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妮&萱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的「黃耆、紅棗、枸杞湯」

2006年10月02日
公開
51

增強免疫系統功能的「黃耆、紅棗、枸杞湯」   「黃蓍、紅棗、枸杞湯」,是強化人體免疫系統,增強抵抗力,最簡易有效的自然療法中藥方。這個簡便的藥方,是由台灣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孫博士所提供。孫博士從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發現:西藥能調節體質,提高免疫系統功能的藥物極少,另要殺死潛伏性病毒更屬困難。於是花了長達三年的時間,走訪了數十位大陸名醫後,得到了這帖祛病延年的藥方,即:   每天以三碗水煎四錢生黃蓍、三錢紅棗、二錢枸杞至一碗半湯汁,當茶飲用。為方便起見,你也可一次熬七天份(即將水和三種藥物增為七倍)放冰箱當茶喝。濃淡不拘,冷熱皆宜。   從現代醫學觀點及臨床經驗發現:   -- 黃蓍具有免疫調整作用且可增加免疫功能,並能提高機體對抗細菌、病毒的能力。黃蓍對免疫複合體所造成的損傷,亦具有相當的治療作用。此外,還可增加細胞的活性,促進血液循環,使潰瘍加速癒合。更重要的是,黃蓍能誘使組織細胞產生干擾素,對抗病毒。另外,黃蓍也可降低血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液循環,使心臟收縮有力。   -- 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P,能補脾和胃,益氣安神、保護肝臟、增強肌力,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有良好的作用,我國傳統醫學及自然療法常用它作為治療虛弱的要藥及溫補劑,故有「天然維生丸」之稱。   -- 枸杞可提高T細胞的比率,增強免疫功能,也能增加單核細胞吞噬能力。另外,可使老年人血液中免疫球蛋白顯著高,並能保護肝臟、降低血脂、補腎明目等功能。   這帖方劑,簡單方便,天天服用,對於「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引起的肝炎、

轉貼--給寶寶洗酵素..小心皮膚過敏危機..

2006年09月25日
公開
43

給寶寶洗酵素..小心皮膚過敏危機.. 當有別的媽媽跟你建議「我覺得洗酵素很好ㄟ,而且洗起來滑滑的,還香香的…」於是你也開始替小寶寶洗得很開心,每次倒下一小匙,水就變得綠綠的,加上寶寶滑嫩的肌膚觸感,讓許多年輕媽媽渾然不覺,酵素背後可能帶來的肌膚危害… 一位皮膚科醫師說,5年前,妹妹的兩個小孩約6個月大時,臉、四肢開始出現紅疹、易癢,她開始懷疑是酵素所造成,因為她說,家族裡均無異位性皮膚炎史,可是兩個姪子當時皆罹患異位皮膚炎。後來門診中詢問,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約5成皆使用酵素洗澡。 許多年輕媽媽愛用酵素,皮膚科醫師說,也許現在的年輕媽媽較有主見,也捨得花錢,似乎酵素就像是個高科技的時髦代名詞,週遭的媽媽們道相報,往往就容易陷入人云亦云、趕時興的情境中。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戴仰霞說,1/5的小孩會有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通常3成3左右於滿月後、5成約於1歲後發作,這種體質性濕疹,好發於頭部、軀幹四肢及關節外側。她說,新生兒剛生下來身上還擁有媽媽體內荷爾蒙的保護膜,其實並不需要過度清潔,用清水洗就可以了。 學理上來說,酵素結構為易過敏的蛋白質成分,而具有分解蛋白質的功能,就會分解正常皮膚上的保護膜,同時可能將好與壞的蛋白質通通洗掉…皮膚科醫師說,許多過敏寶寶往往在6個月之後就表現出來了。 至於該如何選擇給寶寶的洗澡用品?皮膚科醫師建議,新生兒其實用清水就好了,若是要用肥皂,重點部位清洗即可,最好選擇不含皂類,或者是註明異位性皮膚炎專用,也就是要避開高鹼性的成分,以免清潔力過強,使細胞膜受損。 此外,有異位性家族史的過敏兒,舉凡沐浴乳中若是添加牛奶蛋白、燕麥蛋白等成分,皆應避免;若是有洗起來香香的肥皂,皮膚科醫師也不建議,除了可能增加皮膚刺激性,也可能造成日後易對香精過敏。

好文分享--幼童的如廁訓練!

