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大力士和莉莉的媽媽

啊…蝦米弄不驚 啊哈!瞎郎ㄟ 當瞭解😀🌼

啊…蝦米弄不驚 啊哈!瞎郎ㄟ 當瞭解😀🌼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又增26起 本地甲流病例超过百起

2009年06月20日
公開
7

http://www.zaobao.com/special/birdflu/pages3/birdflu090620a.shtml (2009-06-20) 早报导读 京奥收支结算公布 驳西方"最昂贵"批评 官方公布报告称,北京奥运会结余将超过10亿元。报告也说,京奥不是历来最昂贵的一届奥运会。 又增26起 本地甲流病例超过百起 黄彬华:朝核问题关键不在中国 邱震海:两岸关系:民共对话应提上议事日程 赵琬仪 刘丽仪 报道   本地多三起疑在社区感染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两起病患是本地男学生,一个14岁,一个16岁,另一个病患是在本地工作的菲律宾男子(27岁)。   卫生部昨晚发表文告说,昨天又添另外26起新的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其中三个人似乎是在本地受感染,22个人是在外国受感染,另一个则是因和之前确诊病例曾有过近距离接触而染病。   这使本地甲型H1N1流感病例总数增加到103个,其中20岁以下的病患44名,20至50岁者有54名,其余5名50岁以上,和其他疫区年轻人较容易受到感染的现象相符。   三起疑在社区感染的甲流确诊病例,14岁男学生和27岁菲律宾男子是在本月16日出现症状,16岁男学生则在隔天发病。   虽然目前不清楚这4起病例病患是否出现在同一场所,可以注意的是4起病例发病日期十分接近。     本地第86起病例——27岁的菲律宾男子,在本月12日至14日接待从马尼拉来度假的六名亲人。他们曾到过多处旅游名胜地。他的亲人在14日离开新加坡。他们逗留新加坡期间,健康情况看似良好。这名男子在15日至17日如常上班,虽然他在16日傍晚在办公室出现症状。   他在前天早上到普通诊所看诊,当时已有咳嗽、发烧症状。家庭医生电召993救护车将他送进陈笃生医院第二传染病中心,接受甲流病毒测试。院方并没有在当天让他留院,而是给他三天病假及配药,让他回家休息。当晚,院方证实他已感染甲流,派了993救护车将他送回第二传染病中心。 患者旅游国家 首次出现印尼马国   第95起病例的16岁男学生分别在12日、16日全天待在家中,13日至15日及17日则出外活动。他在17日晚上在家里出现症状。18日早上,他到综合诊疗所接受甲流病毒测试。昨天,他接到诊所通知证实染病,再由993救护车送入传染病中心。   第103起病例的14岁男学生病患,在10日至12日留在家中;13日至14日早上参加教堂活动。他在15日和朋友到圣淘沙,隔天下午在家中发病。他在第二天到综合诊疗所接受甲流病毒测试,过后回家休息。直到昨天下午,他接到诊所通知,证实染甲流,再由993救护车送入了竹脚妇幼医院。     卫生部文告指出,剩余的24起新的进口病例,有14名是新加坡人,两名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和英国的永久居民,以及6名外国人。在新增病例中,患者旅游的国家首次出现印尼和马来西亚,前者两起,后者一起。而从澳洲回国的新增病例则剧增了11起,至今共为44起,仍占新增病例的最多数。文告也指出,截至昨天,仍有74名病人在医院留医。他们的情况稳定。 卫生部正在追踪 下列航班乘客   卫生部正在追踪和新病例以及以下列航班乘客有过近距离接触者:   ·16日晚上10时,新航SQ919,马尼拉—新加坡,第54至58排。   ·17日凌晨1时15分,新航SQ11,洛杉矶经东京—新加坡,第40排至44排。   ·17日清晨5时30分,新航SQ351,哥本哈根—新加坡,第33排至37排。   ·17日下午4时10分新航SQ238,墨尔本—新加坡,第37至41排。 沉着应对流感 大型活动如常 社论刊第20页 会否宣布新措施?   新加坡继前天出现第一起疑似社区感染病例后,昨天再增三起,引起公众关切是否会爆发社区传播,会否宣布停课等新的应对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当一个国家(地区)的确诊病例超过100例或出现社区感染时,应考虑调整防控策略。   世卫发言人解释说,那是因为随着流感的大爆发,有关当局已不再需要寻找病毒已扩散到其他新国家的迹象,所以追踪病人的接触历史、隔离病人或对病毒样本进行化验,已变得不重要。相反的,这些国家可把重点从发现和围堵,转移到治疗上。 她们一家在加州生活了两年。琳琳说,美国虽已出现甲流社区传染,但是人们照常生活,并未特别担心。当地人应对甲流的反应是如果“中招”,就吃药在家休息。因此她们对甲流感也不特别警戒。 小病人在竹脚被隔离的三天……   5岁的嘉嘉(假名)和父母及妹妹一家四口从美国加州回新加坡,乘搭全日空客机在6月15日接近午夜时抵达樟宜机场。不到24小时,她却住进竹脚妇幼医院隔离病房。   6月17日早晨,院方证实她患上甲型流感。她一家四口,加上和他们同住的祖父母都需接受隔离。   本报昨天和陪同嘉嘉一起在竹脚妇幼医院隔离病房接受隔离的母亲琳琳(假名)做了电话专访,了解5岁小病人的入院及治疗经过。   电话一端的琳琳听起来精神奕奕。电话中也不时传来入院第二天已退烧的嘉嘉缠着母亲陪她玩的撒娇声。   琳琳说:“我们在美国时,嘉嘉的学校已爆发鏈球菌感染(Strep throat)。所以当她在飞机上出现发烧症状时,我们一直都未怀疑是甲型流感。特别是她只是发烧,没有其他流感症状。”   她们一家在加州生活了两年。琳琳说,美国虽已出现甲流社区传染,但是人们照常生活,并未特别担心。当地人应对甲流的反应是如果“中招”,就吃药在家休息。因此她们对甲流感也不特别警戒。   由于嘉嘉到新加坡后,第二天早上仍不退烧,她于是带她到住家附近诊所看诊。家庭诊所医生碰巧度假,护士了解她们刚从甲流疫区回来,建议她们直接到竹脚妇幼医院看诊。   一家四口于是回家补充睡眠,中午时开车到竹脚妇幼医院。   琳琳说:“我们抵达竹脚妇幼医院儿童急诊部时,医护人员并未马上询问我们的来历。我们和其他病人一起等候。过了5分钟,有护士来询问,知道我们是从美国回来,带我们到隔离的帐篷。”   从踏进隔离帐篷等候直到入住病房前后3小时。在这段时间,琳琳带着小女儿到食阁打包午餐给丈夫和发烧的大女儿。由于帐篷只有简单设施,嘉嘉要上厕所,她只好陪她进入公众区找厕所。   嘉嘉发39度高烧,加上刚从美国回来,医生建议她留医观察一晚。   琳琳说:“我陪女儿住院,先生带小女儿回家。我们等到傍晚6时,医护人员才为女儿做喉咽检测。院方说,由于技术人员不是24小时工作,加上检测案子须轮候处理,原本需要6小时便能知道结果的测试,需要12小时至24小时才有结果。”   当院方在第二天早晨证实嘉嘉确实患上甲流,医生要求她住院5天,每天服用治疗药物,第六天接受甲流病毒测试。如果第一次测试结果呈阴性,6小时后再接受第二次测试。如果两次结果同样显示阴性反应就可出院。   琳琳说:“甲流感病毒真令人纳闷—家里最年幼的(小女儿)和体质最差的(经常生小病的先生)没中招,为什么会是嘉嘉呢?” 小病人母亲: 院方似还未准备好   由于女儿发烧情况在入院第二天好转,琳琳希望院方能让她在接受治疗三天后进行病毒测试,如果呈阴性,她希望带女儿回家隔离至7天期满。   