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庭庭的娘

為娘真的不簡單啊!

為娘真的不簡單啊!

日期

#Tag

寵孩子

2006年11月24日
公開
47

昨天怡靜班發生了孩子尋常的玩鬧受了傷 卻引發了雙方家長的衝突場面 雙方家長各執一詞 大人犯了替孩子"以為""是不是這樣"的猜測的錯誤 而讓ㄧ件簡單平常的事 變成了大人撕破臉的場面 今天站在老師的立場 會認為家長太寵小孩 太護著自己的小孩 換個立場想 如果今天我的庭庭在學校和同學發生衝突受了傷 我是不是也能夠平靜的處理這樣的衝突 父母最常犯的十大錯誤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不過,你的苦心安排,卻可能適得其反。好父母該避免哪些做法? 1.過度照顧︰ 現在許多小孩一生下來,就被照顧的無微不至,其結果可能剝奪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怕孩子冷、怕孩子熱、怕孩子受傷、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負,處處保護的結果,反而是在傷害孩子,父母應漸漸放手,在安全範圍之內,讓孩子有探索冒險的空間,有運用自己身體與心智的機會。 2.過度安排︰ 相信你的周遭,一定有許多行程排得比你還滿的孩子。許多研究都發現,被過度安排的小孩,最後都容易喪失對生活的熱情、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充分地發揮。如果孩子夠大,不妨和孩子共同討論時間的安排,並給他足夠的自主空間。而且每天至少空出一段時間,什麼都不要安排,讓生活有點不可預期的樂趣。 3.說教太多、身教太少︰ 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書,自己卻在看電視。要求小孩要有禮貌,自己卻一天到晚對孩子破口大罵。當父母言行不一的時候,會失去孩子對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對父母的反感。如果希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就該盡量陪著他讀書,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歡的書,也可以與孩子共讀。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禮貌,表現出你對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4.只關心學業,忽視其他生活能力的培養︰ 「現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對孩子的投資全都放在功課成績上,」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指出現代家長最大的迷思。許多成績優秀的孩子,卻完全沒有生活的能力,因為父母只要求他們讀書,在家裡什麼事都不用做。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數、學歷、學校之外,對於孩子內在的智慧、美德、快不快樂、健不健康等等,更需要關心。 5.用「買」來滿足孩子︰ 在過去,孩子要一個玩具,父母可能會自己動手做給孩子,從找材料、畫草圖、剪剪貼貼、敲敲打打到完成一個玩具的過程中,孩子認識了更多的東西,了解了期間的過程,這是一個深刻而有趣的經驗。自從社會走向極度消費,父母想要滿足孩子,只要掏出口袋裡的錢,就能買到各式各樣的東西,從買玩具、買課程、買故事書到買一個個廣告中許諾給孩子的美好未來,父母買給孩子的東西不斷增加,卻不見得能增加孩子的快樂。現代人只有消費,除了買,還是買,孩子除了得到那買來的東西之外,卻失落了許多學習和成長。 6.完美主義︰ 天底下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許多父母和孩子相處時都是在教訓孩子。有孩子考試考了九十八分回家還會挨打,因為沒有考到一百分。事事要求完美,反而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7.害怕輸在起跑點︰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是許多父母的信念。為了及早做好準備,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結束無憂無慮的童年,這其實是一種競爭力的迷思。孩子的成長有他的節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當孩子的身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識或技能的階段時,提早學習往往沒有效果,甚至傷害孩子的心智。贏在起跑點的人未必會贏在終點,甚至可能早熟早衰。政大教育系教授王鍾和鼓勵父母,與其整天掛念著孩子未來有沒有競爭,不如從自我成長、自我突破的角度來引導孩子,這比強調要孩子贏過別人、打敗別人更重要。 8.負面的言語太多︰ 如果你有機會把你和孩子對話錄音下來,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會不會在言談中不斷地出現負面的語彙,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為什麼你都不聽我的話」、「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闖禍」。不論是父母或老師,常常會在不自覺間把焦點都放在糾正孩子的缺點與問題上,負面的交談太多,其實很容易啟動人的防衛機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糾正他的缺點,他的大腦會漸漸形成一種反應,一看到你就緊張、害怕、甚至產生敵意。更好的方式是多去看孩子的優點,就算是缺點,也可以從有沒有進步的角度去鼓勵他。因為有人欣賞鼓勵,孩子會表現的更好。當然,鼓勵要具體、要真誠。 9.透過孩子活出自己︰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諮商研究所所長柯志恩發現,許多親子間的緊張關係,來自於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願望的投射,每天把全副心血都投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像是「透過孩子活出自己」。柯志恩提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別把他當作是自己的「事業」來經營,父母自己也應該活出自己獨立的生活,否則一旦子女不領情,父母就會產生很多怨憎。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全部的責任,父母該做的部份做好,其他部份留給孩子自己做完。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樂趣︰ 孩子快不快樂,其實是評量父母最好的指標。孩子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你點點滴滴的幸福與滿足,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做父母其實很快樂。 (文╱許芳菊)

給孩子的ㄧ封信(轉貼)

2006年11月22日
公開
33

親愛的孩子: 當你看我日漸老去,身體也漸漸不行,請耐著性子試著了解我. 如果我吃的髒兮兮, 如果我不會穿衣服......,有耐性一點. 你記得我曾花多少時間教你這些嗎? 如果我一再重複同樣一件事,請不要打斷我,耐心聽我說.你小時候, 我必須一遍一遍的讀著同樣的故事,直到你入睡. 當我不想洗澡,不要羞辱我,也不要責罵我, 你記得小時候,我曾編多少理由,只為了哄你洗澡. 當你看到我對新科技無知,給我時間,不要掛著嘲弄的笑看著我. 我曾教你多少事情啊......如何好好的吃.好好的穿,如何面對生命...... 如果交談中我忽然失憶不知所云,給我一點時間回想. 如果我還是無能為力,請不要緊張. 對我而言,重要的不是對話,而是能和你在一起和你傾聽. 當我不想吃東西得時候,不要勉強我,我清楚知道甚麼時候該進食. 當我的腿不聽使喚,請扶我一把. 如同我曾扶著你踏出你人生的第一步. 當哪天我告訴你不想活下去,請不要生氣,總有一天你會了解...... 試著了解我已是風燭殘年,來日可數. 有一天你會發現,即使我有許多過錯,卻總是盡我所能給你最好的. 當我靠近你時,不要覺得感傷,生氣或無奈. 你要緊緊挨著我,如同我當初幫你展開人生一樣的了解我.幫我. 扶我一把,用愛和耐心幫我走完人生. 我將用微笑和我始終不變的愛來回報你,孩子,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