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芋頭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新聞】大腦結構和智商會改變

2011年10月20日
公開
11

今天的yahoo 新聞 研究:大腦結構和智商會改變 (法新社巴黎19日電)科學家今天提出報告,指青少年時期智商會有所改變。 這項研究結果也許對部分家長來說不感詫異,因為他們的小孩可能在青少年某階段不是太靈光,幾年後卻又展現聰明慧黠─不過也有可能更「倒退嚕」。 但研究指出,這項轉變與大腦結構改變有關,荷爾蒙分泌激增並非背後原因。這項研究挑戰原本根深蒂固的認知。 智力不會改變的理論,鞏固了小學時期學童接受的智力測驗地位,更可能因此決定孩子未來升學與就業、形塑一生。 英國研究人員2004年對33名12歲至16歲青少年做「語言智商」(verbal IQ)與「非語言智商」(nonverbal IO)測驗;並於2007年至2008年間再次測驗,青少年在兩次IQ測驗後都有接受大腦磁振造影(MRI)。 研究人員發現,和年齡相仿的同儕相較,有些青少年的IQ在這段期間提升或下降20分。 研究人員對結果感到震驚,檢視MRI影像發現,青少年大腦內部也有顯著改變。舉例來說,語言智商提升時,左腦運動區的灰質密度也會增加,該區負責語言處理。 倫敦大學學院(UCL)維康信託基金會神經影像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Neuroimaging)的藍茲登(Sue Ramsden)說:「鑑於受試者表現有所差異,我們發現表現改變和大腦結構改變有明顯關聯,因此非常肯定IQ會改變。」 研究主要作者、UCL教授普賴斯(Cathy Price)說:「相當多證據顯示,即使是成年人大腦,也會調整、發生結構改變。」 研究今天發表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轉貼】他不是沒教養,只是大腦生病了

