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奴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音樂潛能班家長必讀

2007年12月20日
公開
17

本文作者:楊道鑌博士(Gordon音樂學習理論 音樂教育博士) 幼兒階段,指的是0-7歲的孩子。 學習的過程通常可分三個大階段, 第一個就是沈浸在他所處的文化中。例如在食的文化上, 在台灣就是米食文化;若美國孩子則是速食,蒙古的孩子則喝羊奶, 完全不一樣的文化。 音樂上, 同理,這三個地方上的音樂文化不會一樣。電視及收音機所播的曲子、爸媽的兒歌、都是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孩子的學習環境中第一個階段即是文化的洗禮,完全的吸收他所看到的、所聽到、所吃到的感官刺激. **** 從認知轉換到技能的發展過程 以台灣食的文化來作例子:在餐桌上,經過一直看大人拿筷子的這個文化吸收後,一歲的孩子拿筷子也許是為了玩,也許是真的要學大人吃飯的模樣,我們不會知道。 但這其中有很大的一個差別在,只是拿筷子玩時,大人解讀說孩子長大了,會拿筷子了。這個認定也許還太早,他只是還任意地拿起手邊有的東西玩玩,這個反應,不算是真正的一個學習成果,爸媽不用太高興。 但很快的,孩子看爸媽在吃飯時就出現筷子,他也會知道:"哦! 這玩具只在這時出現。”這時,吃飯和筷子有連結了,他拿筷子是為了吃飯這個目地,有目地地出現拿筷子這個反應,但是知道要吃飯用的,在大人的標準中,孩子的拿法還是亂拿,但孩子郤覺得拿的相當好了。 吸收過了, 孩子的身體發育也成熟了一點, 第二個大階段則是可以模仿了. 模仿的意思是模仿一個已經存在的事物或行為, 也就是有像不像的問題在了. 孩子大概三歲時, 他已經開始有這個所謂像不像的判斷能力出現. 這是一個內在的標準的發展, 很好玩的話題. 小女孩會穿上媽媽的高跟鞋要學媽媽走路的神韻. 而且知道他和媽媽走起來還是不一樣, 知道這個 “不一樣” 是模仿上進步的一個要件, 因為, 他才能模仿的更像. 拿筷子時, 他開始注意到, "咦! 怎麼大人的拿法和我不一樣?" 有了這些不一樣的問題出現了, 孩子要進了下一個階段了. 他開始試了! 試著試著, 他會發現在, 原來是穿高跟鞋時走路不能和穿拖.鞋一樣, 拖來拖去, 他發現了這個要點, 他學會了, 試著試著, 他發現到手指頭是拿筷子的關鍵, 他練習, 他愈學愈像了, 慢慢地, 從純粹看人家的模仿, 到進入自己會思考問題的所在, 他要進入第三個階段了.. 第三個階段也是吸收, 但這個吸收和剛開始的任意吸收是不一樣的, 指的是將拿筷子的技術吸收成自己的能力. assimilation, 從幾十年前皮亞杰的理論翻譯開始, 中文通常翻成同化. 孩子這時的內在標準愈來愈成熟. 他知道一些能力上真的作不到的事情. "我會拿筷子了, 但我的手指就是沒有大人的靈活." 他有這個能力作這個判斷了. 最後, 功德圓滿, 再大了一點, 孩子的手指發展度夠了, 他能自然地在吃飯時間就走去拿筷子, 自然地自己挾自己想吃的菜, 他真的吸收了這個能力, 他和餐桌上的人同化了, 筷子教室, 成功 ! 學齡前 (0-7歲) 第一個大階段 : Acculturation 文化環境的洗禮 只有對環境有一點點的意識. 這個階段的孩在學習音樂就像在學習語言一樣, 先藉由聽, 1.Absorption 吸收期 吸收任何環境的聲音和音樂. 2.Random Response 隨意反應 孩子的移動及發聲是無意識的, 他的聲音並不一定是回應媽媽的催眠曲, 而只是自己在依依啊啊的任意反應. 3. Purposeful Response 有意識地反應階段 大約三歲至四歲 試圖用移動及發聲的方式, 來反應環境中所提供的聲音及音樂. 這兒的依依啊啊是媽媽的伴奏了, 當然, 沒有人知道他在唱什麼, 或講什麼, 但知道他是在溝通, 一種有意識的, 只有孩子自己了解的溝通. 在這三個階段中, 孩子尚無音準及速度的概念. 一個例子家長常提到的, “孩子在亂唱亂唱的, 五音不全, 不知道在唱什麼? 音樂細胞這麼差, 怎麼辦喔!!” 音唱的不準就是在這個個階段,. 孩子這時開始會真正有意識地開始唱歌了, 但, 她的歌唱還是在自我的音高及速度上. 記住, 十二個音高是人為排列的成果, 不是自然現象, 也就是說, 孩子還沒完全地吸收十二個音高這個人為的排列. 音不準? 是相對於我們大人的音高而定, 而不是他自己的. 第二個大階段: Imitation 模仿期 有意識地開始要模仿想模仿的事物或行為了.. 4. Shedding Egocentricity 孩子發現到自己在唱歌上的音色, 音準, 在節拍上移動的拍點及速度和別人的不一樣. 在這個階段, 孩子會開始發現他所唱的怎麼和別人唱的不一樣? 有了這個發現, 她的音準系統才真正開始進入內化過程. 這個成果要產生的前提是: 你要唱的夠多, 夠正確, 不用糾正他, 只需一直地示範給他聽, 孩子在這個音樂豐富的環境中, 會像海綿一樣自行吸收的. 但, 要有人唱正確的音高給他聽. 5. Breaking Code 找到訣竅 孩子開始模仿之前音樂環境所提供的聲音. 