奇或者迷信,而造成又一隻台灣黑熊被捕殺的命運。   我要在這裏鄭重的聲明,在布農族的傳統狩獵文化中,「殺熊」是一件不吉利的事,他們認為熊與人的習性很像,「殺熊」如同「殺人」,會遭到惡運或農作物欠收,而且捕捉黑熊相當危險,因此見到黑熊多半靜靜避走。後來因為時代變遷,平地人對於「熊掌」與「熊膽」的迷信,使得殺熊風氣再起,一個熊膽可賣到一、兩萬元,一隻熊最多可賣到15萬台幣,如此豐厚的利潤,讓原住民不再默默的讓熊自眼前走開,因此,我們與其叫原住民不要狩獵,還不如從自身做起,抵制殺熊的一切經濟活動,如此才能真正讓「台灣黑熊」被捕殺的命運改寫。   在我捕捉到的15隻黑熊內,有8隻不是斷掌就是斷指,超過五成以上有破相的情形,熊掌是黑熊生存相當重要的工具,爬樹、進食都需要它,誤入陷阱的黑熊在脫逃之後鋼索仍套綁在腳上無法拿下,久了以後血循不良、組織壞死,因而斷掌、斷指。有些熊為求逃生,往往會自己將陷入陷阱的腳指頭咬斷而去,雖然不是為了捕捉黑熊設下的陷阱,卻對黑熊造成嚴重傷害,值得思考的是,黑熊誤入陷阱的比例如此的高,台灣劃下的國家公園保護範圍究竟對他來說夠不夠用?安不安全呢?   在研究追踨結果出爐後發現,一隻黑熊活動範圍是玉山國家公園的1/5,且時常跑出國家公園範疇之外,面臨狩獵者嚴重地威脅! 每個人都是一顆保育的種子   在這裡我要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給大家聽,過去我自許為一研究人員,選擇遠離人世、走入山林的科學研究生活方式,而今在為了宣導台灣黑熊正確觀念的責任下,我開始配合媒體攝影報導,做著許多違背個性的曝光行為,完全是因為一個轉念:「與其讓記者亂寫,不如提供正確的資料」因為當時社會民眾對於台灣黑熊所知甚稀,記者又常因資料不完整而報導不實,在我試圖協助媒體發出正確的保育之聲後,有一天,便發生了一件令我相當感動的小故事…..   去年除夕夜裏,我二姊氣急敗壞地打電話給正在美國滿心不甘願的寫著論文的我,她劈頭便說:「美秀,有人要殺你的熊!」,原來是住在板橋的一位范姓先生發現,新竹山上一個鱒魚場附近,因有人表示見到台灣黑熊,且村民組成「獵熊小隊」,打算馬上把熊「幹掉」維護村子的安全!   在此我必須先聲明二點,第一是,漢人普遍存在的「恐熊症」,以為熊一出現便會傷人,與其被傷,不如先聲奪人!第二便是,台灣一向是問券調查回收比例最低的國家,回收比例低於5%。此外主動打電話「報案」的,大概除了家裏遭小偷外,也是不會有的吧!更何況是一通輾轉過好幾人的「報案」電話!   於是我馬上打越洋電話通知志工煜慧帶追蹤器追查,隔天一早全村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女孩遠道為了黑熊而來,搞得大夥兒似乎很不好意思,表示:「我們沒有要殺熊啦!」之後甚至煮了一頓鱒魚大餐請她。真相最後竟是……那個看到黑熊的人是一個患有(不知是青光眼或白內障)的阿伯,傍晚時看到的到底是一個「熊影」或一團「黑影」根本不可得知,(黑熊自玉山國家公園的黑熊長途跋涉到新竹的可能性雖然是有,不過可能性不高),因而不了了之…..   許多故事都再再告訴我們,地方民眾之所以停止殺熊,與研究人員進駐的嚇組作用有關,許多實例也證實一點,每個人都是一顆保育的種子,唯有發揮力量才能夠真正杜絕不當濫殺行為一再發生,台灣黑熊才會真正擁有永續生存的機會。

福祿貝爾教學

2004年09月30日
公開
8

福祿貝爾教學 福祿貝爾為十八、九世紀的幼兒教育家。少時因喪母與被家庭的冷落,形成孤獨內向的個性,酷愛大自然,從大自然中體會了宇宙奧秘與真理;其受家父與母舅的宗教薰陶,奠定成人後救世救人的志願。年輕時感於裴斯塔洛齊的為教育奉獻精神,當了裴氏門徒,深受其家庭教育論的影響,而成就時有的幼兒教育思想。 貳、生命統一的思想及教育原理   福氏認為宇宙觀是萬物中有一永久不滅的法則,而此法則乃萬物賴以生存,而支配與統一萬物者就是神,神創造萬物-人、自然,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人類有其特有的使命和天賦,為神認為萬物中最高者也是最具有神性。他深信幼兒的生命是一種神性的表現,不停的由內而外自我發展成的自我創造的活動體。所以人性教育應依循「內在的統一性」與「內在的規律性」,引導其利用智慧與理性來認識事物,思考及表現對事物的見解,(林盛蕊,民79,7)   福氏覺得幼兒教育即藉著有價值的遊戲與作業,使其內在的各項能力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應提供一個美好的道德的、宗教的環境條件,發展其社會生,陶冶其情操,他在1840年創設了第一所幼稚園(Kindergaten)世稱「幼兒教育之父」。 