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仔仔晴晴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金門行第三天-慈湖-古寧頭戰史館-民俗文化村

2008年08月03日
公開
28

早安!呼吸金門新鮮空氣,享用飯店早餐,餐後搭車前往-【慈湖】是水鳥最大的寢冬區,從慈堤上可遠眺小金門及大陸廈門。【雙鯉溼地生態館】周邊的溼地是金門眾多候鳥的棲地,紀錄的水鳥達二百餘種。仔仔在這兒買了很特別的甲蟲撲克牌,就和其它二個小朋友玩起來了, 再來到【古寧頭戰史館】聽場大捷史簡報很特別的是地上也有螢幕,小朋友們都覺得很新鮮,館內環掛的是十二幅描繪大戰戰況的油畫,供大家欣賞, 【太湖遊憩區】是以太湖為中心,加上羅列湖畔的中正紀念林,八二三戰史館,榕園等名勝的綜合稱謂,是自然與人文遊憩的最佳去處。【中山紀念林】位於昔果山與雙孔山之間,佔地面積一百公頃,內有經國紀念館,孔山堡壘、戰鬥機、高射砲、戰車陳列區,林區內蒼翠挺拔的松林讓人心曠神怡。 【民俗文化村】充滿古趣的閩南傳統建築聚落,共十八棟古厝羅列成群,牆垛鞏固踏實。傑媽有推薦這個地方,覺得這兒很漂亮麻麻我在兒又狂拍了許多的照片,之後前往【馬山觀測站】;是金門本島距大陸最近的軍事據點,與角嶼島僅距2300公尺。為何去金門就一定要遠眺對岸呢,這是我不懂的地方有什麼好看的呢,下午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揮別戰地金門,搭車前往金門尚義機場辦理出境手續,還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沒有晴晴回程的機票,可能是航空公司漏了,趕緊補發,地勤人員還跟仔仔開玩笑說妹妹不能回台北了,要怎麼辦,仔仔竟然回這真是太好了,害得麻麻馬上三條線,不知該怎麼接話才好,接著搭機返回台北可愛的家。結束了這三天的金門之旅~~金門這個地方去過一次就好,麻麻我對第二次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囉 ~~~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2008年07月31日
公開
52

今天聽電台無意間聽到的,我覺得很棒~和大家分享~~ 《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2008年最新作品 一本陪您共商生育大計、討論手足相親的幸福教養書 「生?不生?我的人生,到底希望有幾個孩子呢?」 這是組成家庭時最初、也最重要的一件事。 其他事情都可以稍等,生養孩子、陪伴孩子,卻要即時。 希望父母們都不要錯過這份人生最美好的工作, 用心去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 到學校當愛心媽媽完畢,正好趕上搭女兒的校車一起回家。上車前,媽媽趁便在販賣機買了罐可樂。 其實,媽媽很少喝這種含糖飲料,只有偶而興起為之,姊姊也不喜歡,但這卻是兒子的最愛。 校車開了,媽媽根本喝不完可樂,但在車子上,只能丟也沒地方、喝也不是地尷尬拿著。 校車在山路間蜿蜒,不時在轉彎處丟下個孩子,好似郵差投包裹,將媽媽最心愛的禮物送到家。 我們是最後幾站下車,不經意又拿起可樂喝了一口的媽媽,卻被姊姊看似就要出手阻止的緊張語調嚇到: 「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歡可樂嗎? 「快到家了,留給弟弟啦!」 手足之情,足以感動父母的人生…… 如果,您是那種——好愛孩子,好喜歡孩子,也願意養孩子的父母, 但是,卻只生了一個孩子就不生了。為什麼? 怕經濟能力養不起?怕社會環境不理想?還是怕生活品質會降低? 如果,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或是決定再接再厲生第二個、第三個…… 媽媽們,可要好好照顧自己啊!現在的孩子,難養矣, 如何讓手足相親、不相爭?絕對是您要好好研究的課題。 在本書中,汪培珽以時而溫馨感性、時而幽默輕快的筆調, 分享生養一對兒女的甘苦體驗,和轉換跑道成為全職媽媽的心路歷程, 陪伴現代父母一起思考、釐清「生兒育女」的人生大計, 並提供一連串「如何讓兄弟不鬩牆?」的手足教養叮嚀, 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多回家照顧孩子」, 因為手足的相親相依,是孩子學習分享、尊重、關懷與愛的重要力量, 而養兒育女的喜悅與滿足,更是每個父母生命中無可取代的禮物。 寫給父母的幸福教養密語  •父母的憂慮,很多是不必要的、或是想像而來的,多數只是自己嚇自己。  •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是最幸福的事。誰最幸福?孩子嗎?不!是媽媽最幸福。  •三餐原本就要煮,故事書原本就要唸,別上什麼才藝班,全部都念公立學校。多個孩子,不過—─多雙筷子。  •當我們習慣用物質來餵養孩子,孩子可能不吵不鬧地活著;等我們覺得準備充分了,要來好好愛孩子——他們已經不要了。  •生一個孩子,看似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  •手足的爭吵,父母不必「未雨綢繆」地憂心忡忡,父母的處理態度,其實才是事情的關鍵點。  •「媽媽生個弟弟,以後就有人陪你玩了。」懷老二時,這種空頭支票別亂開。  •父母的不明事理、沒有耐心,隨意妥協於「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才叫真正的不公平。  •對於孩子,許多時候,我們只能看著、聽著。父母的干預,不只於事無補,還可能愈幫愈忙。  •「大的要讓小的」、「小的要聽大的」,這些話其實都沒錯,但前提是,這樣的想法必須發自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父母想快速解決手足紛爭的萬靈丹,而強迫孩子接受。 汪培珽 十六年前自美取得MBA學位歸國,她原本該是事業順遂的新時代女性,卻在進入銀行工作九年後,心甘情願辭職回家帶孩子,進而走出人生的另一條路。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理論,定期開辦課程,與重視幼兒教育的父母們分享。 2006年出版《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美好生活書獎、「金石堂網路金書獎」親子類年度榜首,2007年繼續推出《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掀起「唸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幼兒教養風潮,成為深受歡迎的親子教養作家,更有父母稱此二書為幼兒教育的「倚天劍和屠龍刀」。 汪培珽鼓勵父母「行有餘力,多生孩子」,不為國家民族、不為孩子寂寞,只是她活在當下的肺腑之言,希望父母把握人生稍縱即逝的機會,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目前隨先生工作舉家移居香港,她說: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走到天涯海角都可以。