但医生解释,服药三天后接受测试,极可能仍对病毒呈阳性反应,强力建议她等到五天后。   她无奈地说:“这让我没有选择余地。我担心住院费用,也认为延长住院无形中是加重医护人员的负担。”   受访时,两母女已在隔离病房住了三晚。琳琳表示,所接触的医护人员都非常友善。女儿闹别扭要吃汉堡包,护士也帮忙叫外卖,让她觉得护士真能体贴小病人的需要。   不过,刚入院的经验,让她觉得院方似乎未做好周全准备接待病人。   她们入住的是原为整容外科专用病房(妇科医院5楼51号病房),临时改作甲流感隔离病房。入住第一晚,院方甚至来不及提供供她们更换的病袍。   第二天,她的丈夫接到隔离令,家里因此无法为她送来替换衣物和沐浴用品,院方也没有即时提供,让她有些不便。至于前天院方派技工到病房安装电视,也让她感觉到隔离病房设备安排仓促。   她也注意到,为她们量体温的护士是临时分配到隔离病房。开始一两天,护士间的协调有点混乱,每天量体温的时间和次数不一定,派药时间也出现混乱。   与此同时,她注意到隔离病房这层楼,文件传输主要是用传真,医疗人员光是要打印试管贴纸,需要等上好几个小时,让人觉得应对甲流感,医院工作流程仍有改进的空间。   本报昨天联络竹脚妇幼医院,询问隔离病房设施及医药费细节,但院方表示需要时间调查,无法立刻答复。 医药费与隔离措施让小病人母亲困扰   嘉嘉入院第二天,高烧已退。由她引起而得接受隔离的一家五口,也没有出现染病症状。   但为了控制病毒传播,他们一家六口身体健康,精神良好仍得接受隔离。   她的母亲琳琳告诉本报,这几天住院让她体验到本地力抗甲流病毒传播的努力,及为了抗疫所动用的人力和物力。   尽管如此,这几天的经历也为她增添不少困扰,尤其是被隔离而住院的医药费,更让她忧心忡忡。   她为节省医药费,要求院方无须让她住进隔离病房。但院方所能提供的选择是和其他甲流病患共住C级病房。   她担心和其他病患同住,会引起病毒交叉感染,像巴西一样出现甲流感病毒变种的情况。 工作人员防范意识 没有想象中严谨   琳琳也说,她在隔离病房住了几天,观察到隔离区的工作人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没有想象中严谨。来装电视的技工、负责打扫的清洁工人,虽然进入隔离病房时“全副武装”。   但是离开病房时却没在病房内“卸装”。一些医生同一副鞋套穿梭于隔离病房与走廊之间。   她说:“如果甲流感病毒毒性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只是容易传染,那么症状轻微的病人是否可以在家里接受隔离。一来节省医药费,二来减轻医院负担。” 家居隔离非万全 公民责任感最重要   此外,她也觉得家居隔离令若光靠检查人员监管,现有的管制方法其实并非万全。   她说:“我的家人在家接受隔离,负责人员每天前去检查三次,确保他们在家。但家居隔离令的管制并不是24小时,无法防止受隔离者在检查人员离开后溜出门,最重要的是人们要有公民责任感。”   谈到公民责任感,她以女儿的患病经验,来说明德籍研究人员未能即时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甲流感的原因。她认为,凡是愿意接受测试,并提供所需的援助,清楚交待个人活动,已尽公民责任,公众应该肯定他们的配合及坦白,而不是谴责当事人为什么不能更快地接受隔离。   她说:“甲流感病毒在不同人身上出现的症状不尽相同。我女儿只是发烧,没有伤风咳嗽,并未出现完整症状。她的病情相当轻。我是为了确定她是否甲流感而让她入院检查。如果病情轻微,有人选择在家吃药休息是有可能的。”   德籍研究员在证实患有甲流感前,主要是出现咳嗽症状。他以为是美国天气寒冷导致慢性咳嗽发作。他是在体温升到摄氏37.8度而召993救护车,这已是他从美国回来后第5天。 《联合早报》