2006年09月11日
公開
38

跟著教導如何上廁所的童書一同學習,寶寶會很快樂的模仿並進步喔! 原本以為可以讓寶寶脫離尿布了,但是沒想到一不包尿布,家中就成了氾濫水鄉……不穿尿布的下場就是不停地擦地板、洗衣褲,甚至床罩,唉!一堆的清潔工作,寶寶又不聽話,訓練寶寶大小便真的那麼困難嗎? 寶寶準備好了嗎? 要讓寶寶學會控制自己大小便,確實有一段訓練期要走,訓練期間,因為不穿尿布,所以不斷地洗寶寶尿濕、便便的衣褲等清潔工作是必然的,但如果訓練期太長(有的拖至一年),媽咪就要檢視是不是訓練的時機、態度有誤了。 寶寶自身的發展 究竟多大的小朋友才適合開始不包尿布,做如廁訓練?其實並無一定的時間,一般來說,三歲大的小朋友控制尿尿的能力才比較完善,所以三歲以前改掉包尿布的習慣即可。而父母如果只是想要寶寶早一點學會自己上廁所,卻沒有考慮到寶寶身心的成熟度,那麼提早的訓練只是將教導時間延長而已,事倍功半,累了父母也苦了孩子。 根據著名的兒童心理教育學家佛洛依德的說法,一歲半至三歲的幼童處於「肛門期」,是幼童肛門括約肌的神經發展時期,這階段的幼童如果在訓練大小便時遇到挫折,幼童長大後會有頑固、害羞、無主見、神經質或攻擊性的性格或行為產生。 從小地方觀察 多數的寶寶一歲半至二歲左右,已經能夠靈活地走路、蹲下、起立,表示肌肉神經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而寶寶也能自己表達想要大小便,也喜歡跟著大人去廁所;知道「便便」、「尿尿」的意思。這時候表示時機成熟了,可以開始訓練寶寶上廁所了。 如廁訓練開始 建議選擇在夏天進行訓練工作,因為寶寶若尿濕了也較不容易感冒、光屁屁也不會冷、褲子快乾,替換方便;父母可以先觀察記錄寶寶大小便的時間與次數,並以此為依據,再來訓練寶寶上廁所。 引導寶寶的觀察與學習 寶寶的觀察與學習力可是非常強的,在訓練寶寶前,父母可以先做一些前備的動作,例如讓寶寶看到自己走到馬桶前、脫下褲子、坐上便盆等動作,告訴寶寶說:「我要尿尿了。」或是「我要便便了。」並讓寶寶坐在旁邊的小馬桶上,幾天下來,寶寶自己就能連貫完成這些動作,並熟悉馬桶是尿尿及便便用的。 訓練方式建議 *讓寶寶自己選擇喜歡的小馬桶,或是利用輔助便器,增加寶寶如廁的方便性與意願。 *剛開始讓寶寶坐在馬桶 1、2 分鐘,習慣坐馬桶的感覺。 *可以跟寶寶一起看教導上廁所的童書與圖卡,讓寶寶產生模仿的行為。 *男寶寶小便由爸爸教,女寶寶由媽咪教,大便誰教都可以,不過最好由固定者教,寶寶會比較容易習慣。 *訓練期間,要穿著穿脫容易的褲子,並多準備幾條。 *白天約每二個小時問寶寶要不要尿尿;睡醒 30 分鐘可先帶去坐馬桶,5 分鐘後沒有尿,就帶離。 *睡前一小時,不要喝太多水或牛奶,晚上還是要包著尿布較好;等白天大小便已經規律,再訓練晚上,可以睡前抱寶寶去上廁所,凌晨再去一次。 *寶寶沒有尿溼褲子時,要稱讚他;即使尿濕了,也不能責罰。用稱讚與鼓勵的方式,加強寶寶的信心,之後寶寶會做得更好,學習也會更快! 叮嚀 通常女寶寶會比男寶寶更快完成上廁所的訓練;而白天訓練也比夜間快,有些寶寶延至四、五歲才完成夜間不用包尿布的也有,端看寶寶的學習力與父母的耐心及決心。記得不要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否則反效果會更嚴重,請媽咪、爸比要加油喔!