孩子的成功來自媽媽1%的改變-謝謝Lily媽推薦

2008年07月31日
公開
45

當媽媽們仍斤斤計較著一兩分的成績,為了沒拿到第一名而責備孩子時,教育專家張炳惠博士卻說,對孩子而言,學習固然重要,但重點不是在成績或名次,而在於是否學習到了對未來而言,具有關鍵性影響的「九大基本力」。   一旦擁有幸福力、領導力、失敗力、自制力等九大基本力,孩子的學業成績沒問題,人際關係沒問題,情緒管理沒問題,自我管理沒問題,在十年二十年後,到了社會上,更能成為讓孩子邁向成功的絕佳武器!   而九大基本力的培養,關鍵就在媽媽身上,因此,張炳惠博士更進一步的提醒為人父母者,應暫時將專注在孩子成績目光移開,回歸自己本身,好好思考身為父母的自己,能為孩子做到的是什麼?   更明確的指出,身為父母應具備的七種智慧,除了要求孩子外,也應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成為了孩子前進的絆腳石,讓孩子對學習畏懼,甚至不再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常常,扼殺孩子前進動力的,就是父母!   因此,只要媽媽有1%的改變,孩子的成長將突飛猛進! 作者簡介 張炳惠博士   1932年李承晚政府時期,曾任職過國務總理等的故張澤商總理的第三個女兒。   十九歲時踏上留學之路,並拒絕當時為國內第三代富豪的家裡一切支援,抱著多賺一塊美金,就是多愛一分祖國的決心半工半讀。   1958年於茲堡克大學取得歷史學碩士,1964年於喬治他思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之後在夏威夷大學等教授歷史學。   不僅如此,她還在美國境內設置了異種語言教育系統,她所編纂的異種語言教科書被許多學校訂定為教材。   1986年至1993年期間,在日本引領日本國際教育開發協會等,於美國和日本等地擔任了40多年的教授。   2003年她與當時喪妻並獨自扶養三個孩子的丈夫相遇,克服無數的艱難辛苦,並把三個孩子培養成卓越優秀人物的故事編撰成《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出版。   這本書至今已帶給40多萬家長們深刻感動,目前其版權已外銷至日本、中國、臺灣等地,並以當地的語言出版,儼然成為世界暢銷書籍。