2011年10月17日
公開
41

題:他不是沒教養,只是大腦生病了~當特殊孩子被貼上「壞孩子」標籤 李偉文、AB寶◎著 to B寶: 趁著難得的寒假悠閒時光,看了些書、電影及日劇。日劇《Mr.Brain腦科學先生》裡提到:「當人在說謊時,眼睛會往周圍亂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看見這樣的行為。但是有一種人,天生不會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無法直視對方,導致被認定為說謊、做壞事。「他們」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看我的眼睛》作者約翰.羅比森罹患亞斯伯格症,藉由這本書敘述他的人生,幽默的文字裡,卻鑲著一絲絲心酸。「我每天禱告,祈求上蒼給我一天所需要的愛心及耐力,來面對我的孩子,我所求的不多,只要一天夠用就好。」爸爸年輕時參加童軍團認識的朋友,也是過動兒協會的創辦人,曾經這麼跟爸爸說。這些小孩,常常被大家認為是「沒教養的孩子」。媽媽的朋友有一個同樣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就常常被不知情的老師、家長認為沒教養。在《看我的眼睛》這本書裡,深刻的描寫作者在成長時受到的冷言冷語及誤解。看了之後,不禁反省自己是否曾在無知的狀況下,對人產生偏見。 生活周遭常常聽到過動症、自閉症這些名詞。而亞斯伯格症,卻鮮為人知。閱讀完這本書,才了解原來亞斯伯格症患者不會直視別人的眼睛,是因為他們不能同時做兩件事。異於常人的專注力,也使他們在專業技術上常表現驚人的成就。 這本震撼人心的書,約翰.羅比森不放棄的精神、極度專心的亞斯伯格症特質,讓我一頁接一頁不能停下的閱讀,在閱讀中想到了我們生活的慣性,課本中「對人要包容、要接納……」這些聽膩的道理似乎也鮮活了起來。 A寶 to A寶: 你聽了媽媽說的真實故事,會和我一樣感到難過嗎?「這個小男孩因為行為怪異,難與人相處,被老師認定為『被父母寵壞的孩子』。例如每一次進教室前他都會不停的敲門,直到有人回應才進教室,老師不耐煩的對他說:『不要敲門進教室!』小男孩無法理解老師的意思,就從窗戶爬進教室。」這種因為不了解而對人貼標籤式的認定與對待常常發生,即便醫學知識普及的今天。 他們是「亞斯伯格人」。經常被誤認為患有自閉症或傲慢自大。因為大多數人對這個疾病很陌生,許多亞斯伯格人小時候都飽受歧視、嘲笑,甚至問自己「我到底怎麼了」,直到長大、中年才真正了解自己,從自我譴責中得到解救。亞斯伯格人常會有異常的超能力,或者優異地根本「不像人」。 約翰.羅比森寫的《看著我的眼睛》。裡面敘述自己無法同時做兩件事,不能邊講話邊看著別人的眼睛,曾被老師咆哮:「長大會變成變態殺人犯、社會反動亂份子!」他說:「我直到青少年才知道為什麼別人認為我不敢看對方的眼睛,不是心裡有鬼就是想逃避什麼!」也因為約翰有驚人的專注力,高中輟學後,曾為知名搖滾樂團,設計特效吉他。直到四十歲一位心理治療師,才將他從失敗的小孩變成有自信的贏家。這本書算是約翰的自傳,也給患有相似疾病的朋友一個溫暖的鼓勵,藉由自己的遭遇警惕、陪伴亞斯伯格人。 丹尼爾.譚米特也是個「奇人」。《星期三是藍色的》像是一本手冊,記錄著丹尼爾探索世界、發現自己的歷程。他想交朋友、智力正常、能滔滔不絕的發表,但與外界格格不入。聽不懂「絃外之音」或不懂得如何表達肢體語言、表情,是他亟需克服的。他的語言與數字天份使他小時候過得平靜、有安全感。爸媽的支持下,他能獨立旅行、自立更生。 約翰與丹尼爾印證了「老天為我們關上一扇窗,必會為我們開一扇門」,而我們也需真實的對待他們。 B寶 ********************************************************************* 親愛的AB寶: 假如一個人外觀上就很明顯有肢體上的障礙,我們通常會很有同情心地去協助他,可是如果看到一個活蹦亂跳、身體健康的人,不斷地打擾我們;或者你和善地跟他交談,但是他卻不理不睬,我們很容易就會認為這個人沒禮貌或品行很差,馬上就敬而遠之。 其實不只是你們,連許多大人,甚至老師們,對於這種外表沒有缺陷,甚至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在與人互動或團體生活當中格格不入時,總會被人以為「沒有家教」、「調皮搗蛋愛惹麻煩」,甚至是「反社會人格」,常常他們的父母親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比較不會帶孩子。 幸好在醫學愈來愈發達的今天,尤其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也已經愈來愈能辨識與分類各種心理上的特殊症狀,例如情緒、學習等各種障礙,以及妥瑞症、亞斯伯格症等等,除了找到這些症狀的可能成因,也發展出各種治療方法。 罹患這種大腦疾病的人或許比我們想像的多,爸爸的好朋友裡就有好幾位的孩子有亞斯伯格症,也有過動症,他們的成長過程非常的辛苦,相信你們從《看我的眼睛》《星期三是藍色的》這些書裡可以約略體會到吧?很久以前我們看過一部韓國的電影《馬拉松小子》,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劇中罹患自閉症的孩子他非常特殊的習慣。 不過我們的大腦真的很神奇,最近我們看的日劇,由木村拓哉演的《Mr.Brain腦科學先生》,也可以知道我們大腦的奧祕,人有意志可以自由選擇,但是在每個行為背後大腦裡無數神經的運作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若是能夠了解的話,對我們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比如說最近爸爸看了一本書《運動改造大腦》,裡面就舉了很多的科學研究與實驗,證明運動可以促進大腦裡三種荷爾蒙的分泌,多巴胺可以改善情緒,增加幸福感與提升注意力;另外血清素可以幫助記憶能力,而正腎上腺素對於增加專注力有很大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爸爸媽媽要你們每堂下課都要跑一跑、跳一跳,放學後或星期假日在家裡讀書一定要設鬧鐘,每隔一小時一定要休息去運動,不管是跳繩或練扯鈴,總要讓心跳加快,流點汗,然後再繼續讀書,因為運動不只對身體的健康好,對學習也有幫助。 二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這麼說:「為了讓人類擁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與運動。它們不僅是分離的(一個為了心靈,一個為了肉體),也是並行的。透過這兩種管道,人類便能臻至完美。」 爸爸 浪漫生活清單 .書╱《看我的眼睛》《星期三是藍色的》《運動改造大腦》 .影片╱Mr.Brain腦科學先生(日劇)、馬拉松小子(韓片)