參、「遊戲」與「恩物」的貢獻    福氏為建全培養幼兒創造的本能,設計出具有發展性的、理想的玩具,並將其名為「恩物」(gaben,gifts),「恩物」為神所給予的「恩寵的賜物」之意。從恩物遊戲中訓練幼兒的「自動直觀」,而「自動直觀」是發展幼兒內在性質的有效方法。福氏是第一位闡揚「遊戲」功能及價值的人,「遊戲」是幼兒期最純粹的精神性活動。且遊戲並非漫無目的的盲動,是要以確定的材料,適當的指導,有秩序、有層次地活動。而「遊戲」與「恩物」正是非常合乎幼兒的發展論,也即是今 日幼兒教育提倡的「從遊戲中學習」的理念來源。 貳、理論基礎 壹、自我活動原理   認為幼兒本身的活動,乃出自其自己的決定,成人不予干涉的,教育的方法是為幼兒提供種種機會使其從活動中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能力,教師的鼓勵與指導,幼兒本能的自發活動,有助於啟發其潛能的發展。 貳、連續發展的原理   根據福氏的「人性教育」中論述,認為生命的發展乃是連續性,亦人類出生已具有天賦的才能,而才能應順其自然,循序漸進,過多的要求,都阻礙孩子的發展,教育的任務應重視幼兒本性的需要,順應其自然的成長之階段,適當指導,成就其品德、性情、思考、判斷等各種內在的能力。 參、勞動精神教育   福氏認為人之勞動不只是維持食、衣、住、行的需要,而是要把隱藏內部的精神與神性表現出來。父母對子女的學習不僅注重知識的獲得,更重要注意勤勞的努力。有了勞動的精神,外在的失敗,也會由內在的堅強精神力量再站起來。所以培養幼兒勞動精神,與創造恩物訓練,使幼兒從活動中思考,創造而達到教育目標。 肆、社會化原理   認為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與社會生活在一起,故培養幼兒「社會化」的能力」,也是教育的任務。將教室視為社會的雛形,同時在所有的活動中發展幼兒互助、合作、團結、等待、忍讓、尊重等社會行為,以適應複雜社會的能力。 伍、宗教與道德一體的教育   視人性教育基礎,強調宗教心與道德性的萌牙,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受父母愛與教養的潤澤,生活在溫暖安全中,子女從父母中體會到受關愛的幸福,而宗教心在培養一種內在的精神力,使自己感受神與你同在,而成就堅強的意志,面對外來的挫折。故早期教育培養宗教、道德教育。 參、實施過程   福氏的教育模式分遊戲教學與恩物教學。 壹、遊戲教學:幼兒的教育乃是經由遊戲中來輔導,玩耍、遊戲世是一種自發性的自我教育,遊戲是一種喜悅、自由、和平與他人引起共鳴的同享活動,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幼兒從不規則的遊戲中,往往發展出日後應變社會能力的動力。所以福氏將遊戲列為幼稚園最主要的課程。「母親遊戲與兒歌」即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全發展,培養宗教心的遊戲教材。 貳、恩物教學:恩物即是「神賜于幼兒恩寵物」根據自然界的法則、性質、形狀等,用簡易明白的物體製成,以作為人類了解自然,認識自然的初步訓練,恩物的種類共計二十種,前十種稱分解恩物又稱遊戲恩物,重於導向遊戲的發現,後十種稱手工恩物又稱綜合性恩物,主要在引導幼兒的發明與創作,詳細說明於後:(林盛蕊,民79) 一、種類:   第一恩物:六色球--用紅、澄、黃、綠、藍、紫的絨線織成的球套,分有帶子和無帶子兩種。 目  的:認識分辨顏色、數目和空間概念。 第二恩物:三體-木頭的球體、正方體、圓柱體。 目  的:在使幼兒認識三體的名稱、形狀和性質,藉以培養幼兒自發自決的能力、理解力和分類能力。 第三恩物:正方體--八塊小正方體組成。 目  的:認識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哲學思想,培養幼兒的思考力,數的概念,對稱及創造力。 第四恩物:正方體-由八塊長方體組成。 目  的:培養幼兒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係及推理能力與創造力。 第五恩物:正方體--由二十一塊小正方體,六塊大三角柱,十二塊小三角柱等三十九塊組成。 