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IA

【轉貼】自然觀察入門

2004年10月11日
「自然觀察入門」演講整理稿

http://www.sow.org.tw/project/2004/tp/0104_1205_gspeech/faburary.htm
以下是徐偉斌演講精華整理:

  由於我們今天的題目是「自然觀察入門」,因此我假設在座的朋友都是自然觀察的初學者,來談談何謂自然觀察。「自然觀察」很多朋友都會覺得好像是到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做的事,其實不一定,我認為如果把它當成是一種「習慣」,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各位朋友每天在上班之前花一點點時間留心一下住家附近的生態環境,譬如說今天有那一些鳥類飛來家附近,或者在等公車時看看附近的樹,樹葉上是否有什麼昆蟲在爬,身邊有什麼花草等等,培養自然觀察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無形中是幫自己的生活加分,生活也會比較豐富,因為隨著隨地都可以做,自然生命中不會有「無聊」的情形發生。

賞鳥經驗的分享

  一開始賞鳥是因為想要「畫鳥」之故,那時是民國75年的事,由於當時台灣自然觀察風氣不盛,屬於「混沌未明」階段,不僅研究的人不多,可供參考的書籍更是寥寥可數,因此一開始我是拿著望遠鏡、紙筆就想去賞鳥的,因此覺得相當挫折,尤其與一些賞鳥老手入山賞鳥時,往往一些賞鳥高手指著告訴我『那裏』有鳥,我卻怎麼都找不到,看不到,後來也是一次次經驗累積,知道要有適當的工具,要偽裝,才開始漸入佳境。

  由於是基於「畫鳥」的心態,因此我每次在賞鳥之前都會先做研究功課,比如說,知道那個定點有那一些特有鳥種,那些鳥種有什麼生活習性,如何吃、如何睡等等。因此一旦賞鳥老手大談鳥經之時,我多半心裏有譜,彷彿有本書在心裏,一旦書本上的鳥兒在眼前或歌唱,或跳躍時,才對照出真實鳥兒所帶來的樂趣,當下覺得蠻感動的。

  不過感動歸感動,自然觀察很多都是當下一瞬間的經驗與感動,而人是健忘且擅忘的,因此,如何透過紀錄的方式,捉住瞬間的感覺是相當重要的事,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自然紀錄的回顧將有助於將大家的自然觀察的功力做一個加速的提升,對於有興趣長期經營自然觀察的朋友來說,是相當有用的一項訓練。同時可以留下許多美好而難能可貴的回憶,其中樂趣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就工具上來看,我建議採三種紀錄方式,一是「文字」、一是「攝影」,第三個就是繪畫,文字可以紀錄當時的心情與感覺,攝影則是快速而方便,且有其必要性,如可以留做研究印證之用。至於繪畫,這是一般人較不會選擇的一種方法,但是卻常常可以補攝影的不足。(之後徐偉斌創作的幻燈片中,到處可見來自自然觀察的繪畫底稿的創作靈感,回去後再重新整理完成一張完整的畫。)

  因為我本身也玩攝影,早年為了買一個昂貴的高倍數相機鏡頭,我存了好久好久的錢,那鏡頭價值12萬5千元左右,真的非常地貴。比較起來,科技發達後,目前多數的數位相機可以直接外接專業鏡頭,對於愛好賞鳥的人而言可說是相當方便,同時數位化也方便編緝與儲存,一般而言,大約3、4萬元就可以擁有一身不錯的相機配備,非常適合賞鳥的人使用,是我相當推祟的一項工具。

賞鳥與畫鳥

  過去的人畫鳥往往因賞鳥不易且文明未開,最快的方法便是舉起獵槍「碰」的一聲把鳥給打下來,接著獵狗便會把它叼來,直接用樹枝插起竪起,然而畫家就開始畫,當然這種方法相當野蠻,不過也看得出來畫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今天帶了一些畫作的幻燈片都可以看出,過去無論中外歷史上的名畫中(直至今日仍是),大部分的畫作的鳥都是畫家自創的鳥,完全叫不出名字的,這在我畫鳥的過程也曾經困擾過我,因為古籍資料相當有限。就中國而言,清代的鳥變形的尤其嚴重,反倒是宋徽宗時期因為成立畫院之故,出品許多寫實而精工的鳥類畫作,其實中國畫作中在元明時代更有幾幅可以直接看出畫的是「綠頭鴨」、「伯勞鳥」、「白頭翁」等,可見得過去的畫鳥是相當不講究的。


菜園奇遇記

  我的工作室設在永和,一個人口相當疇密的地區,週圍全是住家,但是經過每天的觀察,我竟然工作室的窗口及附近紀綠過的鳥類高達15種之多,一次次的驚奇的發現,我終於在窗邊架起了相機及快門線,今天你們看到的許多照片就是在我的工作室拍的,這真是令人驚訝的事,許多事物如果你從不留心注意,它永遠也不會出現,如果你付出關心,它就每天生活在我們周圍。

  每天下午白頭翁一發出悅耳的叫聲,我便知道是下午3點半了,有一次一隻夜鷺在我的工作室外落腳,我好奇它為何決定在這裏停歇,便順著它眼神望去,發現它真正有興趣的是樓下鄰居魚池中肥大的魚兒,正貪婪的望著它,但因為魚池旁立著二隻兇惡的狗,因此它也只能望梅止渴了!