好文分享--發出人聲的第一步--寶寶學說話

2006年09月11日
公開
44

千盼萬盼,孩子快點說話吧! 孩子的語言學習需要父母循序漸進地教導,只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練習機會,寶寶就能發揮潛力,學得又快又好喔! 相信每個初為人父或初為人母的爸爸媽媽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迫不及待地希望這個剛降臨的小天使,能夠快點開口叫一聲「爸爸」或「媽媽」,即使寶寶只是含糊發出了類似的語調,都會讓全家人振奮不已。每個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夠儘早學會說話,而這樣的期望也讓許多的父母擔憂:「這麼大了還不會講話,正常嗎?」、「孩子的舌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其實孩子的語文發展是有階段性的,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教導方式;每個孩子學習語文的程度也都因人而異,因此探究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主因,才能幫助他克服障礙進而順利學習。 學說話的階段性 寶寶剛出生時就像是一張白紙,當然語言的學習也是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累積而起;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對語言的學習程度也會越來越提升。 1.準備期:約1歲以前,屬於牙牙學語階段,會發出一些簡單但是沒有意義的聲音。 2.單字句期:約在1歲到1歲半之間,開始會說出第一個字,是真正語言的開始,特徵是用單字代表整句的意思。 3.電報句期:約在1歲半到2歲之間,所說出的單句簡略而結構不完整,就像電報文件一樣,如「爸爸─車車─玩」。 4.造句期:約在2歲到2歲半之間,開始懂得較簡單的文法,能夠造些簡單的句子,而不只是單純將單詞串連起來。 5.好問期:約在2歲半到3歲之間,能表達的句子更長了,並且產生因果句,如:我餓了,要吃飯等。另外也開始出現疑問句,因此這時期也稱為「好問期」。 如果你的寶寶還不會說話…… 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 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在語言的學習上有障礙嗎?你可以觀察看看他是否有下列的情形: 1.六、七個月的寶寶卻對聲音沒有反應。 2.兩歲還無法講出任何字詞。 3.三歲卻還不能講出簡單的句子。 4.三歲之後講話仍不清楚。 5.年齡越大越不喜歡說話。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的徵兆,可以請求醫師或專家的協助,了解是否有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礙,或只是個人發展的差異。 孩子可能生病了 當孩子的語言發展遲緩時,可能跟生理或心理上的因素有關: 1.腦部發育:智能不足或是大腦受到傷害。 2.聽力障礙:聽力損傷導致模仿學習說話困難,自然就無法說話。 3.口腔問題:經常流口水或是吃東西容易掉落,都可能是口腔發育有問題。 4.互動機會少:父母無暇與孩子互動,或因病較少與其他小孩互動。 5.情緒障礙:例如自閉症兒童。個性過於內向、退縮,天生學習力較差。 如果孩子有先天的障礙,提早先幫孩子規劃未來的學習與應對方案;如果孩子急需治療,更忌有所拖延,以免耽誤了孩子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而影響他恢復正常的契機! 叮嚀 1歲至3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如果發現孩子遇到語言障礙,記得儘早求助醫師或專業人士,尋求最佳的解決之道。而除了讓孩子學會語言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的好、發音清楚,環境便是影響孩子學習的最大因素;家中的父母長輩一定要以身作則,陪孩子多說好話,太多的情緒用語或是髒話連篇都會讓孩子有樣學樣,不知不覺出口成「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