目  的:培養幼兒認識大小三角柱之間與正方體的關係,並培養藝術的創造能力。 第六恩物:正方體--由十八塊長方體,十二塊柱台,六塊長柱等三十六塊組合兒成。 目  的:培養幼兒認識正確的數概念及滿足建築遊戲的慾望,進而發展推理能力、創造力、想像力,以增進智慧。 第七恩物:面--由正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鈍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不等邊三角形,並不同顏色組成。 目  的:認識立體與平面的關係,是由具體進入抽象的關鍵,培養認知概念,並促進創造力,組合的能力。 第八恩物:直線-細竹子、小棒子或吸管製成的長棒,依3公分、6公分、9公分、12公分、15公分不等組成多組直線。 目  的:使幼兒瞭解線的無限長意義,體驗線構成面,培養數概念,長短距離以及物體的正確形狀,以促進幼兒的觀察力與對物體的外形結構的認識。 第九恩物:曲線(環)--由金屬性或塑膠之環形有直徑6公分、4.5公分、3公分的全環、半環不等。   目  的:認識曲線與直線的關係以及透過藝術的花樣、培養幼兒美的創造力,實物遊戲、數的概念、專心注意與創造力。  第十恩物:點--以豆、小石頭、塑膠粒等材料。 目  的:認識點及體驗點、線、面之關係,幫助訓練幼兒手指肌肉的發展,以及點可以連接成直線、曲線的不同創造。   以上十種恩物是概念、分解與思考的教具,以及各種幾何圖形的認識,其結構由體→面→線→點。 第十一恩物:打洞--用針刺小孔於紙上。表現出各種物形,用長針(用圖釘)、刺墊、顏色紙。 目  的:使幼兒學習手眼協調能力,以及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第十二恩物:縫--利用厚紙或薄板在上,縫各種物形,利用彩線(棉條)將兩個分離的東西接連起來。 目   的:培養幼兒的細心與耐力,並瞭解縫的功用。 第十三恩物:繪畫--利用多元素材自由作畫。 目   的:讓幼兒自由發展,表現潛力,以培養幼兒的思考與創造力。 第十四恩物:編織工--由有色的正方形來編織。 目   的:使幼兒了解面的關係,學習上下、數的學習。 第十五恩物:摺紙工--以色紙的摺、翻、壓的訓練。 目   的:認識角、邊、對角線的關係,可以使幼兒集中注意力、數概念,學習方向和位置等訓練。 第十六恩物:剪貼--剪形、分解、組合。 目   的:能辨別部分和全部的關係,分辨角與邊的關係,可以培養幼兒的順序、美感與專注力。 第十七恩物:豆細工--利用泡軟的各種豆子及小竹棒。 目   的:學習半立體進入立體的表現,角與邊的關係。 第十八恩物:厚紙細工--利用剪、摺、黏的能力。 目   的:使幼兒由角、邊、面來表現立體工。訓練調和運動、滿足求知御與安全使用工具的概念。 第十九恩物:玩砂-利-普通砂、白砂、有色砂。 目   的:感覺重量感與量的遊戲。 第二十恩物:黏土 目   的:綜合創造與藝術的效果,滿足幼兒的創造與遊戲的慾望。   第十一至二十種恩物是操作性,感覺與訓練的教材,亦被稱為綜合恩物,或稱「手工」或「作業」恩物。其最直接的表現與社會生活上的各種基礎事物,培養幼兒觀察與創造。其結構為點→線→面→體。(林盛蕊,民,73) 二、功能:  學習恩物的遊戲,訓練幼兒的直觀自發的能力,以及宇宙的法則、規律性,並從中獲得「統一」、「整體」的概念,而達福氏的最終目的,所謂「生命的統一」。 肆、單元教學活動設計示例 (請參閱駝鈴集5,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國民教育巡迴輔導團編印,中華民國82年4月出版) 伍、評析 壹、貢獻   一、創造幼稚園並賦予精神。Kindergarten是德語,「兒童的庭院」或「兒童花園」之意。福氏創設「幼稚園」之目的有二:1. 給予幼兒一個團體教育的場所與環境。2.幫助母親們明白對自己幼兒教育要負起的責任,且提供母親、婦女一個實習幼兒教育方法的場所。(許興仁,民79,87-88)幼稚園每日的活動有三:一為表現,二為唱歌,三為手工。福氏的幼稚園視幼兒為一種自我活動的存在,所以他倡導活動教學,觀察幼兒生活、設計遊戲的種類及玩具,並且注重手工作業,希望發展幼兒內部的創造力。(王立杰,民79,28) 二、重視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福氏認為:「人內在有神性」教育工作的目標乃是喚醒兒童內在的本質,幫助並發展神性的表現──這就是福氏教育方法論的起點 。