昨天新增17起甲流病例 (H1N1)新加坡

2009年06月18日
公開
6

陈颖佳(2009-06-18) 早报导读 上海社保基金严重穿底 缺口靠政府补上 上海市社保基金严重穿底,养老或社会保险的缺口主要还是得靠政府的财政补上。 全球甲型流感患者突破4万人 [本地新增17病例] 俞邃: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有新意 ["金砖四国"发声] 世银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至7.2%   我国昨天出现17起甲型H1N1流感新病例,病患都是在外国感染病毒,使本地的病例总数增至66人。昨天也是新加坡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   卫生部昨天发表文告说,随着越来越多国人在六月假期出国返新,以及更多来自美国、英国和澳洲的游客前来我国度假,我国预料将出现更多甲型H1N1流感新病例。   昨天确定的病例中,有六个来自澳洲,三个来自美国,六个来自菲律宾,其余两个病例分别来自英国和智利。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的社区传播。   我国昨天出现了首个从英国和智利进口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   第一个从英国进入新加坡的H1N1流感病患是20岁新加坡籍女子。她在5月18日到欧洲旅行,6月12日在伦敦出现流感症状。她却从伦敦搭乘英航BA11号班机,在本月15日抵达我国。她前天向家庭医生求医,并在同日傍晚被送往传染病中心。   我国首个来自智利的病例是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53岁智利籍男子。他在6月8日至13日到智利探访家人。他搭乘日航JL711航班回返新加坡,回程中出现流感症状,6月14日抵达我国时立即送往传染病中心。   昨天的17个确诊病例介于5岁至53岁。年纪最轻的两个患者都从美国抵达新加坡。证实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5岁男童,是从加州经香港和新加坡,准备转机飞往印度真奈(Chennai)。他在飞机上出现发病症状,下机后被送往竹脚妇幼医院。   另一名年仅5岁的小孩则是居住在美国两年,刚回国的新加坡籍女童。她在6月14日从旧金山前往东京的全日空NH7航班就出现发病症状,当时坐在第33排。她之后在东京成田机场转机,搭乘全日空NH901抵达我国。她在6月16日到竹脚妇幼医院接受治疗。   卫生部在文告中指出,我国昨天出现的新病例,登机之前就出现症状。该局吁请公众如果感到不适,不要搭乘飞机。如果在旅程中出现症状,下机后也要立即寻求治疗。   卫生部也提醒,从出现甲型H1N1流感社区传播国家回国的公众,如果感到不适,就不应该出外走动。这有助于减少社区传染的威胁。   在66个病例当中,已经有25人康复出院,其余41人仍留医观察,情况稳定。 第48名确诊患者 称未故意传播病毒 这名感染H1N1甲型流感的56岁德国籍研究员表示,他在6月9日回国之后,每天都测量体温,直到星期天下午,体温是处于正常水平。他强调,自己没有故意传播病毒,并对染病所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并且通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发表声明。   我国第48个H1N1确诊病例在5月28日到美国费城出席大会,曾在6月4日出现症状,却在6月8日乘搭新航SQ15、经首尔返回新加坡。他在6月9日至12日照常上班,还在6月11日晚,到法国大使的官邸出席一个大型聚会,在6月14日出席演奏会。他在出现症状后没有自我隔离,是否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引起讨论。   不过,这名感染H1N1甲型流感的56岁德国籍研究员表示,他在6月9日回国之后,每天都测量体温,直到星期天下午,体温是处于正常水平。他强调,自己没有故意传播病毒,并对染病所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   研究员通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发表声明说,他在美国期间没有出现流感症状。他是因为天气寒冷导致慢性咳嗽发作,但情况在几天内改善。当他离开美国时,咳嗽严重程度和以往没有差别。   研究员称,他在6月9日至14日之间每天都测量体温两次,体温一直处于摄氏37度以下。他说:“除了咳嗽的老毛病外,我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因此我也照常工作和出席活动。上星期六出席演奏会时,我根本没有咳嗽。”研究员还说,他在14日下午感到不适,但一直到隔天下午,体温达到37.8摄氏度之后,才决定拨打993传召救护车。   卫生部答复本报询问时表示,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的24小时,也就是6月3日开始,都可能散播病毒。   法国大使馆前天下午接到外交部通知,才知道其中一名到大使官邸出席活动的宾客感染甲型流感。大使馆已经将出席宾客的名单交给卫生部,方便当局追踪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人。   由于病毒的潜伏期是七天,卫生部指示出席活动的70名宾客,6月18日之前,应尽量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外界接触。出席活动的大使馆人员遵守卫生部的指示,他们的孩子昨天和今天也不会到新加坡法国学校上课。   该名患者告诉卫生部,他在6月13日到过克拉码头出席社交活动。嘉德商用产业发言人答复本报询问时表示,患者未必在公司管理的设施内活动。据公司所知,在克拉码头工作的职员当中,并没有人因为和该名患者接触,而必须接受隔离。 《联合早报》