特別是曲調及節奏, 開始發現到為什麼模仿的不像的原因. 知道了竅門的所在, 開始模仿及練習這個竅門. 第三個大階段: Assimilation 同化, 內化 有意識地參予, 並且把學習重心放在自己. 6. Introspection 孩子在音樂的演奏或演唱上掌握了竅門, 進而開始有自我省思的能力, 並且發現到他自己在唱, 動, 朗誦, 及呼吸, 缺乏了哪些東西. 7. Coordination 協調 協調性出現, 能作出正確的整合音樂上的各個要素作演奏或演唱了. 以說話為例子, 當我們在說話時, 很自然地, 我們會在下意識中知道哪兒該呼吸, 哪兒加上面部或手部的表情來對所要表達的事情作更好的表達. 應該沒有看過人講話講到一半和您說要停下來換口氣. 這是很偉大的一個自然現象, 您要講多長的句子, 您的氣早就準備好了. 音樂的學習, 在這個階段, 也是這個成果, 孩子在唱歌的時候, 應為聽想能力的存在, 他們知道那兒是個樂句, 很自然地會換氣. 在表達上, 他會放入自己的表感而以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音樂形式來表現, 不再像是在前幾個階段中一樣, 唱歌唱到一半會停下來換口氣, 看他唱的很高興的樣子, 但唱什麼, 只有他自己知道. 雖說音樂上的表現是不太好, 但真的是好可愛. 學齡前孩子的音樂能力發展, 理論上, 應和語言能力發展一樣, 能用已會的字彙去表達自我的心情及需求. 這個成果, 是大人們在音樂上最頭痛的即興創作. 但在語言上, 每個成人無時無刻都在用已會的字彙從事即興創作. 如同我現在正在用中文作寫作上的即興創作. 音樂字彙的建立, 愈早愈好. 四歲孩子的音樂學習階段, 真的重要. 方法上, 除了"放"音樂外,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範唱. 請不要被"範唱"這二個字給嚇到了, 再回到語言的學習過程來作說明, 相信大家會比較容易了解, 我們對著二個月大的孩子說話時, 這是在"範說", 我們都不是主修說話的學生, 但我們的"範說"提供了孩子在語言學習上重要的第一步! 我們都不見得是音樂或聲樂主修, 但, 同理, 孩子若能從大人們的範唱中吸收到音樂在生活中的實際性, 那孩子的音樂能力才能真正地像語言一樣, 從根紮起! 範唱 (或範哼) 這個字用在古典樂上也許容易造成困擾, 但其實是可以的. 當然不是每首曲子的音域都真能在人聲範圍中合適的使用. 以四季為例, 我正在哼, 用 "Bum" 來發聲, 一句一句的, 就以記憶中的主題一直唱下去, 唱到接不下去為止. 當然, 古典樂絕不是唯一的選擇, 只要是您能哼的音樂, 都是音樂, 愈多樣愈好. 有家長反應”孩子不願意和媽媽作音樂的回應?” 這是很正常的. 哪個小孩子願意把唱歌這麼快樂的事讓我們大人來干擾. 音樂就是一種自我表達, 一種不要別人干擾的自我表達, 您不要干擾他的表達沒錯, 但你可以示範他您自我的表達方式. 我們必需自我先真正地試著用音樂表達自己, 真正地讓音樂就活在生活中, 而不是把音樂當成是一種知識或事物試著硬給小朋友學習. 孩子的成長是和遊戲分不開的, 音樂的學習, 在學齡前是從遊戲中自然地學習, 而不是有工作成果壓力地人為學習. 不要糾正孩子的錯誤, 他唱的不準沒有關係, 家長所要作的是, 模仿孩子唱錯的地方, 唱給他聽, 然後, 再示範正確的樂句給他聽, 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其中的不同, 這樣, 學習的成效才能真正地植入孩子的心中. 對與錯的糾正, 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大且最無效的指責, 就是因為他不知道也還沒吸收到什麼是所謂的對, 所以才會錯, 大人的工作, 就是提供這二者之間在實際聽覺上的音樂差異, 而不是在孩子的心理上用語言這工具來教導. 這階段的學習發展, 並不是從 單方面的 教授即可得來, 而是要有環境的提供, 孩子自己吸收而得. K525的主題可以唱, 和孩子一句來一句去的對話, 唱到唱不下去為止. 當然, 這首曲子的設計早就不是用來唱的, 只是, 有了這個觀念, 所有的音樂, 除了單單放給孩子聽之外, 若能夠把曲子拿來或唱, 或哼, 孩子不只從聆聽的角度去吸收音樂外, 更能從實際的演奏角色進行學習. 曲目建議上, 莫札特音樂絕對重要, 但這人類音樂上其中的一個派流, 只是除了大師的名作外, 另外一些各地名謠, 如中東, 日本, 中國, 印度, 等等, 其中包括了多樣的調式及節奏, 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唯一的建議是, 儘量避免用歌詞來當作範唱的曲目, 因為歌詞的加入, 很容易讓孩子的注意力是放在歌詞, 將學習能力轉移到語文學習上面, 孩子變成只是在朗誦歌詞, 而不是音樂. 很多孩子就因為這樣停留在第三個階段, 在他自我的認定中, 覺得只要歌詞正確了, 即是音樂表達成功. 若無適當的指導, 這孩子很可能在音準的發展上就會受到影響, 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