星兒鍵盤 13

2011年10月14日
公開
12

今天的鍵盤課發生了一些事... 因為今天從上課以來,小凱就一直不安分的想要下椅子.. 嘴裡還一直唸唸有詞的一直說"買多多","看中醫"... 之前當然偶而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但是在媽咪的"安撫"(如:凱上課很棒,我們下課就可以去買多多) 或"威脅"(如:老師還在下課,還沒下課不能去買)云云的... 其實凱大多可以接受,也可以坐到上完課!! 也許今天凱真的比較爆, 再加上媽咪一直以來有一種"我看你下來後會怎樣表現??"的實驗精神... 所以,這次的下半場,我真的讓凱下來跑了!! 一開始,凱很開心的在座位旁邊跑了好幾趟,邊跑時還邊看媽咪的臉!! 媽咪"裝"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 (OS:看你這小子會不會知道你最愛的媽咪生氣了,而回來,收斂...) 凱有回來,還試圖想要討好媽咪(親媽咪), 但就是沒有達到媽咪的期望==>回位置上!! 媽咪犯了第一個錯誤==>沒給凱台階下!! 因為他沒達到媽咪的期望(回位置上坐好),所以媽咪把他推開... 當然這是事後我和爸比討論後得出的結論!! 如果,在那時我溫柔的把凱兜回來,也許狀況不會再惡化下去... 爸比在教室的一頭看著這一切,後來忍不住了, 走向我們這裡告訴我:你現在要讓他回去坐下來,繼續上課... 但凱還是不肯啊...被媽咪拖到後面的小房間裡"希望他好好反省".. .當然凱唉的更大聲了!! 爸比把凱抱回位置上去,試圖讓凱在回到課堂上... 後半段看起來也在有些勉強下完成了(這一段的課,我們在家練習過幾次!!) 凱最後的"爆點"是在老師最後要考音樂圖卡的時候,老師會發仙貝!! 凱卻堅持他不要做!! 當然凱沒有得到餅乾..而且還被老師罰等一下下課時候要留下來完成!! 待續...

鍵盤課情緒(下)

2011年10月14日
公開
21

凱被老師要求要重做一次音樂圖卡,但情緒卻有點小爆炸... (媽咪覺得凱出現這樣的情緒已經是很久以前了!!) 在地上哭了一下,但被捉回來的時候還是有配合著完成... 老師也很有技巧的讓凱順利的把所有的圖卡都完成,還一直給予提示+讚美!! 完成後,爸比先把凱帶下去,媽咪跟老師討論了一下今天凱的狀況!! 當然,一開始媽咪就給老師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因為今天(媽咪)的行為,也許侵犯了老師在課堂上的絕對權威!! 老師跟我講了很多,也有一些讓媽咪可以思考的方向!! 上車後,媽咪和爸比又很"大聲"的討論了一下今天的處理方式!! 爸比覺得媽咪用了錯誤的方法... 但媽咪很簡單的只是想要試試看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去解決凱不能跟上課的問題!!? 因為之前如果凱坐不住時,總是靠我們強制的力量去hold 住他!! 有沒有可能有別的方法,能夠不用總是來自於外在的力量去讓凱做出合宜的行為?? 顯然,實驗結果是媽咪太"高估"凱了!! 回家後,我們也一直在討論為什麼凱會有情緒!? 爸比:是不是星期四去碧潭時,凱要去買多多沒買成,所以去買多多的這件事, 就一直在凱的心理延宕著,最後變成一種情緒!! 告訴凱今天他的行為沒有認真,讓老師和媽咪都傷心了, 希望他下次不能再這樣了... 凱說:知道了!! 一家人冒著雨一起去全家買了多多... 這件事情算是有個解決!! 但對媽咪來說,這個情緒還有些揮之不去... 我在想:我星期四才去協會上了情緒的課,怎麼就犯錯了!!? 真的很懊惱!! 而且,媽咪我的最大問題點,似乎是太把凱當一般的孩子在對待... 我怎麼常忘記,凱並不是啊!!還是得用更結構式的方法去對他!! 我的實驗精神,完全不能用在他身上嗎!!? 想想都會覺得有點挫折... ******************* 後記: 我在想,凱最近的情緒是不是來自最近的被要求!!? 過去也許沒有哪麼要求他的事,現在開始比較嚴格的要求... 過去都可以的事,現在開始變得不是都可以... 也許他也在做一些抗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