(許興仁,民78,14) 三、認識「遊戲」的重要。「遊戲如同一面鏡子,照出兒童內在的性質」。看到兒童遊戲也可瞭解兒童內在的需求及發展的特性。福氏在兒童實際生活中,發現「玩耍」、「遊戲」和內在神性的關係,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位承認「遊戲」的教育價值的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兒童創作遊戲的人。 四、恩物的功用:  1培養幼兒數概念。恩物不僅可以指導對稱性或中心花樣等概念,更能利用恩物指導數教育,認知發展學家皮亞傑(J.Piaget)認為幼兒(二∼七歲)是具體操作前期(Pre-operation Period)此期幼兒應盡量提供具體的教具,而恩物最符合此種要求,我們可以利用恩物指導集、數、量、形多樣學習。 2培養幼兒創造力。恩物教學主要目的先讓幼兒習得某種概念或原則之後,再讓幼兒依原則去組合、變化,從此過程中培養幼兒創造力。如有位大班幼兒可利用第三恩物十四盒組合成「羅馬競技場」、「遊樂園」等。如此恩物不具有創造性嗎﹖ 3培養保留概念。皮亞傑認為保留概念是指──個體-刺激物之反應,不限 於知覺直接感受到的部份,更重要是了解刺激原有的特性,不受外形改變的影響。如第七恩物,與幼兒玩智慧遊戲時,拿出四塊等腰三角形,排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狀,然後問幼兒   或   何者比較大或是一樣大﹖為什麼﹖若具有保留概念的幼兒會說兩個一樣大,因為都是四塊等腰三角形所拼成的。 4培養推理能力。目前我國教育太注重背誦的知識缺乏推理能力,恩物的訓練即具有此功能──如玩第三、四、五、六恩物後,可讓幼兒思考其間的關係,做替換遊戲,四塊三角柱可以換成幾個長方體﹖ 5培養幼兒規律性的習慣。每一恩物的取法都有一定的規定,其目的就是培 養幼兒規律的行為,再者如排列各種圖形都要求孩子注意對稱性,亦是規律性行為另一種表現,事實上,操弄過恩物的孩子,都知道「物歸原處」的習慣。 6培養幾何圖形概念。操弄過恩物的幼兒很容易瞭解什麼是正方體﹖長方體﹖菱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概念更曉得可以互換,如二個正方形可拼成長方形,四塊正三角形可拼成正方形等很容易就學會了體積與面積的問題。 7培養社會行為。社會化行為發展,在幼兒學習的歷程是非常重要的,恩物的設計就重視整體(社會)與部份(個體)之間的關係。如大正方形中缺一小正三角形,就無法構成正方形,且教學中常常讓幼兒一起自由創作,這些都無形中培養社會行為。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2004年09月30日
公開
6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主講人:游乾桂 聽說人一輩子看到一個人一眼只有1/61的機率,今天能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把緣分放在心上,我們好「有緣」,好「惜緣」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 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這也是袋鼠媽媽對大寶及小寶的期望)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 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這是袋鼠媽媽現在以生機飲食來保養健康的原因)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佈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我發現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袋鼠媽媽也有體認所以用生機飲食的方式在為大寶及小寶的健康做基礎)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原成一個人,馬上就要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