寶寶的六堂音樂實驗課-4

2007年12月18日
公開
16

◎小紫老師日記: 今天妞妞和宏益(是宏益還是蘇底迪?)都有主音回饋了 其中難得的是 妞的主音的準的 小紫老師給妞拍拍手喔!! ^^ 很棒很棒!!! 今天老師特別幫NN做額外的旋律語句練習 NN才三歲半 但是音感相當好 除非老師起音較高 否則NN除了可以跟得上跟得對以外 連音準也是很不錯的!! 今天老師有注意到謙謙在我們free dancing時 很開心的跟著我們在圈圈內一起跳舞喔!! 謙進步了!!! ^^ 另外呢 阿奴實在是個天生的舞者 今天還沒開始上課前 老師就先把free dancing的音樂放下去 阿奴就像個酋長一樣 帶領另外三個小朋友(妞 蘇底迪 俊)圍著老師跳舞 只要阿奴趴下 全部的小朋友就跟著阿奴趴下 阿奴的音樂性很好 肢體動作也很好 老師期待接下來聽到阿奴的旋律節奏回饋喔!!! 是俊今天嘴巴閉得緊 還是老師忘了呢 今天好像沒有聽到俊的聲音 老師知道了 下次把羊乳片再拿出來就可以了!!呵呵!! ps:這兩天的小一枝有點欠揍 變得比較愛輝 是在長牙嗎? 媽媽中午看到小一枝流口水說.... ps:剛看了早上的錄影 終於知道為什麼小一枝在我們玩獅子大遊行時揮了 因為播放獅子大遊行時一開始撥成了上週的"口哨與小狗" 結果小一枝聽到片頭的地方 就準備要拿音磚下來玩 呵呵!! 小一枝你的記性未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