我家的幫手

2009年05月10日
公開
34

電話ㄉ事還沒跟我解釋清楚 雖然她沒放假(她自己與仲介說她不要休) 但她一個月上教堂兩次(2:00~6:30 PM) 不等於就一天放假 她說她只有買手機沒有買別的號碼(她的教堂朋友給(借)她一個號碼 那位朋友回菲律賓渡假了! 我問:哪時要還她 她回:不知 或許下禮拜去教堂看看她回來了嗎?? 我想(去熱浪島的那一個禮拜就借到現在)甚麼樣的菲律賓人朋友可放假那麼久 會不會太好了(放了快兩個月的假)她新的手機上還貼著sintel的標籤 花了百多元買了手機 花快五百多元買內衣褲 那天我找不到內褲要她給我看她的東西(第一次)因為聽太多有的沒ㄉ工人小動作 並沒看到新的衣服!!那她錢花到哪去 而且她錢從那來?? 我給她的門號打了又不接 傳訊息也傳不過(沒法交代任何事) 回來問她她回沒聽到!或放在房裡收不到 把她留在家怕她回仲介會不習慣 但現在卻有太多事沒法解釋清楚讓我很懷疑! 我說或許有時我回台灣也帶妳去 她回的更有趣了 她說如果這樣那送她回菲律賓或呆新加坡等我们回來! 我心想在新加坡幹麻!!都沒人在須要整理甚麼~ 到現在她還是不會煮!快六個月了 當然啦煮我煮 每餐都是我準備給她吃 要她煮一餐一定得花兩小時以上(其他就都顧不到了) 不是弄到燒焦 要不就味道不對 乾脆還是我自己煮比較快 到現在做每件事還是問 那時我公婆更扯(要她切蕃茄小黃瓜片)早餐夾麵包用 不知是不想切還是??我要她做(不做) 還問我公婆!(我火了切黃瓜片有很難嗎>?) 後來她沒拿專ㄒ一ㄠ果皮的刀 就直接拿切刀萷一條黃瓜肉都切掉一半了(氣) 不知是不是東西都我買的她都不會心疼 黃瓜三條三塊六 美天都問我她可丟沒吃完的剩菜嗎??她和我们吃的都一樣 煮我煮 剩菜也是我吃! 要不就放到壞了!直接丟~ 問她為什麼不吃她還嫌太腥了(挪威紅薰鮭) 煩 ~~~~~~~~~~~~~~~~~~~~~~~~~~~~~~~~~~~~~~~ 午餐又問我該做甚麼 我要她洗青菜做沙拉 又是頓了一會 我又叨了兩句(別在青菜上洗手)著樣很不衛生 她氣沖沖走回她房間就坐著不動 我問她要洗嗎?也不回! 我就順口唸了兩句(別在青菜上洗手)這樣很不衛生又加了一句 別不高興! 我火了!好吧妳不想做了是嗎?? 那我帶妳回去仲介好了!她回好 就這樣把她送回去了 我不明瞭為什麼給她一個號碼她還向朋友借sim卡 然後要把卡丟掉(垃圾洞裡)我擋著不讓她丟勸她還她朋友 她亂抓試圖把我推開(被她ㄉ指甲劃傷)我看她猛力十足 趕緊叫我老公來幫我!連我老公也被她嚇到 直接叫她打包她的東西 她情緒大失控!我也怕了 說她幾句!為了一張電話卡會不會太急著丟掉 有祕密還是見不得人嗎?? 還朋友就好了幹麻要毀滅卡呢?? 我又沒說裝來看看(如菲律賓話也看不懂) 她又哭又又搖頭雖然很另我難過但........ 我覺得我沒法再留她了 我很同情她的女兒(她一個單親媽媽) 為了幾百元要這樣辛苦 我懂她不愛聽我唸 畢竟我不是聖人我沒法讓她愛怎樣就怎樣 更何況她抓傷我的手臂(為了一sim卡門號) 不知下次會怎樣?? 我選擇送她回仲介 她要我唸人力部一張紙 上說:xxx需要人力部幫忙 (意思是她受虐了) 老公問她是誰打妳了!她竟回alex 我真是失望透了 我對她非常好(除了sin卡讓我很不高興) 她對我並不誠實 到現在我心理很難過為甚麼她會有想要傷我的舉動 ~~~~~~~~~~~~~~~~~~~~~~~~~~~~~~~~~~~~~~~~~~~~~~~~~~~ 回她房間看 留了一張她的照片給我 如果她沒抓我或許我就不會送她回仲介了! 氣都會消的