  還有一次更特別的經驗,那就是我曾經連續三年紀錄的「鶴頭鴞鷹」(不知是不是這麼寫),第一年我看到它是在工作室外(我在工作室外種花、種菜,有一個菜園)當時我正納悶它為什麼會停在這裏,工作室旁都是房子,鶴頭鴞鷹應該是需要有原始一塊空曠土地才會停留的,沒想到一、兩天後它就走了,等到第二年天氣一變冷它就又來了,而且還帶了它一個朋友,一同到訪我的菜園,在那兒盡情的玩耍追逐,這一次停留了三天。我發現原來天氣一次它就會來,等到第三年我便開始期待它的到來,因此開始注意何時會有寒流來到,結果並沒有等到它。原來是因為鶴頭鴞鷹每次來都是棲息在我們家附近有一塊荒地,上面蓋了一個鐵皮屋,之前我有一次經過時便發現鶴頭鴞鷹在裏面休息,等到這一次我到附近探勘發現,那塊地已經賣給房地產,正在整地當中,鐵皮屋也掀了,難怪它不再到訪我的菜園,那一次的經驗真的很特別,而我卻是悵然若失,好像一場戀愛正要開始就結束了,令人相當難忘。

「自然觀察」基本配件

  現代人賞鳥其實非常便利,許多專業機構都會有解說員進行定點講解,甚至圖鑑都準備好給大眾參考,但是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到戶外賞鳥,或三兩朋友同行,那麼最簡單的幾項配備則是賞鳥不可或缺的。首先你需要一個雙筒的望遠鏡,現在許多觀光景點都會賣一種鏡片上鍍上一層紅色的「假紅外線」望遠鏡,雖然價格便宜許多,但建議不要買,會傷眼睛,如果有人想買高倍數望遠鏡,倍數至少自25倍起跳,同時需附腳架。第二重要的工具即是「圖鑑」,如此一來才能邊看邊對照,知道自己觀察的是什麼鳥。另外,在穿著方面則是儘量講求樸素,不要穿花花綠綠的衣服,建議選擇綠色或咖啡色的暗色衣服,以免驚動鳥類。還有記得,隨身一本小筆記本,或寫或畫,不用太大,小小一本就夠了。

  如果你曾經去賞鳥,可能看過一些特別奇特打扮的人,如頭上插滿了雜草,穿米彩服,攝影機裝飾成一根枯木等,你不要以為這個人有什麼問題,他只是在偽裝自己,將穿著融入大自然中,讓攝影工作更順暢進行。

  另外,定點觀察是很重要的,往往可以看到許多走馬看花所看不到的東西,如果有朋友選擇一個人賞鳥,其實也是很好的經驗,雖然比較孤獨,卻容易累積個人的感動,非常值得嘗試。對我來說,許多美好的經驗都是來自獨自賞鳥時所累積的,聽風吹,看雲聚,霧來霧散,鳥囀、鳥停,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地奧妙而深刻,特意去找鳥時它遠遠的躲著,一旦你累了、倦了,坐下歇息了,它又來尋你。一次在阿姆山,一隻冠眼畫眉便如此跳到我的面前來,叫我不知所措,因為背著沈重的器材都是為了找遠距離的鳥兒,我甚至連儍瓜相機都沒帶,冠眼畫眉就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跳走著,真的不可思議。

隨興自由,深化人生

  最後,我想跟各位朋友談談自然觀察的重點,很多朋友一開始做自然觀察時會急著想要記住各種動植物的「名字」,事實上名稱是人類取的,觀察物種最要緊的還是留心物種與環境的關係,譬如說,明明同一種植物越往山頭去卻越密、矮,原因是為因應東北季風。又例如,許多植物的葉片反捲,是為了保留水份;鳥巢厥生長在枝葉交叉的地方,是因為交叉處水份最豐沛。又例如曾經到過關渡的民眾,是否注意到關渡延著堤防的地方植物與水生植物不同呢?因為那兒的土壤是外面移植來的,因此適合的植物自然不同。

  物種間互相的競爭、合作,或形成自衛機制,或選擇共生並存,亦或個別特種間特別擴充生存領域間的行為,亦或寄生於別的物種上以求生存等,這些種種不僅對大多數而言都是新奇有趣,同時更能讓人從中吸收知識,深化生命。因此,自然觀察不同急,不妨採隨興的態度開始,慢慢養成習慣,相信大家都會有相當豐碩的收獲的。


整理人:謝逸彣
講師簡介
 自然生態畫家徐偉斌,兼具鳥類畫家與鳥類觀察者雙重身份,鳥齡長達10餘年之久,擅長精工寫實鳥類畫作,曾任漢聲小百科自然精細繪圖及遠流出版之「深度之旅」系列的採訪、勘察、繪圖工作,畫作有「觀鳥」、「保育類野生動物及珍貴稀有植物圖鑑」,與吳尊賢合著「台灣賞鳥地圖」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