Vappu 勞工節野餐慶祝活動

2009年05月01日
公開
35

今要到胡姬花園參加芬團主辦的勞工節野餐慶祝活動12:00 Pm 開始 Vappu, closest translation in english Labor Day, is the day when whole Finland is drunk...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lpurgis_Night Finland Today in Finland, Walpurgis day (Vappu) is, along with New Year's Eve and Juhannus, the biggest carnival-style festivity, taking place in the streets of Finland's towns and cities. The celebration is typically centered on plentiful use of sparkling wine and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The student, and particularly the engineering student traditions are also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Vappu".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Fin de Siècle", and onwards, this traditional upper class feast has been co-opted by students attending university, already having received their student cap. Many people who have graduated from lukio, and thus traditionally assumed as university students or alumni, wear the cap. Engineering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type of cap resembling the general one, but also having a pompon hanging from it. One tradition is drinking homemade sima (mead), whose alcohol content varies along with freshly cooked donuts. In the capital Helsinki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 fixtures include the capping of the Havis Amanda, a nude female statue in Helsinki, and the biannually alternating publications of ribald matter called Äpy and Julkku, by engineering students of the Helsink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oth are sophomoric; but while Julkku is a standard magazine, Äpy is always a gimmick. Classic forms have included an Äpy printed on toilet paper and a bedsheet. Often the magazine has been stuffed inside standard industrial packages such as sardine-cans and milk cartons. The vappu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unlike that of other students, starts a week before the actual day of celebration. The festivities also include a picnic on May 1, which is sometimes prepared in a lavish manner, particularly in Ullanlinnanmäki - and Kaisaniemi for the swedish-speaking population - in Helsinki city. The Finnish tradition is also a shadowing of the Socialist May Day parade. Expanding from the parties of the left, the whole of the Finnish political scene has adopted Vappu as the day to go out on stumps and agitate. This does not only include center and right-wing parties, but also other insititutions like the church have followed suit, marching and making speeches. In Sweden it is only the left-wing parties which use May 1 for political activities, while others observe the traditional festivities. Left-wing activists who were active in the 1970s still party on May Day. They arrange carnivals and the radio plays old leftist songs from the 1970s. Traditionally May 1 is celebrated by a picnic in a park (Kaivopuisto or Kaisaniemi in the case of Helsinki). For most, the picnic is enjoyed with friends on a blanket with good food and sparkling wine. Some people, however, arrange extremely lavish picnics with pavilions, white table cloths, silver candelabras, classical music and lavish food. The picnic usually starts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some hardcore party goers continue the celebrations of the previous evening without sleeping in between. Some Student organisations have traditional areas where they camp every year and they usually send someone to reserve the spot early on. Student caps, mead, streamers and balloons have their role in the picnic, as well as in the celebration as a whole. Vappu/Valborg and Midsummer are Finland's two main holidays in the summer-half of the year, on par with Christmas eve and New Year's eve in the winter-ha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